涉及外資圈地的南和興產調查專案,今天下午在大會審查未通過,
對此,我感到遺憾。高雄市土地買賣遭受外資操控的問題,不能小看,高市府應表態要求中央就制度面,處理這樣的問題。
上個會期,我在議會提案成立「南和興案專案調小組」,針對南和興產在高雄土地買賣證券化過程中,是否有涉及不當的漏稅,以及通過證券交易,規避《土地法》中對於外資購買台灣土地的限制,由市議會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調查。
不過本案今天在議會遭到否決。
🏘 號稱高雄市最大地主的南和興產
2014年,南和興產為了處理龐大的土地資產,用 #證券交易 的方式,把南和興58%股權賣給香港「亞太置地集團(APL)」在台灣成立的公司「德高置地」,德高置地共成立三家公司,再轉投資成立達原、願興、致力、期昌、程凱、致德六家子公司,用這六家子公司,取得南和興董事會及監察人過半席次,實質掌握南和興產的運作。
根據《土地法》第17、19、20條,外國人取得台灣土地,必須 #經過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核准,並且在移轉、設定負擔或租賃 上有限制,但是南和興產巧妙透過 #土地交易證券化 的方式,讓外資實質掌握過半股份,介入南和興產的土地交易。
🏛 監察院2019年提出過檢討
前監察委員高涌誠對於南和興產案,曾經在2019年提出調查報告,指出「#外資藉由購買本國公司過半比例股權,取得經營權後,再處分入股公司原所持有土地之方式,以 #規避土地法就外國人地權規定限制,容不無檢討必要。」之見解,認為要避免外國公司炒作我國土地,應積極檢討。
🦽外資圈地,對高雄造成的影響
從2014年起,南和興在高雄的土地交易總額,就超過250億元。其中包含高醫旁家樂福在2018年1月結束營業,以及去年底美奇萊影城的關門,都是南和興處理土地易主後,導致原本業者無法繼續營業,周邊商圈受到極大影響,我實際走訪,在附近30年的業者表示,家樂福熄燈後,整體夜間的營業額直接掉了五成。
這樣的繞道讓外資取得土地方式,對於許多土地位於高雄市中心的土地利用,產生巨大影響,因為是外資,人在國外不曉得高雄都市發展紋理,只想賣地換錢的心態,欠區對於整體社區發展的考量,也造成當地市民的憂慮。
更重要的是,這些程序都迴避 #土地法中對於外資圈地的監督,長期以往,對於高雄整體發展事關重大,甚至影響國土安全。
⚠國內第一個土地證券交易化的案例
南和興案,是國內第一個土地證券交易化的案例,如果在外資審查及地產公司的管理上,未對這種行為予以明確的規範,未來將可能有更多外資繞道取得台灣土地的可能。
今天提案被否決,我除了深感遺憾,也呼籲高雄市政府能主動要求中央金管會及內政部,要從制度檢討這種外資圈
外國人入股台灣公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進黨只是要幫美日卡住台灣人才
1
當大陸五一長假,到處是出遊堵在一起的人。
當福建對台灣入境隔離措施鬆綁。
當大陸宣布5月10日解禁小三通時。
台灣卻是檢疫旅館管理鬆散,造成嚴重的群聚感染。
同時警界在民進黨黑道家族勢力之下,風紀蕩然。
亂成一團的此刻,在五一勞動節,台灣竟然宣佈,要嚴懲仲介台灣人到大陸工作。
這是什麼操作?
很多人看不懂。
我解釋一下,大家就懂了
2
台灣勞動部發公文給人力銀行(工作仲介公司),要求:
1)不得刊登企業召募人員赴中國大陸就業的職缺資訊。
解讀:這個“不得”,就是嚴禁的意思了。
2)全面下架廣告,違者最重罰五十萬。
解讀:罰金很重。
3)仲介行為最高罰五百萬。
解讀:罰到你怕。
還特別點名積體電路、半導體或IC產業,會加重處罰。
3
大家都覺得,民進黨不是瘋了,就是已經到了末日。
但是不,民進黨有它的邏輯。
台灣當局是挑明了說,這跟中美科技戰有關。
所以,說是把台灣人才到大陸工作,當成危及台灣的事件來防堵。
行政院還在4月召開「研商防制人才挖角會議」,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搬出來。
說第34條「未經許可之大陸地區勞務不得在台灣地區從事廣告活動」。
第35條也搬出來說嘴。
似乎中氣十足,立馬要求要求業者,把大陸地區的工作機會下架。
4
說台灣公司外派大陸的工作機會,也不能刊登,除非是官方核准。
要知道,台灣每年從大陸淨賺1000億美元。
沒有外派到大陸的台幹拼命幹,是能賺什麼?
