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元宵節開運祈福
以前人把元宵節正月十五,當作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也就是等元宵過了,才回復到平常的起居生活。
所以大家對元宵也特別珍惜。
正月十五同時也是天官大帝生日,天官大帝是三官大帝之一,主管賜福,賜貴人,緣分,也代表圓滿。
所以到了這一天,大家都會求天官大帝的庇祐。
無論緣分、貴人、子女、健康、家運、財運等,都是大好機會喔>
天官大帝是堯帝(賜福)、地官為舜帝(解厄)、水官為高帝(消災)。
準備供品:茶三杯、麵線三束(綁紅紙)、水果3-5種、齋菜(六碗)、元宵3碗、糖果。
準備金紙:
一. 金紙(天公金、貴人金,太極金、壽金、卦金、福金.、補運金、補運錢、天庫.地庫.水庫.天錢.地錢.水錢.神馬.甲馬.壽生錢,金白錢,天尺金.五方財庫錢.五路發財金.土地公發財金,蓮花,金元寶,元寶香,和合金,專屬補緣庫疏文)。
二. 祭祀品(發財水、開運糖、開運物、五果、湯圓、鮮花)。
拜拜時間從正月十四的11點(等於十五日子時)就可以開始拜了,這和天公生要早一點拜的道理是一樣的。
拜拜順序:供桌上擺好供品,點燃蠟燭,點三柱香,恭請天官大帝降臨用餐,並說吉祥話祝賀天官大帝生辰。等香燒至三分之一時,再捧金紙請天官大帝笑納,最後將金紙拿至金爐化掉,再用一杯茶灑上即可。
元宵佳節,也稱「上元節」、「觀燈節」,傳統中有點燈祈福祈求好運的習俗。所以大家都會在這一天用各種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順利、健康、平安、幸福。
三,正月十五這一天去廟中敬香拜佛,點光明燈。正月是一年伊始,上香祈福效果顯著。最好的上香時間是上午7點—11點,其次是11點—15點,15點之後就不要再去上香了。另外提醒犯太歲的朋友在正月十五要拜太歲。
四、十五是月圓之時,傳說月老會在這一天為有情人牽起紅線,因此單身的青年朋友們可以在這一天,在家中的正南方位(現在的家居大部分是陽台)點上兩盞紅燈籠,邀約上心儀的對象,一起去看看電影、參加聚會等等,如果有相親活動也一定不要錯過,借助著天地的良好磁場,很可能就會得到良好的姻緣。
五、邀請你的家人和你的好朋友,結伴而行,到熱鬧繁華的地方走走,參與元宵節的觀燈、猜謎、廟會等各種活動,一是可以交流感情,增加友誼,二可以強身健體,去除疾病,元宵節的這種活動有消災祛病之說,源於民俗「走百病」。
六、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傳統的習俗,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取其「熱熱火火,團團圓圓」之意,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因此在這一天,親友相聚和諧熱鬧,大家一起品嚐香甜的元宵,這種環境和氛圍,也能給你帶來圓圓滿滿的好運。
十五之夜,可以把家裡所有的燈全部打開,讓家裡燈火通明,門前,掛上紅燈籠,門前道路點上光明燈,標誌著新的一年道路光明,紅紅火火。
七、過了十五神仙要全部歸位,家中請來神仙過年的朋友,記得要在正月十六恭送神靈,否則反而可能給你帶來靈異反應,影響運勢。
我國自古有「鬧元宵」一說,正月十五元宵節,體現的就是和諧、熱鬧,多多和家人朋友聚一聚,感受這歡慶、開心的氛圍,放下一切包袱,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滿懷期待,整裝上路,相信一定會風生水起,萬事順遂!
元宵節,每個人都要吃湯圓,因為湯圓象徵圓圓滿滿,元宵節當天所吃的湯圓全部都是要雙數, 二、六、八、十的偶數單位,而且盡量口味一致,例如:花生兩顆、芝麻兩顆,一樣都要雙數。
在吃湯圓之前,請感恩你的主神,感恩祂們讓你渡過一個快樂的年,
象徵著一年新的開始可以圓圓滿滿。 吃下湯圓,可以補運行氣喔!
也希望所有事情在新的年度重新出發的時候,都能夠有好的開始,也能夠順利、圓圓滿滿的,元宵節是補緣庫的好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祝福大家元宵小過年快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陰陽師 #百鬼夜行 #宇治拾遺物語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有觀眾留言,就說想聽一些鬼故事, 我就回答道:我看下講什麼鬼才好! 最近的Monster hunter rise裡面就有白龍夜行,讓我得到了靈感, 不如我們來說百鬼夜行和陰陽師吧? 這個百鬼夜行的...
「太極十三式方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太極十三式又名長拳十三式,為太極拳中基本的八個方位打法和 ... 的評價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太極十三式口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太極十三式口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太極拳十三式教學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評價
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慈善家雜誌 2017年7月號
《易》之科學及延伸
上個月的專欄里有提到易學是有科學基礎的,而八卦也是呈現三維立體空間的符號。那麼《易》的科學性在哪裡?上一篇曾說過易的由來與觀察事物息息相關,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注重於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 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瞭解其規則。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事物存在的狀態是: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時時在變易之中;又保持一種恆常。不難看出物理和易的關聯性。
在《易》學里每一件事物必須具備質、能、時、位四大條件,其質能之相對盈虛消長,則以陰(- -)與陽(—)代表之, 由兩儀、四象、八卦,以致六十四卦,以窮其變動。八卦仍指一物從立體之分析說明而言,惟宇宙無一絕對不變動的立體之存在。那麼八卦如何表現三維空間?太極生兩儀,太極為點, 兩儀則由點延伸出去成為線。兩儀生四象,則是線延伸出去成為面。四象生八卦,則是面延伸出去成為立體。如果對八卦和爻稍微理解,那麼便可以將下爻作X軸,中爻作Y軸,上爻作Z軸(見圖一),而每個爻的陰陽即是 + 與 -,所以以離卦為例(陽,陰,陽)即為X+,Y-,Z+。由此延伸,自然由三軸為中間分割成為八個空間,形成了八卦(2 X 2 X 2)。有了「空間」則必定有「時間」,此時一物本身有八卦空間,其對應之相對空間, 必須予不同時間佔其所繞轉之中心之不同的八卦方位空間,因而此種配合有八乘八為六十四卦(4 X 4 X 4),換言之也就是每個八卦相對的位置再分成上下左右八塊,原本之事物作為中心位置,對應未來事物之空間和時間。
其時空之行動調整適應,則依賴五行以達成之。五行者,宇宙間五種基本動向也,「火」代表向上,「水」代表向下, 「木」代表延展,「金」代表收縮,「土」代表平穩前進(見圖二),有此五者,達致中和之調度,乃克有濟。而五行的五種動向便是在物理界能量行動的方式,由此可見我們老祖宗很早就知悉能量行動的方式了。很多人以為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為物質,但如果真如此,我們老祖先不會稱之為「行」(行動),而會稱之為五物了。易學早有了時間、空間、運動,有沒有覺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好像比我們老祖宗晚了幾千年呢?
