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吧男孩》續作《#翻滾吧男人》,紀錄 #李智凱 和 #黃克強 繼續在體操路上的奮鬥。相較於《翻滾吧!男孩》,我其實更愛《翻滾吧!男人》。
.
一,不同於《翻滾吧!男孩》的純真可愛,《翻滾吧!男人》更現實、更高壓、更殘忍。年幼時還能把體操視為興趣,到了二十歲的年紀,必須更嚴格地面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如果繼續練下去,卻沒做出成績,該怎麼辦?放棄或再堅持一下?放棄覺得可惜,不放棄又怕會後悔。小時候參加比賽,是國家級賽事,長大後面對的不只是自己的同胞,而是一整個世界,對於技術的要求更刁鑽,訓練時數更長、更辛苦、更看重自律、如何突破自我,不原地踏步、如何把握每一次的比賽,爭取成績並磨練自信、如何在受傷後爬起來繼續努力,而不是害怕與退卻...每一個成功選手的背後,故事都是落落長,有歡笑有淚水有挫敗有成長,每一個成功選手的背後,#都藏了顆害怕失敗的心和一顆好想衝破極限追求更強大的自我的期許。
.
二,「你才二十歲,你可以進步很多,也可以從此就沒了。就是你自己抗壓性沒有辦法提升,技術完全一流,比賽的抗壓就是做不出來啊,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那是你的心理層次的問題,我們都沒有辦法去打開這個問題,假如這個心理層次永遠壓在你身上,你永遠就不能做出更優秀的東西。」林教練
.
智凱在葡萄牙大獎賽上表演失誤,教練希望智凱心態上要能改變,不要教練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知道怎麼去面對難關,怎麼去克服心理的障礙,因為在比賽場上,最完美的技術都怕碰到內心最深沉的恐懼。
.
看著林教練對選手的叮嚀與付出,既是感動也是敬佩(他犧牲與家人的相處時光,傾全力訓練選手),但看到選手在賽場上失誤時,教練又急又氣的責備,又會替選手感到心疼。台灣從 2000 年後,相隔 16 年才又有體操選手進入奧運殿堂。智凱在里約奧運賽前一個月韌帶受傷,他選擇開刀,並在兩週內恢復訓練。好不容易來到奧運會,實現兒時的夢想,卻在鞍馬預賽落馬,提早結束他的奧運之旅。賽場就是這麼地殘酷無情,一個失誤,就只能再一個四年的等待(並且要再次爭取奧運門票)。
.
踏出體操場館,林教練在鏡頭前說他看到智凱落馬時,差一點暈倒,教練的話語盡是失落,可是林育賢導演卻偷偷將鏡頭對準了智凱,他臉上落寞、悲傷的表情,讓我看了超心疼,很想衝進銀幕給他一個擁抱。太鬆懈無法激發選手的潛能,太嚴苛又會給選手很多的壓力。怎樣算是一個好教練?從《翻滾吧!男孩》到《翻滾吧!男人》,我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
不過,這兩部影片在經過時間的考驗後,發現林教練看人與事相當精準。例如他在《翻滾吧!男孩》說最後能夠留下來的選手,可能只有兩三人、教練在十年前就覺得湯瑪士動作會成為取分的關鍵,很早就在訓練李智凱朝這個方向努力、教練在《翻滾吧!男人》說個人全能體操的最後一個項目是鞍馬,由於是最後一個項目,非常看重選手的體力和抗壓性,林教練說:「#世界冠軍常常無緣無故就會掉落(鞍馬)」而李智凱在東京奧運上,剛好就在個人全能的鞍馬項目落馬。幸好這次智凱的心態調整快速,個人鞍馬決賽便交出完美的表現,順利在東京奧運摘銀,不讓里約奧運遺憾重演。
.
三,「我發現你時不時就會觀察李智凱那邊。」導演
「只要他有做我就會看啊。」黃克強
「為什麼?」
「我不知道。」
.
黃克強是林教練和智凱眼中的天才型選手,小時候拿獎無數,只是國中時父母親跟林教練有了衝突,克強離開林教練,另外找人訓練。多年過去,智凱在林教練的督促(磨練)下,成為台灣體操選手的第一把交椅,而克強卻慢慢從領先集團退下,差一點無法選入國家隊中。面對小時候的勁敵,愈發強大,克強內心一定有很多感觸吧。是什麼讓他們兩人漸漸走上不太一樣的路?不夠認真?不夠努力?或是機運總是差了一點?
