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賀酒場位於台北中山區六條通旁,這裡處處林立著日式居酒屋,想必能在這邊開店一定有兩把刷子,餐廳從外觀到內部裝潢有著濃濃的日式風格,開放式的廚房也讓大家可以欣賞師傅在準備餐點時專注的神情~這次我們享用了店家推薦的豪華握壽司組合以及各式串燒、野菜等,料理手法、調醬與肉質深受我的喜愛,搭配生啤酒與清酒更是爽快!非常推薦大家來這邊享受美食、小酌一番!
#蟹膏生干貝 $360
這道作為開胃菜再適合不過了,生食等級的干貝配上蟹膏與海苔絲做成一口大小,剛咬一口就能感受到干貝那一絲絲的口感與鮮甜,接著是蟹膏濃郁香氣,兩者鮮味完美結合,順便告訴我的胃準備吃大餐拉 !
#握壽司豪華組合 $680
豪華組合裡有12貫握壽司,使用和牛、鮭魚、比目魚和干貝製作而成,和牛肉質滿嫩的,上方有使用鴨肝點綴,烤過後隱約間還透露著粉色,表面有刷醬過,除了可以吃到和牛本身的香氣外還融合著醬香,一口吃下非常滿足! 鮭魚有原味、明太子和焦糖三種口味,個人很喜歡焦糖脆脆的口感,咀嚼間散發著甜中帶鹹的味道,最後是比目魚的綿密與干貝的鮮甜,真的是太享受了 !
#醬燒牛筋串 $180 / #醬燒豚五花 $140 / #雞腿串燒(鹽蔥) $140
熊賀酒場的串燒都是使用碳火火烤製作,依品項刷上特製的醬料,讓每一串串燒都有碳香味,醬燒的做法我也滿喜歡的,甜鹹的香氣與豬肉、牛肉很配搭
#鹽烤草蝦 $240
餐點份量有五隻草蝦,每隻都有手掌般這麼長,肉質很有彈性,一旁有椒鹽和金桔可以配搭
#金沙雞皮 $180
使用鹹蛋黃包裹雞皮後下去酥炸,雞皮酥脆的口感與鹹蛋黃濃郁的香氣超級適合作為下酒菜! 一杯生啤馬上就喝光了
#起司地瓜燒 $180
以往去居酒屋一定點明太子山藥來吃,今天試試造型很像的起司地瓜燒~ 上面的起司炙燒後香氣四溢,充滿奶香,而下方的地瓜是微甜鬆軟的口感,兩者之間竟然不違和 ! 味道還不錯
#四種野菜串燒盛合 $220
由青椒、絲瓜、杏鮑菇與洋蔥組成,烤得不會過熟,吃起來還吃得到食材原有的脆度,但因為都有刷醬的關係,口味偏重
#和風洋蔥絲 $120
和風醬搭配生洋蔥絲與柴魚片,也是很經典的日式下酒菜,生洋蔥帶有的辣度就是這道的特色,同時間又配搭著番茄的酸,味道變化非常多而且不會膩 !
#烏龍茶角嗨 $140 / #清酒(壺) $160 / #Orion生啤(中) $150 / #烏龍茶 $50
清酒使用很可愛的白色陶瓷小壺裝著,非常有日式的感覺,味道偏甜,有著濃濃的米釀香,而且非常順口,不知不覺一壺就喝完了,溫馨提醒,後勁非常強唷 !
