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高溫炎熱午後有局部大雷雨,下週留意颱風接近情況
隨著太平洋高壓北抬,低壓帶發展,台灣已經連續幾天都是午後有局部大雷雨的天氣型態,週末期間(17-18日)仍將維持這樣的情況,在低壓帶影響下,大氣狀態較不穩定,上午大部分地方是多雲到晴天氣,但是到了午後山區容易有熱對流發展,對流發展較旺盛,有機會帶來局部性的大雷雨現象,尤其是中南部山區,提醒大家午後外出要留意天氣變化的情況,前往山區活動更要特別注意。下雨之前溫度偏高炎熱,外出除了攜帶雨具外,還要記得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同時也要做好防曬的準備。
目前在日本琉球東南方海面有一個熱帶性低氣壓形成,由於它所在的位置發展條件良好,強度有持續增強趨勢,預估最快在今天(17日)晚間就有機會增強為今年第6號颱風「烟花」。此颱風形成後將順著太平洋高壓邊緣向北轉西北到西北西的方向移動,目前的預報資料顯示大致將趨向琉球附近海面,並且有進入東海,繼續接近浙江沿岸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太平洋高壓強度變化,未來移動路徑仍有調整的空間,也不排除比較接近台灣北部海面的可能性,等到今晚颱風形成,結構比較穩定之後,預報的情況才可望更為明確。
雖然今晚到明天週日之間有颱風形成的機會,但是對台灣天氣要造成影響,可能要等到下週二(20日)左右才會開始,週末期間甚至到下週一(19日)對台灣天氣都還沒有影響性,而且颱風路徑的預測變化仍然很大,因此目前只需要持續留意最新的訊息,還不需要太過擔心。
按照目前的預報路徑,這個未來的烟花颱風可能在下週三(21日)到下週四(22日)之間通過東海後趨向浙江,這兩天也將是颱風離台灣最接近的時間點,影響程度需要看它接近的程度而定,如果路徑比較南邊,靠近台灣北部海面,當然不能排除發布颱風警報的可能性,同時也將對北台灣帶來較明顯的降雨以及陣風,如果路徑較北邊,離台灣較遠,那麼影響的情況就會減輕,頂多是颱風外圍環流為北台灣帶來局部降雨的情況,變數還很大,如果下週有活動安排的朋友請隨時注意有關這個系統的最新消息,並且保持活動安排調整的空間。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 / 吳聖宇 提供
#彭啟明 #氣象 #達人 #時事 #颱風
#日劇 #東京救難英雄 #陣雨 #專業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空旅遊時代正式來臨,英國億萬富豪李察布蘭森11日成功飛到地球大氣邊緣,體驗到微重力狀態,並平安返回地球。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75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
大氣狀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太平洋高壓影響,晴朗炎熱留意午後雷雨
過去幾天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天氣型態轉變為典型的夏季型天氣,上午晴朗,午後雲量增多,西半部局部地區有些熱對流雷雨發生的情況,預估今明兩天(10-11日)仍是這種夏季型天氣為主,不過午後雷雨發生的範圍可能會比前幾天稍微擴大一些,對流發生的地方有出現短時較大雨勢的機會,前往山區活動或是午後要外出的朋友仍要特別注意天氣變化的情況。各地溫度偏高悶熱,尤其是大台北以及東半部地區,有出現36度以上高溫的機會,外出除了攜帶雨具外,也要記得多喝水補充水分預防中暑,同時要做好防曬避免曬傷。
展望下週目前來看天氣型態將慢慢有些改變,主要是因為太平洋高壓的位置將有逐漸往北、往東調整的趨勢,隨著高壓往北抬,菲律賓到南海一帶也將逐漸轉變為相對的低壓區,並且逐漸往北擴展到台灣、大陸華南等地,預期到了下週末左右台灣附近可能就會比較明顯的進入氣壓較低的範圍內,因此大氣狀態將會逐漸變得不穩定,預估下週一到週二(12-13日)主要的天氣變化仍是西半部的午後雷雨,下週三到週五(14-16日)除了西半部午後雷雨外,低壓區北側的偏東風也將為東半部迎風面帶來水氣,出現短暫陣雨的機會增多,下週末(17-18日)低壓區更往北擴展,各地下雨的機會也可能再提高,不過由於預報的結果仍在持續調整中,未來的變化幅度還有待觀察。
至於颱風的部分,預期短時間內仍沒有明顯的颱風發展機會,最快也是要等到下週末到下下週,太平洋高壓勢力北抬後,才有機會讓出足夠的空間使得颱風開始發展,因此預估要等到7月下旬颱風出現的可能性才會提高,由於氣候上來看,每年7月平均應該要有3-4個颱風形成,如果7月中旬仍然沒有颱風的話,那麼今年7月份颱風生成的數量可能會偏少,颱風形成後也不見得就會影響台灣,變化還很大,值得繼續留意。