.
「那世大運再過關,下一關是什麼?」導演
「亞運。」克強
「那18年的亞運再過關呢?」
「應該就準備奧運了。」
「嗯,就2020,你想去嗎?」
「當然想。」
「你們一起去。」
「一起去喔?可以,假如我們可以台灣體操隊進去奧運,我覺得更棒。」
「那要有四個人。」
「對啊,就一起去比一個團體,因為台灣體操好像沒有進過團體,我們應該要成為第一批。」
.
《翻滾吧!男人》片中,克強和導演的這番對話,在幾年後重看,又是一番感慨。克強在 2017 年生了病(EB病毒,身體瘦了六公斤),不得不退出世大運比賽,而在東京奧運選拔前,右手舊傷復發,也讓他無緣成為台灣體操團隊的一員(台灣體操團隊終於進入到奧運殿堂),克強想要跟小時候一起練體操的智凱一起去奧運比賽的夢想,暫時無法達成。
.
想來,如果 2024 年台灣體操團隊能夠再次進入奧運比賽,而且克強和智凱都是成員之一,我應該會感動萬分吧!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麗娜新聞稿(9.7) 陳麗娜指,高雄教育力每況愈下 教育局長強調,今後要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育 全國教育力調查,高雄市每況愈下,今年排名更落在10名之外。市議員陳麗娜指出,高雄市最近幾年教育顯然出現嚴重問題,極待改善。教育局長王進焱承認,過去比較強調精英教育,應適度調整教育資源,讓老師。家長、...
奧運會每幾年比賽一次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京奧運剛結束沒多久,今年夏天全台「瘋」奧運也劃下了尾聲。無論你是因為台灣奧運選手優異的表現而深感驕傲,或是因為奧運直播的歡呼或感嘆而終於發現隔壁有住人,我們的社會生活都在夏天與奧運密不可分。但是,經過了幾次奧運的檢討,舉辦奧運在國際間展示「國力」、「凝聚」國人認同感等優點,已經逐漸被奧運帶來的經濟虧損、城市發展遲滯等負面的影響所減弱。究竟辦奧運是凝聚認同與展示「國力」來得多,還是為一個國家與城市帶來負債以及產業環境與生活資源的排擠來得多呢?甚至是,奧運是否已經證明了政治與體育的密不可分,而不再有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的價值觀點呢?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要從最近十多年的奧運來討論奧運帶來的利與弊。
——————————
1982 年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開始連載動漫史上最偉大的鉅作之一《阿基拉》( Akira ),神預測日本爭取到 2020 年的奧運主辦權。1988 年動畫上映,其中一幕更是令人震驚:奧運開幕前 147 天,東京陷入動蕩,民眾群集示威,在奧運的宣傳看板上,寫下了「停辦奧運」的標語。
三十多年後來看,這簡直就是精準的預測未來。
但,這真的是巧合嗎?事實上,跟許多人想像的不同,奧運的風光是近三十年來的事情。從二戰後到 1984 年間,「奧運」二字,名聲簡直臭不可聞,奧運的賽事主辦國更是經常陷入極大困境──不只因為美蘇冷戰背景、兩大陣營互相抵制,這邊參賽了那邊就拒出賽,也因為每屆奧運賽事毫無例外,都會出事。
奧運擺脫了噩夢般的二十年,形象一瞬間扭轉,然而當時就有人指出,固然奧運會開始營利,吸引了大批城市爭相主辦,但是這種過度吹捧的局勢,很可能只是蒙特婁現象的擴大版本,最終將導致奧運成為巨大的泡泡。大友克洋顯然正好身處在這個極度反差的時代,對於奧運這個正在成長的怪物,做出了他的判斷,最後不幸言中。
在討論奧運千禧年後的再度崩壞之前,我們先回來了解奧運的本質:就跟大家以為奧運就是無限風光的代表,忘卻了奧運曾經如何醜陋不堪一樣,很多人對於奧運的起源,有著錯誤的理解。
儘管口號冠冕堂皇,奧運背後就是各種金錢、政治、國際局勢的角力。例如:1904 年美國的路易斯奧運,89% 的選手是美國人,讓所謂的「國際賽事」成了笑柄。1912 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上,美國天才運動員吉米索普(Jim Thorpe)拿下五項跟十項全能兩面金牌,卻因為「曾經」在美國打過一個夏季的職業棒球而被取消資格,很多人認為實際原因只是因為他是一名印第安人。
