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的20變動的30還有東方沈重的50年代
#電影裡汲取的12個時尚靈感之二
自上禮拜分享了幾部電影與時尚的關係之後,今天也想說說三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疫情期間大家不妨利用“宅居家”時間,以時尚角度重溫一下這些大作。其實,自己在工作上的許多創意也受到電影不少影響,一句老話,「學藝術的孩子不會變壞!」大叔也不會變壞(笑)!
#許多現代時尚元素正是承襲自絢麗奪目的20年代
4.《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記得電影剛上映時,便風靡了整個時尚圈,每個人都在討論劇中穿著,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就是美國1920年代的社會縮影。人民為了忘卻一戰帶來的悲愴投向燈紅酒綠的生活,日夜不停歇地舉辦豪奢派對。「奢靡華麗」遂成為《大亨小傳》美術與服裝設計的主軸,將他們在歌舞昇平中揮灑空虛、盡情享樂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在「美國夢」的糖衣包裝之下,殘酷腐化被烘托得更加真實而迷人。
電影中使用的服裝品牌皆為大眾所知的精品,女裝請到了Miuccia Prada操刀,從Prada及Miu Miu秀服中揀選出40套服裝,呈現出20年代的絢麗。在Dior掀起的New Look風潮之前,這個年代的服裝意識並不注重女性身形腰線,反而著重於服裝的垂墜與裝飾性,例如羽毛、寶石、亮片、珍珠、流蘇、刺繡等等,罩衫、帽飾、首飾等配件當然也是華麗無比,電影的御用珠寶品牌Tiffany&Co讓鏡頭下的浮華世界顯得更加真實。
而男裝則是來自美國的經典服裝品牌Brooks Brothers,為整部電影呈現質感又具細節的紳士風格;我記得因為看了這部片還特別跑去買了幾件Brooks Brothers的西裝(笑)。不意外的,該片製作與藝術指導兼服裝設計師Catherine Martin,因此奪下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與藝術指導。
#黑還分成墨黑碳黑淡黑就像辣有大中小辣跟微辣
5.《一代宗師》The Grandmaster
與《大亨小傳》入圍了同一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的香港設計師張叔平,雖然與獎項失之交臂,但他對於作品近乎偏執的要求與品味,還是讓我非常尊敬。為了呈現準確的時代感,張叔平希望衣服必須看得出縫製的痕跡,就算只是一閃而過的鏡頭,也要求細節完美,因此《一代宗師》中所有服裝都是手工縫製,不但包辦了刺繡、鑲邊、串珠,還有珠寶首飾設計。據說光是製作劇情裡妓院女子所穿的120件旗袍,就耗費了一年半的時間。
電影裡雖使用大量黑色衣服,卻是用了不同類型的黑來堆疊,打造出視覺上的層次,營造豐富與深度。劇組採用如此細膩的黑色,相對地也需在電影的亮部加入大面積的純白,以凸顯功夫的清、剛、勁氣質。為符合時代背景,設計師考究了老照片、老電影和紀錄片來尋找感覺,盡可能呈現真實,大多數觀眾不會注意到的細節,事實上都是作為服裝設計或造型師的我們最在乎的。
張叔平說過:「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是我們合作過的作品中最沉重的一部,場景、服裝,全都很沉重。」
#一條絲質綠裙子令人惦記了好些年
6.《贖罪》Atonement
電影背景發生在1930年,介於二戰前至敦克爾克戰役之間,因此片中服裝會有細膩明顯的色彩對比;戰前繽紛甜美的柔和色調,對比出戰後的保守黯淡;廓型剪裁上也從輕柔貼合身形、凸顯女性輪廓的衣服轉為硬挺布料,以實穿為主要考量,甚至出現了護士服與軍裝,服裝儼然也是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也許有人還沒看過這部電影,但綺拉奈特莉身上的那條綠裙子肯定很多人有印象。當年綺拉奈特莉因為穿上了這套禮服,竟然被英國《InStyle》雜誌評選為十大最棒的電影服裝第一名!你知道嗎,它可是打敗了位居第二名,瑪麗蓮夢露在《七年之癢》當中的白色洋裝,以及第三名奧黛麗赫本在《第凡內早餐》的小黑洋裝,還有第五名凱特溫絲蕾於《鐵達尼號》的藍色洋裝呢!
這件風靡全球又優雅迷人的絲質綠裙,正是出自仙女教母,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和英國影藝學院獎的英國服裝設計師Jacqueline Durran之手。
#StaySafe
☑️只有成為Y字群才能看到社團內容,現在就加入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95865080880027/
☑️立刻追蹤我的IG看更多美圖與即時動態 👉 www.instagram.com/yougunlee
#moviecostume #costumestylist #art #TheGreatGatsby #TheGrandmaster #Atonement #Fashion #Style #Stylist #FashionDirector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奧黛麗赫本第凡內早餐服裝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應該很多人都看過《艾蜜莉在巴黎》,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真是美呆了,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到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1929-1993)和還有赫本在《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1953)、《甜姐兒》(Funny Face, 1957)的時尚甜美身影。有趣的是,《甜姊兒》剛好也是美國女孩到巴黎的故事。
除了赫本,《艾蜜莉》也會讓觀眾直接聯想到《慾望城市》(Sex in the City,1998-2004) ,這種直覺一點都不奇怪,因為《艾蜜莉》的製作人就是《慾望城市》的編劇。
《艾蜜莉》引起女孩間好大的討論風潮,一方面因為艾蜜莉的服裝,另一方面則是艾蜜莉一個又一個交往的機會。但是,在被服裝與男人迷惑雙眼之前,最好還是留些理智想想這影集有沒有讓人覺得怪怪的地方。
最讓我覺得看得不舒服又一直想棄劇的地方的關鍵,就是對於敏迪(Mindy Chen)的描繪——任性開放的瘋狂亞洲富二代。尤其是看到第八集,當敏迪的女性好友從上海奔到巴黎與敏迪在夜店狂歡時,言行大膽到讓人看得傻眼——狂噴香檳雨。
敏迪與她的朋友只是極少數的亞洲女孩,艾蜜莉在巴黎認識的華人女性肯定不是真實亞洲女生的面貌。這影集僵化亞洲女性的模樣,真實給看這部影片的年輕小女生錯誤的模仿對象,也給哈著亞洲女生的歐美男性錯誤的想像。
關於「《艾蜜莉在巴黎》:瘋狂亞洲富豪的刻板醜陋印象」在這裡:https://bit.ly/34JFZ8m
關於「非知不可的《艾蜜莉在巴黎》資訊」,在這裡:
https://bit.ly/3dilHqv
奧黛麗赫本第凡內早餐服裝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優雅的經典代名詞】
他為銀幕上的奧黛麗赫本所設計的服裝(《甜姊兒》、《第凡內早餐》、《謎中謎》、《偷龍轉鳳》)影響了1960至1970年代的時裝風格,一直到1990年代都還領導潮流。
他的風格古典,卻能在造型和細節上創新,因而成為他的服裝特色,像他在1958年設計的漏斗領、1960年率先推出水貂皮襯裡的毛皮大衣、1966年纏裹身形的洋裝、1969年的胸罩新品、1970至71年的無袖洋裝,以及最先推出的褲裙式連身洋裝,都是他的經典設計!
以及後來的緊身洋裝、宮廷式洋裝、精巧女衫、貼合身體卻無礙行動的小尺碼服裝,以及所採用的特殊布料,都使Hubert de Givenchy成為能同時代表女人味和世故優雅的服裝設計師。
#BeautiMode #HubertdeGivenchy #時尚大師的手繪時尚 #歡迎加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