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ng Studio】
2017.11.25《呂昇達餡料點心黃金配方101》
誠品生活新板店 直播文字記錄
本場活動摘要:
01.昇達老師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
02.通常學一道甜點要讓人家感覺吃起來特別,除了味覺要能
勝過別人外的重點
03.這本書的核心價值
04.鳳梨酥皮的作用
05.關於派皮的重點
06.派皮使用的粉
07.配方裡的糖有其必要性
08.生巧克力,要怎麼判斷?
09.吃巧克力就是要吃它的滑順,滑順就是
10.在巧克力餡加酒的原因
11.製作派皮,為何加醋
12.萊姆酒一般分為3大類別,顏色跟什麼有關
13.QA請詳閱
《 《 呂昇達餡料點心黃金配方101》新書料理分享會》-完全公開人氣點心的美味秘密
示範/ 呂昇達 (Lu Sheng Ta) (烘焙名師、本書作者)
►活動時間│11/25 (六) 3:00pm-4:30pm
►活動地點│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二段66號
( 誠品生活新板店3F Handmade Studio、捷運板橋站2號)
►示範品項│生巧克力派─甜派派皮&生巧克力餡
►15:00 直播位置│ 誠品北臺灣
各大烘焙教室爭相邀課的呂昇達老師,對於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術向來執著且認真。
近幾年的授課地點除了台灣,也延伸至海外,除了受邀為廠商進行烘焙技術指導之外,並遠赴新加坡等地為烘焙愛好者授課,一展超凡烘焙技術。
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人生三件事:家人、烘焙、學習。
而呂老師說:「內餡就像是所有麵包和甜點最重要的靈魂,因為有了這些內餡,才能夠造就各種不同的美味與味蕾衝擊。」新作推出,為史上最強餡料點心書!
獨家餡料配方首度公開!詳盡步驟與精美圖片,歡迎您一起走進餡料點心的世界!
出版社: 悅知文化
今天大家所參加的活動是,《呂昇達餡料點心黃金比例101》新書發表會,出版社是「悅知文化」,真的是非常期盼,我等待這一天已經等待了7、8年囉,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絲絲跟昇達老師認識很久很久了,在他還沒有這麼忙碌的狀態下,我眼中的昇達,對於烘焙的世界,非常非常的努力鑽研,後來我們成為好朋友,但是並不常聯絡,默默的互相關心,我在書店、他在烘焙的這條路上努力著。我很想幫他主持新書發表會,過去一直沒有機會,昇達老師已經出版過好幾本書,今天這本新書是以餡料為主,如果你說是西點書,也不對,因為中式與西式完全的蒐羅在這裡面。
最近這幾年,烘焙的食譜書愈出愈多了,大家對於自己在家裡做烘焙,也非常非常的有興趣,也願意動手做。大家有沒有一個感覺是現在你到麵包店或甜點店買麵包,價錢愈來愈怎麼樣?(貴)如果我們可以學會自己做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
平時非常忙碌,課程滿檔,剛剛偷偷詢問,連明年度上半年的行程都幾乎快排滿了。今天,我們非常難得能夠邀請他來誠品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
我們先來認識昇達老師:「他認為,最重要的人生三件事:家人、烘焙、學習。」
他生命中,一定不能缺少這三件事情。第一個是親愛的家人;第二個就是不斷的學習,人生很多新的領域,都是要不斷的向前走;如果你問他,這一輩子最想從事什麼工作,他會說,我永遠都會熱愛烘焙這條路。他是一位烘焙職人,對於新技術的研發,非常執著與認真。
上過課的同學們都知道,要上昇達老師的課,真的不容易報名,因為都以秒殺的速度額滿。除了在臺灣授課之外,海外也有非常多的國家邀請昇達老師去表演、指導、授課,行程滿滿滿。
今天無論如何,由悅知文化所出版《呂昇達餡料點心黃金比例101》都要來到誠品書店做示範。掌聲歡迎呂昇達老師!
請老師伸出右手食指,請問它的名字是?它今天叫淡定君。老師手受傷了、腳也受傷了,怎麼受傷呢?
昇達老師:
腳受傷這件事情,完全是自虐,為什麼?因為我們工作會站一整天嘛,原本就有一些不太舒服了,剛好又覺得想運動,去參加路跑,(絲絲:馬拉松嗎?)不是,只有十多公里,回來發現起水泡;至於手的部份,因為上課,或多或少就會受傷,職業傷害。
絲絲:
如同廚師若沒有刀傷累累,好像也很少。烘焙老師的手若沒有燙傷痕跡的也不多見。(昇達老師:妳不要這樣說,我很小心手的,只是一沒注意的掛彩XD)今天就跟著淡定君一起來示範料理。
Q:為什麼這一次會用餡料當作主題?
A:我覺得很多老師或師傅,一旦到出書這個階段,都會有很多想法,想把自己的理念傳達給消費者。不過,自從我出了第一本書《甜點日曆》之後,說坦白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一個人要傳遞給所有人,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但是我們身為一個作者,應該要去體會消費者的想法,甚至是消費者沒有想到的東西、可能想學的,我用這樣的觀念去思考一本書的構成。
例如今天想學一個中式麵食,中式麵食有很完整的書嗎?如果今天想學烘焙、想吃一個甜點,大家可以試想看看,一個沒包肉的包子、一個包滿肉的包子,你要吃哪一個?一定是餡料多的,不管是中式、西式,所以這本書就是由各位的想法去催生出來的。
絲絲:
沒有錯,老師說的這段話也出現在書裡的自序,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先隨機詢問讀者~
Q:請問你喜歡什麼麵包?那你喜歡它的什麼?
A:菠蘿麵包,上面的菠蘿皮。
Q:請問你喜歡什麼麵包?
A:丹麥麵包,就是有多層次的奶油,有一絲一絲,用很有厚實度的奶油。
我喜歡吃書裡有介紹到的「蛋黃酥」。我為什麼喜歡蛋黃酥呢?第一,我喜歡吃鹹鴨蛋,再來我喜歡油酥皮,哇~太香了。可是,我很天真,我覺得就是很單純喜歡豬油的餡,可是我看了老師的書後才發現,原來蛋黃酥有中式蛋黃酥、西式蛋黃酥之分。
大家覺得蛋黃酥是中式還是西式?((中式))
大家可以說說中式蛋黃酥和西式蛋黃酥的差別在哪裡?中式用酥油、西式可能就用藍斯可奶油。
蛋黃酥有餡,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原來蛋黃酥可以分這麼多餡料。
書中介紹了15種多層次酥菠蘿泡芙、61種多變鹹甜派、15種傳統與創新兼具口味鳳梨酥、10種最應景季節美味蛋黃酥。
主題非常明確,是一本主題性的書。而且有1000多張步驟圖與成品圖,加上5萬字的配方知識。
Q:請問老師,為什麼選擇這些當這本書的主題?
A:我們這邊就是要講實話、講場面話,場面話就是最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實際上我是覺得,出一本書做完不會想吃,那這本書沒有意義。像是我們在拍攝的過程中,編輯與攝影師都吃得很開心XD
絲絲:
意思是不是說,這本書買回去做會成功?
昇達老師:
是一定會成功,如果我們出一本書沒辦法照著步驟做出來,那這本書算是失敗的。因為哪邊失敗?肯定是拍攝沒拍好XD開玩笑的。
因為我們是全程從頭到尾把產品做出來,所以一本書的心血結晶是傳達給各位之後,只要照著書做,應該都可以把這個產品完成,除非你做2件事情,1是修改配方,2是少了步驟。這2件事情只要有做1樣,東西就做不成了。
絲絲:第一單元是介紹「香酥脆的酥菠蘿泡芙」,老師要不要講解一下這個主題。
昇達老師:
泡芙這個單元在書裡的章節並沒有這麼多,但是它看起來是很華麗的,泡芙可能是多數人學西點第一道學的東西,它很簡單,就是一個糊化的泡芙殼,灌內餡,可是,殼會破了,皮也破了,但內餡永遠都是卡式達。
其實還有很多的內餡組合,例如,香緹、義式奶油、法式奶油霜,各式不同的組合方式可以建構出一個新的泡芙風味出來。
絲絲:而且呢,家裡也不太有專業的大烤箱,小烤箱的話請不用擔心,書中會針對這點來幫助你。
Q:「香緹柳橙巧克力」、「三餡藍莓抹茶」的特色是什麼?
