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臺灣人穿「臺灣服」?日治的服裝運動〉
日本人有和服,韓國人有韓服,那麼臺灣人有「#臺灣服」嗎?
或許跟和服、韓服的意義有點不同,但歷史上真的「臺灣服」喔!
1895年之後,臺灣進入日本統治時期,那時來到臺灣的日本人,為了區別臺灣人穿的不同於和服,就稱呼臺灣人穿的清制服裝為「臺灣服」。
但當時臺灣人卻不會叫自己慣穿的衣服為「臺灣服」,而是直接叫它們原來的名字,比如:「#長衫」、「#馬褂」、「大祹衫」(#大襟衫)等。
而隨著日本西化政策的推行,穿著西裝或洋裝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伴隨而來的,是臺灣人對自身認同的迷惘。因為無論是新式教育、現代化設施,都是日本人帶來的,進而讓人有「現代化」=「日本化」的感覺,更強烈一點則會認為:「文明日本,落後臺灣」。
因此在一段時間內,許多受過新式教育的台灣人,會刻意換上洋服或和服,塑造自己文明開化的形象,排斥原先穿著的清制服裝。
直到進入1920年代,開始有些像是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等知識份子,以合法、非武力的方式向日本爭取權益,才逐漸喚起臺灣人的意識。
大家才逐漸發覺,日本人雖然帶來了美好也帶來了壓迫,不需要因自己的文化而自卑,從時「臺灣服」(或臺灣衫)開始成為一個臺灣人意識的象徵,許多人便換回了過去穿著的服裝。
「用平常的衣服,現了台灣人本來的面目。」(黃旺成,1925)
像是這句出自黃旺成先生日記的話,是他在看完〈臺灣民報〉後,不滿日本政府打壓臺灣文化協會的行為,因此他那天便以臺灣服代表自己的立場,換掉了本來慣穿的洋服。
而像是蔣渭水,幾乎自1925年(#治警事件 後)後的照片就不再穿著西裝或和服;臺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則比許多人都早,從1910年代左右就常以臺灣服出席各式社交場合。
1920年代是屬於臺灣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各式思想與社會運動都在萌芽,服裝雖然不是特別顯眼的部分,卻也參與了這一段歷史。
而當時的臺灣服裝也因此融合了臺、西、日混搭的樣貌。女生會以臺灣衫(通常是大襟衫),搭配方便的西式裙或日式袴;男生穿著臺灣服(長袍馬褂)表達自己立場時,仍會加上皮鞋或洋帽。
像是附圖與這些:
https://vocus.cc/TWcostumerevive/5db28b58fd89780001f2d086
https://vocus.cc/TWcostumerevive/5ddd4a1dfd89780001f9f170
https://vocus.cc/TWcostumerevive/5dc0334efd897800018cf7c6
https://vocus.cc/TWcostumerevive/5db29008fd89780001f2d575
一直以來都有許多人來詢問我們,能代表臺灣的服裝要怎麼穿?
在讀到這段歷史之後我們會說,「#多元」,就是最代表臺灣的部分。不管你是客家人的藍衫、閩南人的大祹衫,或任何族群的傳統服裝,只要加上如今你穿的習慣的、舒服的搭配。那我們覺得,這就是可以代表臺灣的服裝了。
圖片:1924年2月18日治警事件出獄(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有些人便是穿著臺灣服。
參考資料:吳奇浩〈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吳奇浩〈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景區位於美麗的國際花園城市——中國廈門,是華夏文旅集團斥資28億元傾力打造的一部文化旅遊巨作,景區包括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及神游華夏大劇院兩部分,已被列為廈門市重大項目和福建省文化產業十大重點項目,已於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 。老院子景區規劃建設兩大模組,包括一場:“神游華夏...