烏龍茶角嗨 : 第一次看到烏龍茶搭配威士忌的作法,覺得非常新奇,喝起來首先還是烏龍茶的茶味,後段才會慢慢有威士忌的香氣跑出來,整體來說,不會有很重的酒精感
⏰營業時間: 18:00–01:00
☎️聯絡方式: 02-2100-1285
🏠地址: 104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一段142號
📍#橘子吃日本
📍#橘子吃中山
#台北美食 #台北居酒屋 #中山區美食 #串燒 #熊賀酒場 #中山區居酒屋 #中山區串燒 #台北串燒 #台北日式 #中山區日式料理 #握壽司 #鮭魚壽司 #比目魚握壽司 #和牛握壽司
奇通筋絡膏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輾轉從朋友 A子 那邊聽來的故事。
她念大學的時候,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某次社團的聚餐上,來了一位陌生的朋友阿哲,他是其中一位同學的高中死黨,在別的學校念建築系,因為喜歡廢墟會到各地去探險,只要有聽說哪裡有荒廢的建築,他就會想辦法找到確切的位置,然後在不引人注意的情況下隻身潛入。
他蒐集廢墟的方式就是用相機記錄他探索的過程。
因為聊起了廢墟,大家話題也跟著熱絡起來,有人聊起小時候家附近一棟鬧鬼的房子,也有人聊到位於山區的廢棄遊樂園發生的恐怖傳聞。聊著聊著,A子突然問阿哲,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對廢墟產生興趣?並且露出期待的眼神,等待他的回應。
阿哲歪著頭手中還叼著菸,若有所思地回答她。
這要說起來,應該是從念小學的時候吧,我們那所學校蓋在軍營的後方,聽說呢,以前這裡關押軍法局審訊的政治犯,常有人捱不住嚴刑的拷問逼供,就死在軍營的某處看守犯人的地方,這些是後來才聽說的,那時候年紀還小,只想找刺激,而學校的圍牆和軍營之間有一處縫隙,那是少數同學才曉得的秘境,只要爬過矮牆,再從比人還高的雜草叢底的鑽出來的一處洞穴穿過去,就可以抵達已經被廢棄的軍營。
當時啊,茂盛的藤蔓從營舍建築的外牆一直蔓延到屋頂,很多斑駁的痕跡,舖設的水泥地板到處都是裂痕,從有紗網的玻璃窗看進去,屋內有些東西還留在原地,像是煮水的茶壺和杯子,一些不曉得是獎盃還是勳章的東西,執勤人員的名牌和軍帽,牆上貼的標語,怎麼看都覺得是久遠以前的東西,所見之處都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顯然已經廢棄了好多年,都沒有人來整理。
同學們起鬨,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探險,當然好,我們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上午最後一節課開溜,還事先請同學幫忙領便當,其中一位同學曾經跟高年級的同學一起闖入廢棄軍營,所以由他帶頭,率先找到秘境的入口,因為聽說軍營鬧鬼的傳聞,我們幾個小蘿蔔頭都很興奮,當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很可惜沒有拍下照片,不像現在這麼方便。
所以你們幾個有準備什麼工具嗎?例如手電筒什麼的,A子問。
那時候沒想那麼多耶,就一個直覺,決定要衝的時候,大家彼此掩護去上廁所,因為怕真的遇到鬼,萬一尿濕了褲子不就糗了,那天一起去冒險的不光是我們幾個,隔壁班的同學也有人揪,我忘記多少人,總之浩浩蕩蕩出發的至少有十名同學,大多是低年級生,好像也有高年級生,但我不大記得了。
有人說,半夜學校操場會響起阿兵哥們操練的聲音,回聲非常大,住在附近的居民經常會聽見,還以為是軍隊半夜利用空蕩蕩的學校進行訓練,但是軍營早已搬走了,哪來的操練,何況又是半夜,學校本身也有老舊到不堪使用的舊校舍,學校立了牌子,嚴格規定同學未經老師許可,不得擅自闖入,可是後牆那個秘密入口,老師們還不知道,所以沒有看見任何警告的標語。