很多人只把易學當作哲學或玄學,又或是只和人文做連結,又很多人常以為科學和人文無關,這是很狹隘的看法。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任何有系統有組織的學問都可稱為「科學」,而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以科學作為基礎的。從包羲氏做八卦,到神農炎帝的連山易,再到黃帝的歸藏易,爾後文王的周易,都與科學息息相關,其用之廣,由於鈎深致遠,制器尚象,於是發明文字、音律、干支、五行、天文、歷算、宮室、舟車、杵臼、弓矢乃至棺槨衣裳,無一不備,而體制以立,而禮樂以興,而百官以治,而萬民以濟,從此開拓了萬紀不墜的中華文化。
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開復:關於如何打造 #領導力,我的九點思考
中國有句古話,名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善於管理團隊的人也難搞好創業。就如何管理團隊、打造領導力,我有以下九點思考。(摘錄標題,內文大家可以再點進去細看)
01願景比管控更重要
02信念比指標更重要
03人才比戰略更重要
04團隊比個人更重要
05授權比命令更重要
06平等比權威更重要
07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08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09真誠比體面更重要"
李開復:關於如何打造領導力,我的九點思考
中國有句古話,名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善於管理團隊的人也難搞好創業。就如何管理團隊、打造領導力,我有以下九點思考。
01願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業長青》一書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夠留名千古的宏偉基業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令人振奮、並可以幫助員工做重要決定的“願景”。
願景就是公司對自身長遠發展和終極目標的規劃和描述。缺乏理想與願景指引的企業或團隊會在風險和挑戰面前畏縮不前,它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不可能擁有堅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複雜的情況下,從大局、從長遠出發,果斷決策,從容應對。
一些人錯誤地認為,企業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將100%的精力放在對企業組織結構、運營和人員的管理和控制上。這種依賴于自上而下的指揮、組織和監管的模式雖然可以在某些時候起到一定效果,但它會極大地限制員工和企業的創造力,並容易使企業喪失前進的目標,使員工對企業未來的認同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為企業制定一個明確的、振奮人心的、可實現的願景,對於一家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其重要性更為顯著。處於成長和發展階段的小企業可能會將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運營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輕視願景對於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對於已經發展、壯大的成功企業而言,是否擁有一個美好的願景,就成為了該企業能否從優秀邁向卓越的重中之重。
優秀的領導者會與員工分享企業的願景,如果可能,還會讓員工參與願景的規劃。如果能讓員工充分理解管理者對企業長期發展方向的思路,讓與自己一同工作的所有人擁有相同的努力目標,那麼,一家企業就會擁有無窮的源動力。
例如,以前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曾向公司領導建議,從不同部門調集多媒體及相關技術的精英,組成一個新的團隊,研發一系列極有潛力的多媒體產品。當時,公司的資深副總裁批准了我的請求,並要求我的主管副總裁幫助我抽調人員,組建這個團隊。但主管副總裁擔心新產品的風險較大,他一方面要求相關人員必須親自表達意願才可以加入我的新團隊,另一方面又告誡大家我要研發的新產品有不小的風險,希望大家慎重選擇。照他的意思,我們只要做一個問卷調查,看看60多位技術人員中有多少甘冒風險的就可以了。而當時在公司年年裁員的壓力下,如果採用他的方法,這個新團隊的計畫就可能無法實現了。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決定利用願景來激勵這些工程師與科學家。我找來這60多位技術人員開會。在會上,我描述了未來互聯網與多媒體相結合後,相關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巨大發展空間,與他們分享了我關於新產品的規劃和設計,以及我為新的產品部門制定的願景。然後,我鼓勵他們分成小組,討論這個願景的可行性,以及自己的潛力將會如何因這樣的願景而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最後,我給所有人念了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首詩《未選擇的路》(Robert Frost, The Road Not Taken)。全詩的最後幾句深深打動了大家(這裡使用的是顧子欣的譯文):
在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我對他們說:“這條路沒有人走過,但是我們恰恰應該為了這個理由踏上這條路,創立一個網路多媒體的美好未來”。會後,90%的人都決定冒這個風險,離開相對穩定的研究部門,隨我加入全新的互動多媒體部門,而這個部門也正是蘋果公司後來的許多著名網路多媒體產品(QuickTime, iTunes等等)的誕生地。
這表明,制定並與員工分享美好的願景,可以充分激發員工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可以讓整個團隊保持激昂的鬥志和堅定的方向,是領導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02信念比指標更重要
就像每個人都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一樣,每個企業也需要擁有正確的、符合公司的價值觀。在這裡,價值觀其實就是企業長期堅守的,影響企業行為,判斷是非對錯的根本信念。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是成功的企業能夠保持基業長青的秘訣。
每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都應當把堅持正確的信念,恪守以誠信為本的價值觀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能只片面地追求某些數字上的指標或成績,或一切決策都從短期利益出發,而放棄了最基本的企業行為準則。相比之下,正確的信念可以帶給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反之,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追求短期指標上,雖然有機會獲得一時的成績,卻可能導致企業發展方向的偏差,使企業很快喪失繼續發展的動力。
成功的企業總是能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例如,Google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是“永不滿足,力求最佳”。Google 創始人之一拉裡·佩奇指出:“完美的搜尋引擎需要做到確解使用者之意,切返用戶之需”。對於搜索技術,Google不斷通過研究、開發和革新來實現長遠的發展,並致力於成為這一技術領域的開拓者。儘管已是全球公認、業界領先的搜索技術公司,Google仍然矢志不移地堅持“永不滿足”的信念,不斷實現對自己的超越,奉獻給使用者越來越好的搜索產品。
同時,公司整體的信念或價值觀也必須在員工身上體現出來。畢竟,任何一家企業都是由該企業的所有員工組成和推動的。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CEO傑克·韋爾奇在論述員工評價標準的時候指出,對員工績效的考察必須與對其價值觀的考察結合起來,並著重看該員工的價值觀與公司的價值觀(尤其是堅持誠信的信念)是否吻合。這其中一共有四種可能:
績效達標,價值觀與公司吻合——很簡單,公司將毫不猶豫地為他提供獎勵和晉升的機會。
績效沒達標,價值觀與公司不吻合——也很簡單,馬上請他走人。
