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都禁的7月1日,我們唯有躺平聽聽歌。
《下流 》(2011)
我望著高不可攀的窗口
給你 三根指頭
你跨過深不可測的陰溝
給我 兩個跟斗
我比殺手 更應該自首
什麼我都沒有
你太溫柔 拿一個枕頭問我
撐著的理由
他們往上奮鬥
我們往下漂流
靠著剎那的碼頭
答應我 不靠大時代的戶口
他們住在高樓
我們躺在洪流
不為日子皺眉頭
答應你 只為吻你才低頭
我帶著不堪入目的傷口
為你 不再戰鬥
你有些說不出口的要求
教我 無法承受
我比小狗 更難以出售
什麼我都搖頭
你太溫柔 拿一塊石頭問我
活著的理由
他們往上奮鬥
我們往下漂流
靠著剎那的碼頭
答應我 不靠大時代的戶口
他們住在高樓
我們躺在洪流
不為日子皺眉頭
答應你 只為吻你才低頭
手牽手 往歷史下流
手牽手 往歷史下流
手牽手 往歷史下流
手牽手 往歷史下流
詞:周耀輝 曲:梁基爵@人山人海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大時代2011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柳美里 『JR上野駅公園口』| Yu Miri "Tokyo Ueno Station"
色彩繽紛的英文譯本封面,吸引了我的注意,讀後才感到這短篇小說的重量。作者柳美里是韓裔日本人,從受歧視者的身分,寫了這本關懷可能算是社會最低層受歧視者的故事。上野我們很多人當遊客都去過,甚至全名「上野恩賜公園」的上野公園。「恩賜」,意思是天皇的禮物,然而這地方也是眾多無家者的居所。不過,每次天皇出訪,政府就洗太平地,把他們「暫時」趕走,無家者隨時家當盡失。
故事主角悲劇一生,都是兩個字:貧窮。還有天意弄人,他的一生中,重要的人、事和時間,巧合地與天皇扯上關係,更令人覺得諷刺。一個農村小人物,碰上日本大時代的變化,由1964年到2020年奧運會,甚至2011年東北日本大地震,作者巧妙地把對這些地方的面貌和周遭的人和文化甚至信仰,從主角眼中細看,從而成為對社會不公平和歧視的靜默控訴。
在書的後記,作者說:「很高興能在被歧視和排斥的一邊,因為這才讓我可以與全世界受歧視和排斥的人,團結一起。」
#柳美里 #JR上野駅公園口 #YuMiri #TokyoUenoStation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大時代201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北韓女子流落南韓,巨大的文化衝擊故事:「我不在乎我是大邱人還是平壤人,我只在乎我的家人。」─《歸北者》]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選片 #歸北者 #生活比政治真實
金潤熙來自北韓,2011 年時因為罹患肝病,從中朝友誼橋前往中國治病,沒想到後來遭到人口販子欺騙,一路輾轉來到南韓,最後因為南北韓的緊張政治情勢,從此滯留在南韓有家歸不得。近日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一部紀錄片《歸北者》(Shadow Flowers),述說的就是金潤熙的故事。導演跟拍這位北韓女子的南韓日常,她在回收廠打工、她到大街上抗議,她和其他流落南韓的北韓人互相取暖、她和朋友們吃燒肉喝啤酒唱卡拉OK...... 但無論金潤熙人在哪,在做什麼,她心心念念的,一直只有她遠在北韓的老父母、丈夫與女兒。
生在台灣的我們,對北韓常常有一種神秘的想像,飢荒、極權、標準化、謊言、核彈,我們認為北韓人民無不身處水深火熱,期盼著冀望著能早日逃離北韓,迎向「自由世界」的懷抱......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北韓國民到底是怎麼想的?或是一個生活中上的北韓國民是怎麼想的?《歸北者》這部紀錄片,不僅呈現了豐富多元的世界觀挑戰我們的成見,更勾勒了小人物在大世界下的種種無奈與無助。
金潤熙說:「我不在乎我是大邱人還是平壤人,我只在乎我的父母,他們又老又病,在等我回去,丈夫女兒也在等我,還有什麼更好的理由?」
金潤熙受困南韓的八年時間,朴槿惠被彈劾下台,文在寅走馬上任,接著是金正恩與文在寅的「世紀之握」...... 世界瞬息萬變,金潤熙的日子依舊深陷泥沼,《歸北者》這部紀錄片,不僅呈現了平凡日子下的暗潮洶湧,更反映了世界政治衝突的縮影。大時代巨輪不斷向前,底下碾壓的卻是手無寸鐵的小人物,《歸北者》導演將這部紀錄片獻給 1950 戰後朝鮮半島被迫分隔兩地的千萬個家庭,而因政治因素被拆散的家庭故事,也不斷地在歷史上重演著,這樣的故事,生在台灣的我們也不陌生。
<詳細的影評,請點選連結閱讀>: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1/05/02/shadow-flowers-documentary/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北韓 #南韓 #政治 #紀錄片 #生活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 TIDF #TIDF