A:最大特色是口感很豐富之外,它的層次非常多。我們通常在學一道甜點,你要讓人家感覺吃起來不一樣,除了味覺上能勝過別人之外,它吃起來,應該要有尾韻、前韻、中韻,是一個循環的味道。
因為像卡式達的味道通常是最重的,不能說奶油味道很輕呀,不對,今天如果配義式奶油霜,是配蛋白的,如果跟卡式達混合,反而會在卡式達前面,以泡芙的搭配來說,就會有味覺上的層次感。
現在也很流行用夏威夷豆來做甜點,「焦糖夏威夷豆可可酥菠蘿泡芙」。
第二個主題是「鹹甜派」。最近幾年非常的夯,我們對甜派都非常的熟悉,甜點蛋糕,到市面上去逛一圈,漂亮的甜派已經流行很多年了,最近這5、6年,鹹派也出來了,請老師針對這個主題多說一點。
昇達老師:
在寫鹹甜派,我參考了很多國內外的書籍,在看完這些書籍後才很認真的把這個主題列為這本書的重點。就是因為,我們看到坊間很多的鹹派、甜派,它的味道,都很類似。如果你有翻閱我這本書裡會發覺到,它很家常、很family,因為我覺得鹹派是國外很家常的一個菜,只要派殼做好後,想要吃什麼料,就裝填進去。怎麼樣把派做組合、做好吃,是我們這本書的核心價值。
這本書是在panasonic的展示中心做的,這本書這麼厚,全部的甜點就是用小烤箱烤出來的。全部喔,像你們看到的鳳梨酥、鹹派呀,都是。像普羅旺斯海鮮鹹派,我把一道菜的元素濃縮到小派盤裡面,在家裡玩這些東西會很有趣。
絲絲:
大家有注意到嗎?外面賣的甜派、鹹派都是大的,但老師做成小的,在家裡就可以用小的來練習試做。
鳳梨酥大家愛不愛?(愛)每次都要去買鳳梨酥,可以看書上做法回家自己做喔。鳳梨酥雖然是傳統點心,但是老師做了什麼變化?
昇達老師:
除了做傳統之外,也有口味上的變化。一般鳳梨酥是原汁加鳳梨餡,可是鳳梨餡可以跟很多水果搭配,因為我們喝果汁就知道,鳳梨很百搭,所以書中還有蔓越莓鳳梨,我們這本書不只教用餡料做,也教大家如何煮餡料,煮餡料的時間搞不好還比做鳳梨皮的時間還長。
Q:請問老師什麼叫做皮餡各半?大家印象當中皮餡比例各是如何?為什麼?
A:餡多皮少的鳳梨酥是最難製作,而且會容易爆。通常餡料跟皮的比例一不正確的話,烘烤出來的皮如果太薄,那邊著色就會比較深。而且,皮是用來保護餡料的濕潤度。
所以很多人說皮很薄很好吃,那你們可以看一下,真的賣很好的傳統店家,他們的皮、餡都是以1:1居多,這樣消費者吃起來不會太甜、因為皮跟餡來說,皮比較便宜,而且口感上的搭配若要連續吃到2顆鳳梨酥的話,是沒辦法吃到2顆的。
Q:大家對於鳳梨酥的了解是什麼?是鳳梨餡嗎?
A:冬瓜餡。因為冬瓜的成本比較便宜,是用冬瓜的纖維加上部分鳳梨汁去做的。以傳統來講,因為鳳梨成本很高,而且消費者搞不好還喜歡冬瓜餡的Q度,純鳳梨餡煮出來的纖維比較多。
纖維多的東西就要搭配適合的糖,然後花更長時間去煮它,把這個纖維破壞掉,煮到所謂的入口即化。所以說土鳳梨不能煮出很細的纖維,不是這樣子的。
Q:有哪幾種餡料是老師特別推薦的?
A:書裡面寫到芒果,我原本還想說芒果可以加玫瑰花加其他很多東西,但我後來發覺到,一本書要講的基本概念,應該要先能做得出來。加芒果是很容易製作的,因為酸度也很足夠,加上高溫煮的時間與過程,纖維能夠瓦解掉。
絲絲:
鳳梨酥變成一個名詞了,餡料可以更改的,藍莓餡、酒釀桂圓餡等。
老師,今天的主題要進入到最喜歡的東西了。我超愛吃巧克力,今天要示範的料理是什麼呢?
昇達老師:
其實今天5、6點就起床了,開車到板橋,租一間教室,做活動的事前作業,而且你要知道,老師的手受傷是沒辦法捏塔皮的,所以大家今天吃到的巧克力派不是我做的XD
代表什麼?
代表書裡的配方找任何一個人來做都可以做得出來、做得好吃。
絲絲:那,是誰做的呢?昇源(音譯)弟弟做的。發現旁邊還有一位帥哥主廚,也是擔任老師的助手。
大家好,我是台灣原貿的技師,我叫張玉耀(音譯)。其實對烘焙也蠻有興趣的,有機會可以跟在昇達老師身邊學習,其實我非常的高興。
昇達老師說他非常的厲害,今天擔任老師的助手,現場有2位名師,如果示範的過程有不了解的地方,請大家舉手發問喔。派皮與餡的組合,是不是趁今天教會大家。
A.生派皮盲烤+熟內餡
這個一定要先講,非常容易保存的。為什麼?我建議在家裡都這樣做,都烤好後,完整的派皮拿去冰冷凍,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加熱後就能灌內餡了。
B.半熟派皮+生內餡
這比較辛苦一點,就要當天做完它。所以派皮做好烤到半熟之後,灌生的餡烤第2次。這保存期限比較短,也代表做完就要吃囉。
C.生派皮+生內餡
最簡單,也最難做漂亮的。像國外在做的鄉村派,因為製程簡單,但是外觀可能不會這麼漂亮,我們一般,像今天做的是第一款。營業用,在保存上先把派皮烤好之後,冰冷凍,要用的時候稍微退冰一下,或是覆烤一下,再灌新的餡進去,這樣就可以了。
有的人會很擔心不能放很久,其實不會。只要烤熟,並且封好,保鮮是非常長的。
※關於派皮
A.生派皮盲烤+熟內餡→分別烤焙派皮與內餡後再組裝
B.半熟派皮+生內餡→二次烤焙,用不同風味
C.生派皮+生內餡→內餡灌入派皮中再烤焙
關於甜派,老師今天教大家的是「粉瘤法」的方式。
什麼是「粉瘤法」?
先把奶油切丁狀,把砂糖、鹽巴加進來,過篩的低粉、高粉也一起放進來,雙手攪拌,攪拌過程中,加白醋,搓成沙粒狀,再把冰的鮮奶、冰的蛋黃加進去,繼續搓,搓到什麼樣的程度呢?接近到成糰,要不要很均勻?如果你有看書中的步驟,其實搓到9分均勻就好了。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直接搓到均勻?因為均勻怕會「出筋」,出筋就是容易回縮,回縮的狀態下派皮就會很難捏。
搓到快要融合的時候,就會裝到塑膠袋裡,直接放冷藏,至少1小時以上。不過,跟各位建議,如果家裡沒有很趕,讓它有一整晚鬆馳的時間,第二天再來做它的效果會比較好。
搓到9分均勻後就可以壓一壓,壓平,冰在冷藏。
Q:老師,為什麼要用低粉加高粉,不能直接用中粉?
A:有2個原因。中粉是粉心粉,粉質比較軟,派要烤得脆,太難了!派就是要脆嘛,脆的話要用高低粉去配,配出來會比較脆,所以也衍生到「蛋黃酥」,如果要蛋黃酥層次感很豐富,應該要高低粉配;如果要吃很軟殼的蛋黃酥,用中粉。
*跟大家解釋一下,這邊為何使用冰的鮮奶跟冰的蛋黃?
一般的派皮都是用水,用水很正確,用鮮奶更好吃。派皮很怕奶油融化,因此我們在做的過程中,這些材料都使用冰藏過後的會最好,甚至可以把要使用的麵粉冰過冰箱,然後再來操作它。
補充:
配方裡最怕一件事情,看到有糖,覺得把糖去掉好了。有些派沒有糖沒錯,可是,有糖的配方有它的必要性,因為糖會幫助什麼?幫助上色。
而且,派,如果沒有糖,出來是脆派;有糖的派,出來是酥鬆的感覺,會同時間去酥脆。派沒有糖,就是硬而已。通常硬的派,是灌軟軟的水果餡料,因為派硬邦邦的,灌水果餡是合適的。我們現在多數在做的派希望不要這麼硬,因為要能夠咬得下去。
現場看到很多學生的感覺也蠻奇妙的,因為平常上課都有來,今天看到這麼多人到場,真的很開心。
昇達老師:【做的人笑,你的麵糰就會笑。】
(絲絲:太重要的一句話了!)
