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留給我們的下一代,什麼樣的地球?」
最近,全球各地飽受極端氣候之苦...
德國、荷蘭出現了暴雨,引發洪患;希臘、土耳其遭遇熱浪襲擊,野火延燒多日。就連在台灣的我們,也深深感受到氣候的極端變化。
幾個月前,台灣連日不下雨所造成的乾旱問題,各地民生用水備受限制,連帶影響科技業的製程及水力發電廠的發電,然而,近日卻轉變為超大豪雨,持續造成農損、物價上的劇烈影響。
這樣的極端氣候變化並非突發,未來,恐怕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常態,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更警告,「人類幾乎沒有時間抵抗災難,全球暖化的影響已經產生」。
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最近發佈了第六次評估報告(簡稱IPCC AR6),引發了國際間的強烈關注,這份歷經了 8 年多時間所撰寫的報告,當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關注。
⚠️ 未來 20 年內,平均升溫恐破 1.5℃
冷氣開 26 度或 27 度有差嗎?有,而且影響相當大。
無論是對於生物物種、極地融冰、永凍土、海洋生態與珊瑚礁消失、水資源匱乏等,只要是 0.5 ℃,都已足夠造成嚴重的衝擊,牽涉的範圍更不只有生態,還包括整體社會與經濟,而且,物種或極地的消失,都需要數十年以上的時間來修復,甚至還多半都是不可逆的。
⚠️ 全球飽受極端天氣之苦
近幾年來,無論全球或台灣,都明顯感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像是短暫且強烈的暴雨、乾旱或是屢創新高的氣溫,都因此造成農作損失、缺水電等影響民生生活。然而,在未積極減碳的情況下,發生極端天氣的頻率只會加劇,報告中也提許,各國都需要更積極面對並做好調適措施,來應對這樣的氣候環境。
⚠️ 未來 100 年,全球海平面最壞情況恐將上升 2 公尺
從 1901 到 2018 年間,全球海平面已上升約 0.2 公尺,其上升速度比過去 3000 多年的任一世紀紀錄,都來得快。
在「理想」的情況下,2100 年海平面將會上升 0.28 到 0.55 公尺,然而,若是最壞情況,甚至可能上升到 2 公尺之多,身為海島國家的我們,將面臨第一線的衝擊。
面對這份氣候科學界的重量級報告書,台灣科技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發佈了回應報告。
🌡️ 未來氣溫持續上升,高溫天數將增加。全球暖化在最壞的情境下, 21 世紀中、末的年平均氣溫,可能上升超過 1.8 - 3.4 度,若是在理想減緩情境下,則可能增加 1.3 - 1.4 度。
此外,各地高溫 36 度以上的日數也跟著增加,最壞的情況下,21 世紀中、末,增加幅度約 8.5 日 - 48.1 日,其中,又以都市地區增加幅度更大;理想減緩情境下,增加幅度約 6.6 日- 6.8 日。
🌞 夏季長度再增加。報告中指出,未來推估台灣的夏季長度,將從目前約 130 天,增長為 155 - 210 天,冬季長度從目前約 70 天減少為 0 - 50 天,這樣的數字,實在非常驚人。
☔️ 降雨部分,則是包括總降雨量、暴雨強度,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皆有增加的趨勢。
綜合以上,都可以看出全球暖化的影響,台灣也將首當其衝。
報告上雖然呈現的僅是文字數據,但影響的卻是社會整體,包含經濟、災防、人民生命、環境生態上的種種問題,若此刻我們不積極地用政策進行改變,未來則是全體人民與下一代,來承受這樣的苦果。
因此,我們呼籲加速淨零轉型的腳步,不應該因為疫情有所耽擱,更應加速落實。
🌍 即刻修訂短、中、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明訂淨零排放目標
現階段《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設定的減量目標,不僅與國際社會的 2050 淨零排放目標有極大的落差,整體氣候治理機制,也不足以因應此次 IPCC AR6 顯示控制暖化的情勢。
🌍 強化能源與交通運具轉型
台灣進口能源依存度約 97 %,能源自主率低,使台灣經濟國際能源供需失衡,在原油市場價格波動時,也容易受到衝擊;除此之外,現階段綠能路徑規劃在 2025 年發電結構調整,為 20% 的再生能源、30% 的燃煤、50% 的燃氣為目標,但,這樣仍不夠積極;運具方面,全球市場主要以低排放燃油或電動車。作為下一世代交通載具的主軸,這同時也是台灣必須積極正視及規劃未來發展的方向。
🌍 制定新建築低碳能源建築標準
我們認為,需立法規定新蓋建築物應符合低碳、高能源效率等,符合綠色建築的項目,甚至老舊建築翻新目標等,尚符合減碳趨勢。
🌍 制定能引導產業減碳的合理碳費
由於目前全球約有 60 多個國家或地方政府,以實施碳定價措施,近年各國政府勢必會加速其市場交易,若台灣不積極應對,恐怕將面臨台灣產業在全球競爭力上失去優勢。
🌍 極端天氣下預防熱傷害造成的勞權問題
極端高溫與極端降雨,往往衝擊到的都是第一線辛苦的勞工,甚至是國軍弟兄們,除了強化應對高溫對人體的衝擊外,更需要訂定熱傷害所造成的勞權問題,以保障勞工。
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是全面且深遠的,因此,這不僅是單一環保單位的責任,而更需要所有部會積極應對的態度與執行決心,更應重視疫情過後,當社會回歸正常經濟運作時,任何制定的政策皆應符合永續發展目標,振興計畫也應該以綠色振興目標為前提。
期待未來,我們能在低碳轉型路徑上,有更多推進。
-
📝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https://tinyurl.com/yzge55zm
「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失能傷害公式|圖像快速記憶|職業安全衛生|損失日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工安小百科| 公式隨身卡】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職災統計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職災統計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加坡的經濟是亞洲的資優生
很多台灣人也把新加坡當做逐夢之處
但跟當地人聊天,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好幾位跟我說新加坡的就業壓力,大的驚人....
