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情緒問題!大崩潰哭鬧+打人打自己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到大透過大人的引導,慢慢學習如何尊重環境、尊重別人、與尊重自己,並學習控制自己的衝動,以相互尊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這確實是一條漫長的路,對父母與孩子來講,都是不容易的。
正向教養之所以寶貴,是因為這套方式能在教導孩子同時,培養孩子正向人格。雖然乍看之下比傳統教育打罵的效果來得慢,但它卻比較沒有副作用、比較「環保」,能保有孩子內心歸屬感與價值感,讓孩子內心的真、善、美,更有機會顯露出來,照耀我們的世界。
這位來信給我的媽媽有一位三歲小孩,信裡面的內容我感到欣喜的是,她一直很努力地落實正向教養的方式,而且不斷省思、學習,修正自己的方式。
但當然再努力的學生,也會遇到問題;再用心的父母,遇到問題時也會有困惑與懷疑的時候。這位媽媽在使用所學會的方法後,孩子有時候還是會哭鬧崩潰,甚至打人打自己。到底要怎麼幫助這位孩子與家長呢?我們一起看下去。
………..
羅老師您好~我是追蹤您許久的粉絲!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我家女兒現在3y1m,因為疫情緣故加上近期會搬家因素,目前還沒上幼稚園。
家中現階段只有她一個小孩,我全職照顧她。先生教養理念滿一致的
都是採取正向教養,所以我們幾乎沒有責罵過小孩,而女兒大部分也都很好溝通,不過最近遇到瓶頸...
有時候她會沒來由的說她想丟東西,如果我制止她,她就會開始故意做一些我們平常告訴她不對的事,例如:打人、打自己、踢人、踩書,因為我跟先生的底線就是再怎麼生氣都不能傷害自己或是別人,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介入,無論使用同理(說出她的情緒,她可能會更生氣)或給她布偶告知可以發洩情緒在上面(她都會說她就是要打人踢人,不要布偶),抑或是我們會把打人的那隻手和踢人的腳先暫時握住,不讓其可以再繼續動作,以上方法其實都不甚有用。
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請問老師,我們應該再如何幫助她,讓她可以慢慢學習控制生氣情緒當下想動手動腳的行為呢?
還有,我看過您的書、阿德勒正向教養學、一些蒙特梭利的書還有跟情緒做朋友這類的書籍,一直有個疑問:當女兒正在經歷情緒風暴的時候(可能引起這情形發生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可能不想妥協某件事,或是我制止她做危險/不對的事),大崩潰哭鬧的行為出現,目前我的做法是請她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不過有時候會成功(她會自己說要躲起來,然後就跑去積極暫停區,不過通常這時候都不是情緒風暴的高點,也就是不是很崩潰的時候)有時候就失敗(開始打人踢人哭鬧,請她去積極暫停區,她會更生氣,有時候會說哭著要抱抱)
遇到失敗的狀況,偶爾我自己也會感受到自己怒氣值上升中,沒辦法處理她的情況,我自己也想去我的積極暫停區,如果我離開現場的話,這時候她就會更崩潰(會尖叫哭,大部分要抱抱),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不過我很常都會被她撲過來而抱抱成功⋯)
老師,真的很不好意思,本來想長話短說,沒想到林林總總也是寫了這麼多~謝謝老師願意花時間看我的問題!謝謝您~
………..
你好我是羅老師。
謝謝你願意秉持正向教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想跟你分享的如下:
1 這確實是一條比較難走的教養路,因為要跳脫以往的傳統教養方式,需要許多的摸索與學習,而且成果也會比直接打罵來得慢,辛苦你了。
你敘述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而且很正確!但你當下跟孩子應對時的內在與姿態是如何,我並不在場,所以無從得知。但我感到你真的、真的已經很努力了,為你鼓掌。
2 有一點希望你了解:就算我們做到100%,也不代表有情緒的孩子會馬上OK的。因為孩子要懂得消化情緒、控制自己的身體與行為,需要大腦成熟度足夠才可以,更需要有足夠的意志力。
你的孩子現在才三歲左右,對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確實還無法做得很好,所以你說「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這是很正常的喔。你說你讓他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有時候會成功」,已經很了不起了!