績效沒達標,但與公司的價值觀吻合——再給他一個機會,考慮為他重新分配工作。
績效達標,但價值觀與公司不吻合——這是那種足以殺死一家公司的人。現實證明,很多公司就是因為雇用了這些工作能力出色,但品格很差,或個人信念與公司背道而馳的人,才走向崩潰的。
因此,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價值觀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03人才比戰略更重要
在新時代,無論怎樣渲染甚至誇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為過。新時代是人才的世紀,新時代的主流經濟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經濟。擁有傑出的人才可以改變一家企業、一種產品、一個市場甚至一個產業的面貌。例如在Google,公司最頂尖的程式設計高手Jeff Dean曾發明過一種先進的方法,該方法可以讓一個程式師在幾分鐘內完成以前需要一個團隊做幾個月的項目。他還發明了一種神奇的電腦語言,可以讓程式師同時在上萬台機器上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極為複雜的計算任務。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才對公司來說是有非常特殊的意義的。
對於新時代的企業管理者而言,人才甚至比企業戰略本身更為重要。因為有了傑出的人才,企業才能在市場上有所作為,管理者才能真正擁有一個管理者應有的價值。沒有人才的支援,無論怎樣宏偉的藍圖,無論怎樣引人注目的企業戰略,都無法得以真正實施,無法取得最終的成功。
因此,企業管理者應當把“以人為本”視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遺餘力地發掘、發現人才,將適合企業特點的優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邊。通常,一名經理人如果不能將10~50%的工作時間投入到招聘人才的工作中,那麼,他就無法讓自己的團隊獲得持久的動力,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經理人。當然,這裡所說的“招聘”並不僅僅限於直接的面試和聘用行為,它也包括更多地結識業內的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以便從中發現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的管理者重視員工的成長,給予人才最大的發展空間,為人才提供足夠的培訓和學習機會。例如,我開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和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時,雇用的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都非常聰明,擁有很好的發展潛力,都是來自中國各名校的頂尖人才。但是,他們普遍缺乏工作經驗。於是,我對他們採取的是“指導培養”的原則:記得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時,每一位元新員工加入後都會經歷3個月的培訓,我使用自己親自為他們設計的課程,一節課一節課地為他們講解各種相關的知識、經驗。而在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培訓的時間更長:包括各種課程、到總部3個月的培訓、甚至公司還願意出學費讓員工到斯坦福大學讀碩士。當然,公司安排的培訓並不是純粹的課程學習,同時也要求員工很快投入到具體的專案工作中。在員工剛加入的初期,優秀的領導者會儘量分配給新員工一些不是特別緊急的項目,並允許他們在專案中犯錯誤、積累經驗。經過這種實踐與學習緊密結合的培訓,幾乎每一位新員工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很快就適應了實際工作的需要。
很不幸,今天有不少企業對人才的思維方式仍然保持在上個世紀的水準,他們認為員工只是企業這台“大機器”中的零件或勞動力,不願意花大力氣培訓員工,生怕他們接受培訓後就“跳槽”、“走人”。這是非常短視的看法,這種不重視員工成長的做法只會讓更多的員工選擇“跳槽”、“走人”。
只要擁有人才,企業就可以實踐任何宏偉的戰略。反之,如果沒有人才,再壯麗的企劃也只能是一紙空文。
04團隊比個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中,團隊利益總要高過個人。企業中的任何一級管理者都應當將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門利益其次,個人利益放在最後。
這樣的道理說起來非常明白,但放到實際工作中,就不那麼好把握了。例如,許多部門管理者總是習慣性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團隊作為優先考慮的物件,而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公司的整體戰略方向和整體利益。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如果公司無法在整體戰略方向上取得成功,公司內部的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團隊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而團隊無法成功的話,團隊中的任何個人也不可能取得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成功。
好的管理者善於根據公司目標的優先順序順序決定自己和自己部門的工作目標以及目標的優先順序。例如,出於部門利益的考慮,也許某個產品的研發無法在短期內獲得足夠的市場收益,部門管理者似乎應該果斷放棄對該產品研發的投入,否則,部門在該年度的績效資料(如果僅以市場收益衡量的話)就有可能不是那麼出色。但是,如果從公司整體的角度出發,假設該產品是説明公司在未來二到三年內贏得潛在市場的關鍵因素,或者該產品的推廣對於提高公司的企業形象有重要的幫助,那麼,對於該產品的投入是符合公司整體利益的,部門對於該產品研發目標及其優先順序的設定就應該符合公司的整體安排。
團隊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作為管理者,還應該勇於做出一些有利於公司整體利益的抉擇,就算對自己的部門甚至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損失。
例如,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曾經管理著一個實際效果非常糟糕的專案。該項目的項目經理是我當時的老闆的朋友,而這個項目也是我老闆最為看好的一個項目。當時,我清楚地知道這個項目有多麼糟糕,該項目的項目經理也不是一名好經理,但因為我的老闆重視該專案,我始終沒有勇氣來處理這個問題。此外,我也擔心,如果解散了這個專案團隊,對我自己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否定,因為我已經管理這個團隊一年多的時間了。
終於有一天,我決定在一段時間後離開公司。那時,我覺得公司多年來對我不錯,我應該在離開前對公司負責,做一件對公司有益,但我一直為了自己而猶豫不決的事情。於是,我決定把這個項目和該項目的項目經理裁掉——大不了,這種做法會讓我的老闆不滿,但它的確對公司是有好處的。
當我真正裁掉這個項目後,出乎我意料的是,公司內部的絕大多數員工沒有表示不滿,反而告訴我,他們是多麼認可這個決定,他們認為我有勇氣,有魄力。公司領導也沒有責備我,反而認為我勇於承認並改正錯誤的做法非常值得讚賞——連我的老闆也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也就是說,當公司利益和部門利益或個人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管理者要有勇氣做出有利於公司利益的決定,而不能患得患失。如果你的決定是正確、負責任的,你就一定會得到公司員工和領導者的贊許。
此外,管理者應該主動扮演“團隊合作協調者”的角色,不能只顧突出自己或某個人的才幹,而忽視了團隊合作。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各部門不積極配合,互相推諉的情況,我就會給大家舉打籃球的例子:“公司裡的一個團隊和籃球場上的一支籃球隊其實是一樣的。打籃球時,後衛不能脫離整個團隊獨來獨往,不同位置的隊員需要按照戰術安排緊密配合,互相支持,這樣才能贏得比賽。在我們的工作中,市場人員需要幫助產品部門尋找產品的合適定位,要為銷售部門提供潛在的客戶資訊,而管理者會承擔起教練的角色,為整個團隊制定合適的戰術。你們能夠想像,籃球教練在佈置戰術時只是一對一地與每個隊員單獨討論嗎?那樣的話,後衛不知道前鋒在想什麼,前鋒不知道後衛的助攻策略,球隊不輸球才怪!”
