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経済新聞社及大和ハウス工業今天發表,位於大阪城附近的綜合設施「大阪・大手前一丁目プロジェクト」已正式動工興建,2023年底落成,預計2024年開業。
大樓樓高20層,低層為テレビ大阪的新本社,4至20樓則是「ダブルツリーbyヒルトン大阪城」旅館,是ヒルトン旗下ダブルツリー(Double Tree)品牌的関西地區首間分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50的網紅Edzyl Playgrounds欸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rabica咖啡,這間源於香港崛起於東京的咖啡店,目前在迪拜、科威特、柏林、香港等地已經開設了14家旗艦店,進入大陸的首店就選在了全中國最多咖啡館的魔都,可謂是自信十足。 %Arabica的咖啡豆篩選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咖啡豆,為每一杯咖啡都是新鮮的理念,在每一家店,都能見到這台T...
大樓樓高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對摩天樓有種無可救藥的癡迷。如同歷史上許多知名的建築師,他們都認為摩天樓是人類戰勝自然環境的一種象徵。一座拔地而起的摩天樓,不但令人感嘆文明的偉大,更是有種人定勝天的成就感。會選擇讀這本《世界是垂直的》,有相當原因是我對高樓有種癡迷,更因為對當代都市的地下建設感到十分興趣。
圖文版:https://reurl.cc/Enj8A0
作者寫道,都市規劃已經成為一門當代的重要學問,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學者針對都市進行設計及提出相關理想,但這些終究是屬於都市地圖上的平面思維,關於立體思維的都市規劃及思考理論,卻鮮少出現在主流媒體視角中,甚至經常被大眾所忽視。也因這緣故,他創作了《世界是垂直的》,希望能讓讀者們理解當代都市已經由平面變成了立體。
本書涉獵的範圍甚廣,從天上的人造衛星、轟炸機、無人機,到地上的電梯、摩天樓、棚戶貧民窟、豪宅到地下的地窖、碉堡及地下道,都在本書範圍之中。
不過也因為涉獵的範圍過廣,讀者若無相應領域的知識,讀起來的片段感很重。如衛星、轟炸機、無人機等篇章,牽涉到大量軍事戰略相關的知識。雖然這些篇章最重要的,便是衛星科技帶來GOOGLE MAP等科技軟體,替人類文明掀起從未有過的革命性思維。但這畢竟是人們普遍能認知到的改變。相對於轟炸機、無人機等軍事器械,常人能有所感觸的甚少。這篇章讀了除了感到自身不足之外,便是領會到原來這些飛行器已然成為都市規畫的一部分。
地下篇章,相對來說有趣得多。書中當然沒有忘記得到,曾經的冷戰時期,各國都因應核戰爭的可能爆發,於當時興建了眾多深埋於地底的設施,只為了能在核戰爆發時躲過一劫。但於當代早已沒有核戰威脅的社會來說,地下建設的誘因已然改變。書中以倫敦為例,指倫敦因為地價過高,加上挖掘技術的普及化,大批既有建築申請開挖地下室,最大的原因便是地下室的單位空間成本,遠低於土地購置或另興建高樓。此外關於各國大肆開發地下設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航太技術的發展,導致衛星變得普及,因應保密及情資安全的需求,地下設施的開發變得勢在必行。地下篇章對我來說雖然有趣得多,但與我期待的內容稍有落差,我最為期待的是作者多談論關於交通、水電管線及地下聚落的內容。
真正讓我最滿意的,便是地上的高樓篇章。本書將高樓分作三個次類,分別為摩天樓、高樓住宅和電梯。本書提及摩天樓的發展,仰賴於營造技術及混凝土材質的創新。摩天樓的發展,除仰賴於19世紀礦業開採的金源之外,更與礦業使用的液壓升降機及相關機械相關。
事實上,就齋主我個人認識。摩天樓之所以被人類發明並持續發展,更重要的原因是交通科技的創新,導致通勤時間下降。倘若人類今天有足夠的科技水平能建造高樓,但這些高樓內的空間終究是必須要用於經濟生產。人人都知道摩天樓的發展最早始於芝加哥,建於1885年的《家庭保險大樓》,樓高42公尺,10層樓。這樣一棟辦公大樓,若都市沒有足夠的人口密度,或交通設施不夠完善,很難維持其全速運作,畢竟辦公室裡總要有人上班,上班族也不可能住在公司隔壁,若沒有足夠完善的都市建設,很難達成摩天樓的經濟條件。芝加哥當時能夠興建這大樓,有相當原因是1870年代時曾多次因為木造建築發生大火,才促成以新材質建設大樓的契機。