大時代2011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大時代2011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鑑於由4月至今,恆生指數連續五個月的跌幅到九月份,很多投資戰友也開始對後市感到絕望。但反觀外國市場,例如美國、澳洲及加拿大等均屢創新高,反映年初至今環球並沒有踏入真正的熊市,而是恆生指數個別表現差勁。而我們對熊市的定義是,由高位下跌50%至70%的百分比。究竟未來恆指走勢會否進一步下跌3至5成?還是這一切只是技術性調整,真正的熊市還未有來臨?如果今天的恆指只是像2011年,2012年和2015年的技術性回調,而我們又把倉位沽清,這就無法享受大市整固後的一大段升幅。所以今天施傅會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利用一個軟訊號及4個數據導出熊市訊號,去預測未來恆生指數及標普500指數的去向。
#恆生指數 #標準普爾500指數 #熊市 #熊市訊號 #指數 #爆破 #技術性調整 #施追擊 #股市 #投資
======================
所有課程/活動一覽:
https://edu.money-tab.com/all-event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施傅試堂分享會(香港站):https://edu.money-tab.com/sharing-trial
施傅試堂分享會(吉隆坡站/澳洲站Online):https://edu.money-tab.com/sharing-trial-os
《Hea富外地樓試堂 (香港站/澳門站)》《Aaron外匯講座》《贏在美股分享會&試堂》
https://edu.money-tab.com/activity
齒輪理論 入門班/初班:https://edu.money-tab.com/course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4) 想加入我們大家庭?立即Send份CV過黎:
▶ https://fb.com/events/1452499458389028/
大時代2011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註:片內電影及人物名稱以香港所譯為準,台灣及內地可能用其他名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彼思動畫製作室聯合主辦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彼思動畫製作室聯合籌劃
華特迪士尼(香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彼思動畫製作室自1986年在美國加州成立以來,一直致力融合藝術與科技,以電腦動畫呈現精彩的原創故事。過去三十年來,彼思動畫一方面憑藉其不斷創新的動畫技術,另一方面堅持運用傳統的藝術媒介,創作出多個感動人心的故事,以及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角色,成為動畫界知名的品牌。
從首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電影《反斗奇兵》到最近推出的《玩轉極樂園》,彼思所製作的一系列電影作品,無不以宣揚「友情」和「親情」為主旨,提醒我們人生旅途上雖有高低起跌,但總有朋友和家人為我們「加油」。
香港文化博物館於2011年曾經展出彼思動畫的精彩作品,廣受觀眾歡迎。這次我們很高興與彼思再度合作,並以「友情和親情」為主題,特別為香港觀眾策劃另一個專題展覽,作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的其中一個文化活動。
是次展覽介紹各種以傳統及數碼媒介創作的精選作品,包括手繪素描稿、彩繪、分鏡圖及雕塑等,這些既是彼思藝術家歷年創作的成果,也是每部動畫電影製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當中每個圖形、顏色和線條,都是為了表達角色的喜怒哀樂,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此外,展覽亦透過創作人的訪問片段,讓觀眾窺探原創故事的靈感來源。「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油!」將為觀眾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透過超過300件展品了解彼思電影背後的藝術技巧和創作過程。13部動畫包括:《玩轉腦朋友》、《反斗奇兵》、《五星級大鼠》、《恐龍大時代》、《反斗車王》、《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沖天救兵》、《超人特工隊》、《太空奇兵·威E》、《海底奇兵》、《怪獸公司》、《怪獸大學》、《蟲蟲特攻隊》,連即將上映的《玩轉極樂園》都有得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