最後,公司的中層管理者要善於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讓自己成為老闆和員工之間溝通、協調的橋樑,而不要讓自己與老闆或員工對立起來。例如,有一些管理者很容易陷入對自身角色的誤解,他們要麼把自己和“雇主”等同起來,與“雇員”做利益上的對抗,或者把自己視作普通員工,與老闆對立。這兩種極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實,中層管理者既代表公司利益,也代表員工利益,他們應該:
認識到自己的中間角色,不要和員工一起盲目、片面地指責公司,也不要成為高高在上的監管者,對員工指手畫腳。
以公司的整體利益為先,主動扮演協調人的角色,既考慮公司發展的需要,也為員工的個人需求著想,解決好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讓公司的整體協作效率達到最高點。
自己做了決定後,就要勇於承擔相關的責任,不要把責任推到員工、老闆或公司身上。
05授權比命令更重要
新時代的管理需要給員工更多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充分地調動員工本人的積極性,最大程度釋放他們的潛力。新時代是一個平坦的世紀,人人都擁有足夠的資訊,人人都擁有決策和選擇的權利。將選擇權、行動權、決策權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下放給員工,這樣的管理方式將逐漸成為新時代企業管理的主流。
在新時代,放權的管理會越來越接近於員工的期望,是最為聰明的管理方式。因為當企業聚集了一批足夠聰明的人才之後,如果只是把這些聰明人當作齒輪來使用,讓他們事事聽領導指揮,那只會造成如下幾個問題:
員工的工作滿足感降低。
員工認為自己不受重視,工作的樂趣和意義不明顯。
員工很難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員工個人的才智和潛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為了給員工更多的空間,為了更好地發掘個人的潛力,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推出了相應的舉措。例如,Google公司允許工程師在20%的時間裡從事自己喜歡的項目或技術工作,這一制度一經實施,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因為有了20%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許多擁有出色創意,但沒有時間付諸實施的工程師可以花費自己20%的時間,或者說服兩三個同事一起在這20%的時間內完成某個出色創意的產品原型,然後發佈給公司內部的同事使用。如果這個產品創意確實吸引人,它就有可能成為Google推向世界的下一個「震撼級」的產品或服務。事實上,像GMail和Google News等Google引以為豪的許多產品,都是最先由工程師在20%的時間內創造出來的。因為有了20%這樣的管理模式,我們發現:
20%時間內完成的產品的成功率很高,因為員工更加投入。
20%的管理模式讓員工意識到公司對他們的信任和放權,這營造出了非常好的管理氛圍。在員工調查中,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總是高於我曾經工作過的其他公司。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對權力的掌控,他們習慣於指揮部下,並總是將部下的努力換來的成績大部分歸功於自己。這種“大權在握”,“命令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壓力過大,員工凡事都要請示領導,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團隊過分依賴於管理者,團隊的成功也大半取決於管理者個人能否事無巨細地處理好所有問題——而通常說來,沒有哪個領導可以事事通曉,也沒有哪個領導可以時時正確。
整個團隊對於外部變化的應對能力和應對效率大幅降低,因為所有決策和命令都需要由管理者做出,員工在感知到變化時只會習慣性地彙報給領導。
因此,“授權”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管理者該如何做好授權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即,在向員工授權時,既定義好相關工作的許可權範圍,給予員工足夠的資訊和支援,也定義好它的責任範圍,讓被授權的員工能夠在擁有許可權的同時,可以獨立負責和彼此負責,這樣才不會出現管理上的混亂。也就是說,被授權的員工既有義務主動地、有創造性地處理好自己的工作,並為自己的工作結果負責,也有義務在看到其他團隊或個人存在問題時主動指出,幫助對方改進工作。
為了做好授權,可以預先設定好工作的目標和框架,但不要做過於細緻的限制,以免影響員工的發揮。在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位技術很出色的副總裁,他在授權方面做得就很不好。例如,他設定了目標後,總是擔心下屬會因為經驗不足而犯錯誤,於是他總會越過自己屬下的經理,直接去找工程師,然後一步一步地告訴工程師該怎麼做。甚至有一次,一位工程師在洗手間遇到這位副總裁,竟然被副總裁在洗手間裡念叨了20多分鐘。後來,副總裁屬下的經理實在受不了了,向總裁如實反映了情況。經過多次警告卻仍然沒有改進之後,這位副總裁被解職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領導的工作是設定目標,而不是事無巨細地控制、管理、指揮和命令。
在授權時,設定的目標一定要清晰,並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衡量,這樣,每一位員工才能真正理解哪些屬於自己的職責範圍,是可以由自己決策、選擇並實施的,哪些不屬於自己的職責範圍,是不能隨意決定的。有關目標設定,我推薦大家使用著名的SMART原則。所謂SMART原則就是:
S——明確(Specific):目標的範圍是明確的,而不是寬泛的。
M——可度量(Measurable):制定目標是為了取得進步,必須把抽象的、無法實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標簡化成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
A——可實現(Attainable):目標應當是可實現的,而不是理想化的。
R——結果導向(Result-based):目標應該基於結果而非基於行動或過程。
T——時效性(Time-based):目標應當有時間限制。時效性的要求可以讓你明確這個目標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目標。
領導應該和員工一塊兒擬定合適的SMART目標,衡量這些目標的方法,目標分工的模式,還有在適當的時候修改目標,但是領導不應該過度地去告訴員工如何具體地執行。如果一個領導過分地控制在員工許可權內執行,他就是在“micro-manage”,而且違背了“授權”最基本的要求。
授權非常重要,但是授權不僅僅代表分攤所有的職責,然後由領導做協調的工作。授權更應當是:
組織一個互信的團隊。
制定團隊的目標,並且大家都同意把團隊的目標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整個團隊彼此互相幫助、監督,大家有話直說,看到問題直接提出。
06平等比權威更重要
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儘管分工不同,但管理者和員工應該處於平等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積極向上、同心協力的工作氛圍。
平等的第一個要求是重視和鼓勵員工的參與,與員工共同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這裡所說的共同制定目標是指,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讓員工儘量多地參與進來,允許他們提出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但最終仍然由管理者做出選擇和決定。
這種鼓勵員工參與的做法可以讓員工對公司的事務更加支援和投入,對管理者也更加信任。雖然不代表每一位元員工的意見都會被採納,但當他們親身參與到決策過程中,當他們的想法被聆聽和討論,那麼,即使意見最終沒有採納,他們也會有強烈的參與感和認同感,會因為被尊重而擁有更多的責任心。
多年以前,我接管一個部門時,為了提高效率,我在一個星期內定下了團隊的工作目標,並召開會議宣佈了我的所有決定。但沒想到,會議進行得很不順利,有的員工一片茫然,有的人沒精打采,有的人則對我的計畫百般挑剔。我一下子明白過來:自己選擇目標時過於武斷和草率了。於是我對他們說:“很顯然,我對未來太天真了。現在,讓我們重新來過,一起制定出大多數人認可的團隊目標”。
我當場把我的計畫撕掉,然後宣佈成立三個員工小組,分別解決部門面臨的三大問題。一個月後,這三個小組各自呈上他們的報告,然後我和三個組長一起定下最後的目標。這次,全體員工欣然地接受了新的目標。