再例如 1920 年的比利時奧運,這次賽事由一群安特衛普的一群有錢人主導,原本說好由他們捐款來主辦,但是後來卻變成了他們向政府借款來舉辦,同時在地方上修建了一堆品質極差的道路及旅館,導致安特衛普政府財務出現巨大赤字,而這些地方富豪卻利用這些活動與建設從中獲利。這個模式聽起來是否相當熟悉?是的,這個獲利方程式經過了一百年依舊有效,建商承包大量的工程,政府無止盡的舉債,不管賽會成功與否,最後錢都落進了建商及銀行的口袋裡,而政府則留下大量負債。在後來的日子,「安特衛普模式」讓生意人趨之若鶩,不斷說服政府投入大筆資金來承辦,這當然需要有一個非常冠冕堂皇的藉口,因此,展現「國力」跟「人種優越」 則是成為主辦奧運最大的理由。
奧運從無人問津進化為各國爭相加入的國力展示場,從百病叢生變成不可一世的搖錢樹,奧運的體制不停的轉變,在洛杉磯奧運終於迎來了頂峰:洛杉磯是唯一申請主辦 1984 年奧運的城市,但爭取主辦 2004 年奧運的城市,卻達十七個之多──這還不算進那些有意申請,但是基本條件實在欠缺的城市。跟可以預期的滾滾黃金相比,那些賄賂奧會官員的費用顯然微不足道,這期間,幾乎每一屆的奧運申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醜聞。而雅典奧運的龐大支出,讓每個希臘人背負了高達十年的債務,同時間接也讓希臘成為 2008 年金融危機的主角之一──諷刺的是,正是從十七個申請國中脫穎而出的雅典的下場,讓各國對於爭取奧運主辦權這件事,興趣迅速的消退,許多國家這才驚覺,舉辦奧運是一個龐大的陷阱。
到了 2013 年,東京在爭取主辦權的競賽中脫穎而出(此時參與競爭的正選城市只剩下五個),相較於北京奧運及里約奧運所象徵的大國崛起,日本最大的目的是為了 311 大地震之後的復興。到了 2017 年,東京奧運的經費已經超過了一百三十億美金,這差不多是日本政府所能承擔的極限了,更悲慘的是 2020 年發生了襲捲全球的武漢肺炎疫情,奧運陷入停辦危機,日本政府在各方壓力下,不得不宣佈東京奧運延後一年,延後一年的追加預算需要將近二十七億美金,使得整體經費接近倫敦奧運的一百六十億美金。日本政府宣稱的省錢奧運成為空談,而這還不包括日本民間的旅遊業者,這幾年來為了因應奧運旅遊潮所做的投資,如今比賽延後一年,還必須封館比賽,支出超出預期,卻又幾乎沒有回收,尚未正式開幕,就已註定成為虧損最嚴重的一次奧運。
東京奧運的困境是一場意外,但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奧運的開支不可能大幅減少,縱使不會像北京奧運或索契冬奧那樣毫無上限,也不會少於這次東京奧運的規模;這也就是說,奧運帶給主辦國的效益只會越來越少。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奧運多達一萬五千名運動員的規模看來確實驚人,但奧運的比賽內容卻逐漸失去吸引力,這也是時代轉變的結果。雖然奧委會在上個世紀末追緊時代腳步,開放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依然比不上隨著科技及產業進步,迅速進入世人眼光的職業運動賽事──除了足球界長期以來不讓頂尖選手參加奧運,過去非常倚賴奧運才能增加知名度的田徑賽事,也因為電視轉播高水準的巡迴賽事,改變了收視與關注的習慣,現在很多運動的職業選手,都已經不以參加奧運為生涯的最高殿堂。由於疫情,東京奧運許多選手也順理成章的放棄奧運的參賽權,在成功吸金的項目,奧運能否繼續號召頂級選手,而許多被認為雞肋的冷門項目是否應該保留,或許,這會是奧運的下一個世紀挑戰。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tory-journalism-22-the-road-of-olympics/?fbclid=IwAR2fScZvaO_KsXB5ZaLv-Y_zxaO1R-PcsrZ20N26b-h9tNbW_SU9Aph2PVE
奧運會每幾年比賽一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馮睎乾十三維度
兩岸三地運動員,誰懂得奧運精神?