大襟衫閩南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清領後期──客家女性禮服(南部客家)|
◆低調奢華的藍衫
清代的服裝,大部分有禮服(盛裝),與日常服裝之分,客家族群也不例外。相較於勞動服裝多為藍色或暗色系的耐磨布料製成,客家的禮服則透漏著低調華貴的設計,用一些細節表達對主人的尊重。
藍衫的特色有三個:「#長衫」、「#大襟」、「#長袖」,長衫是指藍衫通常會衣長超過膝蓋,開衩也較高,在勞作時,可以將前擺反折褲內,不會造成行動不便,也可以有一個置放東西的位置。
「大襟」是藍衫胸前的開襟方式,「長袖」是袖子會比手臂更長,可以反摺成口袋的特色。
◆客家女性盛裝
客家服裝大致可分為「北部客家」與「南部客家」。北部客家多在桃竹苗一帶,而南部客家則是分布在高屏六堆地區。北部受到閩籍影響較深,在配色與緄邊上更來的鮮豔與奪目,而南部客家則因為地形阻隔,保留並發展出不同特色。
因此在第一張圖,我們選擇了高屏六堆地區的年輕婦女禮服,重現清末南部客家女性的穿著打扮。
[#埒倒眉]
據《台灣風土誌》紀載,「埒(ㄌㄜˋ)倒眉」是閩籍與客家年輕女子前髮的樣式。先把額前的頭髮打橫梳直、再用樟科植物生成的黏汁(如香楠等樹幹外皮,刨成如紙般薄片,浸入水中生成黏汁))黏附。
[#藍衫&#金屬扣頭]
藍衫的「藍」是用大菁所作的藍靛染成,隨著工業化發展,在二十世紀中變成了進口便宜耐磨的「士林布」。但不變的是大多由藍、黑、深紫此類深色系的布料製成,也形成了「藍衫」的印象。
金屬扣頭是套在布扣之上,有些會有紅玻璃等點綴,也是作為禮服的裝飾。
[#反袖口袋]
南部客家藍衫的袖子會做的比手臂更長,在穿著時把它反摺,且用別針固定,就可以形成一個可以放東西的「口袋」。如果家境較好的禮服,別針則會做成金蝴蝶、或是有其他金製裝飾。
[#闌干](圖中的「蘭」應為錯字)
藍衫上鑲上水藍色、桃紅色織帶的部分,被稱為「闌干」,分布在領口、袖口等部分。
客家闌干不像閩南的緄邊那麼搶眼奪目,通常做為點綴裝飾用。會有一部分鑲在袖口內部,只有當反摺成口袋時才會露出來。若是遇到喪事,則會放下口袋遮住闌干,以示哀悼。
[#大襠褲]
客家女性即使是禮服,也大多是搭配褲子,而最常穿的就是寬鬆的大襠褲,有些會遮住腳踝,有些照片則是在腳踝上方,可能會隨著時期與用途會有不同的長度改變。
[#翹鞋]
客家婦女是沒有纏足習慣的。一般而言是穿著便於勞作的烏布鞋或草鞋,然而在盛裝時則會換上刺繡精美的翹鞋,作為對主人的敬重。除此之外,客家婦女家中穿的拖鞋也具有精湛繁複的刺繡,可以說是低調的精美。
◆大菁藍靛台灣藍
雖然在提到客家人時,總是不脫「節儉」、「勤勞」等印象,但客家的服裝卻也富含著智慧與巧思,用了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美麗。不管是點綴的「闌干」、裝飾的金蝴蝶或金屬扣頭,還有我們之前介紹過的「纏花」,都是屬於客家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份。
隨著藍染多方的應用在現代物品之中,客家的文化也有了不同存在的形式,若有機會去高屏地區,也不妨去了解看看客家文化吧,目前在美濃,有一家傳統藍衫店「錦興行」,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或是買買買喔!!!
(不要提到客家就只想到迷因ㄚ,安內母湯!)