我們並不是第一批去探險的隊伍,剛才說過,高年級生似乎是第一批,很多人回來告訴同學說,感覺那裡面好像還有人住,因為有同學聲稱在軍營裡有目擊到身穿軍服的阿兵哥,只是對方好像沒有注意到他,所以他見狀就趕緊開溜,不敢跟阿兵哥交談,因為他的手裡有步槍,小孩子看見槍會害怕很正常嘛。
你問我哪來那麼大的膽子,說真的,決定出發的時候,沒有想到會害怕這件事,是事後想起來,才覺得我們真的膽子很大,也許初生之犢不畏虎,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幾個在操場後方集合後,就由其中熟悉的同學帶隊,什麼工具也沒帶,因為路程並不遠,我們又不是當作遠足,所以打算去軍營逛一圈才回來睡午覺。
我們來到一棵生長茂密的樹下,原來他們說的秘境入口就藏在這棵樹的後方,視線的死角很巧妙地掩蓋住短牆,只要踩著同學的背,就能輕易的從短牆攀越過去,毫不費力,大家輪流一個接一個,總算全部都翻越了牆,開始往草叢深處前進,那裡有個像兔子窩的洞穴,是由雜草自然形成的,你必須貼在泥土地面匍匐前進,那附近有流浪狗棲息,雜草裡還混著落葉和狗大便的味道,蚊蟲也很多,畢竟接近夏天了,氣味瀰漫著洞穴的空間,每個人都聞到了,但不阻礙我們探險的意志。
過程當中,我的右手臂意外被尖銳的樹枝劃傷,也許是太興奮了,一點也感覺不到疼痛,起身後才發現傷口有流血,身旁的同學遞給我一張衛生紙,用眼神示意我拿那張衛生紙按住傷口止血,大家不發一語的往軍營方向走,想起來彷彿某種神聖時刻。
所幸前方不遠有亮光,我們沒多久就鑽出了那個兔子洞,抵達軍營外側的圍籬,年久失修的鐵絲網早已被掰開了,露出一個縫,只能容一個人通過的空間,每個人抓著生鏽的鐵絲網邊緣,順利來到軍營建築的後方。
我們很快地找到一間廢棄的宿舍,分頭進行探索,我們知道時間不多,這次的行動必須速戰速決。宿舍外邊的庭院被茂盛的雜草覆蓋住,明明是正午時分,天空也沒有下雨,軍營那邊卻異常陰暗,好像處於不同的時空,照理說早就沒人住的老舊宿舍裡,忽然傳來一陣咳嗽聲,那聲音離我們很近,絕不會是我們幾個小毛頭所發出來的咳嗽聲,那聲音聽起來相當沉重,還伴隨著類似吐痰的聲音。
緊接著,眼前的紗門突然「吱」的一聲自動打開來,不由得寒毛都豎了起來;大家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要繼續潛入嗎?還是退回去?
「快進去啊!」原本帶頭的同學催促著,我們嚇得腿軟,沒人敢往裡頭走。他一臉輕蔑說道:「這樣就不敢走了嗎?」其他同學則是在原地發愣,好像被什麼未知的力量震懾住。
恍惚中我看見他們尚未成形的喉結上下動著,我囁嚅地說:「不然……你先進去好了,我跟在後頭。」於是帶頭的同學拿起手電筒往裡頭一照,除了幾張破床和簡陋的木桌之外,地上散落著舊報紙和忠黨愛國的精神標語,還有些沒帶走的日用品,像是牙刷牙膏鋼杯毛巾什麼的,隨意棄置在各個角落,並沒有看見什麼阿兵哥,或是被闗押的政治犯,啥人影也沒有。
出發前還有人提議,說不定可以從軍營裡帶些紀念品回來,所謂的紀念品,當然就是代表著自己到此一遊的證據,比方說照片或是日用品什麼的,總之像是軍營裡該有的東西,要展示給其他同學炫耀自己冒險成功,總要有個可以證明的東西,其他跟著進來的同學既害怕又興奮,眼前有很多戰利品可以帶回去作紀念,只是到底要拿哪個好呢?選擇困難症似乎很會挑時間。
蚊蟲真的很多,穿著短褲的我們簡直成為飽食的大餐,忍住被叮住的癢痛感,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因為心血來潮的衝動感到懊悔,這是難得的人生初體驗,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擋我們的熱血。
宿舍的門框上有一面八卦鏡,還貼著黃色的符咒,不曉得是從什麼時候留在這裡的,小學生的我們還不懂那些是鎮邪用的,還有人說要不要找個梯子,把那面八卦鏡帶回去作紀念,可是我們還來不及找到梯子,那面八卦鏡就自個兒從牆上摔下來砸碎一地,我當時就傻住了,沒料到會發生這種事,感覺好像會有不好的厄運,沒有人敢把地上的摔碎的鏡片撿起來。
就在此時,一個極尖銳的聲音劃破耳膜,玻璃碎裂的聲音此起彼落。我們一行人趕緊從屋內衝出來,看看外頭發生了什麼事,只見空無一人的房舍,所有的窗戶同時間被破壞,地上到處都是散落的玻璃碎片,連同之前的八卦鏡,這是第二個不祥的徵兆。
