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灣國寶」,除了櫻花鉤吻鮭、帝雉等外,山椒魚也是!
山椒魚是早在古代冰河時期,因棲息環境所需,只留在類似寒帶氣候的高海拔地區。研究發現,臺灣是山椒魚在全球分布的最南界,相當珍貴啊。
臺灣共有五種山椒魚(觀霧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南湖山椒魚)皆身形嬌小,且生長在低溫、潮濕的高山環境中。
牠們主要生活在雪霸、玉山、太魯閣三座國家公園裡,保育工作者們盡心維護牠們的生長棲地,也積極進行復育計畫,為保育山椒魚努力。
提醒大家,在親近自然之虞,勿任意破壞景觀環境,也別忘將垃圾帶走,大家一同來守護美好山林。
順帶一提,或許還有許多人跟山椒魚不熟,沒關係,雪霸國家公園內的「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裡有豐富的介紹,民眾到雪霸國家公園時,不妨也到山椒魚生態中心參觀拜訪,一起來更認識我們台灣的國寶山椒魚吧!
更多內容請參閱: https://reurl.cc/r8GXmr
#打錯我的名字challenge
#人民管家內政部
#勤洗手 #戴口罩
#防疫新生活運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37-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國家級風景區,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劃,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位於台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市、南投縣三個行政區。園內有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
太 魯 閣 山椒魚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開放與開發:從高爭議的《國土計畫法》修正案看山林政策】
行政院於2月20日通過《國土計畫法》修正案,其中第十五條增訂「經行政院核定之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得不受各級國土計畫限制變更土地使用。
意思是什麼?就是中央希望獲得一把開發專用的尚方寶劍,只要是國家重大建設,任何開發案就得以快速通關。我認為這個修正案的影響深遠,其範圍不只是平地,山地也包含在內,值得我們關注山域政策的人多加注意。
.
【開放山林 / 開發山林?】
這跟我們山友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喜愛的山林都位於這「國土」之內,即使不少步道都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之中,還是有大面積的山域──尤其是淺山地帶,長年遭到開發力量的覬覦與剝削,從苗栗石虎保育的困境即可見一斑。
另一個是山屋。2019年拍板的《山林解禁》政策一環正是要全面整建現有山屋,提供我們更好的服務品質。話雖如此,現行《國土計畫法》將山域大部分土地都列為保育用地,原則上不供建物使用,讓興建山屋成為困難的任務。
即使主管機關同意,建案還要通過《建築法》、《水土保持法》、環評,時間皆浪費在法規上打轉;換句話說,山屋本來就是個沒有統一標準的東西,對於凡事必須合法的公家單位來說,無非是個燙手山芋。
從此修正案推測,或許行政院拿寶劍一揮,就能夠繞掉國土計畫的層層規範,兌現政策開出的山屋支票嗎?若說山屋整建是為國家高山觀光奠定基礎,當然也可以是國家重大建設。
為何我會有如此聯想?為這一道修正案辯護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在《山林解禁》政策中扮演主導角色的張景森。與建設最為相關的行政院營建署,還是國家公園的上級單位。
.
【從國土計畫到國土保衛戰】
這又是一個開發與經濟的兩難命題。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看此事,當然是希望人民寄予信任,讓他們能夠免受管制,順應情勢快速執行國家級的重要建設;但從環團的角度來看,何謂重大國家建設並無標準,等於中央球員兼裁判,假如開發派當權的話,環境又要面臨一波浩劫。
此修正案首當其衝的議題,倒也不是跟開發機會有限的山域有關,而是平地上的違章建築、違法農舍民宿、違章工廠等等。政務委員張景森認為,現行國土計畫法最嚴重問題是「限時完成」和「僵化無彈性」,也就是說一定期間內的重大民間投資和政府重大建設都得卡關,況且限時通過又會讓政府在壓力之下規劃失當,所以這把尚方寶劍能爭取一個緩衝空間。
這就是這一場「國土保衛戰」的背景介紹。
然而,根據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國土計畫的公民參與能量不足,等同於各地政府主推的計畫往往缺乏民間團體的督導,說明會、公聽會一場一場接著開,瞭解並能提出建議的公民卻非常有限。
.
【我們山友們該如何看待此事?】
就我來看,許多政策的結果都是如此,只要沒有人持續的關切,最終我們往往只會在承受苦果時恍然大悟。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想懲罰性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不就是民間長年缺乏登山教育以及政府體制法令不完善的共業嗎?
