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訝異的是以郭董的年齡應該早就接種完了。
當然每個人對於怎麼建立自己的COVID-19 免疫能力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倒是郭董證實了一件事:「沒有打疫苗,或沒有打特定廠牌的疫苗, #可以出國。」 ✅重點是台灣內部疫情控制穩定受國際肯定。
至於郭董盛讚在捷克的Shopping Mall 接種有「非常棒的施打體驗」,先不論各國醫療制度、給付、執業資格及場所限制的法規,都有無法比擬優劣差異;台灣健保的精神是希望人民不需因病而貧,但因包山包海的給付,健保預算其實根本不足,最終的苛扣,與健保管理過程的cost down 削價省錢心態,遑論更精緻與更有餘裕的醫療輸出。
如果大家願意多繳一點健保費(尤其雇主),當然醫療資源尤其健保預算會比較合理充足一點😌
最後大家注意一下郭董手中的BNT包裝,依據規定,原廠出產的包裝上本來就有規範,要有產品標示、產地標示,不會有什麼叫做「本來貼復必泰所以要再改標籤因此延後出貨」這種事😄
謝謝郭董的經驗分享!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0的網紅吳秉叡 BRAY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政院版的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仍有人質疑綜所稅拉高到45%是劫貧濟富,一個好的政策遭人扭曲,讓我很不服氣! 財政部前任張部長發明財政健全方案,將綜所稅拉高到45%,事後證明是得不償失的,並沒有增加多少稅收,反而降低國際人才、大公司來台灣的誘因;現有部分立委同仁提案說明表示...
多繳一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10622工商 如何讓銀行看得起你?買房新手必看6大重點
工商書房→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477016.html
買房除了自身的喜好及挑房哲學,買房之前如何培養財力證明以爭取優惠房貸更是重要!尤其我買的是限制更嚴格、權狀未達15坪的套房,讓我來分享與銀行交手的過程中,究竟有哪些眉角是要特別注意呢?
堅守預算上限
雖說買房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但有些底線不能退讓。以條件設定來說,過去我(房仲)都以「符合客戶需求」找房,預算其次,畢竟出錢的不是我,何況買家通常對房仲也會有所保留,所以剛開始我總會介紹價格超出一點或接近上限的房子。
如今換成我是買家,反而以「預算」為最優先前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投資是該有壓力,但不該壓得讓人喘不過氣,我曾經高估自己的賺錢能力,買了高額儲蓄險,帶來長達6年的自虐式生活,但我不願再為了置產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我堅持預算不調升,改放寬其他條件後繼續找房,畢竟銀行最後給我「搞什麼花招」我不會預先知道,唯有保守評估才能守住安穩的心。
談到房貸,主要分4大項目:還款年限/年期、貸款成數、房貸利率、只繳利息不繳本金的寬限期/寬緩期。以我從業10年的心得,影響這4個項目的因素,屋況其次,購買人本身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讓銀行看得起你?
還記得2013年「頂新魏家買帝寶貸款99%」的新聞嗎?那時因為還沒有「豪宅限貸令」(台北市總價超過7000萬元以上房貸上限6成),所以再天價的豪宅也能跟普通住宅一樣最高貸款至85成,而頂新魏家的財力已經大到銀行不怕它倒,又渴望賺取客戶的利息,兩情相悅最終取得超優惠貸款成數。
我想表達的是,房子條件再爛或是總價超高,導致銀行不願意放款太多時,如果購買人的財力證明夠雄厚,通常貸款仍不是問題。然而,每個人的工作性質不同,培養財力證明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樣。
以我為例:我待的公司規模並不大,又是零底薪的業務型態,像我們這種人在買房時,銀行給的條件通常不太好,所以我努力在其他財力上培養證明。除了買房自備款的活存加定存共上百萬元,長達1年以上的時間維持有增無減的趨勢;還有2張在2018年已繳清的6年期高額美元儲蓄險保單,且不解約亦不申請保單質借;以及每月的信用卡帳單都繳清不拖欠,也沒使用過最低應繳金額,維持零負債及良好的信用評比。
我發現,現代銀行普遍已與時俱進,知道許多行業看的是「年收入」而非「固定月薪」,所以在申請貸款時,有的專員甚至不要求看存摺,而是請我簽名授權,讓銀行直接向國稅局調閱我近2年的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
像我接觸的其中一位房貸專員甚至挑明講,縱然我能提供每月穩定且高額的薪資證明,他們也會因為我的職業是業務員而不採信。講更直白點,對於收入不穩定的職業,如果希望爭取好的貸款優惠,財力證明必須在「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且「2年前」就開始培養!