我要來之前,媽媽傳了一張照片給我,看了就很想笑,因為我家的孩子躺在我的工作檯上睡覺XD你就會想,因為你做甜點主要考量都是為了給家人吃,所以並不是減糖減油的問題,而是你自然就會做修正。
例如像書中的甜/鹹點,如果你有照著做會發現,依比例來做不會太甜太鹹,甜度適中,但是還是要有一定的甜味,為什麼?不甜的食物,小孩真的不吃。但是你要在那個平衡點去做發揮,就像待會兒要做生巧力派。
今天要做的鮮奶油是用法國藍斯可鮮奶油,現在要教大家做生巧力餡。今天做生巧克力派,裡面的生巧克力餡就是生巧克力喔,所以,你會做這一道,也等於會做生巧克力的衍生,示範的作法是所有作法當中最簡單的一種。
鮮奶油、蜂蜜,我搭配蜂蜜是因為它會更有風味,若覺得蜂蜜太甜的話,可以換成其他的轉化糖,例如:基本的葡萄糖漿、麥芽糖都可以。都能改善巧克力的結晶狀態。
先把鮮奶油加蜂蜜,在鍋裡煮滾,今天是用70%的生巧克力,放在另一個鍋備用。
補充:
很多人拿到生巧克力,要怎麼判斷?往嘴巴裡面塞?其實不是這樣學的。請問各位,喝咖啡時會直接把咖啡豆往嘴巴裡塞嗎?應該是,先去聞跟看。
一個正常的巧克力,表面是不會有脂斑跟糖斑。
這跟保存期限有關,因為新鮮嘛。
如果保存環境不當,像溫度過高,脂肪就會融化、會浮在表面。若保存期限太長的話,裡面的結晶體是不是受影響?糖就會浮在表面,變成糖斑。
若生巧克力表面有脂斑跟糖斑,要考慮把它丟掉。表示過期太久了,裡面的組織也不好,外觀了解之後,就是去聞它的風味。
我們常講,初學者聞巧克力的味道就跟咖啡一樣。覆盆子香氣,帶有檜木的風味…,我聞是巧克力,但聞不出這麼多味道,其實不用這麼複雜,通常巧克力,你一聞,
所謂的可可香氣,應該是清香。再濃的可可,都是清香。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可可的巧克力分子非常非常的重,有泡過熱可可嗎?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熱可可只有近聞才會香。如果你在原地泡熱可可,但是好幾公尺外的人能聞到,那杯熱可可應該是加了香料。所以,一個好的可可在非常乾淨的情況下,你才會聞到可可所有的風味出來。
鮮奶油、蜂蜜混合在一起煮滾了,就可以沖到生巧克力這一鍋裡,沖進鍋裡後會靜置3~5分鐘。看狀況,如果你要很精準,例如煮到100度的蜂蜜鮮奶油,沖到巧克力這一鍋,大家都知道巧克力的保存都是在18度C左右,當100度C的蜂蜜鮮奶油沖到18度C的巧克力混合,靜置3分鐘之後,應該會怎麼樣?應該會融化掉。
融化之後的這一鍋應該是60多度的溫度,透過均質的過程攪拌過後會降溫,最終會降到幾度?降到38度。跟人體的溫度差不多。這個時候就會屬於一個比較光亮的狀況,就可以倒在模型裡。
大家會遇到一個問題是,做完巧克力常會感覺到花花的,為什麼?因為溫度太高了。為什麼會太高,因為巧克力放常溫,熱熱的,靜置時間又不夠,這時候可以利用常溫水隔水讓它降溫,巧克力分子自然會做一個融合的狀態。
因為我們吃巧克力是要吃它的滑順,滑順就是要讓它的結晶體可以穩定下來。大家放心,書中不會講這麼複雜XD
如果各位很喜歡做巧克力可以發覺到,巧克力的世界太深、太廣了,尤其是光巧克力的結晶體就有4種,如果今天我們每一本書,都希望能以這樣的規格做下去的話,很多人就會放棄,不會想買也不會想做,就失去我們寫書給消費者的意義了。
絲絲:
現在食譜有一個很大的意義是說,你買食譜回去如法炮製,到底成不成功是個大問題,但是,你只要購買昇達老師這本書,按照比例、用心去做的話,多數一定會成功的。
Q:請問昇達老師在笑什麼?
A:因為現場沒有量杯,師傅偷偷用杯子畫了線,上緣弄個尖口,太貼心了。
昇達老師:
原本我有自備攪拌棒,但發覺不一定每個人家裡都會有,所以今天用打蛋器教大家怎麼做生巧克餡(影片40:01開始)。
影片連結https://goo.gl/tscCf8
攪拌呈現光亮後,把酒加進來,酒的作用是提升巧克力的風味,再攪拌光亮的狀態後就可以擠在擠花袋,再灌到模型裡,做好的派皮裡面,我們的生巧克力塔就做完了,可以冰在冰箱。
有些人在問說,派做完之後,業者會在底部邊緣再抹上巧克力,再灌上巧克力餡,為什麼?會希望說這個塔殼保存3、4天,它不會軟掉。可是我反問各位:你一次做1、2顆,放4天幹嘛XD
有時候你看一些廚藝節目,高登Gordon James Ramsay、奧利弗Jamie Trevor Oliver在做這些東西,為什麼不會多做這個步驟,因為他們做完就直接吃了。在國外不會去多做這個東西是因為,派跟塔是下午茶在吃的食物。你去想像碗粿還會在旁邊再抹一層什麼嗎?不會。那個是要現吃的!
這本書不會說做好要保存多久,例如說一個星期?不,做好之後就吃進嘴裡啦。
絲絲:
昇達老師都把秘辛都告訴大家了!重頭戲來了,請看老師是如何擠巧克力餡(影片42:13開始)
昇達老師:
巧克力餡擠多擠少看你自己,一般會建議擠到8分滿就好,因為擠到10分滿是太多了一點,尤其是今天做的是空的派皮,灌餡料進去,如果灌滿滿的,會覺得裡面的東西太重。
從中心點一口氣擠出來,擠到8分滿,做好之後,在桌面上輕輕一敲。
很多人會問,那剩下來的巧克力怎麼辦?
剛剛有說可以做生巧克力,就準備一個方形的慕斯框,擠到裡面,放冰箱,變硬之後就差不多可以,拿出來用刀子切一切;或是用可可粉過篩在烤盤上鋪平,用雞蛋尖尖的那一端,壓在粉巢上?之前第一本書不是有做過棉花糖嗎?擠到裡面不就是一個蛋巢的形狀?變硬之後就變成像松露球一樣。
冰過的派皮好了之後,拿出來,分成適當的重量。例如書中的配方直接做6顆量,今天帶來的模型是小一點點的,這個是7公分的模型,如果要放派皮,大約是40~45公克的重量。
書中的步驟是放在桌面桿開它,如果我現在做的跟書中一樣,那今天的活動要來做什麼?直接看書做就好了嘛。一定要教一個在家裡面的小技巧,就是直接在手上捏就好了XD
絲絲:現在看老師手部動作很順暢,自己回家做可能要多做幾次。
昇達老師:多試幾次沒關係,反正在家做又沒人看到XD因為直徑10公分左右,捏一捏放進來,往旁邊放,塔皮就貼滿啦。
絲絲:請大家要注意喔!塔模周圍會有直角,請記得把塔皮壓進去直角裡面,不要留空隙。
昇達老師:
我覺得攝影師抓的時間非常好,他一拍我就馬上轉過來給他看XD
底部壓好之後,就會戳洞,底部平均完整的戳洞。而且我已經做完一整顆,我這邊沒有開冷氣,它沒有冰過冰箱,等一下可以看這個派皮,它沒有出油,其實我們捏的速度非常快呀。
如果你的派皮有出油,第1,你可能有太陽之手;第2,你真的做太久了。
註:太陽之手,手比較容易出汗。
Q:請問老師,派皮上面加醋是加普通的醋還是水果醋?
A:一般的話,加水果醋是最理想的,因為水果醋的酸度適中,味道也不會這麼強烈;白醋,是糯米做的,若加太多,有時烘烤完,會影響到派皮風味。水果醋很單純,就沒有這個問題,你用蘋果醋就是蘋果味派皮、用梅子醋就是梅子味派皮,是很清爽的。
Q:加醋的功能?
A:軟化麵筋。
上次我在烘焙社團看到管理員在問,需要念烘焙理論的書嗎?我跟各位講,如果你從事這一行,你一定要學烘焙理論,因為遇到問題你才能夠解決。
像醋,是酸性的,為什麼醋會瓦解麵筋?
