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已結束]謝謝大家❤️
【快閃團購文】
一個讓孩子在寫功課或坐在桌前時能夠
「名正言順、堂而皇之、光明正大、坦坦蕩蕩、理直氣壯地」搖來搖去的椅子!
🌋【火山搖搖椅】團購連結:https://gbf.tw/zuhno
➡️網誌好讀版:https://othuang777.pixnet.net/blog/post/361442373-
====
最近居家上班又要帶小孩,大家都辛苦了!😭😭😭
我跟斯母工作要處理的事情都不少,總是會遇到兩人都沒辦法專心顧的瞬間,加上小孩的狀況千百種,沒力氣或有狀況時,真的無法一一去找原因或耐心哄。
有次我想說怎麼突然安靜了?
趕緊忙完過去,看見疲憊的斯母躺著閉目養神,小櫻桃則是乖乖坐在旁邊開心地「撕著書」...
我當下傻眼問斯母:「她把書撕破了欸,你知道嗎?」
斯母說:「我知道啊,比起書,換來這幾分鐘的安寧,我覺得『值』!」
(書已經發揮了它的價值XD 我們賺到如夢般的十幾分鐘)
當下雖然覺得有點可惜(有修復),但在我們都無力的moment時,那本小書實在是幫了大忙。。。
之後越來越覺得,只要大人很辛苦的那幾分鐘,能讓孩子安靜下來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哈哈哈
於是,我開始關注其他人的分享,若我覺得有好的馭兒好物,也要分享給爸媽們,因此有了這樣的團購。
===
這次要團購的東西是我之前就有在關注的,正好它這陣子終於做好了,是我的治療室裡面很愛的牌子 #Weplay 所出,底部圓弧設計,可以360度搖擺旋轉的 #火山搖搖椅。
本來也沒想要團購的,不過基於以下原因,所以臨時決定開一個快閃團,讓大家可以趕快拿到,拯救一下家長。
*團購原因:
1.疫情在家上課:
現在在上課,孩子的活動量和感覺統合刺激大幅下降,真的會讓他們很想要動來動去。
若此時被大人不斷制止但又沒讓他們動個夠,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專注力,很容易就會歡起來或爆炸。
2.剛好搭配我的新書「 #過動兒自覺繪本 https://ppt.cc/fKQ7Hx」:
在我這次的繪本是在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標準,其中一個過動的狀況就是「座位上不會好好坐著」可能會搖來搖去、翹前後的椅角晃、動來動去等,影響到他人或老師。
其實他們也是不得已的啊~~
所以在治療室有時我會讓孩子坐健身彈力大球,他們做事情的時候想搖就搖,反而在靜態活動的表現還進步了、寫字有效率等,
但「球」本身有不少限制,像是安全要大人看著、怕小孩坐不好跌下來或往後倒、比較佔地方、高度未必適合…
另外,缺乏感覺統合刺激的孩子,也常會透過自我刺激讓自己比較安定,像是咬指甲、吃手、摸東摸西、搖頭晃腦、跑來跑去、到處走動很忙,這些都是因為身體及腦部需要的關係,所以大人若不能提供足夠的刺激(帶他們出去或在家安排活動),最好能給他們好工具及環境。
近來若希望他們疫情期間在家上課、平時寫功課、從事桌上靜態活動能更安定,給他們使用這種可以光明正大晃來晃去的椅子,在他們需要時自己給自己刺激,就能讓自己穩定囉。
所以我之前知道有這種產品時就非常開心,想不到在這種非常時期它坐好了,實在是來解救爸媽的呀!
*介紹一下火山搖搖椅的用途:
1. #感統刺激:
坐在上面可以給予前庭覺刺激:前後左右晃、繞圈晃、原地轉、趴著轉,甚至可以躺著轉。
2. #專注力:
感統刺激加上運動,可提升專注力。(又不會被爸媽念,沒有坐好)
3. 在家 #微量運動、#增加活動量 與 #放鬆:
(可參考下方影片😂)
光是轉就是一種運動了,坐著趴著都可以練到核心肌群(腹肌、背肌),大人也可以坐上去晃一下,放鬆身體。
4. #獨處冷靜小天地:
在家防疫期間,全家人時間空間高密度相處,難免會有情緒及摩擦,我都建議大家可以講好:在家中各選好一個「#勿擾冷靜小區」來進行me time,在那邊不被打擾做自己的事情或發呆,或是彼此需要冷靜時可以待的地方。
此外,若孩子情緒失控時,最需要的就是「停下來」time out,其實跟「到牆角把手舉起來站三十秒」的意思是一樣的。
但通常我們會希望這部份盡量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處罰」,而只是離開爆炸當下的情境而已,一般來說,這樣處理的話,五到十分鐘就會風平浪靜。
所以這張火山搖搖椅,不失為冷靜區的好夥伴,坐上去搖一搖,自我刺激一下更加有助於冷靜,加上好看有質感,不像處罰更有情緒教育的美意。
(可搭配我的另一本新書:#我們吵架了_黃彥鈞給孩子的情緒控制繪本。https://ppt.cc/fWXpax)
*產品介紹:https://ppt.cc/ftnjnx
1.高30cm,座位直徑26.2cm,三歲以上到小學生都可以使用。
2.因為不確定各位家中地板,若希望更安全,則建議在地墊上使用。
3.有兩種顏色:清晨藍、夕陽橘
*團購時間:
2021/05/31-06/03,四天快閃團,讓大家可以趕快拿到、趕快用
*團購連結:https://gbf.tw/zuhno
*贈品:
十名下單者可以得到我提供精選小禮物乙份,贈品包含我的簽名新書「過動兒自覺繪本」、繪兒樂黏土、繪兒樂蛋形蠟筆與安可堡泡泡,四款隨機贈送喔!