還款年限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20年期及30年期兩種,有的銀行為了搶客甚至推出40年期專案,而還款年期的長短,攸關屋齡與購買人的年紀。
以人來說(通則非一定):銀行會以法定退休年齡為依據(也就是65歲),假設購買人年紀低於25歲,那麼65−25=40,也就可以爭取到40年房貸。假設購買人年紀已達40歲,那麼買房還款年限最長就是20年了。
以房來說(通則非一定):銀行會以行政院頒布的「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為依據判斷房子的壽命。加強磚造為約35~40年,RC(鋼筋混凝土)、SRC(鋼骨鋼筋混凝土)、SC(鋼骨)的耐用年限為約50~65年。算法跟人的退休年齡一樣,簡言之,屋齡越新,貸款年限越長。
以我為例:我買的是SC結構,屋齡約10年的房子(代表建物壽命還有至少40年),雖然我已37歲(距離法定退休年紀尚餘28年),但由於我具備「首購」身分,所以銀行經綜合考量之下仍願意給我30年期。
要注意的是,雖然年限拉長讓每月繳款的負擔變輕,但銀行賺的利息也就越多。所以我的策略是,30年期方案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每月的繳款壓力,但不代表真的要繳滿30年,只要有賺到較多的獎金或意外之財就早點繳清。因為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已經消逝的時間。
貸款成數
一開始,我找的是中國信託,才知道原來它們不承作套房,縱然我是VIP客戶,最高也只能貸6成,後來換國泰世華,沒想到它們最高能貸85成,這樣一來一回就差了25%,也就是將近250萬元的自備款!
不過每家銀行的政策都不同,且每年都在變動,今年國泰世華銀行承辦小套房最優惠,並不代表明年也是喔!
房貸利率
每家銀行略不同,甚至同一家銀行會出現2種方案。像我選擇兆豐列為我申貸的銀行之一,核貸下來後竟端出2種方案讓我選擇。
方案1:貸款7成,利率1.48%,無寬限期。
方案2:貸款8成,利率1.31%,3年寬限期,但要加收1筆48600元的房貸型壽險。
起初,兆豐為了引誘我找它們申貸,只講方案2卻絕口不提「房貸型壽險」,直到核貸下來後才說因為我買的是套房,加上我本身是零底薪的業務等因素,因此必須加保才可以啟動方案2。原本我被唬住了,後來問朋友才知道,這筆費用其實在一開始申貸時就該讓客戶知道,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誤會兆豐了,所以我要苦口婆心勸讀者,不管如何,買房一定至少要找2家銀行,貨比三家不吃虧。
寬限期
還沒有買房經驗的人,或許只知道寬限期的意思是只繳利息不繳本金,但這樣代表你並沒有完全搞懂。
以20年期搭配2年寬限期來說,我發現有人竟誤以為是頭2年只繳利息,等2年過後再啟動20年的本利攤還,也就是2+20=總共22年。正解是,頭2年只繳利息,剩餘的18年本利攤還;換句話說,原本可用20年攤還的本金,卻因為寬限期導致剩下的18年都要多繳一點錢,先樂後苦的概念。
我要強調,這並無所謂對或錯,只是偏好使用寬限期的人與我觀念不同罷了。以我朋友為例:他的房子價值1000萬元,月租金行情約2萬元,如果啟動寬限期,每月只需負擔約1萬元利息,只要寬限期一到,就轉貸(換銀行)並持續使用寬限期,就這樣無限循環,他可以永遠不繳本金,每月只付1萬元的利息,就能住在月租行情2萬元的房子裡,如果有閒錢,還可以去享樂或投資。從這個角度看,買房似乎比租房划算,差別只在能否湊出自備款而已。
最後我選哪種方案?
兆豐的方案2:貸款8成,利率1.31%,3年寬限期,房貸型壽險48600元。
國泰世華:貸款85成,利率1.31%,無寬限期。
以上是銀行核貸下來的2個方案,最後我選擇了國泰世華,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如果選兆豐,代表未來3年期間我可以光靠月租金2萬元去繳1萬元的利息,每月還有1萬元零用錢可花用,同事也附和說:「3年很長,3年內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只繳利息,及時享樂,等3年後說不定房價漲了,到時再賣掉,獲利了結,豈不爽快!」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只是,寬限期並不符合我的價值觀。一來我的個性偏好「先苦後樂」;二來這是我人生的第1間房子,算是「起家厝」,我本來就打算長期持有;三是我把買房當存錢,所以沒有不繳本金的打算;四是小套房可以貸款85成,且不需購買房貸型壽險,某個角度也算證明自己的財力被銀行認可的里程碑。
還有1個觀念也很重要:只做自己擅長的投資。我的強項就是不動產,如果我把閒錢拿去轉投資不擅長的股票或其他,反而可能虧錢。寬限期會讓人留下更多的現金在身上,而閒錢越多則越想作怪,這是人性。既然這樣,不如一有閒錢就乖乖提前繳清房貸吧!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本文摘自陳泰源著《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622-6.html
多繳一點 在 M i n 理財生活札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9年綜合所得稅要繳多少錢,今早開獎了❗
.