孩子到了四歲半五歲,就開始比較能控制自己;到了六歲左右,相信你會更看到成果的。
3 我知道你現在可能會對正向教養的方式與效果有懷疑,但只要記得在對待孩子的「尊重與和善」中,維持著「規範與原則」,並且不要縱容孩子肆意做出不尊重你的事情(例如經常罵你、打你;若他如此,當下可以表達你的感受與想法,並暫時離開現場)。
保持著大方向前進,從中修正與微調細節,效果是指日可待的。
4 另外你問到:「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
要抱抱他與否,最重要的是要看當下「時機」是否適合,這也是李儀婷老師在「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裡,談到適合與孩子做溝通的「破口」。
透過你冷靜地觀察累積經驗,你會慢慢瞭解當他有情緒時,什麼時間是他不願意給你抱抱、什麼時候你抱會起安撫作用的。
所以,關鍵在於透過觀察與經驗累積,了解孩子是否ready給你抱、什麼時候適合抱,而不在主觀地判斷「你應不應該抱他」。這樣講你明白嗎?
5 當然,如果這時機到了,但你當下很不OK,會覺得「為什麼我這麼不OK還要讓你OK??」,你也是可以先選擇照顧自己。這本身真的沒有對錯,因為,你已經很努力了,你也該給自己一些喘息的時間。等到心情平復後,再與孩子連結感情、處理事件,還是很OK的。
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脆弱、一不陪他就會受傷;正向教養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苛刻沒人性,連半點負面情緒都不能讓父母有。
有問題的,或許是我們有時候太過聚焦在孩子與方法上,忘記看見自己的需求了。
放輕鬆點,事情就會更好處理。
最後,再次謝謝妳從三年前有了孩子到現在,都一直都這麼地努力學習。
這,不是很值得為自己拍拍手嗎?
祝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大人 生氣 丟東西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寶生氣時總是打人
#可以生氣但不能傷害自己和別人
#生氣沒關係學習適當情緒宣洩方式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跟蜜亞醬要出門,因為我比較快穿好鞋子,就走到門口等蜜亞醬,她看到我好像要先走,就突然生氣的說「媽咪,你不等我,我就要打!...」,當下我立刻「哎,可以生氣,但生氣時可以打人嗎?」,蜜亞醬就突然改口說「我說,我要打電話給阿嬤(寧寧老師的媽媽)」,然後我們就笑了...在長期的同理、溫柔引導之下,蜜亞醬有情緒時,也可偶爾幽默幽默,而後我們就笑了,一起開心出門~
近來好幾位家長,捎來了類似的問題,寶寶生氣時總是愛動手動腳,該怎麼引導?
「現在1歲5個月的寶寶很愛生氣,動不動就會想打人,睡前在歡的時候,還會一直亂踢,媽媽已被踢到瘀青.現在讓出一個空間,讓寶寶自己在那空踢發洩,但他會想盡辦法轉到可以踢到人的角度,當有生理需求的時候,反應就會更大,一直狂踢狂踹⋯目前只有一直重複的跟寶寶說,不能亂打人。你可以摸摸,但不可以打打。」
大家有沒有印象,或者觀察過 #小寶寶生氣的模樣? 除了哭之外,寶寶還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像是透過表情、音調、哭的聲音,以及肢體動作。我對蜜亞醬寶寶時期,生氣時的模樣很印象深刻,哭聲震耳欲聾之餘,拳打腳踢也不在話下,寶寶其實最擅長用肢體還表達情緒。
如今想起來,覺得寶寶時期的生氣,實在可愛極了~
幼兒有各種生氣的模樣,越小的幼兒及寶寶,越容易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情緒。尤其1歲多的幼兒,還在一個學習說話卻又說不清楚的階段中,加上自我控制及自我調節能力尚在發展,我們也會常常會看到,孩子會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情緒,而且很愛打那個讓他生氣的人,通常都是媽媽或爸爸。
當我們觀察到孩生氣時會打人時,寧寧老師建議,除了先了解是否生活中有讓孩子「觀察學習」到生氣可以打人、如果生氣我就打人的經驗之外,也務必要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為,並引導孩子以適當的情緒宣洩行為,取代不適當的打人宣洩行為。孩子會透過環境互動觀察,學習到如何情緒表達,如果孩子都是處在「打人=表達情緒」的環境中,孩子會學到「我生氣時可以打人、踢人」。多數的孩子,生氣時打人,觀察學習的可能性非常大,可能是從看到真實的人互動或者電視、電影等影像而學習來。我也有遇過家長說,都沒有啊,完全沒有讓孩子接觸過打人、暴力方面的刺激,這種情況可能就是孩子的本能了,因為憤怒情緒累積在心中、身體中、腦袋中需要宣洩,就自然本能的反應出來。