奧運期間,香港、台灣和大陸的媒體,都會匯集自家運動員的金句(有些是獲獎感言,有些是以前說的),以激勵人心。古代天子聽民謠而知風俗,今天我們也可比較兩岸選手金句,看看三地人民是否同氣同義、同心同德。
先看香港。
「劍神」張家朗說:「大家要堅持,唔好咁容易放棄⋯⋯對(香港)劍擊嚟講,證明咗唔只喺亞洲可以攞到獎,(去到)世界都可以。」
「小飛魚」何詩蓓說:「比賽往往 80% 是心態,20% 才是體能和訓練。」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說:「 我都希望拎到金牌、獎牌,但人生就係咁樣,我哋好用力去完成一件事,雖然結果唔係你想咁,但起碼我哋盡力過,無悔,唔好後悔。」
再看台灣。
羽毛球代表戴資穎說: 「所有的頭銜都只是一時的,更不用說我會在意。」她在東奧金牌戰前曾說,羽毛球佔據她太多時間,想趁年輕做其他事,探索人生新面向,例如單車環島遊。
「舉重女神」郭婞淳幾年前說:「人生的目的不是贏得每場賽跑,而是當我們完賽的時候,途中幫助了多少人一起完成賽跑。」郭婞淳已多次將比賽獎金捐贈有需要的人。
羽毛球男雙選手李洋說:「 享受站上國際賽場上奮戰的瞬間才是最重要的,冠軍、亞軍、季軍都只有一個,我沒辦法決定我的成績如何,但我可以決定,我在比賽中的樣子!」今屆奧運,他與王齊麟擊敗大陸選手,奪得台灣史上首面羽毛球奧運金牌。事後他在臉書宣告,要把金牌「獻給我的國家——台灣」。
柔道代表楊勇緯說:「正因為有些遺憾,才有了更遠大的追求。」
最後看大陸。
乒乓球男單代表馬龍在金牌戰擊敗德國選手後,即場大喊:「他贏不了我!」大陸媒體形容為「霸氣十足」。
新晉「蝶后」張雨霏在一天內拿下兩枚奧運金牌,也霸氣地說:「感覺這金牌是買一送一啊!」
女子三人籃球隊選手楊舒予說:「祖國需要我,我必定出戰。」
替中國隊奪得首面金牌的射擊代表楊倩說:「今年是建黨100週年,我覺得這塊金牌是我為祖國送上的最好的一份禮物。」又說:「射擊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射擊成就了我,我也用自己的熱愛對它負責。」最後一句真有趣:為了「負責」的「愛」,相信「熱」極有限。
除了運動員所說的話,賽艇隊教練張秀雲的金句也很有中國特色。她在訓練中說得最多的一句是:「如果現在我不折磨你們,將來折磨你們的就是對手。」台灣李洋覺得比賽是「享受」,中國教練則強調「折磨」。
綜觀兩岸三地運動員,固然都有為家鄉爭光的心態,這是運動員常情。但看了以上金句集,很容易感受到三地的價值觀和體育精神,實在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說,最看重勝負的運動員,都是大陸的。
大陸資深傳媒人張豐撰文指,中國開始從「唯金牌論」中解脫出來,是一種進步,「當你不再信奉『唯金牌論』,你也就真正看懂了奧運會。」抱歉,在中國運動員身上,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解脫」跡象,也不覺得一般中國人看懂奧運。
怎樣才算「看懂奧運」?如果我們不忘初心,那麼最應該牢記的奧運金句,應該是百年前法國人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所說的話。顧拜旦是國際奧委會的發起人,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1908年7月24日,顧拜旦在倫敦格雷弗頓畫廊(Grafton Galleries)的宴會上,說了一句公認代表奧運精神的名言:「在奧運中,最重要的不是贏,是參與⋯⋯在人生中,重要的不是勝利,是奮鬥 (L'important dans ces Olympiades, c'est moins d'y gagner que d'y prendre part... L'important dans la vie, ce n'est point le triomphe, mais le combat)。」
進一步追本溯源,顧拜旦提倡的奧運精神,其實取自他熟讀的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書中卷九有一句詩,由河神Achelous的口中說出來:「戰敗的恥辱,抵不上曾經戰鬥的光榮 (Nec tam turpe fuit vinci quam contendisse decorum est )。」看懂嗎?這是西方神話英雄才具備的高尚精神,唸誦這些句子,你彷彿呼吸到奧林匹克山諸神吞吐的靈氛。這才是奧運精神。兩岸三地運動員,哪處最懂得這種精神,你可自行判斷。
說到底,體育精神就是文化修養。中國選手的「我操」(watch out),與奧林匹克諸神的金句之間,究竟相隔多少光年呢?