我和死黨不信邪,前前後後四處察看,果然沒有一片窗戶的破璃是完好無缺的,像發生瓦斯氣爆那樣,是什麼造成巨大的聲波把玻璃震碎,沒有人知道,或許真有什麼不可思議的東西存在於這個空間裡,但小學生的智慧只知道要往回走立刻逃,刻不容緩。
接著,我們又聽見踩著碎玻璃發出劈啪聲,像是看不見的厚重軍靴朝我們的方向直逼而來,一股寒意直透心脾,大夥兒聽見那聲響,立刻做鳥獸散,從原先的那條祕道回到學校操場,頭也不回地直奔教室。
在我決定跟隨大家的腳步從秘道離開之前,我目睹了第三個怪異的現象發生,是那個宿舍的紗門,有隔壁班的同學被困在裡面,他們發出求救的眼神,但是聲音卻傳不出來,我不確定是自己耳朵有問題聽不見,還是他們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擋在紗門裡,有的同學急到快哭了,用手試圖拍擊紗門,時間僵持了兩三分鐘左右,我站在原地試著把紗門拉開,但完全動不了,我也不知道能做什麼,先逃再說吧,我永遠記得他們臉上驚恐的表情,而他們背後站著的黑影,聽不見他們的哭聲,卻傳來陣陣濃重的咳嗽聲。
其他就沒什麼印象,我衝回到教室,假裝若無其事的從抽屜裡取出同學幫我領取的便當,小心翼翼地把便當內的飯菜吃完,後來學校知道了這件事,要各班的導師協助找出當天潛入軍營的同學名單,率先衝回來的同學都很有默契的絕口未提我們的冒險行動,幸好沒有抓耙仔把我們的事情抖出來。
可是,那幾個被封在紗門內的同學可就沒有這麼好運,聽說後來紗門有打開,嚇哭的同學踉蹌著從秘道,就是那個兔子洞爬回來,有人受傷了,有人身上沾到狗大便,有人掉了鞋子,回到學校操場剛好又被巡視的老師發現,被帶到保健室擦藥,並且受到嚴厲的訓斥,他們真的是有夠衰的,有人回到家就高燒不退,有人晚上頻繁做著惡夢,還會說夢話,什麼鬼來抓我了,快救救我!有人連續請病假,沒有來學校上課,成天都恍神恍神,父母很擔心孩子的狀況,找了醫生檢查,卻查不出具體的原因,後來帶去廟裡收驚,精神方面才稍微有些好轉。
說真的,我心裡是有一絲愧疚,明明可以幫忙的,但我也會害怕呀,我當時嚇到腳軟,腦筋一片空白,我也試著想拉開紗門,絕非見死不救,可是只要想到那個黑影在暗處,似乎看著我發出陰險的笑聲,抱歉是我的腦補,我就感到冷汗直流,到底為什麼廢棄軍營裡會發生奇怪現象,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其中有個同學不曉得是不是跟這件事有關,他從自家陽台摔下去,足足有三層樓高,好像昏迷不醒,從那天算起恰好是第七天,後來聽說死掉了,好像就是試圖要拍擊紗門的那位同學,我記得他的臉。
其實還有個我沒有跟任何人說的秘密,你們也千萬別說出去,我當時清楚地看見,宿舍裡那個站在他身後的黑影,用一隻手牢牢的掐著那位男同學的脖子,逃出來的當下,有人見到他的脖子上有一道青黑色的痕跡。
後來軍營被怪手剷平了,原地建起了一棟棟國宅,很少人還記得廢棄軍營發生的事,距今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那棟國宅連續幾年都有人從頂樓跳下去自殺,不知道是不是跟軍營的凶煞之氣有關。
阿哲就說到這裡,A子和其他社團同學沉默了一會兒,大家看著他,用眼神問道,這故事是真的嗎?
他沒再說一句話,只做了一個掐脖子的動作,翻了個白眼。
下巴往上抬,做出極為不自然的扭曲表情,大家心裡都明白了。
文 / 銀色快手 20201031 AM 09:07
最近在追動畫《鬼滅之刃》好喜歡裡面的配樂。
圖 / 位於日本的一所廢棄學校
奇通筋絡膏 在 已成年登山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自張八千大大 #張元植 在靠北登山寫的,
好文共賞,希望大家花點時間看完。
然後看完之後,
還不會用離線地圖的趕快學,
要知道現在揪團主流都是
『必需要能自理以及會看離線地圖』,
別說你沒爬百岳不用啦,
郊山其實才是大魔王。
-------------------我是分隔線------------
《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