要官方核准?
那是要企業聽話挺民進黨,就核准?
膽敢反對台獨的企業,就不讓你外派人才去大陸?
5
現在找工作,除了人介紹的以外,哪個工作機會不是在網路上?
勞動部又說,這不代表人民不能到中國大陸工作。
所以,意思是,台灣人才仲介不能做的,陸、港、澳跟外國人才公司可以做。
這是要把人才仲介這條大生意,圖利別人是吧?
6
台灣人不幸會被民進黨罰。
但別人在陸、港、澳、美、日,其實全世界的人力網站刊登招聘廣告,台灣人就看不到了?
7
台灣人才優秀,能夠在大陸拿到比台灣多兩倍甚至更高的薪水。
可以在大陸這樣寬廣的平台伸展,一飛沖天,甚至是10倍百倍的發展。
不行是吧?
是只能委屈在小島上嗎?
8
不。
真正的目的,是要幫美日圍堵大陸。
如果要禁止人才外流,那就該同步禁止全球的工作機會呀!
可是,台灣是嚴禁刊登大陸職缺,或甚至台灣公司派駐大陸的職缺。
但,可以去美日,可以去歐洲,可以去全世界。
所以,這目的很明顯了。
9
美國威逼利誘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台積電也計劃去美國大量設廠。
要派駐大量訓練精實的工程師,甚至提供美國綠卡。
那麼多半導體中堅,就這樣成為美國人,為美國效力。
日本也逼台積電去日本設封裝廠,日本政府還入股50%,那又要搞走多少台灣人才?
怎麼台灣還就全力幫忙了?
10
不但是台積電,美國對台灣高科技公司,重量級公司,全部都要撬走。
整個產業鏈是都得連根拔走的。
除了要求台灣公司去美國設廠,也大肆來台灣挖人。
怎麼民進黨不禁止?
11
民進黨真正的目的,是要幫助美日壓制大陸的科技發展。
嚴禁人才公司刊登大陸的崗位,是希望讓台灣人害怕,覺得麻煩,怕被用司法對付。
所以,如果台灣工資差,那就去美國日本。
去哪都行,就是不准去大陸。
這是民進黨對大陸的堅壁清野之人才戰。
12
只是,這並不會有效。
民進黨這樣做,只是害苦台灣人。
大陸急需人才時,正是台灣人搶進的機會。
而恰恰,台灣人才與大陸人才,在許多方面都是互補的。
幫大陸,就是幫台灣自己。
畢竟,14億人才真正把台灣當回事,當成自己人。
台灣人奮起,就趁現在。
趁現在。
外國人入股台灣公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單則精選>
人才是當前科技競爭下,各國都在競逐的戰場,而美中科技戰下,為規避華府與北京間的交鋒,動輒脫鉤.制裁或禁運的風險,不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高科技,近來紛紛加大在政治立場相對中立的新加坡投資,面對這波產業鏈的轉移,新加坡也做好了準備。
過去因就業市場向外國人開放,引發反對黨的指責,社會更有排外的氣氛,讓近來新加坡在政策上有所緊縮,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週親上火線,為一項「科技准證」(Tech.Pass)的計畫做政策遊說,這項計劃只有500個名額,瞄準高科技專才,滿足條件的就給予留在新加坡創業或任職的機會,李顯龍說,這能為新加坡創造新的就業 並鞏固科技樞紐地位。
爭取科技人才舉世皆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的台積電,宣佈結構性調薪20% 創下歷年最高漲幅,顯然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同時應對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積極高薪挖角的挑戰。
而半導體正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特別是對華為的禁運之下,凸顯中國在這領域的短板,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評選為亞洲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的楊應超說,中國忽略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如果最核心的晶片全面斷供,整個「中國製造」將完全崩潰,也因此,中國近來訴求「自力更生」 ,要以傾國之力打造「中國芯」,但楊應超認為,這並不容易。
如同美國逼迫當年的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以貿易手段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和挑戰,當前美國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科技創新,窒息技術的取得和人才的流動,而這恐怕並非中國喊出「自立更生」就能突圍。
{內文}
美中科技戰下的世局動盪,讓政治立場相對中立的新加坡迎來機會,為規避華府與北京間的交鋒,動輒脫鉤 制裁或禁運的風險,不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高科技,近來紛紛加大在新加坡的投資,而面對這波產業鏈的轉新加坡也做好了準備。