山域政策影響我們熱愛的山林環境──或是說更明白一點,「政治」影響一切環境。我國目前登山文化正處於轉型期,對於山林該開發吸吐更多訪客,或是該以管制保證訪客體驗尚無共識。假如修正案通過,政府大權在握,你說未來會不會出現高山纜車?豪華山屋BOT?大型淺山開發案?高山休閒農場?高山露營區?沒人能證明一定會有,也沒人能證明一定不會有。至於這些可能性是不是大家所樂見,就不知道了。
我支持山域地帶應保持原特性,限縮環境中人造物的痕跡,才是真正的自然。我知道的傳統登山者,理應是讚許獨立精神,喜歡遠離文明與水泥的一群人,不是進入山林依然要享有同樣便利的速食消費者。
所以,即使政府強調要經行政院核准的計畫才行,但這個權力是如此的巨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認為中央應該顧慮到民間監督能量不足的現狀,提出更好的方案,以免未來真的成為了濫權的特別通道。
更進一步來說,開發對地方影響最鉅,但假如這個「地方」是處於弱勢的偏遠鄉鎮,哪裡會有能力為自己爭取權益,與掌握大權的政治菁英、政黨派系、大型財團對抗?甚至部分在地人士短視近利,得到好處就輕易放行,破壞水土保持、環境汙染等問題卻是要全民一起吸收。
.
我認同政府對於開放山林上的努力,但開放與開發上的平衡乃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欲實現政策支票,應該要有更符合法治精神的做法。
別忘了報導者之前才指出,太魯閣國家公園一度將820林道盡頭評為畢祿山屋預定地,卻少有人知道該處同時也是國寶山椒魚的重要棲所,是研究人員緊急通報才重新審議呢。
真的要將生態放在最前端,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國土計畫法修正案 #國土計畫法
太 魯 閣 山椒魚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開放與開發:從高爭議的《國土計畫法》修正案看山林政策】
行政院於2月20日通過《國土計畫法》修正案,其中第十五條增訂「經行政院核定之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得不受各級國土計畫限制變更土地使用。
意思是什麼?就是中央希望獲得一把開發專用的尚方寶劍,只要是國家重大建設,任何開發案就得以快速通關。我認為這個修正案的影響深遠,其範圍不只是平地,山地也包含在內,值得我們關注山域政策的人多加注意。
.
【開放山林 / 開發山林?】
這跟我們山友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喜愛的山林都位於這「國土」之內,即使不少步道都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之中,還是有大面積的山域──尤其是淺山地帶,長年遭到開發力量的覬覦與剝削,從苗栗石虎保育的困境即可見一斑。
另一個是山屋。2019年拍板的《山林解禁》政策一環正是要全面整建現有山屋,提供我們更好的服務品質。話雖如此,現行《國土計畫法》將山域大部分土地都列為保育用地,原則上不供建物使用,讓興建山屋成為困難的任務。
即使主管機關同意,建案還要通過《建築法》、《水土保持法》、環評,時間皆浪費在法規上打轉;換句話說,山屋本來就是個沒有統一標準的東西,對於凡事必須合法的公家單位來說,無非是個燙手山芋。
從此修正案推測,或許行政院拿寶劍一揮,就能夠繞掉國土計畫的層層規範,兌現政策開出的山屋支票嗎?若說山屋整建是為國家高山觀光奠定基礎,當然也可以是國家重大建設。
為何我會有如此聯想?為這一道修正案辯護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在《山林解禁》政策中扮演主導角色的張景森。與建設最為相關的行政院營建署,還是國家公園的上級單位。
.
【從國土計畫到國土保衛戰】
這又是一個開發與經濟的兩難命題。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看此事,當然是希望人民寄予信任,讓他們能夠免受管制,順應情勢快速執行國家級的重要建設;但從環團的角度來看,何謂重大國家建設並無標準,等於中央球員兼裁判,假如開發派當權的話,環境又要面臨一波浩劫。
此修正案首當其衝的議題,倒也不是跟開發機會有限的山域有關,而是平地上的違章建築、違法農舍民宿、違章工廠等等。政務委員張景森認為,現行國土計畫法最嚴重問題是「限時完成」和「僵化無彈性」,也就是說一定期間內的重大民間投資和政府重大建設都得卡關,況且限時通過又會讓政府在壓力之下規劃失當,所以這把尚方寶劍能爭取一個緩衝空間。
這就是這一場「國土保衛戰」的背景介紹。
然而,根據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國土計畫的公民參與能量不足,等同於各地政府主推的計畫往往缺乏民間團體的督導,說明會、公聽會一場一場接著開,瞭解並能提出建議的公民卻非常有限。
.
【我們山友們該如何看待此事?】
就我來看,許多政策的結果都是如此,只要沒有人持續的關切,最終我們往往只會在承受苦果時恍然大悟。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想懲罰性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不就是民間長年缺乏登山教育以及政府體制法令不完善的共業嗎?