但如果孩子的環境是,在每次生氣時,都有機會被示範或者教導「生氣時好好說、適度宣洩,找大人抱抱等等」,孩子就能逐漸學會以適當方式來表達及宣洩情緒,寧寧老師在蜜亞醬2-3歲的時候,也經歷過她生氣會打人的情況,而家裡也只有我跟她,我就變成了現成出氣包,每一次我都會引導她,之後生氣的時候,就再也沒有打過我。如今,她生氣的話,就會告訴我「我生氣了,因為媽媽你誤會我」,她知道自己有情緒生氣沒關係,也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並告知大人自己的感受和生氣的原因。
我鼓勵家長,在看到孩子生氣時打人,可以開始先練習溫柔以「制止、同理、引導」三步驟來引導幼兒
第一、當孩子帶著情緒,開始踢、打人時,不要只是用念的、罵的,務必先行動,在不傷害孩子的原則下,制止孩子。我們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踢、打到人。如果今天是孩子打其他小孩,務必先制止,打大人的話,大人自己也要先閃。亦可以透過大人輕輕抓住孩子的手制止孩子打人,若孩子動作太大,可以從後方緊緊擁抱孩子,透過撫觸幫助孩子的肢體冷靜。我常常看到大人遇到孩子生氣打人,很常都是自己也跟著生氣罵孩子,或是以暴制制暴,用打來制止孩子,如此負面教導,幫助是不大的。蜜亞醬2、3歲的時候,起初生氣時會打我,我就會輕輕抓住她的手,先制止她,接著就是第二步驟要跟大家分享的,同理+溫和告知。
第二、「同理+溫和告知」,我輕柔地制止孩子之後,我會認真但溫和地看著孩子,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是不可以打媽咪」。同理孩子時,接住孩子當下的情緒,是每一次孩子有情緒時,大人一定要做到的第一件事情,孩子的情緒被同理與接納了,大腦會傳遞冷靜的訊息,讓孩子可以逐漸從情緒中恢復過來。當我們溫和與孩子眼對眼,溫和的眼神也不會嚇到孩子,孩子會知道我們是認真的,他比較能夠接收與聽到我們要傳達的訊息。在溫和而堅定的引導下,孩子會逐漸明白,生氣時不可以打人。但情緒是需要適度宣洩的,既然不能打人,又需要好好地釋放及宣洩,那可以怎麼引導孩子呢?第三點來跟大家分享~
第三,通常年幼的孩子,生氣時,我們會看到倒在地上、大哭大鬧、或者跑來跑去,盡他們所能來宣洩情緒,其實當我們看到孩子如果是在安全的原則下,大哭大鬧、在地上滾,我們在旁邊陪伴他們就可以了,大人必須要給孩子一個「我現在做得到的情緒釋放能力,以及空間」,讓孩子得以抒發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情緒,有宣洩,才能冷靜,冷靜之後,在跟孩子討論,然後幫孩子找到其他「正確適度的肢體宣洩」或情緒抒發方式,譬如,不可以伸手打人,但可以拍大腿、或者打枕頭、丟水球...等。
家長提出的問題「孩子生氣時亂踢」,寧寧老師覺得沒有不行,但要注意不要踢到人,如果孩子此時需要宣洩情緒是「踢」,那就在安全的地方踢,不踢人也不踢到自己~同時,我會同理孩子:「你現在是不是需要踢一踢,才會比較舒服?」「好生氣,想踢踢,可以踢,但不可以踢媽咪唷」「等你踢完,想找媽咪,可以來找媽咪抱抱」,讓孩子知道,可以生氣可以安全地踢,等冷靜了,再來好好抱抱。我也遇過蜜亞醬在地上滾,當時我就允許她在地上滾(頑皮的媽媽還會把蜜亞醬生氣模樣錄下來),她滾完之後就找我抱抱,同時跟她溝通與分享,「剛剛媽媽看你好生氣,生氣沒關係,但要記得不可以打人喔~,好生氣要在地上滾也沒關係,但要注意不要受傷唷」~
有些家長也會問,孩子會故意要到踢人,怎麼辦?如果我們看到孩子是故意的,可以試著先換位思考,為什麼?了解孩子的情緒背後要表達的是什麼?例如「我好像要讓你知道我有多難過」。而多數時候,孩子是故意的,也代表著孩子真的很生氣,我們除了同理孩子,讓他更了解自己之外,也記得為孩子騰出更多時間與空間,多點耐心等待孩子,讓孩子好好地情緒疏通。
當發現孩子已經學起生氣就打人,此時,更需要穩定自己,溫和而堅定地以「適當的方式」慢慢取代孩子「生氣就打人」的行為。
寧寧老師其他文章
✅幼兒生氣時會丟東西、尖叫、打人怎麼辦?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43462186061793/?d=n
圖片來源/網路「Pixabay」
大人 生氣 丟東西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孩子吵著要看手機電視影片怎麼辦?