摩天樓,早期讓許多建築師和社會學家,認知這是解決都會區土地不足,並能有效提供市民住房的解方。說到這事情便覺得有趣,早期學者們認為摩天樓的出現,將導致都市人口密度大幅上升。這是個很好理解的思考邏輯,畢竟以前1層樓住3個人,現在10層樓不是能住30個人嗎? 結果並不全然如此。地價高的土地並未因為空間的解放而導致地價下跌,反而因為地點絕佳之故,地價上漲。而住宅人口的空間密度也並未因此降低,高價住宅內有著經濟實力更雄厚的人,購買大量空間個人使用。地價高的地段,人口密度反而變低。而地價便宜的低總價高樓內,確實如學者所說的擠滿了人,單位空間密度上升。
於是便有聲浪表示,如果摩天樓確實能解決住房問題,政府更應該要興建足夠多的高樓社會住宅,提供給相應的弱勢或青年居住。初期這方案被實行,直到人們發現其惡果,這些高樓社會住宅隨即成為都市毒瘤。最大的原因便是高樓建築的維護成本極高,高樓層的區域需要比低樓層用更高的消防及安檢規定維護,而這些維護的成本並非是弱勢或青年得以負擔,多數政府也不願負擔這些高昂的成本。其實這在台灣就有案例,台北市的西寧國宅,早期便是政府為了經濟弱勢而興建,但最後的結果便是維護成本不足,導致外部髒亂不堪,內部管理不佳,甚至變成台灣著名的靈異地點。
書中提及即便是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內的住戶,也不見得願意負擔其住宅公共設施的鉅額維護成本。哈里發塔內有千戶公寓住戶,以2013年算,擁有一戶100萬英鎊的住戶來說,每年要付出的管理費高達15萬英鎊,而這些費用大部分用於維護健身房、休閒中心等設施。
自政府認知到高樓社會住宅可能無法應付鉅額的維護成本以後,施政思維便轉向為興建高度較低的社會住宅了。這點其實台北市也是如此,除了幾個較為高級的社會住宅之外,那些提供給弱勢者居住的社會住宅,大部分是樓層高度較低的建築。
書中真正讓我驚豔的是電梯篇章。台灣關於電梯的叢書甚少,很少有書籍專門討論電梯發展,即便是營造業相關的書籍,也對台灣電梯的普及甚少提及,但齋主我對電梯有種無可救藥的迷戀。
我們都將電梯視為大樓的設施之一,鮮少將其當作都市的交通建設一環。這概念是好多年前曾在某個建築紀錄片中學到的。如所有人知道的一般,超高樓層建築的電梯肯定需要分流分層,很多重要的樓層被當作轉乘站。既然如此,為何不能將單一電梯視作單一地鐵路線,而轉乘樓層視作轉運站? 哈里發塔擁有57部電梯,常駐人數數萬,用水量巨大。其實比很多小型都市的機能還要充足,電梯也當然能被視作交通建設。
過去,我曾認為電梯應該是無所不能的。假設人類建設出了數千公尺的建築,也應該能建設出相應高度的電梯。但本書作者對電梯的認識,卻打碎這現實。當代電梯發展的瓶頸,在於電梯井和鋼纜兩個要素。一具用於400公尺電梯的鋼纜,重量高達18650公斤,就算將材質替換為碳纖維,也需要1135公斤。這中間需要考量因素甚多,包含機電系統的負重及負荷、鋼纜的體積、電梯井於樓層內的面積占比等,都限制電梯的無限延長。
《世界是垂直的》一書內容眾多。我替自己的所知過少,導致部分篇章的內容只能單純吸收,而感到遺憾。但本書就算只是單一篇章,讀起來也足夠過癮。何況對我這個科幻迷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你跟我一樣,對高樓建築、地下設施或科幻題材感興趣,我想即便本書不是每個篇章都能讀通,針對特定篇章也能獲得足夠多的知識。
大樓樓高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古典風格建築: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樓高三層的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屬愛德華時期的新古典風格建築。大樓主要由花崗石和紅磚建成。其實新古典風格建築自18世紀中期已開始流行,該風格之建築主要受希臘以及羅馬古典風格啟發。建築設計仿照希臘和羅馬建築的裝飾、樑柱及比例。現時的終審法院和位於油麻地的前南九龍裁判院亦是受這種風格影響的建築例子。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設有地下室,在它的西北面更建有一座小教堂,而二樓和三樓的露天游廊則已被關閉。雖然大樓曾經歷多次改建,但其宏偉的氣派猶在。大樓內更有許多具特色的建築特徵,例如大堂華麗的柱樑、造工精緻的木樓梯、拱形屋頂和勻稱的天井等等。這些都是值得人們欣賞的建築特色。大樓座落的斜坡由花崗石鞏固,石牆建於十九世紀。但部分石牆在修葺過程中已被新護土牆所取代。