麵筋形成是麵粉碰到水而形成的。麵粉裡有蛋白質是醇溶蛋白(Gliadins)與麥穀蛋白(Glutenins),因為有不溶於水的特性,所以可以形成麵筋,雖然不溶於水,卻溶於弱酸跟弱鹼,醋就是弱酸性的。當你加一點醋在派皮裡面,可以很有效的去延遲它的收縮現象。
書中有一款派「伏特加派」,就是加伏特加酒或萊姆酒去做一個派皮,可以讓這個派皮不容易收縮,而且烤出更脆的感覺。這個跟技術絕對無關,這是理論的問題。
其實生巧克力派這麼光亮也可以不做裝飾,但是坦白跟各位說,在家裡抓這個量的機率不是很高,一個成品能夠出去,上FB、上IG,你要懂得如何去裝飾它。很簡單,就是灑可可粉,灑得愈薄愈好。
填充生巧克力派能夠做到呈鏡面狀態,是可以不用再做裝飾的了,我們就可能插個立牌就好。例如我在不同公司擔任顧問,有的廠商會希望做完產品可以插立牌打廣告,但前提是要光亮鏡面的狀態。
在飯店跟傳統麵包店最大的差異,像我們在灑可可粉的做法就不一樣,像吃提拉米蘇時會不小心嗆到,就是因為灑得太厚了而且可可粉是裝飾的東西,怎麼可以灑這麼厚?!薄薄的一層,吃起來帶有一點可可的香氣就夠了。所以有很多人會問說,包含灑糖粉也一樣,灑得厚吃起來也是很甜沒什麼太大的效果。
生巧克派最好的食用時間是2天。今天做完,明天吃掉,為什麼?除非你完全密封起來,巧克力裸露在外面很容易質變。
這邊跟大家分享烘焙理論的一個知識。
我現在講有關酒的知識,講完之後你可以思考看看,你覺得做烘焙需不需要走烘焙理論。
像絲絲剛剛問我說為什麼要加萊姆酒?可以不加酒,為什麼要加,還有,加萊姆酒有什麼特色?大家有注意到剛剛的萊姆酒是褐色的嗎?
※萊姆酒一般分為3大類別。
1.是透明的萊姆酒,比較常見的就是巴卡地蘭姆酒。
2.是淡金黃色的,像臺灣公賣局,還有像老船長、橡木桶都是金黃色的蘭姆酒。
3.是大顆深色的萊姆酒。
萊姆酒的顏色跟什麼有關?跟糖漿發酵率有關,糖漿發酵愈低的,釀造出來的蒸餾酒顏色就愈淡,所以風味是愈清爽的。
這個關係很重要喔。
如果我今天做白巧克力,要加萊姆酒,請問你要用哪一種?是不是要用透明類別的萊姆酒;如果今天我做70%的巧克力,萊姆酒應該配什麼類別?應該配深色的。
很多人連最基本的西點知識都不懂的時候,會發覺買了一瓶很貴的萊姆酒,回去就鋪效果。例如,聖誕節快到了,你們吃過一種麵包叫潘那朵妮、Stollen史多倫,它是不是有很多果乾?會因為你使用的酒決定了麵包的風味。
你要吃清爽的麵包就應該用透明的萊姆酒去做它,但你若希望味道很強烈,你要用什麼酒去泡這些果乾?應該用深色萊姆酒。
現在只是聽一點點酒的知識,難道不會覺得學烘焙應該懂一點烘焙理論,還是說做工就好了。
我們去公賣局買一瓶酒往果乾裡面倒,倒完就希望這個果乾要很好吃。不是這樣的,大家去思考看看,今天做一個葡萄乾奶油吐司,是不是葡萄乾味道要重一點?所以我應該要用深色的酒去泡葡萄乾;若我是拿白吐司的配方加葡萄乾的話,萊姆酒的味道不用這麼重呀,只要淡色萊姆酒去搭配就很適合了。所以今天在學習做這些甜點的時候,書中理論沒有這麼多,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多看一些理論的書,對你在學烘焙是很有幫助的。
絲絲:
絲人空間直播線上讀者Claire提問。
Q:請問巧克力為何不容易產生鏡面?
A:第1個原因是,攪拌的時候空氣進去太多。所以很多人為什麼喜歡均質機,因為均質機是在巧克力的內部下面在攪拌,它不會把空氣打進去。
第2個原因是,溫度太低了。巧克力派開始收縮,因此比較不能產生鏡面。
要如何改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灑粉。或是做巧克力酥菠蘿,鋪上去就看不出來XD
絲絲:
也要服務「呂昇達老師的烘焙市集 Professional Bread/Pastry Making」的讀者提問。
Q:請問老師有推薦哪一種理論的書嗎?
A:其實有一本書已經快絕版了,《烘焙學》,這是高餐的老師與屏科大的老師,約16位教授一起編寫的。那本書很難買,因為很難賣XDD
絲絲:
就是因為是理論的工具書,對不對?是專業的老師在求學過程要讀的。
昇達老師:
像我之前的班導葉老師、陳老師、廖老師,很多高餐、屏科大,知名食品學或是博士撰寫的書籍,可是它的東西真的不難,算深入淺出。比較傳統的理論包含中華穀類研究所出版的《麵包實用教科書》跟《西點實用教科書》都很實用。
但是不太有會是完完全全介紹非常完整,通常會是一個局部、一個局部。
舉個例子,像學巧克力,也很難有一本巧克力書會介紹巧克力的產地,因為巧克力產地實在多到誇張,臺灣也有種植巧克力呀。
Q:剛剛做生巧克力的蜂蜜要換成葡萄糖漿,比例是多少?做出來的口感會有差異嗎?
A:蜂蜜與葡萄糖漿互換,比例是一樣的。主要是甜度,因為都是轉化糖,轉化糖的目的是避免巧克力結晶,結晶之後會影響它的化口性。像在座吃到的巧克力還沒凝固是因為剛剛才做好,其實應該要讓它更熟成一點,結晶體會更穩定,吃起來才會更滑順。
巧克力做完的理想狀態應該都是在18度C,等到第2天,讓它慢慢結晶化後來食用,會更好吃。而不是冰冰箱急速冷凍。
Q:老師有建議哪一種食材的滑順度會更好?
A:要看個人,像今天是以70%的生巧克力,因為它的可可脂比較豐富,我比較喜歡這樣的;有的人會喜歡硬一點點,可能買不同的品牌做搭配,看%數。
Q:蜂蜜、葡萄糖漿、麥芽糖,老師建議哪一種比較好?
A:如果是根據特色區別,我會根據不同的巧克力使用不同的糖。像可可聯盟秘魯巧克力,坦白說它比較酸,蜂蜜也是酸的,可是你們吃起來還好對不對?因為負負得正XD
2個酸的東西搭配在一起反而不會這麼酸,就像芒果配鳳梨也是一樣的道理。
Q:鮮奶跟濃縮奶油一樣嗎?
A:很不一樣。老師手裡拿的濃縮奶油總重410克,是由1公升的鮮奶去蒸餾的。通常在做麵包或料理的時候,帶入的味道會很濃,若不想味道這麼重,可以1:1的方式,稀釋成鮮奶。
我自己做料理的話,是不會再稀釋成鮮奶,因為我們今天煮南瓜濃湯,是以南瓜泥去煮嘛,就加鮮奶油調味,或是濃縮鮮奶調味,都可以。
絲絲:
很多人對濃縮鮮奶的成分會有疑問,白美娜它是新鮮的生乳去濃縮的,它不是奶粉去做還原,也不是保久乳,這點要跟大家說明一下。還有,這不是一打開就直接喝的,不是這個用途。它是做烘焙點心專用,或者做濃湯、或者做飲品。
Q:請問老師,巧克力跟鮮奶油結合的問題。巧克力跟打發鮮奶油結合做成泡芙餡、巧克力慕斯餡與裝飾奶油,自己在家裡做都不知道要打發到什麼程度,是成功是失敗,是需要各自打發到什麼樣的狀態嗎?
A:在回答打發鮮奶油跟巧克力融合的問題之前,我們先講一下,鮮奶油打發首先,一定要是低溫的狀態下,約5~10度,也可能高一點點,如果是做泡芙內餡的話,打發的鮮奶油應該是有紋路的狀態。
因為做慕斯要軟軟的鮮奶油,但是做內餡是要有紋路的,打完之後要冰冰箱,把溫度降到10度C以下。
可是,巧克力融化之後,要跟鮮奶油混合呀。
巧克力的溫度要在38~45度之間,因為它跟鮮奶油混合完之後,整個內餡的溫度要低於25度。
因為一般乳脂肪的溶點在26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做完餡料會爛爛的,因為溫度超過26度,所以支撐力會不夠。
Q:請問老師,今天的生巧克力餡,它的溫度大概要控制在幾度,才會是有光澤的?煮完鮮奶油是100度,巧克力一定都會降溫,要在幾度的光澤才最好?
