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部落就醬玩 ▋深度探訪花蓮最佳方式,多處景點一次收集~ #卡兆馬耀木雕文化工作室 #太巴塱文化園區 #Alupalan部落 #花蓮豐禾自然生態農場
花蓮最美的文化-傳統原住民部落,你去過了嗎?這次網羅探訪花蓮私房部落景點,一起來欣賞花蓮-原住民文化的美!這次有機會跟著原民會的腳步,有在地人的帶路下,體驗到花蓮私房景點-看到原住民有多用心在推廣美麗的故鄉,非常很用心的在維護花蓮這片土地。這麼美的文化怎麼能自己私藏呢?當然要搬出來分享給大家
http://smilejean.pixnet.net/blog/post/44676889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太 巴 塱文化園區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所擁有自然豐富生態與16個民族獨特的文化、藝術與祭儀,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近年來,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部落深度旅遊,並以「uhtan’e ho mimimiyo部落『心』旅行」為品牌,傳遞部落旅遊有別於傳統旅遊的體感經驗外,更具有不同族群互相尊重欣賞多元文化型態與生活樣貌的深層意涵。透過部落「心」旅行,原民會邀請旅人走入花東,親身體驗縱谷上富庶平原的馬太鞍、太巴塱及馬佛三部落,瞭解花蓮縣內最大阿美族生活圈的文化之美。
馬太鞍濕地是過去阿美族馬太鞍部落的所在地。濕地曾經長滿了樹豆,阿美族稱之為「Fata’an」,後來成為部落命名的由來。馬太鞍濕地裡,族人利用泥土圈地、竹節樹枝屏障的捕魚文化,是一種不會對自然造成破壞的生態實踐。在建造過程中不必使用一根釘子就可以屹立近百的馬太鞍古屋,是從細節中看見智慧的佐證。這幾年馬太鞍濕地更以栽種夏季景觀蓮花田聞名;盛夏時,荷葉連天,荷花怒放,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沿著木棧道尋覓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身影。
太巴塱是阿美族語「螃蟹」的意思,由於農田肥沃、稻米收成良好,所以另有「富田」的稱號。部落族人在生活中仍傳承阿美族傳統年齡階級、祭師、傳說、禁忌及母系社會制度的文化。太巴塱文化園區設有阿美族傳統文物館、文史館及漁獵生態園區,除有先人留下的古井與石板遺跡等豐富的史料文物,並有木雕、編籐及野訓課程體驗,讓旅人得以一窺阿美族部落文明;部落裡「kakita^an」家族的祖屋,是部落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更是傳統社會的政經中心,族屋的建造,在一工一釜、一木一樑中表現阿美族傳統工藝之美,美在大器卻又細膩的渾然天成。
紅糯米生活館位於太巴塱部落,館中呈現過往農耕生活景象;傳統工藝的手編籐飾,有著一爐一鼎方成一家的寓意。在養生概念風潮帶領下,以有機無毒方式栽種的紅糯米,歡迎所有來到光復鄉的族人,與阿美族人共饗這個特色主食。
每年8月,是花蓮縣阿美族人舉行豐年祭的時節,除了慶祝豐收外,還有慎終追遠、緬懷祖先功蹟的意涵;內容包括階層訓練、迎靈祭祖、祈福儀式、體能競技、歌謠舞蹈、感恩酒會,乃至於最終的除舊迎新儀式,都與傳統信仰體系緊密結合,部落祭司也同時進行全部落的潔淨禮儀,並祈求年年豐獵、豐收,全部過程莊嚴神聖,與一般人認知中歡慶作物收割或單純的飲酒歡樂聚會有相當差距。
竭誠歡迎所有旅人在仲夏時節參訪部落之際,共同參與8月18日至20日馬太鞍部落文化廣場、8月19日至22日太巴塱部落文化祭祀廣場及8月20日至22日馬佛部落吉海央休閒農場的傳統祭典,透過族人們的歌聲與舞蹈,感受熱情與活力。記得!進入部落務必尊重並遵守祭儀的規範,讓我們一起共享一場繽紛豐富的文化洗禮。
◎聯絡窗口
1、馬太鞍濕地生態館:03-8701867
2、馬太鞍文史工作室:03-8700015/03-8700721
3、渡邊吉海秧休閒農園:03-8700780/0926-975455
4、有限責任花蓮縣琺達岸運銷合作社:0933-2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