參考資料:《藍衫一襲》、〈台灣客家服飾民間收藏調查研究 報告書〉、《台灣早期服飾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女人」
委託繪師:吳乃慧(http://bit.ly/2ZbBEe0)
大襟衫閩南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幽禁的節奏
囚徒日記
2017年7月21日
幽禁的歲月,人性的試鍊。看守所的生活節奏是固定的進行曲。早上6:50囚室外面的擴音器就響起軍號聲:「答答滴答答」,囚室內的擴音器會響起獄警吆喝的喉音:「起床了!」如果有人沒起床,獄警會喊:「某某號起床!」洪主管的辦公桌上上下下裝有監視器的顯示器,全天候不間斷的錄影每一個囚室的動態。攝影機裝置在囚室鐵門上方的天花板,羈押被告任何一舉一動或聲響,監視器都瞭若指掌。囚室內的燈光、電扇、抽風機都由獄警從囚室外控制,燈光大小各一盞,為求方便監視,夜晚開大燈,睡覺時間開小燈。囚室日照不佳,白天有時也常開大燈。囚室是縮小版的楚門世界。
7:00早餐,在溼區塊的白色塑膠圓桶牆角下有個比A4還小的洞口,洞口外有一個可上鍊的不銹鋼蓋。早餐前羈押被告要拿兩個不銹鋼小盆子放在洞口上,因爲囚室的門牆很厚,洞口深度形成一個小台子,剛好可以放上兩三個重疊的不銹鋼盆子。雜役會拖著早餐,延著囚室ㄧ間間,從洞口拿取不銹鋼盆子,裝上早餐,迅速的塞回洞口。小潘動作很快,接手雜役塞進來的第一個盆子,裡面裝了三個饅頭和ㄧ坨果醬。接著雜役又塞進ㄧ盆豆漿,小潘也快速接手,這個動作宛如接棒比賽。
小潘有買ㄧ包肉鬆,指導我拿出牆壁邊立著的紙箱板,鋪在囚室地板當飯桌,把饅頭和豆漿的盆子放上紙箱板,再把肉鬆倒在饅頭旁。我們拿取饅頭包肉鬆,或沾果醬嚼起來。小潘拿了兩個不銹鋼碗,把豆漿傾倒入碗內,我們ㄧ面喝起來。不到5分鐘聽到囚室外有雜役在喊:「收菜渣!」「收」是閩南話,「菜渣」是普通話。小潘問我還要不要吃,把不吃的豆漿倒入有果醬的盆子,算是「菜渣」送到洞口,不久雜役從洞口取裝「菜渣」的盆子,聽到不銹鋼盆子敲打塑膠桶的聲音,雜役再把盆子塞回洞口。如此連續動作,囚室外的走道不斷重複同樣的聲響。小潘蹲在溼區塊前,教我收拾碗和紙箱板,他拿一瓶洗碗精倒一些在不銹鋼盆,從塑膠圓桶汲水,洗起碗具,動作乾淨利落,我深為佩服。
洗完碗具,小潘很快脫去衣服,坐上無蓋馬桶,從塑膠圓桶取水洗澡,不到5分鐘洗好了。他教我如法泡製,但塑膠圓桶內水剩不多,在鐵門前小潘用五個藍色塑膠水桶儲存著水,三桶排成一排,兩桶放上面,我都可以拿來洗澡。水桶內小潘很放了一些飲料,保持比囚室溫度還低的涼爽口感,小潘真是生活大師。
我花了比較多時間刷牙、洗臉、洗頭、洗澡,還要努力控制水花不要濺到溼區塊之外,這真的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小潘說7:40水會來,教我利用剩下的水趕快洗毛巾和衣物,就是拿水桶灑下洗衣粉,趕緊漂捏揉搓沖滾,用兩桶水嘩啦嘩啦洗好,把用過的肥皂水和洗淨水都倒入馬桶,接著快速拿起衣架吊起衣物和毛巾,勾在塑膠圓桶上面的木架邊緣。木架上放有很多食品,包括剛才吃的肉鬆罐子。這是我幾十年來第一次洗衣服,而且洗的這麼快。在小潘的教導下,我頗有成就感。這時水聲啪啦的從塑膠水桶上方的水龍頭衝下來,開始注水入桶,小潘示範的教我ㄧ面從圓桶滔水放入水桶,再把水桶疊起來,滿滿的水要疊好,真的要有點功夫。
囚室的水不是水龍頭打開就有,而是雜役固定在早上7:40、中午12:00、下午16:00和17:00打開總水龍頭送水入囚室。中午12:00和下午17:00只送水3分鐘,早上7:40和下午16:00送水時間可能長達20分鐘。對囚室而言,送水時間就是生命時間。今天早上送水時間在8:00準時結束,就聽到擴音器喊「點名」,小潘說點名要「服裝整齊,正襟危坐」。哇塞!這太有趣了,所謂「服裝整齊」就是不能光穿短袖圓領上衣,還要穿一件白黃色皺皺的舊襯衫,應該有很多「前輩」穿過,稱得上「承先啟後」。「正襟危坐」就是坐在地板上,不能背靠牆壁。8:10囚室門喀喀啦的打開,洪主管和一名獄警出現,喊「答數」,小潘接著舉手喊「1」,教我隨後舉手喊「2」,鐵門又喀喀啦的關上。早中晚至少各點名ㄧ次。