https://www.facebook.com/106651927966317/posts/249925446972297/?d=n
奧運會每幾年比賽一次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陳麗娜新聞稿(9.7)
陳麗娜指,高雄教育力每況愈下
教育局長強調,今後要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育
全國教育力調查,高雄市每況愈下,今年排名更落在10名之外。市議員陳麗娜指出,高雄市最近幾年教育顯然出現嚴重問題,極待改善。教育局長王進焱承認,過去比較強調精英教育,應適度調整教育資源,讓老師。家長、學生都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養。
陳麗娜上午在教育部門質詢時說,天下親子雜誌每隔兩年進行一次全國23市縣教育力調查,調查有四大面向、46項指標。高雄市2012年名列第8名,2014年排名12,2016回到第10名,今年又跌出10名之外。
調查顯示,高雄市四大面向,閱讀率名次排名全國第五名,公平與多元創新名列第10。在政策領導力高雄長期是末段班,甚至有過曾全國倒數第二名。教學力的排名也是很差,一度排名第21。政策領導力的主要指標是教育預算佔總預算的比例,校長、老師、家長對教育的滿意度。教育力指標是108課綱教師準備度、學校軟硬體到位等。從這兩個面向可以看出,高雄教育的確有很大的問題。
前教育局長范巽綠最近回鍋出任教育部政次,她在高雄市教育局長三年半,出國18次共103天。換算起來任內十分之一時間都在國外。出國考察若能取經也沒有問題,但是去印尼考察外配母語,回國卻規劃用兩位越南教授來教教師越南語;去日本考察美學,回國就要求各校向教育部申請校園建築美學經費,如此牛頭不對馬嘴的考察,真有必要嗎?高雄的教育力能不每況愈下嗎?
陳麗娜另外提到,電競已列為亞運會比賽目,將來奧運會也可能成為正式比賽。高雄的選手過去在國內外競技比賽都有好表現,高雄現在把行音樂中心鯨魚館轉做高雄電競場館,又要舉辦2018eSF電競世界錦標賽,希望文化局能夠把選手的好表現繼續維持,同時要發展電競產業鏈,尤其觀光和文創部分,千萬不要讓高雄電競只是曇花一現。民103年市府將紅毛港文化園區基金、駁二藝術特區、打港英國領事館園區納為一體,整合成一個基金後營運反而虧損,收入比預估少了一億多元。陳麗娜要求再回歸各自獨立。
文化局長尹立表示,電競產業牽涉甚多,市府會努力發展。基金部分將檢討,將強化紅毛港文化園區的活動。
奧運會每幾年比賽一次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陳麗娜新聞稿(9.7)
陳麗娜指,高雄教育力每況愈下
教育局長強調,今後要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育
全國教育力調查,高雄市每況愈下,今年排名更落在10名之外。市議員陳麗娜指出,高雄市最近幾年教育顯然出現嚴重問題,極待改善。教育局長王進焱承認,過去比較強調精英教育,應適度調整教育資源,讓老師。家長、學生都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養。
陳麗娜上午在教育部門質詢時說,天下親子雜誌每隔兩年進行一次全國23市縣教育力調查,調查有四大面向、46項指標。高雄市2012年名列第8名,2014年排名12,2016回到第10名,今年又跌出10名之外。
調查顯示,高雄市四大面向,閱讀率名次排名全國第五名,公平與多元創新名列第10。在政策領導力高雄長期是末段班,甚至有過曾全國倒數第二名。教學力的排名也是很差,一度排名第21。政策領導力的主要指標是教育預算佔總預算的比例,校長、老師、家長對教育的滿意度。教育力指標是108課綱教師準備度、學校軟硬體到位等。從這兩個面向可以看出,高雄教育的確有很大的問題。
前教育局長范巽綠最近回鍋出任教育部政次,她在高雄市教育局長三年半,出國18次共103天。換算起來任內十分之一時間都在國外。出國考察若能取經也沒有問題,但是去印尼考察外配母語,回國卻規劃用兩位越南教授來教教師越南語;去日本考察美學,回國就要求各校向教育部申請校園建築美學經費,如此牛頭不對馬嘴的考察,真有必要嗎?高雄的教育力能不每況愈下嗎?