山域政策影響我們熱愛的山林環境──或是說更明白一點,「政治」影響一切環境。我國目前登山文化正處於轉型期,對於山林該開發吸吐更多訪客,或是該以管制保證訪客體驗尚無共識。假如修正案通過,政府大權在握,你說未來會不會出現高山纜車?豪華山屋BOT?大型淺山開發案?高山休閒農場?高山露營區?沒人能證明一定會有,也沒人能證明一定不會有。至於這些可能性是不是大家所樂見,就不知道了。
我支持山域地帶應保持原特性,限縮環境中人造物的痕跡,才是真正的自然。我知道的傳統登山者,理應是讚許獨立精神,喜歡遠離文明與水泥的一群人,不是進入山林依然要享有同樣便利的速食消費者。
所以,即使政府強調要經行政院核准的計畫才行,但這個權力是如此的巨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認為中央應該顧慮到民間監督能量不足的現狀,提出更好的方案,以免未來真的成為了濫權的特別通道。
更進一步來說,開發對地方影響最鉅,但假如這個「地方」是處於弱勢的偏遠鄉鎮,哪裡會有能力為自己爭取權益,與掌握大權的政治菁英、政黨派系、大型財團對抗?甚至部分在地人士短視近利,得到好處就輕易放行,破壞水土保持、環境汙染等問題卻是要全民一起吸收。
.
我認同政府對於開放山林上的努力,但開放與開發上的平衡乃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欲實現政策支票,應該要有更符合法治精神的做法。
別忘了報導者之前才指出,太魯閣國家公園一度將820林道盡頭評為畢祿山屋預定地,卻少有人知道該處同時也是國寶山椒魚的重要棲所,是研究人員緊急通報才重新審議呢。
真的要將生態放在最前端,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國土計畫法修正案 #國土計畫法
太 魯 閣 山椒魚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37-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國家級風景區,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劃,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位於台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市、南投縣三個行政區。園內有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系統。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崖壁峭立,景緻清幽,「太魯閣幽峽」因而名列台灣八景之一。另外,園內的高山地帶保留了許多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如山椒魚等。太魯閣國家公園計畫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時期。1984年完成界定國家公園範圍。1986年11月12日,太魯閣國家公園計畫正式公告實施,國家公園範圍南北長約38公里,東西寬約41公里,面積共計92,000公頃,涵蓋行政區包括花蓮縣秀林鄉74,800公頃、臺中市和平區9,500公頃以及南投縣仁愛鄉7,700公頃。
2016砂卡礑步道長度為 4.4公里,單程步行約二小時。夏季最受歡迎的親水路線當屬砂卡礑步道了,砂卡礑是立霧溪第一條支流砂卡礑溪中下游溪谷的總稱,步道全程都是沿著砂卡礑溪左岸的溪畔行走,由於大部分是沿用早年臺灣電力公司在興建發電廠輸水管與攔砂壩時闢建的施工道路,因此平坦易行。步行砂卡礑步道,除了欣賞沿途美麗的大理石峽谷與清澈迷人的溪潭外,步道前半段大都是開鑿在峭壁下的明隧道,也很有特色。途中共有檢查哨舊址、攔砂壩與三間屋等據點。其中,檢查哨舊址原有五間原住民住家,又稱五間屋,但是目前與三間屋一樣都已成了廢墟。前往砂卡礑步道,原本都是從太魯閣峽谷口的收費站旁小徑走下立霧溪,涉水過溪後,從砂卡礑溪與立霧溪合流接上步道山徑。自從中橫公路改建工程在砂卡礑溪溪口建隧道與新橋後,現在前往砂卡礑可直接從谷口橫過砂卡礑溪接步道。燕子口步道位於中橫公路179公里處,此地向西經靳珩橋,延伸至錐麓大峭壁,長度約1.37公里,沿途漫步單程約30分鐘,是太魯閣峽谷 最精華的路段。沿著燕子口步道,一路可欣賞太魯閣峽谷 、壺穴、湧泉和造型獨特的印地安酋長岩。這是因為立霧溪流經燕子口 這段時,溪床特別狹窄而深,可謂「一線天」,溪流通過時,受到擠壓,速度加快,侵蝕增強,溪水就沿著節理豐富的大理岩層,雕鑿出優美壯麗的奇景。若從觀景台上,可聆聽立霧溪谷的淙淙水聲,亦可遠眺令人驚嘆的奇岩峭壁。九曲洞步道原本是中橫公路舊道,為抒解中橫公路交通及讓遊客便於欣賞峽谷景觀,維護遊客安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擬定人車分道計畫。1996年九曲洞隧道開通,讓車輛行駛隧道,原中橫路段則改成人行步道,使遊客能在沒有車輛的干擾下,悠閒地欣賞太魯閣峽谷景色。九曲洞隧道全長700公尺,是中橫公路最長的隧道。全長兩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除了峽谷之外,大理石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九曲洞步道路面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室。
太 魯 閣 山椒魚 在 太魯閣國家公園- 雪霸處的知性時間! 來介紹觀霧山椒魚啦! 的推薦與評價
太魯閣 國家公園 ... 台灣的山椒魚是冰河孑遺的兩棲類動物,在冰河退去之後被迫往較高海拔遷移。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導致越來越劇烈的天候變化,颱風豪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