A:大概38~45度之間。我通常會用比較長的範圍是因為,這樣子比較好掌控。如果說38~40度,大家在做可能都低於38度了。低於38度擠出來會有油花,會一層一層的,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可以調整到40~45度之間,就是比手溫稍微高一點點。這樣去擠出來,巧克力的油性也會很強。
萬一溫度太低怎麼辦?很簡單,隔水加熱,或者是進微波爐稍微加熱拌一下也行,會回復光亮跟柔順度。
可是,萬一是不小心鮮奶油加熱太久,水分蒸發掉了,會變得很硬,該怎麼辦?再補一些鮮奶油進去,讓它變光亮。
【現場讀者試吃心得】
讀者A:
我覺得吃起來入口即化,然後塔皮很酥,就是很融合的感覺。
讀者B:
我覺得生巧克力塔入口的時候抿掉,尾韻還帶有一點酒香。因為我在家做可能不會加酒類,現在發現原來加了酒的生巧克力塔的尾韻,會這麼回味無窮。
讀者C:
我覺得巧克力聞的時候已經有香氣,吃的時候的口感,真的可以吃到巧克力的香、酒的香,還有派皮的脆。整個來講,在口腔中有很多很多層次的那種豐富感,非常好吃。而且我超推薦老師的書,1塊元可以買到100個字,這樣值不值得買!
【QA時間】
Q:聽說糖類遇到蛋白質,會產生糖化反應。糖遇到麵粉,經過高溫產生的食品,這樣的食品聽說吃太多,身體會有老化現象,不曉得老師有沒有想法或意見?
A:非常好,這個問題,3年前去義大利的時候,我也問過,待會兒我說的內容請不要覺得有冒犯的地方。
那時候我上SPG傳統手工披薩的課程,因為是以西點師去學,所以有很多西餐師傅,剛好跟一位國寶級師傅學習做甜點,問了相關的問題,就是「糖吃多了,對身體有什麼壞處」?他就跟我說,糖吃少了,它就會難過XDDD
因為糖是一個代謝率的問題,我們攝取很多糖分,沒有代謝掉,它就是有害的,什麼糖都一樣,即便是蜂蜜也是一樣喔。攝取過多,仍會累積在身體裡。
外國有咖啡、有紅酒,很多可以代謝,可是我們代謝的東西比較少,臺灣可能喝珍奶的機率比喝水還多,以我們的飲食習慣來講,糖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殺傷力!
像我們學甜點,很少人會去喝很多水、茶飲或是咖啡,這其實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因為,好吃的甜點,真的需要茶、咖啡來佐襯它。】
臺灣有很多西點店,產品也很棒,但有的人會覺得飲調不好,就專心吃甜點,其實那是不對的。你如果去過日本,就知道很多甜點店,它連咖啡都做的非常好喝,不是拿鐵那種咖啡,是所謂單品咖啡或是單品的茶類。因為它是可以讓你吃進去的糖,代謝速度變快。
【任何東西,只要攝取過多,就會對體內造成困擾。】
聽完讀者的問題之後,我反而有個想法,想分享給大家。
剛剛提到,理論對於烘焙有多重要。之前我在教課,教同學怎麼做磅蛋糕,就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說:「為什麼我們做的磅蛋糕會老化的這麼快?」但是去朋友的店看到卻是打澎,過幾天還是很濕潤,為什麼?是配方問題嗎
即使你看了書的配方還是做不出來?因為你不了解什麼叫乳化。
乳化是油跟水形成一個半橢圓的狀態,乳化在一起。水如果順利乳化,代表蛋有水分,經過烘烤,請問水分容不容易流失掉?不容易流失,就可以保持濕潤感。
餅乾為什麼會老化、會粉粉的?就是因為乳化不均。
派為什麼會容易乾掉?因為你沒有鬆馳呀,沒有搓揉好,它都是結合不好的狀況。
所以,你看這些東西,都是由基礎的理論延伸到技術,它不是工的問題。
是因為你要對它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出一個好的成品。
Q:昨天做的檸檬蛋糕,有人問說上白糖、三溫糖的差異性在哪裡?
A:上白糖是日本的砂糖,其實日本有普通砂糖,但是上白糖在製作過程中保留了還原糖的成分。像,糖為什麼感覺濕濕的,因為有還原了,基本上吸收水分能力比較強,而且尾韻會比較清爽一點。
三溫糖是上白糖再精緻的產物,所以它出來的顏色是褐色,長得跟二砂很像,但它絕對不是二砂,它的甜度是99%。一般二砂的甜度大概是87~92%之間。
有些人說,所以三溫糖吃起來比較甜?也不會耶。各位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的味蕾,10度的差異是吃不出來的。
你說你吃得出二砂跟砂糖的甜度,然後說二砂比較不甜?不會,它的糖度有87~92之間,怎麼會不甜。
真正比較不甜的是海藻糖。
砂糖甜度以100%計算的話,海藻糖只有45%。差了一倍,你才會感覺出它.真.的.比.較.不.甜。
剛剛讀者提到葡萄糖漿的問題,葡萄糖漿的甜度是70~80%,可是蜂蜜的甜度是170%呀。所以你加蜂蜜做生巧克力跟加葡萄糖漿做生巧克力,當然加葡萄糖漿比較不甜。
那,你會疑問,這些甜度從哪裡找?像台糖網站就可以找得到了XDDD
Q:老師剛剛說做派皮可以加點水果醋,可以用檸檬汁代替嗎?
A:可以呀,檸檬汁的效果其實跟醋也很像,都可以讓麵筋做鬆馳。忽然想到昨天我做檸檬蛋糕,有些人會覺得奇怪,一樣是做磅蛋糕,為什麼檸檬蛋糕吃起來會這麼入口即化,這麼軟。這樣一問就懂了那個理論,因為加了檸檬汁嘛XD
Q:塔皮在盲烤的時候,有些食譜是用單純戳洞,有些是用重石去壓,這2邊的差異性是?
A:如果要盲烤只戳洞的話,塔皮可能要冰1~2天喔。要冰到怎樣?冰到完全鬆馳,麵筋才不會亂脹。
如果你只冰了1個小時、2個小時,就馬上烤它,一定要壓重石。
像我自己在上課,學生問我的東西我還會再反問他們,重石該壓多重?
沒有一本書寫過這種問題與解答,所以就是憑感覺壓。壓完之後出油,然後就說這配方有問題,沒有,是你有問題,怎麼會是配方有問題呢XD
一般重石的基本量,會看什麼?看派皮、塔皮重量。
例如,派皮用40公克去捏,怎麼可以讓重石的重量超過40克呀?超過40克它一定出油的呀。
你用180公克去捏6吋的塔皮,捏完之後放重石,重石的重量應該多少?
