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人物 | 沈括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高靜霞老師
生平事跡
沈括生於官宦家庭,很年輕就踏入仕途,為官36年,後期官場失意。退休後,他定居於江蘇鎮江夢溪園,撰寫了一系列重要著作。
回看沈括一生,他所出任的官職大部分與科學沒有直接關係,那為什麼他會被譽為中國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呢?這是因為沈括對知識的追求,他發自內心鍾愛所有學問,儘管政務再多,從不以繁忙為藉口,疏於學習。相反地,他充份把握工餘時間,探究學問,汲取知識,最後成為學識淵博的偉大學者。
《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所著的代表作,涉及古代自然科學所有領域,包括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地理學、農學、醫學和文史等許多方面的知識。《夢溪筆談》的科學理論及科學史價值極高,包含許多科學思想和珍貴史料,例如其中關於畢昇活字印刷的詳細記錄,就是現存相關記載的唯一文獻。
金句名言 |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這句話是指如果不能堅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難折斷。但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
沈括在官場失意後並沒有放棄自己,堅持心中所愛,發揮所長,在晚年時鍥而不捨地求學和寫作,最後完成千古名著《夢溪筆談》,造福後世!
活學活用
沈括曾觀測北極星,畫了200多張星圖,發現「北極星的準確位置並不正好在北極,而是與地球北極方向相距三度」。
北極星是最靠近北天極的恆星,距離地球約434光年。但原來北極星並不是指定一顆星,只要是在黃極附近的星,都可能成為北極星。
(本文曾於2020年10月15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沈括 #北極星 #夢溪筆談 #科學通才 #宋代 #鍥而不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夢 溪 筆談 高 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宋元老僻地買房 搞市政建設利升值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丁謂是北宋人,一生為趙家打工,服務於宋太宗、真宗和仁宗三代領導核心,是當之無愧的三朝元老。早年,丁謂做過工部員外郎,相當於建設部副部長,主抓全國基礎設施建設。
公元1015年,皇城失火,燒得皇宮面目全非。宋真宗欽點丁謂擔任重修宮殿工程總指揮。要說,這個活不難幹。打開國庫,搬出金銀可勁兒花就是了。可要是統籌規劃,用最少的錢費最少的力氣,把皇宮多快好省地蓋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擺在丁謂面前的難題主要有二:建材問題,運輸問題。試想,修建皇宮這樣浩大的工程,單憑牛馬的脊背勞工的肩膀運送建材,那要費多大的勁。
作為項目負責人,丁謂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命人在皇宮前開挖溝渠,把京城附近的汴河水引入渠中,隨即以小船、竹筏把木料、石塊徑直送到工地一線。開渠挖出的泥土也不用運走,就地留下用來燒磚。等工程基本完工,把渠水排淨,將灰土瓦礫等工程廢料填進溝裡,覆上土壓實,又是一條光亮平整的大街。
簡單來說,丁謂採取了挖溝取土燒磚——引水入溝保證運輸——填溝處理垃圾的方案,順順噹噹地解決了取土燒磚、材料運輸、清理廢墟這三個工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既節省了時間和費用,又使整個工程井然有序。對此,宋朝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不吝讚美之詞,讚揚丁謂英明神武,「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計」,為國為民省下了大筆銀子。丁謂的高明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到了仁宗在位時,丁大人買了一次房子,卻被同僚認為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因為無論地段還是地勢,這套房子都不怎麼樣,單從其所處的冰櫃街這個名字,就能體會到地段之冷僻,地勢之低窪。
大家都知道,無論哪朝哪代,無論房地產有多少泡沫,無論退潮之後有多少人在海灘上裸泳,地段永遠是支撐房價穩如泰山的不二基石。然而丁謂卻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在這樣的地段置業安家,著實讓人大跌眼鏡。難道他老丁又有什麼高招,能負負得正、差差成優?
想搞明白此中原委,可以翻一翻披露了不少北宋高層內幕的《東軒筆錄》,它的作者魏泰很有娛記潛質,嘴勤手也勤,因與政界上層過從甚密,從而掌握了不少秘聞。老魏白天打探消息,晚上秉燭疾書,把這些珍聞一一記錄在案,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據《東軒筆錄》記載,丁謂在買房之後,當即著手佈置市政建設。
第一步,在集禧觀(當時叫會靈觀)修建一個蓄水池,不論是打著安全第一、未雨綢繆的旗號用於儲備消防用水,還是美化景觀,這項人工造湖工程名正言順。挖出來的土不能浪費,直接運到老丁自己家,墊在地面上,是為「取棄土以實其基,遂高爽」,解決了地勢低窪的問題。
第二步,上奏皇帝,在自家門前拓寬馬路,並在附近修了一座橋。關於為什麼修路修橋,書中沒有說清楚,想來憑著丁謂的智慧,這個理由一定堂而皇之,容不得別人質疑反對。
丁謂的這個兩步走策略十分有效,自己家門口很快變成了守著交通要道的黃金地段,史稱「宅居要會矣」。如此一來,出門方便不說,房價那可是騰騰地上漲。
考慮到丁謂在宋真宗在位時,不過四十多歲,即便是修建宮殿時,也剛剛四十九歲。而到了仁宗朝,他已經邁入花甲之年。通過魏泰筆下記述的故事,我們不難看出,丁謂早年是盡職盡責的,晚年是假公濟私的。這種由晚節不保帶來的房產增值,怎麼看怎麼充滿了遺憾。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夢 溪 筆談 高 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畢昇僅僅是一位工匠嗎?|歷史驚奇
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畢昇發明了最具突破性的活字印刷術,成為出版業的大功臣。
關於畢昇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只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可以尋見相關的記載。可是,沈括的記載中只交代了畢昇是布衣身分,那麼,何謂布衣?畢昇的職業又應當怎樣定位呢?
在古代的身分概念中,布衣即成未有做官的普通老百姓,以至於許多人猜測,畢昇只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說他是「工匠」便意味著畢昇只是一位技術人員,不懂多少科學知識。面對如此浩繁的印刷排版工作,畢昇創造性地提出了製作一套字塊,在以後的編排中──對應放置的便捷方法,我們若只把畢昇定義為一名工人,這樣可信嗎?
活字印刷術是一項十分具創造性的發明。它的具體操作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樣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單字的反體,筆劃凸起的高度相當於銅錢邊緣的厚度,然後用火燒硬,便成為一個的膠泥活字。為便於揀字,膠泥活字按韻被分類放在木格子中,並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放進框內。
瞭解活字印刷術後,沒有人不對這個創意性極高的想法感到驚奇,同時也深深地敬佩這一位「布衣」。如果沒有前期的知識積累,畢昇是不可能構思出這樣的方法。因此,畢昇首先應是一位精通印刷原理的知識份子,此外他還事必躬親地加入實際操作,與工人們一起實踐新印刷術的好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