(海峽時報視頻新聞主播)
明年1月 (新加坡)將有新的工作准證制度,提供給外國頂尖技術專業人員,憑此通行證,他們可以在新加坡開設公司並經營業務,或者在本地成為其他公司的股東或投資者,因就業市場向外國人開放引發反對黨的指責,讓近來新加坡在政策上有所緊縮,但在高端人力的引進上仍不遺餘力,這次更瞄準高科技,推出的「科技准證」(Tech.Pass)的計畫,即過去一年最低月薪兩萬(新加坡幣),5年的科技企業領導職位,或曾主導科技產品研發,三項要件只要滿足兩項,就可留在新加坡創業或任職,名額雖然只有500人,但星國經濟發展局預計,這將吸引全球頂尖的科技專才加入,更可為新加坡帶來新的就業。
(李顯龍/新加坡總理)
非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時,必須努力適應工作和社交,而新加坡人必須了解,這是新加坡如何創造新工作,和更多就業的方式,且必須確保他們受到公平對待,不會受到歧視,並在工作和晉升方面有公平的機會,他們必須看到科技公司,帶來了構建行業和能力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樣我們自己的員工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提升自己並最終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才庫
面對國內排外的氣氛,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週在一場論壇上,為「科技准證」的政策辯護,而爭取科技人才舉世皆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的台積電,宣布結構性調薪20%,創下歷年最高漲幅,顯然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同時應對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積極高薪挖角的挑戰。而半導體正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特別是對華為的禁運之下,凸顯中國在這領域的短板,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已連續三年都超過3000億美金,金額比進口原油還要多。
(魏少軍/大陸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
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很長時間以後,到了2000年有一個小高潮,後面呢就10多年的時間,其實我們在半導體方面的投資是非常少的,而同期全球的平均投資額,每年的平均投資額大概在500億美元左右,我們國家的投資,我們開玩笑說是叫,在人家的投資的統計誤差範圍之內,就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可以忽略不計的,那麼沒有投資,市場或者企業又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那麼這個過程當中,你的產業發展就是非常艱苦
過去的「中國製造」技術靠外援,零件全進口,只求代工賺快錢,缺少研發投入的結果,在轉型升級路上,就遇上被外國人「卡脖子」的瓶頸,這狀況在半導體產業最為凸出。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我們之前談到所謂「紅色供應鏈」,就是之前台灣公司到大陸設廠,做什麼製造,世界工廠,那大陸後來崛起,基本上台灣人做的,大陸都學會了,因為大陸有市場,他可以砸錢 有人工,所以從零件 組裝 DRAM 面板都做會了,唯一一個大陸學不會的就是半導體,那這個東西因為投入太深了,那大陸對於這點可能沒有特別注意到,他們就賺錢為主,可能上市啊 資本市場,這類有想過做,後來忽略就沒有了
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評選為亞洲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的楊應超說,
中國忽略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如果最核心的晶片全面斷供,整個「中國製造」將完全崩潰,也因此,中國近來訴求「自力更生」,要以傾國之力打造「中國芯」,但楊應超認為這並不容易。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半導體有三個很大的門檻,大陸一直沒有辦法跨越,第一個門檻就是所謂的IC設計
IC設計就像台灣的聯發科,就者一批工程師 去設計 晶片設計,這個其實沒那麼難,
因為只要花錢把人搶來就可以了,難的地方是設計的那個軟體,只有三家公司做這個軟體,都是美國公司