大樓樓高 在 Edzyl Playgrounds欸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rabica咖啡,這間源於香港崛起於東京的咖啡店,目前在迪拜、科威特、柏林、香港等地已經開設了14家旗艦店,進入大陸的首店就選在了全中國最多咖啡館的魔都,可謂是自信十足。
%Arabica的咖啡豆篩選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咖啡豆,為每一杯咖啡都是新鮮的理念,在每一家店,都能見到這台TORNADO KING的咖啡烘豆機,屬於全熱風式,每次最大烘焙數量為1公斤,每小時最大產能為10公斤...在配料的使用上也十分的用心,%Arabica使用來自來自岐阜縣高山的成分無調整飛騨高原牛乳,乳脂肪3.6%以上、無脂乳固形分8.6%以上。而相對於如此高品質的咖啡,售賣的價格卻平民十足。
除此之外,%Arabica的首席咖啡師山口淳一先生是2014 Coffee Fest Latte Art World Championship 咖啡拉花大賽冠軍,所以這裡的咖啡拉花都非常有水準。
(來源:%Arabica咖啡官網)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世紀大道100號的一棟摩天大樓,曾為中國大陸第一高樓,2014年被上海中心大廈超越,世界第十四高樓、世界最高的平頂式大樓,樓高492米,地上101層,開發商為「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由日本森大廈公司主導興建。
金茂大廈又稱金茂大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浦東新區黃浦江畔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樓高420.5米,是上海第3高的摩天大樓、中國大陸第10高樓(截至2015年)。
上海中心大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已落成的綜合物業發展計劃,屬於一座超高層地標式摩天大樓,其高度超過附近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當前為世界第二高摩天大樓、世界最高綠建築及擁有世界上第二高的觀景台,同時是現時中國第一高樓。
(來源:維基百科)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6bNbyztHxo/hqdefault.jpg)
大樓樓高 在 預售屋與建照高度不服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十三、樓層高度:自室內地板面至其直上層地板面之高度;最上層之高度,為至其天花板高度。但同一樓層之高度不同者,以其室內樓地板面積除該樓層容積之商, ... ... <看更多>
大樓樓高 在 但非所謂的室內淨高,因為還有樓板的厚度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知識✚ 】樓高樓高的算法是從地板的中心點到樓上樓板的中心點, 也可以說是從當層底板到上層底板的距離 ... 以建築技術規則規定, 住宅的居室高度淨高不得小於2.1公尺,. ... <看更多>
大樓樓高 在 [請益] 預售屋樓高3米2室內高度感- home-sale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高手大大們,預售屋樓高3米2、樓地板20公分,如果是11樓以上有灑水消防設備,日後勢必要作天花板美化,請問有沒有人實際住過這樣子的大樓,會不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