有趣的是,新的目標與舊的目標之間,除了存在措辭方面的差異外,幾乎一模一樣。我的助理向我抱怨說:“我們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又回到了原地。”但我對他說:“不是的,此前我是靠直覺選擇了目標,沒有調查資料的支援,無法令員工信服;現在,經過一個月的工作,大家都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舊的目標因為沒有經過員工參與,即使實施起來,他們也很難全身心投入。”
平等的第二個要求是管理者要真心地聆聽員工的意見。作為管理者,不要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應該平等地聽取員工的想法和意見。在複雜情況面前,管理者要在綜合、權衡的基礎上果斷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不善於聆聽的領導無法獲得員工的支持和信任。例如,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公司一度面臨經營上的困難,需要調整方向。當時,董事會新請來了一位以有戰略眼光著稱的首席執行官(CEO)。這位CEO剛來公司時,就告訴所有員工:“不必擔心,這家公司的境況比我以前從鬼門關裡救回的那些公司好多了。給我一百天,我會告訴你們公司的出路在哪裡。”
但是,這一百天裡,他只和自己帶來的核心團隊一起設計公司的「戰略計畫」,而從不傾聽廣大員工的心聲。一百天后,他果然推出了新的戰略計畫,但是,公司員工對該計畫既不理解也不支持,他自己的聲望也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員工覺得他雖然能幹,但是很自大,不在乎員工的想法,所以員工們並不真正信服他,也沒有動力去執行他提出的戰略計畫。
半年後,公司業績繼續下滑,這位CEO召開了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他不但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在臺上指著所有員工說:“你們讓我很失望,大家沒有努力執行我的計畫,今後,我絕不允許你們再犯類似的錯誤。”結果,這次大會後,他失去了大多數員工的支持,不久就被董事會解雇了。後來,有人這樣評價他:“他以為他可以用智慧和經驗改變公司的一切,他做了戰略決定後就直接開始執行,卻沒有花時間尋求所有員工的支持。其實,他的戰略方案不無道理,但他做事的方法是完全錯誤的——他不是一位懂得傾聽、懂得理解的好領導。”
平等也意味著管理者和員工在平等的環境裡順暢地溝通。例如,我在2000年被調回微軟總部出任全球副總裁,管理一個擁有600多名員工的部門。當時,作為一個從未在總部從事領導工作的人,我更需要傾聽和理解員工的心聲。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選擇了獨特的溝通方法——“午餐會”溝通法。
我每週選出十名員工,與他們共進午餐。在進餐時,我詳細瞭解每一個人的姓名、履歷、工作情況以及他們對部門工作的建議。為了讓每位員工都能暢所欲言,我儘量避免與一個小組或一間辦公室裡的兩個員工同時進餐。另外,我會要求每個人說出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件最讓他興奮的事情和一件最讓他苦惱的事情。
進餐時,我一般會先跟對方談一談自己最興奮和最苦惱的事,鼓勵對方發言。然後,我還會引導大家探討一下所有部門員工近來普遍感到苦惱或普遍比較關心的事情是什麼,一起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案。午餐會後,我一般會立即發一封電子郵件給大家,總結一下“我聽到了什麼”,“哪些是我現在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何時可以看到成效”等等。
使用這樣的方法,在不長的時間裡,我就認識並瞭解了部門中的每一位員工。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充分聽取員工意見的基礎上,儘量從員工的角度出發,合理地安排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才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工作。
07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做領導就必須高調,有魄力,像一個精力充沛、一呼百應的將軍一樣。其實,這樣的領導也許很適於一個19世紀的工廠,但他不是一個新時代的好領導。
在著名企業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的《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調查和統計,討論並分析了一家企業或一位企業的領導者是如何從優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層次的。該書的重要結論之一就是:最好的領導不是那種最有魄力的領導,而是那種具備了很好的情商,能夠在不同的個性層面達到理想的均衡狀態的“多元化”管理者。
柯林斯指出,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領導者很多,許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業裡取得不俗的業績。但如果以卓越的標準來衡量公司和個人的成績,那麼,能夠保持持續健康增長的企業和能夠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領導者都非常少。一位企業的領導者在成功的基礎上,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業保持持續增長,使自己的個人能力從優秀向卓越邁進,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在謙虛、執著和勇氣這三個方面的品質。
謙虛使人進步。許多領導者在工作中唯我獨尊,不能聽取他人的規諫,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見相左,這些不懂得謙虛謹慎的領導者也許可以取得暫時的成功,但卻無法在事業上不斷進步,達到卓越的境界。
執著是指我們堅持正確的方向,保持矢志不移的決心和意志。無論是公司也好,還是個人也好,一旦認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須在該方向的指引下鍥而不捨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輕言放棄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成功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挑戰。任何事業上的成就都不是輕易就可以取得的。一個人想要在工作中出類拔萃,就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必須正視事業上的挫折和失敗。只有那些有勇氣正視現實,有勇氣迎接挑戰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超越自我的目標,達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馬克?吐溫所說:“勇氣不是缺少恐懼心理,而是對恐懼心理的抵禦和控制能力。”
此外,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尤為重視對自己的情商培養。在領導力方面,情商遠遠比智商更重要。許多人可能認為領導力最重要的是戰略、運營、技術等,其實,這些“硬技能”固然重要,以情商為核心的“軟技能"更加重要。在這裡,我們可以把以“情商”為中心的“軟技能”定義為一種藝術,它包括了與人相處、團隊合作、以誠待人、以身作則、同理心等等至關重要的組成元素。
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善於用理智的、全方位的思維分析複雜的情景,並針對不同類型的團隊,或團隊的不同發展階段靈活選擇管理方式。例如,當員工表現不佳或是新手時,企業碰到重大危機時,可以更多地親身參與管理,更多地使用命令的方式;當企業改變方向時,或員工因不理解方向而士氣不高時,可以多與員工分享企業的願景;當員工對工作能得心應手時,或發現部門協調有問題時,可以更多地強調和鼓勵團隊合作;當員工懂得較多,或沒有危機時,可以更多地讓員工以民主討論或投票方式來做出選擇;當員工能力很高又是專家,且員工積極自主時,可以儘量授權給員工;當員工有動力但是能力和經驗不足時,應當儘量考慮員工的長期發展,安排有啟發性的工作,慷慨地做員工的“教練”。
08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管理者應善於理解自己,能夠在工作中自覺地、理智地進行自省、自控和自律。
管理者應該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擅長的,哪些事情是自己辦不到的。只有充分地自省,才能在各種複雜情況面前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在與同事或下屬合作時,得到他人充分的信任。