180克之內,而不會放那麼重,太重會有壓力。這個壓力就會讓原本乳化在麵粉之中的油脂滲透出來,這個現象,我們俗稱為「漏油」。
漏油,坦白講,你的塔皮就會老化很快,塔皮就會不酥,變硬。因為油是保護什麼?油是來保護水分的東西呀。
【活動感言】
這是我寫的第4本書,很多做這行的師傅在寫書的過程中,目標都是為自己的烘焙,學到一個程度之後,寫一個紀錄,把過去所學的濃縮在書裡面。
可是,這個並不是我寫書的目的,當我成為作者的那一刻,給自己一個很重要的期許,就是「我寫書要跟著讀者一起成長」。
所以我希望書的內容可以不斷的做更新,而且是不會被我過去所學的東西束縛住。
像我弟弟,現在是我的助理。回到高雄之後,他很累,會休息。有時候會問我說,這麼晚了,你還在忙喔?「其實,學習呀常常是下班之後的時間。」
大家下班之後的時間,翻開這本書,就是一種學習。因為我已經把所學的放在這本書裡面。你只要去翻閱它,一定會有所收獲。
今天來這邊,其實充滿著意外。因為沒想到來這邊之前會受這麼多傷XD也感謝這麼多人來到現場,也很受竉若驚。
很多人會稱做這行的是大師。我覺得千萬不要這麼講,老師就是老師而已。而且,什麼叫大師?大師可能很累,都沒有休息、沒有家人、沒有生活,我不希望成為那種大師。我只是一個教烘焙的老師,可能跟家人相處,或是有時間念自己喜歡的書、看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也是分享給各位,你們來參加簽書會,看了這本書之後,應該是讀者跟作者之間的交流。而不是我單純的教了你什麼,你就做什麼。我會希望你們看了之後可以去想、去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那麼做。
絲絲:
什麼是大師?大師就是謙虛,把專業熱情分享。他是一位職人,愈謙虛愈能成就為大師,受人尊敬。而且,老師所學到的精華放到這本書,買這本書,就是我們最大的獲得。
====================【食譜】=================
【生巧克力派】
直徑8cm,6 個份.( 60-70 g /個)
材料
無杏仁奶油餡的派皮......6 個
生巧克力餡........................400g
馬其頓海鹽.........................少許
作法
① 將生巧克力餡擠入派皮內至平模,輕敲桌面讓內餡表面均勻平整。
② 在表面撒上少許馬其頓海鹽做裝飾。
③ 放入冷箱冷藏即可。
【甜派派皮】
直徑8cm,6 個份(60-70g/個)
材料
❶ 高筋麵粉.......................125g
❷ 低筋麵粉.......................125g
❸ 鹽...........................................3g
❹ 細砂糖.............................. 10g
❺ 無鹽奶油.......................100g
❻ 蛋黃................................... 10g
❼ 鮮奶................................... 30g
❽ 蘋果醋.................................5g
作法
1_將高筋麵粉、低筋麵粉、鹽、細砂糖、奶油,依序加入攪拌缸,低速攪拌呈砂粒狀
2_加入蛋黃。
TIP:在這裡先把蛋黃加入,比較不會出筋。
3_分次加入冰鮮奶及蘋果醋,每次倒入液體的流速不能太慢,如果想要軟一點,可以再加10g左右的鮮奶慢慢調整。
4_將麵糰裝入塑膠袋中,壓到厚度約1cm 的長方形,以方便分割。壓完的麵糰表面應該呈現「不均勻」的狀態。
5_放入冷藏鬆弛2-3 小時( 亦可隔夜),再取出進行捏製。
【生巧克力餡】
直徑8cm,6 個份.( 60-70 g /個)
材料
❶ 動物性鮮奶油.............100g
❷ 蜂蜜..............................20g
❸ 苦甜巧克力.................100g
❹ 蘭姆酒...........................10g
作法
1_先將動物性鮮奶油與蜂蜜加入鍋中煮滾。
2_取一調理盆,放入苦甜巧克力。將① 沖入巧克力,靜置約2 分鐘
3_攪至內餡達乳化效果,呈現光滑色澤,再加入蘭姆酒,就可以直接使用。
相簿縮網址
https://goo.gl/D8pC52
粉絲頁
呂昇達老師的烘焙市集 Professional Bread/Pastry Making
悅知文化
誠品北臺灣
絲人空間(李絲絲)
#呂昇達餡料點心黃金比例101
#呂昇達
#悅知文化
#誠品北臺灣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新北板橋店
Hana Yeh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unny Huang - IBCL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3月份回覆留言內容:寶寶提早醒來該餵奶接覺或不管他、左邊乳房冷敷後奶量下降該如何追奶、媽媽乳汁充沛但寶寶每晚喝奶大哭該怎麼辦、寶寶剪完指甲還是刮花臉怎麼辦、如何更明確判斷寶寶是否餓了、用小花杯收集母奶是否會影響寶寶喝到的奶量、親餵後不排空如何刺激大腦製造更多奶水、使用擠奶器後還能手擠出奶是否是擠奶器...
奶粉過期多久可以喝 在 野喵中途 日韓美泰 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由於常被問到奶貓的事情,同樣的問題一再打字很辛苦,乾脆寫出來,請先參考,還有問題的話再來討論,這些大多是自己的小小經驗。陸續編輯中,想到就寫。若有錯誤歡迎指正,乾蝦。
●名詞解釋:奶貓--可為名詞(還需要喝奶的貓),可為動詞(幫小貓餵奶)。催便--就是把屎把尿。以人為的方式幫小貓清理排泄物。嗆奶--奶水嗆入氣管甚至肺中。開眼--小貓出生約7-10天都還是閉眼狀態,這期間過了後才會慢慢約一兩天時間陸續打開眼睛,但視力初期都還是近視眼,要到約三週以上才會慢慢能聚焦並看清事物。
奶貓中途主要任務,就是在沒有母貓情況下,以人工餵養的方式將一個月齡以內的小貓奶大到斷奶。期間注意保溫,餵奶,催便,大概把這些事情做好即可。
●奶貓中途條件:能短時間(3-6小時)間隔內餵奶者。待業,在家工作,可带貓到公司者.......皆可。目前人數奇缺,所以許多的小生命就只能眼看著它慢慢消逝....
●奶貓大小(週數)辨識法:主要看耳朵豎立的角度及牙齒。撿到奶貓第一就要判斷週齡,以擬定餵食量的參考。
出生一週內:耳朵在側面。沒開眼,體重約100-150g,早產或營養不良可能低到只有50g。臍帶約3-5天內會自然脫落(請勿人為幫助摘除,否則容易感染,太長的話可保留約一兩公分,其餘剪斷(傷口上一點優碘),以免爬動後從肚子處扯斷,造成感染)。
滿兩週:耳朵慢慢由側面往上發展並變大。耳朵尖端約與頭頂齊平。
滿四週:俗稱滿月,耳朵內側底部約跟頭頂齊平。身上陸續長出較長的毛,慢慢汰換胎毛。走路穩,會想爬高....
滿三週:牙齒慢慢冒出來,但還不會自己進食。
滿四週咬人已經會略痛,這時可以慢慢進行斷奶。約以一天減少一餐奶水的方式慢慢改用泡軟的乾飼料.雞肉泥.幼貓罐頭.....。
五週 六週:跑起來已經很快很穩,且展現貓咪愛爬高的天性,越來越皮,喜歡用咬來探索世界,就跟人類的嬰兒一樣(抓到東西往嘴裏送)。
●所以撿到小貓就大致用這樣的方式來判別週數,很多撿到沒開眼的其實是感冒或眼睛感染,所以用耳朵豎立角度及牙齒來判斷較準。
正面看小貓的臉只要耳尖跟頭頂齊平或更高就知道約兩週齡以上。(只要開眼(沒感染的話)就是10天以上,有臍帶就是出生五天以內....)
●每餐喝奶的數量:簡單的來說,這樣比較好記。這很重要,多大週齡該喝多少奶,喝不夠就很可能會脫水。(相簿內有脫水的照片)
●1週內5-10cc
●2週:10-15cc
●3週:15-20cc
●4週:20cc以上....
能喝多就盡量給牠們喝,每一餐約喝兩三次以上,我的順序大概是這樣:餵奶/催便/餵奶/拍背/餵奶...要喝到肚子鼓鼓的(梨形身材)才行,不能有皺紋,否則容易脫水。每天約增加1cc的奶量/每餐,比方出生三天內的貓每餐喝5cc,明天每餐就是增加到6cc,後天就是每餐7cc....
●體重為奶貓階段很重要的生長指標。正常小貓體重約每天增加10-15g。喝不夠或腹瀉都會延緩進度,一定要馬上處理。有的貓差異極大,碰過奶過到斷奶還是只喝15cc/每餐,也碰過60cc/每餐,也有其他人碰過80-100cc/每餐。總之只要健健康康喝奶,到斷奶就可稍微鬆口氣。
●每日喝奶的次數:有時間就多餵點,沒時間就少餵點。不一定要非常準。視奶貓的週齡。
一週內:六到八次
兩週內:五到七次
三週內:四到六次
四週內:四到五次
●有人以為奶貓就一定要定時餵,其實不盡然(那是高標準),甚至晚上人可以正常睡眠,只要睡前多餵點,起床後多餵點,就可補回來一天固定的量。若要講究一點,奶貓兩週齡內人可少睡一點。現在奶貓潮,奶貓太多了,只能降低標準,能奶活越多數量越好。所以無法求最好,只能說能救儘量救。也要求取人貓之間的平衡點。
●斷奶食品:小貓從吸食(奶水)要進步到舔食(膏狀食物)是一個進程,進步到咬食(乾飼料)又是另進程,剛開始放雞肉泥可能還好,因為大多會用吸的,但若稍微固體的如泡軟的乾乾或幼貓罐頭,最好把形狀堆成小山或稜線狀,這樣小貓比較容易學習到吃法。這時旁邊要放一小碟水,讓小貓學習喝水。
滿三週可訓練使用砂盆,滿月後可慢慢訓練斷奶。
●幫貓餵奶不要怕嗆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急救。因為嗆奶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有可能致死。
●嗆奶徵兆:突然停止喝奶,或鼻中流出奶水,或頭左右扭動抗拒,或雙手推開奶瓶嚴重抗拒,或咳嗽(呼吸有異音)......