點名完有點累,想繼續睡一下。但寢具已收起不能打開,所謂的寢具就是一條棉被,一半當墊被,一半當蓋被,鋪在地板上。小潘說地板潮濕,還要在墊被下面鋪上一條塌塌米大的塑膠墊才不會有溼氣。墊被上面再鋪上草蓆,炎炎夏日才不會熱死。小潘借給我一條多出來的塑膠墊和草蓆。早上起床就要把寢具全折好,靠放在牆壁邊。所以我只能靠著寢具假寐,但擴音器響起一位女人的聲音在念「同學生活守則」,我才懂在這看守所裡面互稱「同學」,但我是「禁見同學」,其他同學看到我也不准跟我打招呼,也不敢跟我互稱同學。
10:00洞口有雜役塞入血壓計,並喊著:「3973量血壓」。小潘接取血壓計教我使用,量完是151,就把血壓計再塞回洞口等雜役取走,雜役會問血壓量測數據,寫在鐵門外的夾板上的紙條,這些數據決定要不要給我吃備用高血壓藥。12:00聽到外面喊「打飯」,我和小潘又是很有SOP秩序的送不銹鋼盆子,取午餐,送菜渣到洞口,洗餐具,一切都顯得無比快速。午餐是一坨麵條,和一碗雜菜羹,麵條泡雜菜羹就成雜菜羹麵。
擴音器響起:「午休靜音」,這時可以打開寢具睡眠,同時室內燈關掉。13:30午休結束,14:30擴音器命令要靜坐,靜坐結束,我向小潘借了一本書,書名是「拆拆中國史」,中國史我算相當熟悉,但這本書編寫的蠻有意思的。小潘有好幾本書,是「前期同學」留給他的。看著書突然有便意,這是7月17日以來第一次解便,人類在特殊處境,身體也會有特殊反應。解便的馬桶是沒有水的馬桶,要拿塑膠水桶裡的水沖馬桶。小潘還教我避免臭味四溢的沖水法,他可以說是我的生活導師。
16:00水來了,我急著洗澡,洗盡囚室烤箱式的高溫汗水,突然洞口有雜役塞入一包塑膠袋,並喊:「3973你太太送食物」,小潘接過說你太太送來肉乾、魚鬆、肉鬆,要我在回條上簽名。突然間賭物思妻,想到孕妻受累受驚,挺著大肚子去買這些,大熱天還開著車,送到土城,不禁傖然淚下,痛哭失聲。
16:50吃晚餐,毫無胃口,粒米未進,17:00水來趁機刷牙,17:30又量血壓、吃藥、晚點名,一氣呵成。18:00到20:00是「靜語時間」,就是囚室內不准講話,但小潘還是假裝眼睛不看我,小聲地跟我講一些看守所的「規矩」。擴音器在18:00到18:30播放英語歌曲,18:30到19:00完全靜音,19:00到19:30播放國語和閩南語歌曲,19:30到20:00又是完全靜音。再來囚室內可以聊聊天,小潘教我如何填寫表格,向看守所福利社購買食品和用品。但整個晚上,我都在閱讀小潘給我的書:「一本書讀懂德國史」,我跟小潘借了筆記本和原子筆,動手作閱讀筆記,並補記7月17日至21日的日記。
為了怕失去時間記憶,在筆記本上編寫週曆,每過一天,聽到晚安曲,就在日期上劃個斜線,並統計我被羈押的第幾天。寫著寫著,21:00晚安曲響起,大燈關掉,天花板的電風扇嗡嗡作響,窗戶上的抽風機卻動也不動,聽說為了省電,洪主管開電風扇,就常不再開抽風機,顯然今夜是一個高溫烤箱的夜晚。炎熱的煎熬,想念孕妻的酸楚,孤單的靜寂,飄入漫漫長夜。我沒有辦法入眠,靜靜的在昏黃的燈光下,讀著史書。有時巡夜的獄警會拉開鐵門上的塑膠片,輕敲鐵門示意我收起書本,要我趕快睡覺,我回應說謝謝,但還是繼續讀書。
大襟衫閩南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景區位於美麗的國際花園城市——中國廈門,是華夏文旅集團斥資28億元傾力打造的一部文化旅遊巨作,景區包括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及神游華夏大劇院兩部分,已被列為廈門市重大項目和福建省文化產業十大重點項目,已於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 。老院子景區規劃建設兩大模組,包括一場:“神游華夏”室內演藝劇場,即神游華夏大劇院。全天候表演360度大型室內山水實景演藝《閩南傳奇》,在現代高新科技造就的震撼場面中上演閩南獨特的歷史文化經典。