在發生危機或面臨挫折的時候,管理者要能夠充分自控,並在理智、冷靜的基礎上做出審慎的選擇。這裡所說的自控包括:
在高壓的環境中,能夠控制自己的反應,並且讓自己和自己的團隊鎮定下來,冷靜處理問題。
理解自己的位置和影響力,懂得自己隨時都在被他人(上級、下屬、其他部門乃至客戶)關注。
利用各種機會,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團隊。
管理者在溝通時,必須明白,你的一舉一動都在被他人關注。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員工向我抱怨說:“為什麼你不喜歡我的部門?”我回答說:“沒有啊,你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昨天開會,你表揚所有的部門,為什麼提到我的部門時聲音最小?"也就是說,領導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改變員工。如果領導努力工作,員工也會努力工作。如果領導在乎產品,員工也會在乎產品。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時自控,事情的結果就可能變得令人難堪。記得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曾經開過一次會。當時,有一位員工因為自己的妻子和朋友被裁員,對公司的政策非常不滿,就把怒氣都發在我的身上。他當面說出了一連串很難聽的話,其語言的粗俗程度即使在最魯莽的美國人中也極為罕見。
當時,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氣憤,因為他這種侮辱謾駡的做法非常惡劣。但我隨即想到:“人難免會在親人受到傷害時失去理智,難免會在被災難驚嚇時失去風度。"接著我又想到,雖然他的表現異常粗魯,但是,一定有不少員工持有同樣的想法,只是不敢表達出來罷了。最後我想到,作為這個部門的總監,我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不能因為一時的憤怒而影響了正常工作的進展。
於是,我冷靜地告訴他說:“現在這個時候,對你、對我、對公司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時期。我理解你的心情。等你冷靜下來,如果有什麼建議,請你告訴我你認為最合適的做法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仔細聊一聊。"
後來,那個員工私下向我道歉,並感謝我沒有在整個團隊面前讓他難堪。一段時間後,這位員工舉家搬到了歐洲,他和他的妻子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他每年都會寄賀卡給我,也常常表示希望能到我領導的部門工作。
除了自省和自控,管理者也應當時刻保持自律,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以身作則,不能有特權階級的作風。例如,Google聘請的CEO施密特剛剛加入公司時,Google所有員工都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但員工們還是覺得有必要給他一個相對安靜的辦公場所,就給他安排了一個比較小的獨立辦公室。有一天,一個工程師自己來到施密特的辦公室說:“別人都是共用辦公室,我那邊太擠了,所以我想坐到你這兒來。"施密特很驚訝,問他:“你有沒有問你的老闆?"那位員工去問了老闆後回來說:“老闆也覺得我該坐在這兒。"於是,他們就共用一個辦公室,直到公司後來購買了更大的一棟樓。即便是在新的大樓,施密特還特別要求“我的辦公室應該儘量小",以避免被誤解“特權階級"的出現。
09真誠比體面更重要
真誠是所有卓越的管理者共同的品質。管理者應當學會以誠待人,尊重員工,讓員工知道你理解並且感謝他們的工作。一些領導為了面子,處處維護自己所謂的權威,不願將自己的真實一面暴露給員工。殊不知,這種遮遮掩掩的領導是很難得到員工的真正信任和支持的。
真誠意味著管理者善於使用同理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例如,管理者應該多給員工回饋,在人前多感謝,在私下(有建設性地)批評,並多和員工溝通。這並不是說在人前就不可以批評。如果是對事,還是應該坦誠地在人前討論,但如果是對人,那就不要當眾傷了他的自尊。
對管理者來說,體現同理心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要體諒和重視員工的想法,要讓員工們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在乎他們的領導。拿我自己來說,我在工作中不會盲目地褒獎下屬,不會動不動就給員工一些非常好、不錯、棒極了等泛泛的評價,但是我會在員工確實做出了成績的時候及時並具體地指出他對公司的貢獻,並將他的業績公之於眾。這種激勵員工的方式能夠真正贏得員工的信任和支援,能夠對企業的凝聚力產生巨大的影響。
真誠意味著管理者需要對員工充分信任,不要對員工指手畫腳,也不要任意干涉員工的行為方式。既要坦誠地面對自己,也要坦誠面對他人,努力贏得同事或下屬的信任。信任是一切合作、溝通的基礎。如果一個團隊缺乏合作,或者欠缺效率,那麼,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團隊成員之間缺乏信任。
有一次,當我發現我的團隊彼此不夠坦誠的時候,我把他們帶到了郊區,開了兩天的會議。我首先解釋了信任和坦誠的重要,然後我希望每個人輪流談談自己對團隊最大的貢獻和自己最大的不足,以及自己想從哪些地方彌補不足。為了打開僵局,我自己先坦率地講出了自己的貢獻與不足,而且暴露了我自認為最大的缺點。然後,我要求我的團隊對我提出他們的看法和補充。大家看到我的真誠,也就開誠佈公地做了非常好的討論。會後,不但大家都更願意敞開心扉,也都願意信任他人,我們為團隊互信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基礎。
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團隊也需要有建設性的衝突。中國人傳統上喜歡避免衝突,息事寧人。但是,一個好的團隊必須坦誠地面對各種問題。如果大家都能夠對事不對人,那麼,公開的辯論會更有效率。只有把所有的資訊放到桌面上,一個團隊才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做出最好的決定。一個領導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應該鼓勵每一個人開放地聽取並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鼓勵建設性的衝突和辯論,引導團隊達到共識。當共識無法達成的時候,則引導團隊做一個智慧的選擇,而不是為了安撫大家而做簡單的折衷。
從本質上說,信任就是相信別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在充滿信任的環境裡,我們不必隱藏真面目,可以敞開自己的心扉,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點和失敗,或者聲明自己需要幫助。一個領導者需要創立一個充滿信任的環境,不但自己坦誠面對員工,也鼓勵員工坦誠地面對其他人。
真誠意味著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可以在平等的環境中,直接了當地溝通。新時代的步伐非常快,如果犯了錯還不知道,結果會非常嚴重。在企業內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什麼事都要打太極拳、猜測別人的想法,不直接溝通的話,那麼,整個公司就會喪失效率,並最終走向失敗。
在直接溝通這方面,管理者不但要以身作則,而且必須反復向員工灌輸直接溝通的優越性,用實際行動鼓勵員工直接了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我在Google提出,希望員工可以向我提出真實的意見,就算我不同意也沒有關係。有一次,我在公司的博客上提出一個觀點,但是有一位員工認為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他在一個會議上當著很多人的面說出了他的擔心。我不但接受了他的意見,而且多次在不同場合表揚、感謝他。
領導對員工的直接回饋也一樣重要。發生問題時,管理者要及時地給員工以清晰的回饋資訊。對自己的員工,管理者應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要通過第三者傳話。當與下屬溝通不順暢時,應當多改進自己的溝通方式,使用不同的方法,在信任的基礎上與下屬交流。
本文很長,不過希望大家讀完對各位有一些幫助,我的贅述都是來自於我自身的經驗。
最後我想說,領導力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不僅僅包含了各種具體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也囊括了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等更諸多要素。
要想成為一名符合新時代產業發展要求的管理者,要想具備一名卓越管理者應有的基本素質,我們就必須在宏觀決策、管理行為、個人品質等不同層面認真學習、體會並實踐新時代的領導力。