工作也沒有什麼「保障」
因此查了一些資料
雖然有點過時,但三年前的資料可能還是有些參考性
關於新加坡的員工保障
欸.....看完後發現
基本上沒啥保障
囧
就業上沒有最低薪資保障
一切都是談出來的
新加坡勞動與薪資法規定內容:
1. 平均工資/月(美元)
新加坡無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工資係由全國工資理事會提出建議,再由雇主及受雇員工依此談判結果及市場行情而議定。
外籍勞工之工資實際上較本國勞工之薪金低出甚多,而各方面所應享有之福利亦不能與本國勞工相提並論,相距甚遠。新加坡平均工資及主要行業平均薪資請詳見附錄四。
/
2. 加班工作工資增加率及假日工作工資增加率
基本月薪不超過S$4,500之員工,標準工作小時為每週44小時,但允許雇主彈性調整至48小時,惟接下來之第2週以不超過88小時為原則。無法定最低工資規定。工人平日加班工資為平常工資的1.5倍,星期例假日加班工資則為平常工資之2倍,除非獲勞工部許可,不然1個月至多加班72小時。
/
3. 特別休假日數
服務第1年可享有7日休假,第2年有8日,隨著年資增加,每年休假日數亦增加,惟1年至多享有14日休假。
/
4. 資遣費給付規定
員工須連續為雇主服務至少3年,才可享有資遣給付。
就業法中並未明文規定資遣費之金額,而是由勞資共同商議。
除非合約中有規定,否則給付資遣費之金額將由雇主及雇員雙方協商而定。
/
5. 退休金給付規定
員工須連續為雇主服務至少5年,才享有退休給付。
若雇主及員工每月按時繳交中央公積金,則雇主不需給員工退休金。
/
6. 獎金、福利(包括年終獎金或分配紅利,膳、宿、交通補助等)
工資除正常工資(含加班及食物津貼在內)外,尚包括額外工資(即指包括年終獎金、不休假獎金、工資補助及其他獎金等),星國無交通補助,上述正常工資及額外工資均係以全國工資理事會所建議之加薪或薪金調整及發年終獎金之幅度,做為指導原則,並為雇主與工會或員工談判之準則。
/
7. 女工分娩假:
員工在提出分娩通知前已為同一雇主至少工作180日,則可享有8週產假,4週生產前,4週生產後。
若雙方同意可將產前假移至產後,若在產假期間上班,則須補假或多付1倍薪資。
惟請產假須於生產前1週內或生產當日通知雇主,否則產假期間只給一半薪水。
/
8. 育嬰假:
無規定(女性員工若擬請育嬰假,全視雇主決定),然新加坡為講究經濟效率之國家,雇主多不願雇員請假,即使婚、喪假亦如是,且婚喪及生產均不似我國另有補助。
/
9. 陪產假:
父親在前3個小孩生產時,可有各3天陪產假。
/
10. 病假:
1年不住院有薪病假14日,若需住院,則含不住院病假在內1年至多給予60日病假。
/
11. 職業災害補償
因職業而造成之傷害分兩種:
重傷賠償:賠償額計算公式為每月收入×賠償率×損失工作能力%,賠償額最高為新幣180,000元×損失工作能力%,最低為新幣60,000元×損失工作能力%,若傷者變成植物人或長期需人照料,可再獲賠償額25%之賠償(即125%)。
傷亡賠償:賠償額計算公式為每月收入×賠償率。依靠傷亡雇員扶養得親屬可獲賠償額最高為新幣148,000元,最低為新幣47,000元。
/
12. 勞資關係
新加坡雖然在2012年底出現超過100多名中國大陸籍司機集體罷工事件,但整體而言新加坡勞資關係和諧,罷工情形仍十分罕見。WEF《2011/2012世界競爭力報告》亦將新加坡勞資關係合諧度評為世界第2名。
代表政府、勞、資三方面之全國工資理事會(National Wage Council)每年均建議三方面均可接受之工資指導原則,因而促進社會之安定及勞資關係之改善。
/
13. 勞工訓練
1992年4月1日新加坡教育部成立技術教育中心(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ITE)取代先前之職業訓練局(Vocational & Industrial Training Board),為新加坡發展和管理職業及工業訓練的主管機關,並兼負有不斷提供更新訓練課程之責。
該教育中心的主要業務是提供全天的訓練課程。目前其轄下共有3個訓練學院(ITE College Central, ITE College East, College West),這些學院提供全天或半天課程,範圍包括實用藝術、商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各種技術。
(資料來源:http://twbusiness.nat.gov.tw/countryPage.do?id=15&country=SG)
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工安小百科| 公式隨身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工安小百科| 公式隨身卡】- 工安隨身讀輕量沒壓力 職業傷害指標有很多很多種,包括:總損失日數、總損失次數(人次)、總合傷害指數、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等, ... ... <看更多>
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職災統計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工廠該年度職業災害之失能傷害頻率(FR)、失能. 傷害嚴重頻率(SR)與傷害平均損失... 輕傷害與近似傷害不列入FR與SR之計算... 參考我國法定職業災害統計月報災害類型). ... <看更多>
失能傷害平均損失日數 在 失能傷害公式|圖像快速記憶|職業安全衛生|損失日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貝兔(Batoo)❤ 這個頻道系列分享職業安全整理筆記重點希望能透過圖像影片/故事/簡化口訣幫你『快速記憶』 成功考到乙級職業安全衛生歡迎訂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