#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的規範原則?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是自律及情緒管理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如何因應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不能看電視、或者是要結束看電視、看影片,也是家長們也想了解的教養問題
當寧寧老師對蜜亞醬說:「醬醬,把iPad收起來囉」,蜜亞醬對我說了一聲「好」,就自己把iPad蓋起來,轉身找其他樂子。過去寧寧老師也遇過,要結束3C影片時,蜜亞醬的各種哭鬧,簡直就是親子的3C戰場~但透過正向同理心教養,以及情緒教養,與孩子一起學習合作、自律和情緒管理~
我之前看到吳鳳一篇關於「給或不給孩子看手機」的文章,覺得深有同感。
文章連結,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photos/a.10151264031726961/10156771129441961/?type=3&theater
在生活中出門在外,很常看到許多幼小的孩子坐在推車上、椅子上,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台台的手機,播放著YouTube上面的卡通,每次看到,心裡面總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感,孩子們在看影片時的眼神,都是無神的(也可能是累了,哈)。我並不是要指責家長給孩子3C 產品,因為剛好這個世代,3C 產品成為我們生活的必備用品,手機平板電視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這個世代出生的孩子,3C 產品就是他們的生活,無可避免。
然而,孩子接觸3C 產品,也絕對有賴於家長的覺察。覺察嬰幼兒接觸及使用3C 產品的影響,而願意在降低影響之下,一起來跟孩子學習,如何不依賴3C 產品,讓3C 產品成為孩子無聊時、哭鬧時、吃飯時的「必備良品」。
這是「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所寫的文章。已經有非常多研究,發現嬰幼兒接觸3C 產品對身心理發展的影響,給大家參考
育兒知識:兩歲以前用 3C 產品,會傷害孩子腦部發展
http://twkid.com/p/2297
在蜜亞醬2歲以前,我是完全沒有給她看3C 的。慶幸我正好有一堆來自寶寶手語、寶寶瑜伽、遊戲的點子,還有繪本、玩具、唱歌,在孩子無聊、哭鬧時,總能派上用場,而減少我窮突末路必須拿3C 產品出來哄孩子。在蜜亞醬快2歲之後,我開始開放,選擇有幫助的3C影片,與孩子一起學習~
而面對3C ,我們真的要「堅持不給」嗎?
我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 產品的規則」?