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陰陽師 #百鬼夜行 #宇治拾遺物語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有觀眾留言,就說想聽一些鬼故事,
我就回答道:我看下講什麼鬼才好!
最近的Monster hunter rise裡面就有白龍夜行,讓我得到了靈感,
不如我們來說百鬼夜行和陰陽師吧?
這個百鬼夜行的傳說其實源自於中國,
在東漢張衡所撰寫的【東京賦】裡面曾經有寫到:
”度朔山上有桃樹,下常簡閱百鬼”
而在東晉時代的【搜神記】也有提到:
“壽光侯者,漢章帝時人也。能劾百鬼眾魅,令自縛見形“
而百鬼夜行,Hyakkiyako這個詞是出現在
宇治拾遺物語--修行者百鬼夜行に逢ふ事,
這本宇治拾遺物語(Ujishui Monogatari),
成書於十三世紀的前葉,作者不詳,
全書15卷,一共有197個故事,
一般認為是和宇治時代的貴族源隆國,
所撰寫的宇治大納言物語是同一個時代,
而這個宇治拾遺物語可能就是它的增補,加筆或者是拾遺篇,
就有點像初版的格林童話一樣,沒有被收入在格林童話集裡面。
裡面描述的百鬼夜行是這樣的,在日本的平安時代,
大概在794年到1185年結束,
當時的桓武天皇把首都設置在‘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
這個時代是幽暗未明,存在著人類和妖怪的時代,
人類居住的地方,和妖怪居住的地方,是重疊在共同的空間裡,
只是人類在白天活動,而妖怪則在夜晚活動,
如果遇到百鬼夜行的時候,人則會受到詛咒。
百鬼夜行裡面的前篇,收集了30多個妖怪,
但是後篇有些妖怪是源自於山海經的妖怪,
其中就包括犬神,天狗,苧,狐火,蛇骨婆,河童,
帝之二女,燭陰,人魚,旱魃,水虎,鐮鼬或者叫窮奇等等。
百鬼中的魍魎,也是源自中國流傳了四千多年的傳說,
傳說中炎黃兩帝爭奪天下時,蚩尤曾經想說服炎帝重啟戰事,不果,
於是他號召力他的狐朋狗友,號召在南方的苗民,
和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宣戰,
在中國這些魑魅魍魎是小妖,
但是到了日本就有了名堂,成為家喻戶曉的妖怪,
百鬼夜行並不是剛好一百只妖怪,而是一共有113只妖怪,
裡面也有你曾經聽過的故事,
包括是雪女,鐮鼬,河童,座敷童子,山童,天狗,飛頭蠻,
而滑瓢就是滑頭鬼,聽說就是他們的領頭人。
至於為什麼會在平安時代出現百鬼夜行,就沒有任何的解釋,
可能是因為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
把這些恐懼經過想像而演變出來的妖怪,
在那個時代,出現了一種的職業,這種職業叫陰陽師
陰陽師,Onmyoji,是日本歷史裡面記載中,
中務省的陰陽寮所屬的官職,他們是有組織,
而且在日本平安時代受到政府承認,並且享有官職的職業。
而他的來源,大家也猜到,是源自於中國,
陰陽家推崇的就是陰陽五行,而陰陽五行是源自齊國,
創始人叫鄒衍,當時稱之為陰陽說,
很多人以為陰陽學是源自於周易的【易經】
其實不是,周易在易經裡面並沒有提起陰陽八卦和五行,
而是被陰陽家和太極所影響的【易傳】,
裡面有解釋何為陰陽:
天、地既有其體,又有其德。
天之體為陰陽之氣,地之體為剛柔之質。
陰陽之氣實質上是能量與信息所構成之“場” ,
而剛柔之質則是氣的能量密集化的存在形式;
另一方面,天之德為乾,而地之德為坤。
乾是健動不息的創生品格,而坤則是厚德載物的接納性品格。
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立論,認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屬性事物,
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
六十四卦即反映了這一種規律。
而陰陽往往和剛柔這詞息息相關,而這個陰陽五行之說,
在6世紀的時候傳到了日本,稱之為陰陽道,
而可以掌握這些知識的人,就可以掌握國家的命運,
因為陰陽五行不僅可以觀天象,知曆法,還可以占卜問卦,
上至國運昌隆,天皇適任合乎?下至庶民之事,
而天武天皇知道這些知識的重要性,也怕有人利用這些知識來反政府,
於是就創立了陰陽寮,陰陽寮就好像是國家的研究院一樣,
同時禁止人們擁有【河圖】【洛書】【太乙】等陰陽書籍。
而當時的陰陽師則是代表國家去占卜國運,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
到了平安時代,有日本的神道教,密宗,佛教融合成的陰陽道,
在891年停止遣唐朝使後,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俗文化,
而在這個時代,民間還很相信妖魔鬼怪之說,
但是當時的陰陽師是日本管轄的職業,
所以只為大戶人家或者是大官才可以邀請陰陽師為其做法
那麼陰陽師會什麼呢?
1. 式神 (shikigami)
式神是什麼呢?是妖怪還是神呢?
在陰陽道裡面說的是陰陽師役使的靈體,
式神也可以稱之為侍神,顧名思義就是侍奉其主的神,
一般是用符紙,木偶或者是玉器作為媒介,再配合咒語使用,
把一些人所看不到的靈體收納為其所用,連人的魂魄都可以使用,
不過,如果用其不當,式神會不受控制,反噬在主人身上。
而傳說中最厲害的陰陽師,叫安培晴明,
在他撰寫的【占式略決】一書有記載:裡面一共有三十六卷,
而第四卷和第五卷記載著十二個天將和十二個月將,
一共大大小小有24只式神。等下我們來說安培晴明的故事
2. 觀天象占卜問卦
陰陽師需要會觀天象,需要為國家占卜問卦,
包括天皇太子就任的儀式等等,
3. 曆道
也就是制定日曆,決定日子的吉兇等等,例如什麼日子適合動土
4. 陰陽道
判斷土地的吉凶,方位等等
5. 結界
也就是在虛空中張網覆蓋一個範圍裡面,
保護裡面的人,也叫作金剛網。
而最常看到的叫桔梗印,也就是五芒星,
代表著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聽說是安倍晴明發明的。
簡單來說,就是好像諸葛孔明加林正英啦!
除了會觀天象,看風水,還會抓鬼,控制靈體
而剛才講到的安倍晴明,就是日本傳說中最強的陰陽師,
而全部的傳說中,只在安倍晴明40歲過後才有,其原因不詳,
而大家把安倍晴明想成美男子了,
其實他的樣子是這樣的,就是禿頭,肥肥的,
和漫畫和電視劇裡面描述的相差太遠了。
歷史裡面的確是有這個人,他出生年份不詳,
出生在下級貴族安倍益材的家中,
先後在陰陽師贺茂忠行和保憲父子下學習陰陽道,
而受到保憲的賞識之下傳授天文道。在日本歷史的確有記載,
在960年,四十歲時被天皇任命為天文博士,
而59歲時受到花山天皇的重用,死後被土御門稱之為始祖,
還建造了神社,叫作晴明神社,
分別在京都,大阪,名古屋,和奈良都有他的神社。
而死了過後,在平安時代衍生了很多他的傳說,
我們來聽故事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nuQR-kDJZs/hqdefault.jpg)
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他就像我们这个世界所有事物本源的密码,大到宇宙规律王朝更替,小到人体五脏精气运行,玄到流年时运生死兴衰,而五行相克,为啥是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坛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他就像我们这个世界所有事物本源的密码,大到宇宙规律王朝更替,小到人体五脏精气运行,玄到流年时运生死兴衰。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世界显得那么的合情合理,木可不就生火呗这天下一切木属之物皆可燃火,火尽之后又自然化为尘土融归大地,这大地之中又蕴藏着各种金属矿物,提炼锻造成工具又可打井生水,而水又滋润天下万木使其生机勃勃。那相克呢?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刀劈斧砍取木为材所以金克木,树木生长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所以木克土,夯土为坝或阻挡或改变水势的行进所以土克水,水可以扑灭熊熊烈火,火又可以融化锻造金属,所以水克火、火克金。小的时候对这个说法很不服气,总觉得金凭什么克木?克木的应该是火才对呀!火不但可以克木还应该克金克水,关于克土这件事也得看火想不想克,想克照克!就这么社会!所以火应该克万物…长大之后逐渐明白,哦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克字,是克制。他并不是销毁和变异而是使其衰减和流失。但是有一个前提,是两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比方说金克木,你将一棵树木锯断取材,无论他最终变成了家具、房屋还是车船,你在砍伐修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衰减、流失。但是你用火来克木,此木将焕然新生成为土,这就是前面说的并不是使其销毁、变异。所以大家一定要先扭转这个观念,所谓的“克”是衰减、流失、压制或形成此消彼长。最明显的就是木克土,这木对于土又能有什么消耗呢?就是树木扎根在土壤里,吸收养分使得自我成长的同时让土地的养分衰减流失,此消彼长。再说土克水不但土壤吸收了一部分水分,还会使水的力量衰减、流失。但为什么我在此之前要这么强调双方的力量要相对平衡,就是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你抓一把土扔到大海里,那就没了融化消散了,又变成水克土了,所以五行的生克是在描述事物的普遍规律。人跟人也是一样,按这个说法一个人命带木德就是会衰减身边那些命带土德的人,除非你有幸碰到一个磁场极为强大的人,比方说“嬴政”“刘邦”“朱元璋”无论他属五行中的什么德,他都能克一切,因为他不在普遍规律之中,所以要在双方实力相对均衡的情况下。同样水克火使得火势衰减,火克金在质量和坚硬程度上都会有所衰减、流失。