以上氣象由 天氣風險/ 吳聖宇 提供
大氣狀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鋒面略接近,週末高溫悶熱山區午後局部雷雨
昨晚開始隨著鋒面接近台灣北方海面,北台灣的雲量有增多趨勢,甚至有些地方在今天清晨前後還出現了一點零星的降雨,不過因為太平洋高壓勢力較強,鋒面系統並沒有直接南下到台灣上空,預期今明兩天(08-09日)周末假期,鋒面都會停留在台灣北方海面,鋒面上發展較好的對流系統主要在海面上通過,北台灣受到邊緣的影響,有時候雲量會比較多一些,但是降雨狀況並不明顯,中南部及花東地區不受影響,維持晴朗偶爾多雲的天氣型態。
平地的天氣不錯,不過到山區活動的朋友就得要留意一下午後的天氣變化了,雖然鋒面不直接南下到台灣,但接近台灣附近後,仍會讓大氣狀態變得不穩定一些,中北部、東北部、東部山區到了中午過後預期會有局部性的熱對流雷雨發展機會,可能帶來局部午後雷雨,對於到山區活動的朋友應該會有些影響,要多加注意。另外就是白天各地溫度偏高,今明兩天的高溫預報普遍都來到31-33度以上,甚至南部地區可達到34-36度的高溫,加上戶外陽光較強,紫外線指數有機會達到過量級以上,在戶外活動要注意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也要做好防曬的準備。
展望下週,太平洋高壓的勢力會更強勢一些,鋒面再度北抬退回到長江流域活動,預期下週一整個禮拜可能都是非常夏天的天氣型態,各地大致晴朗穩定。偶爾雲量較多,主要的天氣變化以山區午後的局部熱對流雷雨為主,由於大氣較穩定,水氣少,因此即使有午後雷雨,降雨量預期也不多,範圍不大。溫度整體偏高且悶熱,預期持續會有局部35-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會,這種天氣型態對於目前缺水的旱象來說相當不利,天氣變熱後,用水量可能會更為增多,但是降雨量又不足,節約用水就變得更加需要落實。雖然下旬的天氣型態可能還有一些變數,但是由最新的預報資料來看,這種炎熱少雨的天氣型態不排除會一直持續到月底左右,未來是否有改變的機會值得密切觀察注意。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 / 吳聖宇 提供
大氣狀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太空旅遊時代正式來臨,英國億萬富豪李察布蘭森11日成功飛到地球大氣邊緣,體驗到微重力狀態,並平安返回地球。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75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大氣狀態 在 索艾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文字食譜在下方喔▼
廢寶們待在家裡久了,應該開始很 siān 了吧,本週食譜是超療癒的老奶奶(X)索伯伯檸檬蛋糕!
趁著檸檬產季來做,這個份量做的很小,適合小家庭。生活已經夠辛苦,每個廢寶都值得好好來塊簡單卻風味迷人的檸檬蛋糕。這個配方沒有加泡打粉,蠻天然的,給小朋友吃也非常適合~
過兩天就微解封了,雖然還不能跟親愛的家人或朋友見面,但可宅家烤個蛋糕,讓自己開心一點吧 :)
--
材料 6吋模
海綿蛋糕
低筋麵粉 75g
奶油 25g
蛋 3顆
糖 60g
鹽 1小撮
檸檬糖霜
糖粉 120g,過篩
檸檬汁 20g(約1顆)
裝飾
檸檬 1/2顆,取皮屑
作法
1.烤模上面塗上少許的軟奶油(份量外),貼上烘培紙防止沾粘
2.製作海綿蛋糕,低筋麵粉過篩備用,奶油加熱融化備用
3.缽內混合蛋、糖和鹽,用打蛋器中高速攪打,蛋汁蓬鬆後慢慢轉成低速,把氣泡打細。蛋汁的狀態淋在表面時不會馬上散掉,若一淋下去馬上化了表示還不夠發
*若打不夠,成品會偏紮實
*若打過頭的話,成品容易偏乾
4.把麵粉倒入蛋汁裡,用抹刀以切拌法的方式攪拌,還有一點點粉質的感覺就可準備加入奶油
5.奶油入缽,用切拌法攪拌到看不到,拌勻後填入烤模內,輕敲底部讓大氣泡破掉
6.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以攝氏160度烤烤11分鐘,然後轉個方向再烤11分鐘。用小刀戳戳看,表面沒有沾黏即可取出烤箱。休息10分鐘後脫模,蛋糕放涼備用。
7.製作檸檬糖霜,混合糖粉和檸檬汁,攪拌到滑順的狀態。淋在冷卻的蛋糕上
*糖霜若不小心調得太濕,請放在電風扇下吹到變回濃稠再使用
*太乾的話就多放點檸檬汁
8.最後撒上檸檬皮就完成囉!