該演出申請了使用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0多個,保證了演藝的不可複製性;一園:老院子民俗風情園,規劃設計建設媽祖文化園、民俗文化村及中華姓氏文化園等,在建築風格及佈局樣式上注重體現廈門當地的文化符號,著力將其打造成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休憩園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通過閩南漁家百姓尋常的生活場景,講述下南洋幾代人的生活、創業經歷,集觀賞性、體驗性、文化性於一體,從多角度展示閩南當地的漁村文化、民俗文化、媽祖文化、南洋文化以及尋根溯源的始祖文化。園區在建築風格及佈局樣式上注重體現閩南當地的文化符號,集休閒娛樂、餐飲、購物於一體,著力打造成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休憩園區。走進漁村老院子,尋跡閩南特色民俗文化脈絡。漁村文化區:夕陽西下灑落在院子前的大榕樹下,光影稀疏跳躍不止,遠處海平線上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 “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自漢朝以來絲綢之路上各國頻繁往來,民族文化豐富。閩南地區東臨大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閩南人很早就開始發展商貿,進行海外貿易,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立足海上絲綢之路地點,生動刻畫了百年前閩南漁家百姓尋常的生活場景,用故事將各個場景串聯起來,從多個角度展示閩南地區的特色民俗文化和南洋文化,詮釋海上絲綢之路顯露的歲月滄桑以及留下的厚重人文歷史。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海邊的一個特殊的民間風情,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惠安女,從狹義上來說其實是惠東女,主要分佈在福建惠安東部崇武、山霞、淨峰和小岞四個鎮,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她們的服飾,也深深地影響著周邊的鄉鎮,如東嶺、東橋和輞川等。據當地人說,幾百年前,她們由中原移居於此,因海邊生活為防風而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臍;下身穿著特別寬鬆肥大的褲子,腰帶是紮在肚臍下麵。 惠安女穿著具有古老傳統的服飾:頭披鮮豔的小朵花巾,捂住雙頰下頜,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臍,下穿黑褲,又寬又大,這種服飾獨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強的色彩感染力,被視為“中國服飾精華的一部分”。 媽祖文化區:閩南沿海鄉人多往海洋發展,但海洋生涯風險較大,故多數拜仰神明來保佑,尤其航海人依靠“媽祖”導航,寬慰旅懷,祈求平安。媽祖是海峽兩岸人民虔誠信奉的海神,閩台一體,信眾之多,有如過江之鯽,故有“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建有世界獨一無二的“三面媽祖”水中顯聖的大型動態音樂景觀,已獲國家多項發明專利,媽祖神像高32.3米,表演時加以新穎奇特的燈光、音樂、舞美及移動平臺的巧妙結合,將吸引海內外眾多的媽祖信眾來此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