❤️大家防疫在家辛苦了,只要:
1. 追蹤 臉書粉專「 黃彥鈞 黃老斯」
2. 按讚&公開分享此文
3.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你喜歡火山搖搖椅什麼地方?
就會抽出兩組:「Weplay迴旋球」
http://www.kiddies.com.tw/m/index.php?REQUEST_ID=cGFnZT1wcm9kdWN0X2RldGFpbCZQSUQ9MTcy
讓大人小孩也可以好好動一動的好物,特色:
1. 將繩子繫於腰間,一人即可玩球,丟、拋、擲…
2. 繩子長短可以調整,省去撿球的時間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6月3日 23時59分止 (台灣時間)
➡️將於6月4日貼文下方公布得獎名單
(本次活動不寄送海外,請多多包涵)
大家一起加油抗疫!勤洗手、沒事少出門、戴口罩😷😷😷
大人寫字不好看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主持又是收穫滿滿!
感謝許多夥伴們的參與
讓大家在教養的路上不孤單、彼此打氣!
以下是今日的筆記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目:孩子能自律,父母不焦慮 (啟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主題:
1孩子的壓力。
2.課題分離。
3.自然結果與邏輯結果。
4.如何啟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讀版:
https://pse.is/3hlkvk
我們要練習自我察覺 ,那你是否有忽略孩子感受?
你有察覺到孩子的壓力嗎?
孩子是否有因無法符合媽媽的期待而感到氣餒?
三寶媽問:孩子之間有相處之間的壓力?
老師:當孩子在引起你注意的時候,你的內在感受?
三寶媽:無奈~
老師:可讓孩子輪流說,並讓彼此討論。
討論完後,在跟媽媽說怎麼處理
「手足競爭是歷程,但我們要教導的是如何合作」
導向彼此合作,將孩子們看成為一體
孩子的壓力有三種:
一、正向壓力:感受到壓力
例: 考試 比賽
二、可容忍的壓力:挫折 責備
例:處罰 被罵 父母吵架
用「傾聽」的方式跟孩子說:你會不會覺得難過?生氣?
去陪伴孩子的壓力
讓孩子感受與理解我們的關心,避免說教
青少年的孩子,會不喜歡我們說教,我們就避免
只要陪伴他就好
若孩子願意跟我們講,切記,不要教他
只要同理他就好
例:喔~原來是這樣子,還有嗎?
▷孩子說得越多,越能把壓力卸下來
青少年,會受同儕影響,若願意跟我們說,與我們分享同儕問題,我們該開心,不要加入我們太多的想法
聽聽他的想法,問問他的感受
詢問如果是他,他覺得如何?會如何處理?
三、毒性壓力:
例:每天在學校被老師罵、 爸爸媽媽每天吵架、 每天被同學欺負|霸凌
▷避免孩子有毒性壓力
壓力的解藥:
一、掌控感:
讓孩子從心裡認為事情是自己要做的
讓孩子自己決定
二、能力提升
不是教他,而是給他勇氣
例:「我們」來試看看
讓孩子覺得媽媽跟我是站在一起的
很難?「我們」來試試
三、運動:
有規律的運動
「察覺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先處理自己煩躁的情緒」
忍耐不要去涉入「孩子的掌控感」
是什麼樣的原因,孩子沒有想要把成績弄好?
☞聚焦在孩子這個「人」而不是聚焦在問題
例:你滿意嗎?你會想把成績考好嗎?(關心的傾聽與詢問)
若孩子年紀較小掌控力較弱?而老師給壓力?