●急救法:拍背。將奶貓握在手掌,食指中指夾住小貓雙前肢,俯臥頭略朝下約30-45度,另手輕拍奶貓的背後,拍幾下注意看奶貓鼻子有無流出奶水,並用衛生紙吸乾繼續拍,拍到都無異樣即可。
●還有另種更高深的技術,將奶貓固定包握在雙手掌內,小貓頭朝前方,雙手平伸高舉,由上方往下方畫弧般用甩的方式,利用離心力將奶水甩出......手要握好,弄不好小貓會飛出去,所以這招有點危險。大多數情形用拍背就可解決。剛嗆奶,奶水還在支氣管內,透過這方法就可拍出。若延誤,奶水流入肺內,那就難救了,臨床上獸醫用聽診器聽肺部就可聽到隨著呼吸會有呼嚕的雜音,這就是肺內積水。有次接手一隻別人照顧過的貓就有這現象,打了針吃了藥仍無效,第二天就走了.....問題大多出在太強制灌奶。
●我的習慣,每餐餵完奶後都讓貓頭略朝下來幫貓拍背,避免嗆奶情形發生。拍背前先催便,以避免弄髒小貓及環境。
●如何避免嗆奶:小貓喝奶的姿勢要正確,可趴著可站著,但不要仰臥。盡量讓貓自然吸吮。但若貓嚴重抗拒就變的需要強迫灌食,此時最容易發生嗆奶。尤其奶貓剛來的第一二天,大多不會吸奶瓶的奶水,我就用空針筒來灌食,把握原則"有吞才推",可將手指放在小貓咽喉處感覺,有吞嚥動作才推針筒,每次推千萬不要多,看著針筒刻度,每次約0.1cc的速度即可,若喝的快量可增多,反之則減少。若用3cc針筒不好施力,動輒推出太多,可改換1cc針筒,這樣比較好控制出來的量。(練功:平常練習用1cc針筒抽水後,分30次推完,若可練到這樣,就能較為隨心控制出奶量,避免嗆奶的機率),照片中有手勢的照片。把小貓嘴邊的衛生紙拿開,要練到盡量口腔內的奶水不會流下,才是正確的,否則實際喝了多少根本不清楚。關鍵就在於推的速度及量有無與吞嚥同步。
●催便:這非常簡單的動作,不需要用什麼濕的紙巾,衛生紙即可,抵住小貓的屁屁,手法可用點的按摩的或擦的,我大多用點跟按摩交互(較不會對肛門造成擦傷),約一分鐘左右就可清理乾淨。用棉花棒也可以,直接抱小貓在馬桶或垃圾桶上方,用棉花棒反覆刺激屁屁(陰部及肛門),就可看到小貓開始尿尿或大便。時機在每次餵奶前或後。小貓滿三週後,再窩旁放個約五公分高度的小砂盆,多抱她上去幾次,也許就看到貓會有趴砂的動作,或抓著牠的手去趴,催便時間多放進去,或將沾著尿液的衛生紙放在砂盆內,很快就可看到小貓學會使用砂盆。會用了後就可不用人工催便。
●奶貓常見的疾病:眼睛感染,失溫,脫水,腹瀉....滿單純的,其實複雜的並不多。簡單說,只要保溫做好,餵飽,大多可正常長大。(新手最好從三週齡以上已開眼的開始會比較好上手)。
●若有以下行為要將原本同窩的奶貓分開:互吸或被吸。小貓有外傷。眼睛不斷重複感染...
互吸或被吸:是奶貓為了要尋找母貓奶頭的徵象,但是若吸到生殖器,嚴重的話會腫脹發炎 導致死亡事故發生。
●保溫:有一個紙箱就很好用了,有蓋子最好,高度約30公分以上。用寵物用小電毯或暖暖包及布就可做到相當好的保溫。沒有電毯的話用燈照也可(但要注意溫度不要太高,只要比體溫略高即可,天冷可再配合用童襪改裝的小衣服),保溫作的好小貓就不容易感冒。正常貓的體溫38-39.5度C,跟人差不多。不要吹到風很重要(連微風都不行,所以運輸過程的防風也很重要)。紙箱奶完一窩最好送回收,不要重複使用,為了防疫問題。反正來源各大賣場都可取得。剛撿回來的貓或病貓往往有失溫現象,"若有失溫一定要先體溫回穩才能餵食",否則容易嗆到且腸胃蠕動也不良會影響吸收。
●奶貓健康指標:食慾,活力,叫聲.....,有小狀況列黃燈,須常常觀察,不能處理就要送醫。大狀況(可能瀕死)就要列紅燈,密集觀察,隨時準備要就醫。
●奶貓常用藥:眼藥水很常用,因為眼睛感染很常見,奶貓指甲尖,有時自己抓到,有時別貓抓到,也常會有重複感染情形,必要時可剪指甲戴指套或隔離。大多數勤點眼藥水,一兩天內就會OK。腸胃藥--表飛鳴,若元錠,消化酵素.......等益生菌類。腹瀉也是常見毛病,嚴重的話會脫水過多而亡。
●腹瀉的話第一先確認奶粉,沒有變質或過期最重要,廠牌大多不限,我大多用貝克,KMR,皇家..。若還是拉稀,可能是對奶粉中的乳糖過敏,可調整奶粉跟水的比例,由正常的1:2改為1:3或4(有的奶粉正常比例為1:3就要調為1:4...)。若腹瀉不止(尾巴常濕濕,肛門常自然流出糞便...)就要趕緊就醫作糞檢,確定排除為寄生蟲的關係,並打營養針(因為體內器官運作都需要水份)以補充水份,吃止瀉藥水。
●所謂營養針就是皮下輸液,奶貓階段大約視體重每次3-5cc打在皮下(很少需要用到打點滴,因為奶貓血管太細,不容易注射)。幾秒內就打完,不需要住院。打完後若正常喝奶,及脫水狀況改善,則不需要再打。
皮下輸液是對嚴重脫水的奶貓 非常非常重要的救命針。
保暖 不要脫水,就是奶貓存活的最大關鍵。
●有人死記規則,以為奶貓都要兩三小時餵一次,甚至要鬧鐘提醒,想到一天要弄那麼多次那麼累,所以根本不敢奶貓。事實上不用。真正會累是貓生病,或者需要灌奶才會比較累。一般只有兩週齡內比較辛苦,之後就越來越輕鬆了。有興趣有時間奶貓者,歡迎聯絡,有兩個禮拜以上的時間空著就可幫忙,會提供奶粉等資源,奶大接回,不須負擔送養。
●有關跳蚤:外面撿到的貓大多會有跳蚤,身上沒跳蚤的大多剛出生沒多久。跳蚤的問題若不是數量很多不用太擔心,也不用急著處理,因為奶貓體質弱不太能用藥物,更不宜洗澡(除非較大隻身體健康,奶貓手有經驗...)。我的做法大多等到快滿月了就用蚤不到噴劑(絕不能用滴劑會中毒)噴個兩三下把身體都盡量抹濕了即可。或者用浸浴,將奶貓泡在溫水中,盆子要略高,可將全身浸滿剩下頭部露出水面,此時準備蚤梳及旁邊準備一碗水,跳蚤怕水會慢慢爬到頭頂上來,這時就只要在頭部用蚤梳將跳蚤梳下來用旁邊那婉水來浸泡。這方法不一定全抓的乾淨,不過可去除大部份。但時間也不宜過久,以免水冷掉小貓容易感冒。
●奶貓疾病的診斷,有些醫生不會看奶貓的病,所以要叮嚀其該做的項目(必要時得逛醫院找到會看奶貓的醫生,要說一件很不幸的事,經過調查,幾乎不到兩成的醫生會看奶貓的病@@)。
●腹瀉:作糞檢,檢查有無寄生蟲。
●眼睛感染:買眼藥水回家常常點。
●活力不佳不喝奶:聽診胸腔 肺部有無雜音。量測體溫。
●脹氣:小貓食慾活力不佳,腹部如鼓。可輕輕彈肚子,可聽到空氣的聲音像鼓,聲音是"波波波"的,這就是脹氣,正常的像實心,聲音是"篤篤篤",脹氣的話因為不舒服會影響食慾,所以喝的不多,但是肚子一樣很大,可能原因-- 奶水變質,體內好的細菌太少,喝到過多的空氣,腸胃蠕動過慢...。
喝到空氣的話,輕微用 拍背就解決。細菌的問題就要就醫,開乳酸菌之類的藥物。所以夏天 奶水在室溫超過兩小時就要丟棄,等到奶水都已經可分離的程度像豆花, 那已經腐敗的很厲害,絕不能再給奶貓喝。
●奶貓中途的最後一個任務,不要忘記驅蟲。小貓幾乎都會由母體垂直感染到寄生蟲,如蛔蟲 絛蟲 球蟲......這些是較常見到的,但滿月前大多處在蟲卵階段還沒成熟也難危害,但只要滿月後到兩個月齡間就可能漸漸成熟,且有的繁殖非常快速,往往前一天便便還很漂亮,第二天馬上變水便(如球蟲),嚴重的話會拉出腸黏膜或便血,更糟的會導致喪命.....所以若之前便便都成形很漂亮突然變成拉稀,就要懷疑是蟲的問題,須就醫作糞檢並驅蟲。若沒拉稀可做個預防性的全驅蟲,做完就可安心交給下一棒送養中途了。
●一個奶貓中途必須要學會基本的餵奶技巧,會看何謂脫水,知道何謂失溫,也要學習如何急救。還有就是要有可配合的獸醫(必須要會看診奶貓的)。
●奶貓非常辛苦,但看著一個小生命慢慢成長,那成就感也是無可言喻的。
●待續中......