剛一早就登入109年度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下載去年度所得資料進行所得稅試算,用股利可抵減稅額抵扣了所得稅額「25399」元,股利扣抵所得稅額度比去年進步蠻多的,這8.5%的威力不容小覷,繼續努力增加股利中,朝股利扣抵8萬元邁進👍
.
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本來我以為今年應繳的所得稅,大概會跟去年差不多或多繳一點點,但試算完後,發現竟然比去年多繳了1萬多元,股利雖然變多了,但所得收入也增加了許多,開心的是賺錢能力增加,但相對的要繳的稅額也變多了,實在非常兩難啊😆
.
今年有人靠股利扣抵所得稅,扣抵整整8萬元的嗎❓❗ (羨慕加嫉妒XD)
.
財政部網站申報所得稅相關資訊
✅手機報稅:https://bit.ly/3vlLi9M
✅報稅軟體下載:https://bit.ly/3tTMYac
.
109年綜合所得稅申報重點整理(所得稅新制、股利所得課稅)
✅所得稅申報重點:https://bit.ly/3g7CTSW
.
110年信用卡代繳「所得稅」優惠資訊
✅優惠詳情:https://bit.ly/3vmHEMV
.
#歡迎按讚及分享 #109年綜合所得稅開始申報
多繳一點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政院版的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仍有人質疑綜所稅拉高到45%是劫貧濟富,一個好的政策遭人扭曲,讓我很不服氣!
財政部前任張部長發明財政健全方案,將綜所稅拉高到45%,事後證明是得不償失的,並沒有增加多少稅收,反而降低國際人才、大公司來台灣的誘因;現有部分立委同仁提案說明表示,所得稅率最高級距45%稅率降到40%,是所謂劫富濟貧,讓我們實際試算看看。
我曾說過,稅改方案是一個套餐,不能拆開看;在台灣,若以最高級距45%共有6518戶,若從45%降到40%,平均每一戶享受到422萬減稅利益;然而兩稅合一扣抵額刪除,營利事業所得稅並從17%增加到20%,也就是說,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級距45%之6518戶可扣抵稅額123億將會喪失,除以6518戶,每一戶將喪失188萬的扣抵額。
營所稅若從17%增加到20%,個人綜合所得稅之最高級距45%的6518戶,他們營所稅將增加160億,除以6518戶,每一戶將增加246萬的營所稅。
綜合以上,188萬加上246萬,總共434萬的稅捐增加,扣掉422萬的減稅利益,每一戶還要多繳12萬的稅,何來的濟富?最高級距45%共6518戶,每一戶需多繳12萬的稅,濟富在哪裡?外界不斷質疑這次稅改劫貧濟富讓我很不服氣!
各種扣除額,包含薪資所得扣除額,都有增加,這難道對薪資所得者不好嗎?有增加稅捐嗎?我想社會大眾自有公評!
在資本利得方面,假設公司賺了100元,要先繳20元(20%)的營所稅,再加上個人股利所得稅,26%,80%*26%=20.8%,20%加上20.8%,對於個人而言,股票的資本利得稅其實是40.8%,資本利得稅比綜所稅最高級距的40%還要高,如果還要分級課稅,這樣稅率會飆到多高?
個人絕對贊成稅制改革,我也提案將薪資所得扣除額拉高到20萬;現今稅制計算複雜,身邊許多朋友向我反映會支持這項政策,哪怕多繳一點稅,只希望計算簡單化;我要告訴財政部許部長,要有信心,咬定青山不放鬆,多對國人說明,這個方案絕對是好方案!