--
00:00 開始
01:41 海綿蛋糕
08:10 檸檬糖霜
11:05 試吃
--
廚房廢寶索艾克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oacliu/
IG:https://www.instagram.com/soacliu/
大氣狀態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原始全集連結在這裡:https://youtu.be/CM4wYMnD6FA
這個高超音速
這個其實是那個美國這個Northrop Grumman的公司
他所發的一個概念圖
未來的這個戰場喔
其實已經從這個地面到空中
已經延伸往這個叫太空高地
什麼叫太空高地
你可以看到現在這兩顆飛彈那個衝過來衝過去
其實呢你會發現它這個形狀一個是高超音速乘波載體
然後另外一個呢
其實就是那個就是美國他現在在研發類似像這個X-51
那樣子的產生一個動能彈
為什麼未來大家都要搞這個高超音速咧
其實這個高超音速是怎麼來的
首先它的英文叫Hypersonic
如果說你到五倍音速以上到十倍音速呢
這個時候他們把這個區間定義叫Hypersonic就高超音速
但是你說這個高超音速其實如果各位觀眾朋友
如果你知道彈道飛彈飛多快的話
你可能會發現
彈道飛彈比這個高超音速這個Hypersonic要快多了
問題是這個為什麼你這個Hypersonic速度比較慢
反而還怕它咧
為什麼因為很簡單
Hypersonic就是說它本身
以大陸研發那個東西叫什麼咧叫高超音速乘波載體
就是當它一開始具有這個位能之後咧
它開始去用位能去換算成動能
在這個動能的時候又不能讓它直衝下去
為什麼因為它就飛不遠了
所以它就必須讓它在大氣層邊緣像打水漂一樣
這個當它這個衝下來的時候這個空氣密度大了
然後讓它彈上去
然後彈上去飄一飄速度慢了然後再衝下來
然後再衝上去再衝下來
所以這樣一個的過程喔
其實還有一點
它就可以在這個上上下下之間呢
去控制它的飛行路徑
然後也就是呢
因為我們知道以這個防空飛彈來講
其實就很像這個碗反過來
碗反過來扣在地面
因為你假設如果以這個薩德來說
它最高可以來到一百公里高
也就是它是大概如果你從地面畫上去
一個一百公里半徑的一個半球面在這邊
好那我今天要打你 我就鑽來鑽去
我就從你這些的這個你這個每個區的防護網
防護罩的邊緣我給你繞過去
所以你看我剛剛講到
它那個反區域拒止其實是有多重方式
就是又有彈道飛彈
譬如說我的這個神盾系統要忙著去
對付你的彈道飛彈的時候突然又有高超音速武器掉下來
它就是要藉由...
甚至於這個低高度的齁那個海平面高度的巡弋飛彈也衝進來
我跟你講這個情況之下就是要讓你備多力分
然後藉由那個不同來源
但是異時異地同時抵達目標的攻擊方式
然後讓你在被攻擊的時候
產生了一個被飽和的狀態讓你被打倒
所以你會發現現在
反而在高超音速的武器的使用跟佈署上面來講
俄羅斯跟中國大陸跑在美國前面
因為我們剛剛講了嘛
美國之前做研究沒錢 放棄了
但現在發現不得了這個兩個主要競爭對手跑在我前面太多
所以他現在要急起直追
有一派的說法是
電磁砲或者是雷射拿來做為近距離的反高超音速武器
請問這個做得到嗎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