(羅斯/美國商務部長)5月20日,我們發布了一項命令,這次規則限縮就明確表明,使用任何美國軟體或使用美國製造設備的產品,為華為生產產品,這將被禁止,並且需要獲得許可
美國商務部在5月的禁令修改了「外國直接生產規則」(FDPR),這恐怕讓華為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停擺,因為設計晶片必備的軟體幾乎全是美國公司,包括益華設計系統(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 Ansys,及德國的明導(Mentor Graphics)這4大巨頭,幾乎都受制於美國的禁令。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第二個門檻就是器材,所謂的半導體器材,從台積電來講好了,他拿一個wafer就是晶圓,從無到有,兩個月的時間 要300個過程,要做300道手續才能把晶圓做出來,然後他要很多機器來做,最重要的機器就叫Lithography,中文好像叫光刻,就是光去刻那個東西,只有一家可以做,就是ASML,荷蘭的公司 對,就那一家做的出來
,這家重要的程度就是說,連台積電 連三星都要去求他們去買機器 去搶機器,他們機器訂的話,一年以後才拿的到,而且他們都入股那個公司了,因為要拿那個機器,所以沒有那個機器,後面就免做了,所以大陸拿不到機器的話,這個機器是不能替代的 就沒有了
艾司摩爾(ASML)的極紫外光刻機EUV是晶片製程的設備,這和傳統底片曝光類似,以雷射對幾何圖像曝光,然後對矽晶圓進行刻蝕,利用極短波長的特殊光源,把轉印到半導體上的電路線寬,縮小到7奈米以下,目前能製造光刻機的有日本佳能與尼康等企業,但能生產紫外線光刻機並且量產的只有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一家,這壟斷了全球科技供應鏈上最重要的一環,台灣的台積電就是艾司摩爾的客戶之一,而受制於「瓦聖納協議」的科技管制,艾司摩爾出售光刻機給中國,都需要荷蘭政府的許可,過去往往因為等待審批,錯失獲得先進製程的時機。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最難的第三道,就是怎麼做出來,像餐館好了,餐館廚房給我做,器材都在,叫我去炒,我炒不出來,因為我不會炒,就是,你軟體也給你,器材給你。你怎麼做,這個就是know how,工程師多年經驗才做得出來,所以半導你你常聽到一個名詞,叫yield rate (良率),就是同樣的晶片,有人做出來可能是90%的yield rate(良率),通常90%以上,有人做出來可能1%或0%,就你晶片做了半天,那麼複雜做出來是爛的東西,就所謂的yield rate(良率),中芯半導體設立是2000年初,那時候我去看過,在上海外面嘛,那個時候沒有中美貿易戰,那時候基本上他要什麼有什麼,他有軟體 有硬體,20年做不出來,就我剛才講的第三部份,就經驗所謂的recipe(秘訣),怎麼做yield rate(良率),(就不會炒菜),對 不會炒,所以他20年的時間全部給你還做不出來
楊應超認為,從設計 製程設備到人才,這半導體的三道門檻,是中國難以跨越的鴻溝,而這正是所有科技產業的最核心,如同美國逼迫當年的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以貿易手段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和挑戰,當前美國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科技創新,窒息技術的取得和人才的流動,而這恐怕並非中國
喊出「自立更生」就能突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6WUB1Msow
【完整版】2020.11.22《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DkX0DhDWg
外國人入股台灣公司 在 順豐收購嘉里物流憂被染紅投審會:台灣業務已切割 - 蘋果日報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上市公司嘉里物流聯網今年2月公告,中國順豐控股將收購約51%股權, ... 該框架協議也保留與第三方進行運輸服務,經查此框架協議是外國企業間的 ... ... <看更多>
外國人入股台灣公司 在 外國人入股台灣公司、台灣外資企業、投審會問答集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外國人入股台灣公司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Libraman也提到手機排版請見諒,文長我儘量縮短用字說明我的狀況我現年37歲,目前人在大陸一間外商擔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