◆訂閱吳秉叡Youtube頻道:https://goo.gl/yN4LCH
◆吳秉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ubray
◆加Line好友:http://line.me/ti/p/%40ubt7534c
多繳一點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60731TVBS 北市豪宅「八項認定標準」擬退場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2uafniAGgkA
怎樣的房子算是豪宅?郝市府時代設下「有車位、景觀好、管理好」等等「8大豪宅指標」,只要符合這些標準,房價又超過8千萬的物件,就必須繳「豪宅稅」,但從實務面觀察車位、社區管理好等等,幾乎是民眾挑選房子的基本考量,卻不見得有多「豪奢」,市府決定未來要讓8大標準退場,改以實價登錄8千萬做為「豪宅」課稅門檻。
記者 侯慶莉/陳建銘 台北報導……↓
拉開窗簾,基隆河美景映入眼簾,讓屋主自豪的「河岸第2排雙景觀」高級住宅,市場反應很熱烈。
房仲業者:「你又看的到綠樹,有河景之外旁邊又是公園,享受一樣好。」
有景觀採光好又通風,房仲掛在嘴上的種種優點,讓北市中山區這間高級住宅的房屋稅,差一點點從1萬5暴增到4萬5的「豪宅稅」,原來北市府認定,舉凡符合景觀好、地段佳、每層戶數少又有車位等8樣條件,就算豪宅,就要課徵「豪宅稅」。
馬路上隨便問,突然大家的居住品質距離「豪宅」都很近,市府「豪宅8標準」到底準不準?
房仲業者陳泰源:「以台北市來講,10間裡面可能就有一半以上的房子,可能符合這8大條件了,但嚴格講起來不算豪宅頂多是高級住宅。」
台北市長柯文哲:「同樣一棟房子,那個在那個103年7月1日以前,拿到使用執照跟之後拿到使用執照,那個整個房屋稅差太多了,這個我們還在思考怎麼去處理。」
體認到豪宅認定標準和現實有點脫節,北市府打算「豪宅8標準」退場,未來要回歸「實價登錄」,房價超過8千萬才算豪宅,才要為住得好多繳一點稅。
新聞網址→http://news.tvbs.com.tw/politics/666605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60458008
多繳一點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40627TVBS雙北房屋稅倍增 鎖定7月1號後落成建案
影片網址→http://youtu.be/bm1EDLq79Vs
感謝記者 侯慶莉 的採訪,關於調漲房屋稅,也是分兩點來看↓
第一:影響增加幾千塊頂多1~2萬,其實還好,比較是「感覺上」不爽而已,畢竟是新房子。
第二:對於想買房的人,也想再緩緩,畢竟「選舉前」政府的基調就是「打房救股」,所以能拖則拖這樣交屋時,房屋稅計算天數,會比較「多」天移轉到賣方身上,買方首年可繳較少一滴滴的房屋稅。
以下是新聞報導......↓
什麼都漲的年代,連繳稅的負擔都要跟著加重,台北市和新北市政府分別對房屋稅的稅基「房屋構造標準單價」,調漲1.35倍和1倍,以台北市位在15樓的鋼筋混泥土40坪住家為例換算,房屋稅從1萬1暴增到2萬6。不過,這項政策只針對7月1日後完工的新成屋,對雙北市目前持有房子的248萬戶沒有影響。
台北街頭到處都在蓋新房子,不過民眾買房,現在除了考量房價,可能連「養房子」的房屋稅怎麼算,都要斤斤計較。
TVBS記者侯慶莉:「這間40坪的房子,原本的房屋稅是1萬1,不過7月1日後調整稅基,房屋稅倍增。」
房屋稅的主要稅基就是房屋現值,其中,地方政府公告的「房屋構造標準單價」,是決定房屋現值高低的關鍵因素,只要稅基一漲,房屋稅跟著水漲船高。調漲前的構造標準單價是每坪19萬,調漲後單價暴增到4萬5千6,房屋稅換算下,一口氣增加1萬5千元,差別這麼大,就是因為雙北市大幅調漲7月1日後落成建案的「房屋構造標準單價」,台北市漲1.36倍、新北市漲1倍!
民眾:「我就覺得這樣子不太合理。」記者:「為什麼?」民眾:「因為一樣都是住房子,那為什麼買新房子稅要比較高?」
民眾:「我覺得你買新的多繳一點稅是正常的啊,我在美國買過房子,稅率是滿高的,我覺得台灣的稅率真的滿低的。」
公不公平,民眾看法兩極,不過新政策不會溯及既往,雙北市已經持有房屋248萬戶沒有影響。
房仲陳泰源:「會加重你持有的成本,(未來出售)節稅的效果,效益都會大幅度的減少。」
房仲業者解讀,提高房屋稅稅基,其實也是政府「打房」手段,想要住「新房」,負擔就會重一點。
新聞網址→http://news.tvbs.com.tw/entry/536858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7590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