☆注意:當孩子覺得他很好,他會做的更好
例:寫字_容易引起孩子的挫折
大人容易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
要記得,學習是歷程,不是結果
在過程中,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例:
「哇~你這幾個字好漂亮呢!媽媽覺得寫得很好」
「你覺得寫不好唷?那要怎麼寫得好呢?」
✖︎注意:不要去擦孩子寫的字,要擦讓孩子自己去擦
訓練都是技巧與歷程
不要讓他覺得很挫折,而是要讓他覺得很有能力的
☞記得在過程中找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來鼓勵
課題分離:
你的孩子目前讓你感到困擾的行為是?
二歲,一直挑戰?
二歲,正在探索,一直嘗試可摸得到看得到的,敏銳性強
越能引起我們注意的事情,越想要做
☞少說不可以,而帶著他們,我們可以來做什麼
例:
「不可以丟人」,不可以被忽略了,而只聽到丟人
議題:誰該為上課遲到負責任?
是孩子,不是家長
不是我們幫他處理事情,應是如何給孩子勇氣讓他能夠自律
跟孩子一起訂立規則,訂立你同意他也同意的
討論他可以決定與解決的方式
(可透過家庭會議的方式)
若隔天,他失敗了,要不要責備?
不要責備,事情失敗與人失敗分開,
做不到我們明天再繼續就好
例:哇~我們今天沒有達成任務,我們明天再來!我們再挑戰!
若孩子不能吃冰,可以吃什麼?
找一個取代的東西
我們跟孩子一樣會有挫折感,
孩子腦神經還在發育對挫折感反應很敏感、很直接
不要教他怎麼做,而是同理並讓他思考
不要加重挫折感那嚴重的事情
讓他覺得沒關係,我們在努力就好
耐挫力與韌性會越來越好
👉🏻耐挫力與韌性能力的培養,重點在於他能夠感受到父母親對他的支持
你不要孩子做「某件事情」
例:你不要他看電視!那他不要看電視他能做什麼?
當孩子做錯事,與另一伴觀點不同
不要去講道理、說教,也不要拿出教養書說的知識
會將另一伴對教養會越推越遠
☞去理解當下他看到事情的感受
例:你看到這樣你好像很生氣,你覺得很不應該?
先用傾聽,同理他的感受
先處理孩子還是另一伴?
☞情緒穩定後再說再溝通。
盡量彼此同理
老么通常會用更激烈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因他有競爭性(本能)
課題分離
不要處理太多孩子的事情,孩子會覺得氣餒
來自於,媽媽好像不相信我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
孩子會沒有勇氣處理自己的事情與失敗
☞家長應陪在他旁邊給予勇氣,面對失敗
例: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
問:那你可以怎麼辦?
可以怎麼說?
不會說?「我們一起來練習」
不用太注重技巧,技巧可以一直變動
自然結果&邏輯結果
自然結果:
孩子要自己面對結果
例如下雨沒帶傘,他就要自己淋雨
當孩子越來越大,趨向使用自然結果
千萬不要說!「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媽?」
而是要表達同理與傾聽,感受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同理,孩子舊能產生勇氣
邏輯結果:
與孩子一起訂出一個規則
例:孩子拿牛奶翻倒
✖︎:叫孩子去罰站是處罰
○:讓孩子自己處理翻倒的東西,而這樣是有因果關係的
☞以「溫和且堅定」的方式來處理
點數制度是否合適?
可以用,但不要一直用
可當啟動,但後面要做轉化
*解釋:孩子還小,不懂內在動機時,可用點數當啟動,引導孩子做事情
而當孩子漸漸長大,該轉換成孩子的內在動機,少用點數與獎勵
為何正向教養不建議點數與獎勵?
因會把它把事件與點數、獎勵連結,就像是為了獎勵而做
容易模糊焦點
如,將客廳掃一掃,應是為家裡環境好
將成績考好,是為自己負責
☞點數與獎勵會沖淡它的正向價值
☞點數、獎勵,容易變成操控孩子的手段
獎勵與懲罰,短期有效,但長期失效
懲罰會讓孩子內心反抗、認為不公平
獎勵可以帶來成效,短期可以立即驅動孩子做我們期待的事情。
懲罰會讓孩子因為害怕,而照我們的意思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父母的想法是要改正孩子的錯,但孩子的想法是什麼?不公平?
☞不要去打孩子!
忍不住,先轉換情緒,先冷靜下來
案例:有一個常被打的孩子
老師問孩子,當孩子被打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
孩子的想法是「好了沒?」
逞罰與打孩子沒有辦法達到教育的目的
問:那如果已經體罰孩子了呢?如何挽救?