陳麗娜另外提到,電競已列為亞運會比賽目,將來奧運會也可能成為正式比賽。高雄的選手過去在國內外競技比賽都有好表現,高雄現在把行音樂中心鯨魚館轉做高雄電競場館,又要舉辦2018eSF電競世界錦標賽,希望文化局能夠把選手的好表現繼續維持,同時要發展電競產業鏈,尤其觀光和文創部分,千萬不要讓高雄電競只是曇花一現。民103年市府將紅毛港文化園區基金、駁二藝術特區、打港英國領事館園區納為一體,整合成一個基金後營運反而虧損,收入比預估少了一億多元。陳麗娜要求再回歸各自獨立。
文化局長尹立表示,電競產業牽涉甚多,市府會努力發展。基金部分將檢討,將強化紅毛港文化園區的活動
奧運會每幾年比賽一次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陳麗娜新聞稿(9.7)
陳麗娜指,高雄教育力每況愈下
教育局長強調,今後要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育
全國教育力調查,高雄市每況愈下,今年排名更落在10名之外。市議員陳麗娜指出,高雄市最近幾年教育顯然出現嚴重問題,極待改善。教育局長王進焱承認,過去比較強調精英教育,應適度調整教育資源,讓老師。家長、學生都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養。
陳麗娜上午在教育部門質詢時說,天下親子雜誌每隔兩年進行一次全國23市縣教育力調查,調查有四大面向、46項指標。高雄市2012年名列第8名,2014年排名12,2016回到第10名,今年又跌出10名之外。
調查顯示,高雄市四大面向,閱讀率名次排名全國第五名,公平與多元創新名列第10。在政策領導力高雄長期是末段班,甚至有過曾全國倒數第二名。教學力的排名也是很差,一度排名第21。政策領導力的主要指標是教育預算佔總預算的比例,校長、老師、家長對教育的滿意度。教育力指標是108課綱教師準備度、學校軟硬體到位等。從這兩個面向可以看出,高雄教育的確有很大的問題。
前教育局長范巽綠最近回鍋出任教育部政次,她在高雄市教育局長三年半,出國18次共103天。換算起來任內十分之一時間都在國外。出國考察若能取經也沒有問題,但是去印尼考察外配母語,回國卻規劃用兩位越南教授來教教師越南語;去日本考察美學,回國就要求各校向教育部申請校園建築美學經費,如此牛頭不對馬嘴的考察,真有必要嗎?高雄的教育力能不每況愈下嗎?
陳麗娜另外提到,電競已列為亞運會比賽目,將來奧運會也可能成為正式比賽。高雄的選手過去在國內外競技比賽都有好表現,高雄現在把行音樂中心鯨魚館轉做高雄電競場館,又要舉辦2018eSF電競世界錦標賽,希望文化局能夠把選手的好表現繼續維持,同時要發展電競產業鏈,尤其觀光和文創部分,千萬不要讓高雄電競只是曇花一現。民103年市府將紅毛港文化園區基金、駁二藝術特區、打港英國領事館園區納為一體,整合成一個基金後營運反而虧損,收入比預估少了一億多元。陳麗娜要求再回歸各自獨立。
文化局長尹立表示,電競產業牽涉甚多,市府會努力發展。基金部分將檢討,將強化紅毛港文化園區的活動。
奧運會每幾年比賽一次 在 奧林匹克運動會 - Wikiwand 的相關結果
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 · Jeux olympiques; · 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奧運,是世界最高等級的國際綜合體育賽事,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每4年舉行一次。 · [註1], ... ... <看更多>
奧運會每幾年比賽一次 在 搜索结果_奥运会几年一次? - 百度知道 的相關結果
奥运会每 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语:ΟλυμπιακοίΑγώνες;法语:Jeux olympiques;英语:Olympic Games;中文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 ... ... <看更多>
奧運會每幾年比賽一次 在 奥林匹克运动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之後,法國的顾拜旦男爵皮耶·德·古柏坦創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自1896年開始每4年舉辦一次,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8日的傳統。現代奧運會只在兩次世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