那五行这个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呢?据传说是黄帝身边的大臣“鬼容区”也就是“大鸿”参悟了伏羲留下的河图,创造了五行学说!同时此人还辅助黄帝编撰了“黄帝内经”,也有在黄帝内经中描述了心肝脾肺肾的五行属性。河图东方3、8为木、南方2、7为火、西方4、9为金、北方1、6为水、中间5、10为土。大家有看出什么规律吗?就是河图中每一个方位的黑点减去白点都等于5,所以河图与数字5有着非常神秘的联系!黄帝的另外一个史官“大挠氏”也是根据河图集合大鸿的五行学说创造了天干地支。所以天干地支是托五行而生,五行是拖河图而生。既然说到这就不得不跑题说一下洛书因为这两张图本就不可分割,那是华夏文明延续了5千年宇宙观的最最源头,太极、阴阳、八卦、易经,皆由此二图而生。为什么做这个节目这么多年我一直想讲河图洛书,但就不敢!实在是参不透啊,这么简简单单的两张图,任何人以任何角度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可以这么说,如果有一天有100个人同时顿悟了河图洛书并形成一套理论,那将是100种完全不沾边的体系,而且各自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天地万物,而得到的答案又是统一的。你再顺着这100种体系向前追溯源头,又都能回到这两幅图,就这么牛逼,就这么万物本源。所以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即将毁灭,只有极少的人可以作为人类文明的火种留下来,那话不多说,这两幅图一定要留给他们。他们可以以此为源再破天地玄机,当然那个体系可能就不是太极、阴阳、八卦、易经了,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思路。
我们来看看洛书。说白了就三组数字492、357、816,所以洛书的本质就是一个九宫格。所有人都能看透的规律是无论纵线、横线、斜线,每一组数字相加都是15,壮哥能力有限实在参不透更深的玄机,但是计算器还是会按,我确实认为自己发现了更有趣玄妙的地方,当然我没看别人有这样的说法,我估计肯定有我不知道而已,自己也是瞎算着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就是我发现无论纵、横、斜线形成的任意两组数字相乘得出的答案再各自相加,最终的结果都等于9。比如:492*357=175644,1+7+5+6+4+4=27,2+7=9。比如:456*258=117648,1+1+7+6+4+8=27,2+7=9。牛不牛?你们可以算,任意两组数字。更奇妙的是不但正着乘可以,反着乘也可以。比如:834*159=132606,1+3+2+6+0+6=18,1+8=9。恐怖吧?不但反着乘可以,竟然一正一反也可以。比如:438*159=69642,6+9+6+4+2=27,2+7=9。那么如果任意两组数字相乘都可以,那任意三组、正反交错应该也都可以!比如:438*159*852=59334984,5+9+3+3+4+9+8+4=45,4+5=还是9。所以整个洛书河图就俩数“9和5”怪不得周易形容事物的巅峰为九五之尊,所谓数有九,五居正中,若峰,在其之巅。具鼎盛之势,不偏不倚,这九五之尊竟然也来自于洛书河图。跟他有一样效果的是圆,360度360各自相加为9,切一半180度180各自相加为9,90度、45度、22.5度,一直到无穷切割永远是9。所以9和圆也有着非常诡异的联系,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参透而已,是不是在告诉我们9即圆满。我们再看太极其实是一正一反两个9组成了一个圆。也有人说是69,我觉得这个看个人理解吧!整个太阳系8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加上太阳也是9。一天是86400秒864是18,1加8也是9。人类最健康舒适的心跳频率是每分钟72次,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8次。也跟9有着非常玄幻的关联,最重要的壮哥的生日是4月23号,423所以投币、点赞、转发壮哥以后成仙了带着你。我们再看银河系、再看黑洞、云图、小蝌蚪,就连精子和卵子的集合都是9和圆。所以对我而言,5更像是居于天地之间,9更像是存在万物之巅。所以5代表人,9代表天。5是天地间一切人产生的问题,9是宇宙运转的一切答案,这一问一答才是天人合一。所以要参破人“自己”就要彻底理解河图中的5,要洞悉天机就要彻底理解洛书中的9。这跑题跑的,彻底把这集跑成了俩主题。
再回到五行,长安十二时辰大家都看过啊!作者马伯庸,还写了另外一本书叫做“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他是比较详细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五行生克规律,但其实这个规律之前在网络上也有流传。远的不说,我们就说唐宋元明清!唐朝属土德,无论最后如何纷争都是木德的大宋代唐,因为木克土。之后的蒙古人草原崛起,也无论大宋如何抗争,最终都败给蒙元,因为金克木。也无论蒙古人多么能征善战最终都会被大明取代,因大明属火,火克金。再加上朱元璋克一切!无论大明的火器有多么先进,最终满人还是打进了山海关,国号大清属水,水克火。好吧,那凭什么确定各个王朝的五行属性呢?宋属木、清属水,从字形上看我们可以接受,那唐、元、明呢?唐朝凭什么属土?他们的解释是,诶!因为东土大唐…卧槽,这也算?那元为什么属金,属金的不应该是金国吗?完颜阿骨打!为什么蒙元也属金呢?因为元朝官军的军服是白色,白色属金,而且元这个字是乾挂卦辞元亨利贞的首字,所以元在周易中的属性是金!等于大宋的处境是两金克一木…那明呢?日月当空自然五行属火,而且明朝崇尚红色,官军的军服也是红色,所以大明属火。好吧,这个说法倒是很有意思。但是按这个逻辑,我朝岂不五行全属!因为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你看啊,首先金,泱泱五千年历朝历代最拜金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了吧,再看木。如果清属水,那民国属什么“土”,啥玩意儿克土来着?接下来是水,你们想想第一代扛把子,第一次开会是在哪儿来着?火就更不用说“红色”,最后是土!咱们还不土啊?我们这一代几乎人人都想变成土豪,而且我们翻开任何崭新的电子产品,在选择区域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词叫“中国大陆”,大陆自然属土。所以关于王朝更替的五行生克我相信有,只是咱们目前的解释还不到位,都有点牵强,希望以后可以找到更有力、更明确说法吧。
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五行属性,我是相信的!因为所有人推演的标准一致,就是生辰八字。你出生的年月日时,地区方位性别姓名一定对你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当然我个人一直不鼓励“算命啊”,我觉得人要对以后的事有些未知。但是掌握自己的五行属性,就好像知道自己血型和星座一样。你至少知道什么属性比较旺自己,什么属性比较克自己。你才知道应该亲近什么又跟什么保持距离。我其实一直想学周易的八字推演。看了好多的书,几乎没有人能给我掰扯明白,都是玄来玄去似是而非。总让我觉得写书的人、讲解的人他们其实也没弄明白。直到我看了一系列特别接地气的教学视频,只有他把五行推演全部总结成可参照的简单公式。基本上是一说你就能明白,然后把公式套用即可。这个人就是全真教的李九龙道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zh7tpeCVsw/hqdefault.jpg)
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太極十三式口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太極 拳。十三式。妙在二氣分陰陽。化生千億歸抱一。歸抱一。太極拳。兩儀四象 ... ... <看更多>
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太極十三式口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太極 拳。十三式。妙在二氣分陰陽。化生千億歸抱一。歸抱一。太極拳。兩儀四象 ... ... <看更多>
太極十三式方位 在 太極十三式又名長拳十三式,為太極拳中基本的八個方位打法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太極十三式 又名長拳 十三式 ,為 太極 拳中基本的八個 方位 打法和五種步法。涵蓋 太極 拳的「拳法」、「手、眼、身、步」及「心」法的要領。☯️ 喜歡健康喜歡運動的朋友記得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