答:事情已過,不要自責
當父母在打孩子時,透露二個訊息
一 你做這事讓我很生氣
二 生氣可以打人
反而變成以身作則,以暴制暴?
事情已過,現在開始我們努力就好!
☞當孩子做不好時,我們可以接住他的情緒
不用教他、不用指導、不用罵
接近他就好
自我價值
孩子如何看待他自己?
我們要看到孩子進步的地方
▷當孩子倍受鼓勵,就會覺得有價值
▷當他有能力可做到許多事、可幫助人,就會覺得有價值
來賓問題:為什麼不要用獎勵?
因獎勵是上對下的縱向關係
犒賞,可以用慶祝的方式來呈現
我們太強調結果,孩子會很害怕失敗
我們要看見中間的努力,鼓勵他做好的地方
來賓問題:無慮 他律 自律
我們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在旁鼓勵
給孩子勇氣,讓他自己做得到
他律:
我跟孩子一起訂出日常規範
不是媽媽叫他這樣做,而是孩子自己可以做
討論:孩子想要做什麼,帶他去做
盡量不要引導作業寫完可以看電視
寫字
剛開始不要寫太多,只要願意寫都給予鼓勵
不用規定量,他有寫都很棒!
可說:媽媽覺得你這幾個字寫得很認真、這幾個字很好看呢
情感連結是最重要的!
讓他連結,寫作業很好呀~我可以跟媽媽一起完成什麼事情
(讓孩子覺得跟父母完成事情是有趣的、有動力的!)
孩子容易覺得達不到父母的標準 孩子容易落入氣餒、放棄
所以當孩子一表現好,帶著孩子去看見他做好的地方
☞沒有一個孩子要讓自己不好
現在不好應該是內心感到氣餒
孩子現在不好,不是永遠都不好
他只是還沒學會
我們要要培養孩子的是持續的動力
來賓問題:零用錢議題
不要把零用錢當作是一種獎勵的方式,會扭曲價值觀
如何學會慾望與控制?
孩子有想買的東西?
跟孩子討論一星期要多少?
不要將獎勵金錢與事件綁在一起,也不要扣孩子錢
媽媽給的零用錢,跟表現沒關係
帶著孩子去做現金流量表
重點,不管他買什麼都不能反對!
我們可以用好奇與探索去問他
不然之後會隱匿,
不管他寫什麼我們都不反對,我們可以不認同,但不反對、不出意見
大人寫字不好看原因 在 育兒商品大集合-姚小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yson正版兒童版無線吸塵器 #最後2天
凝凝:我也跟爸爸一樣~吸吸吸😂💪
3位小童工❤非常認真地把小鳳門市大掃除了一輪
(😉阿姨們請鼓勵鼓勵👍)
妮媽本來一為只是做好看的
沒想到...它 #真的能吸小紙屑與橡皮擦屑‼
不要想成跟大人版一樣有超強吸力喔
它算玩具類啦👍🏻🥰
如果家裡本身有dyson
大小台一起~一定整個超可愛
.
-----我們推薦原因--------
最近我們都在陸續大掃除
孩子通常都會想模仿
只要用安全適合孩子的好工具
育兒專家都非常鼓勵喔
讓孩子從小跟大人一起動手打掃
可幫助孩子心智發展及獨立
✌️還有很多附加價值
💟訓練耐心及反應能力
💟掃地、拖地的動作增加肌肉張力,讓未來寫作業姿勢正確
💟寫字畫畫後,讓孩子整理桌子,訓練孩子歸納、分類及專注的能力
💟有研究發現,從小做家事,養成勤勞好習慣,未來的成就愈高
通常我們不太敢讓小小孩~拿大人的
一方面太大、太重
一方面怕危險
沒想到Dyson居然有出適合孩子的😘
-----特色--------
🥰有st安全玩具標章+檢驗合格
✅需裝3顆3號電池
✅1:1擬真縮小設計
✅有兩種吸頭可替換
(有主機 + 延伸長管 + 標準吸頭 + 縫隙吸頭)
✅真實集塵盒,可清除紙屑垃圾
✅吸力可吸除紙屑、橡皮擦屑
✅淨重:0.64 KG
----實木掃地清潔6件組----
不用擔心孩子拿大人的很危險
這款有安全的打磨拋光、去除尖角
品質嚴格把關💪
讓孩子也可以跟大人一起
掃地、拖地、刷地、掃灰塵🤣
-----團購只到1/31--------
這兩款都適合2-5歲
7天內瑕疵保證退換
我們也談到首團33折甜甜價‼
限量50組現貨~3-5天免運送到家
收到後回社團分享再送分享禮🎁
購買連結:http://bit.ly/2KI4hJM
-----------------------------
社團別忘記加入: 育兒俱樂部 ♥ 姚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