在跟孩子建立規範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自覺能力,以及「情緒管理」的能力。
我在這篇跟大家分享過,自律跟情緒管理,都是家長需要陪伴孩子培養的能力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自律及情緒管理】」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9811144760233/?d=n
一開始在規範孩子接觸3C 產品的時候,像是不能看影片、或者要結束關閉影片時,一定會遇到「逆子」上演,而我們當下也可能會生氣、不爽、惱怒。是的,不只有孩子會演,大人的內在小劇場也是很精彩。然而,遇到孩子哭鬧時,先不要跟孩子對立,而是 #溫和而堅定 持續與孩子建立正面的溝通,讓孩子跟我們合作。
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在建立孩子使用3C 產品的內在自律及外在行為規範時,我們要有耐心、同理心,以及 溫和而堅定 。
🔖首先,我會跟孩子討論「接觸3C 產品」(大多是用看手機的例子)可能的負面影響是什麼,譬如,眼睛會壞掉、會近視、會失去許多美好的時刻、跟媽咪一起玩的時間減少、投入喜歡事物的時間減少....等。先給孩子正確的認知觀念,同時一起建立行為規範。
我在給手機、給孩子看卡通影片之前,會先 #溫和而堅定 地與孩子溝通:
▶️告知孩子可以看手機/電視的原因,譬如,之前約定過、今天是一週一次的影片時間
▶️看多久,時間多長。蜜亞醬還小的時候,我是教她看時鐘的長針,從哪個數字走到哪個數字,就要關手機/電視。從蜜亞醬2歲之後開始,我們從10分鐘,延長到30分鐘,都是看當下最適合多久,來跟孩子告知。而我們每一次選擇的手機/電視影片,最好是跟規定的時間差不多,才不會在孩子看的最高興的時候被嘎然而止,突然被中斷的興致,孩子就容易發脾氣,但如果影片結束,也跟著結束關掉手機/電視,孩子的心也會一起往下放,我們在引導結束時,也比較容易
▶️在收起手機/電視的「前5-10分鐘」,開始預告要收手機了。通常也會擬人化手機的方式來告知,「手機要睡覺嘍」、「手機要休息嘍」「手機要去洗澡嘍」、「手機的爸爸媽媽來接他嘍」,接著溫柔提醒孩子「你也要休息嘍」、「你也要洗澡嘍」,「眼睛也要休息嘍」。因為發展特徵,孩子會認為萬物都有靈性,這樣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在同理心之下,比較願意配合
▶️時間到的時候,告知孩子要結束了,就關掉手機/電視
一開始,幼小的寶寶或孩子,大多會無法接受而哭鬧。此時正好是一起學習情緒管理的好時機。
當孩子哭鬧時,我們當下就溫柔、溫柔,保持堅定的態度與信念。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我們可以:
✅同理孩子的感受
✅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告知孩子結束使用3C的原則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這個情緒管理的練習過程,也會重複重演好幾次,直到孩子願意開始合作,以及情緒管理能力提升。
蜜亞醬是快兩歲,才開始有手機卡通可以看,遇到孩子哭鬧吵著要,我就溫和而堅定地,以我上面分享的方式,陪她一起練習。幾次之後,蜜亞醬就明白該怎麼做。偶爾給她看電視、看手機影片,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關起來。
也有家長會遇到,叫幼小的孩子出現不願意還手機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盡量先不要跟孩子搶手機,而是溫和而堅定地再次告知。同時,輕輕抓住孩子的手臂,避免孩子甩、丟,當我們輕輕抓著孩子的手臂時,他們手部的力氣會降低,再從他們手上拿走手機。
🔖若孩子需要安撫,我們就好好地安撫孩子。若需要,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什麼時候還可以在看?時間多久?可以什麼孩子喜歡的卡通?來給孩子一個期待,轉移注意力。
平常,我也會跟孩子討論卡通內容,並將卡通的人物應用到生活中,當需要的時候,這些孩子在意、喜歡、崇拜的卡通人物,會成為我們教養上的好幫手。
!!當孩子能夠開始做到遵守規範時,記得要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肯定與鼓勵孩子「願意」、「進步」和」「努力」的地方,絕對能累進孩子願意進步的內在動機,下一次遇到新的學習機會,孩子也會更加願意。
上面我提到的吳鳳,在他自己的文章中,所採取的是原則是「全然不給」。我個人認為,若要給,也要給的有彈性、智慧、有方法。凡事過猶不及,在提供3C的過程中,家長堅定執行自己的原則,用心陪孩子一起來練習親子之間的溝通,與規範的遵守。3C所提供的娛樂和教育,我們若是應用得當,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會有幫助。
⚠️大人的身教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當我們不要孩子看手機時,也要留意我們自身的內外在是否一致。跟孩子在一起時,盡可能地專注陪伴。不要讓3C變成孩子學習與娛樂的全部,家長的高品質及用心陪伴,對孩子來說,一定是比給3C還要更值得投資的禮物。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自律能力培養 #同理心教養 #如何因應嬰幼兒看手機影片 #嬰幼兒哭鬧怎麼辦
✅手足爭搶,該怎麼辦?寧寧老師以正向和同理心教養,提出對應的教養方向,我們除了教借用的孩子「等待」和「借」,也要能夠同理「被借的孩子」的心境~來看看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的教養分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54573474950664/?d=n
✅幼兒生氣時會丟東西、尖叫、打人怎麼辦?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43462186061793/?d=
圖片來源/網路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