●關於如何奶貓,網路上有許多文章可參考:關鍵字"如何 奶貓 "http://www.google.com.tw/…
●葡萄糖 奶貓 http://www.google.com.tw/…
●撿到小貓該怎辦 http://www.google.com.tw/…
●自製小貓衣服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
●小電毯使用注意要點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關於奶貓的第二篇: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7%8E%8B%E5%9B%9E%E8%B2%93/%E9%97%9C%E6%96%BC%E5%A5%B6%E8%B2%93%E7%9A%84-%E7%AC%AC%E4%BA%8C%E7%AF%87/443350002381854
奶貓出生後的第一個關卡----臍帶護理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囉唆一下,請不要自行在針筒前套橡皮管之類的異物,看看以下案例:
小傢伙的母親丟下一窩貓仔消失三天了,我養了一隻看上去有點生病的貓仔。之前有點拉稀,低溫,喂葡萄糖和羊奶,緩過來了,長大了一點,也很精神了。不知道貓貓的年齡,現在剛剛長出上下的一排牙齒,走路有點不穩,除掉尾巴大概有15cm長。 本來以為就這麼能養大,可是今天她把我餵奶的橡皮管子吞進去了…… 我們這裡比較偏遠,沒有寵物醫院也沒有獸醫。貓貓很小,是用注射器前面套了自行車的氣門芯自製的“奶瓶”餵食的,橡皮管大概3mm的直徑,1cm長度。 我沒養過那麼小的貓貓,請各位幫幫忙,要怎麼辦?好不容易看著救活她的…… http://www.supervr.net/catbbs/topics/list/138976.page
奶粉過期多久可以喝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3月份回覆留言內容:寶寶提早醒來該餵奶接覺或不管他、左邊乳房冷敷後奶量下降該如何追奶、媽媽乳汁充沛但寶寶每晚喝奶大哭該怎麼辦、寶寶剪完指甲還是刮花臉怎麼辦、如何更明確判斷寶寶是否餓了、用小花杯收集母奶是否會影響寶寶喝到的奶量、親餵後不排空如何刺激大腦製造更多奶水、使用擠奶器後還能手擠出奶是否是擠奶器力道不夠或其他原因/長期無法排空對媽媽有無影響、一部影片提到BLW一定要滿6個月而另一部影片說4-6個月何者為對/BLW是否會錯過減少過敏反應和對食物的興趣、should hand express painful with or without plugged ducts、3個月寶寶長牙也要用含氟牙膏嗎、when to start sleep routine、母奶冷凍後只能冷藏24小時是從完全解凍後或冷藏時開始計算、寶寶快6個月晚上瓶餵用吸管杯或奶瓶、電動擠奶器不如手擠是否只能用手擠、寶寶7.5個月會用手抓食物但不會用湯匙該怎麼辦、寶寶2.5個月含乳嘴巴沒有張大需要矯正嘴型嗎、懷孕可以繼續餵母乳嗎/會否對寶寶們不好、有辦法把乳頭的出乳孔變大嗎、跟寶寶遊戲時一定要跟寶寶面對面嗎、乳腺炎打抗生素後奶量大減該如何追奶、小白點破開流出乳汁但還沒消失該怎麼處理、產後二個月雙邊擠奶50ml還能追奶嗎、母乳媽媽可以吃海鮮嗎、哺乳期可以隨意用護膚品和毛髮增長液嗎、do you do tummy time on harder or softer surface、可以用大人手指頭取代奶嘴給寶寶吸嗎、剛出生的嬰兒可以用”安撫哭鬧不停寶寶”影片裡的姿勢抱嗎、全母乳寶寶吃不胖是媽媽體質導致奶水不滋養嗎、懷孕24周乳房按摩手擠奶有透明液體可以持續練習嗎、親餵多久後開始瓶餵才不會乳頭混淆、4個月寶寶可以吃大人的含糖燕麥嗎、可以邊用擠奶器邊按摩胸部增加出奶量嗎、不是母乳也可以控速瓶餵嗎、寶寶腸絞痛只含乳頭拒絕奶嘴該如何訓練、沖泡配方奶的搖晃方式是否會導致寶寶不同程度脹氣、出生後第三天母乳性黃疸/喝奶有吞嚥聲音/不包包巾對寶寶有何負面影響、高於70度水溫會破壞配方奶成分嗎、水溫70度會否會導致益生菌失活、水奶已滅菌是否過期還可以喝、如何單次沖泡一天的配方奶量並保存於冰箱中、可否提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先把配方奶泡好降溫後放置於保溫器內待用、側躺餵母乳從鼻孔流出來會否導致寶寶窒息、可否將電熱水器的水降到室之後泡奶馬上飲用、奶瓶消毒烘乾後是否能收納在桌面上等開放空間裡、Sunny給寶寶吃的滴雞精品牌為何、可否先加入一半的70度熱水沖泡奶粉後再加入另一半滾沸後降溫的室溫水混合、如何清洗不能放進洗衣機的玩具、矽膠Silicone材質的奶瓶可以放入UV紫外線機消毒嗎、沖泡好的配方奶可以放在溫奶器保存多久、懷孕中持續哺乳會否影響初乳量、可以把母奶和配方奶混合一起餵嗎、在月子中心是否該要求遮光罩幫助寶寶睡眠、寶寶體重落在15%生長曲線比其他85%寶寶還差怎麼辦、6個月寶寶只願意喝0-3個月流速奶嘴會否有不好的影響、寶寶厭奶期吃玩睡節奏亂了該怎麼辦、寶寶不厭奶是正常的嗎、親餵厭奶是否改瓶餵比較穩定、平時媽媽補充維他命D讓增加母奶維D,寶寶厭奶期是否需要額外給予滴劑、Is it too late to train baby latch at day 6、陰唇側殘留氧化鋅乳膏該如何清潔、減少擠奶次數只維持每日兩次power pumping及夜間親餵能否維持奶量、寶寶不接受冷凍母奶的原因和處理方式、瓶餵轉親餵長期使用乳盾會否導致奶量下降、先用湯匙餵等寶寶可以吃軟塊狀再轉BLW可以嗎、為何兒醫學會不建議寶寶吃花生/花生醬、平時醒著和半夜dream feed補餵之後寶寶拒絕刷牙該怎麼辦、6個月寶寶吃輔食之後不愛喝奶是否該改為先餵奶、寶寶在還沒預設的起床時間喝奶導致循環變成”護理-吃跑-哄睡”該怎麼辦、補餵dream feed需要減少嗎清醒哄不睡需要改睡前補dream feed嗎。📢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um
本影片僅供教育使用,不能取代醫生診斷。請向醫生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諮詢您的病情。
立即預約「 Sunny老師線上泌乳門診哺育諮詢 」
無論妳在國內或海外,透過線上視訊互動方式諮詢(Video Chat),讓Sunny老師即時專業輔導,解決妳遇到的母乳哺育問題!預約視訊諮詢服務:https://forms.gle/AphbHvtcv5Y2Rr4EA
Sunny老師的Amazon Store (推薦清單不定期更新) https://www.amazon.com/shop/sunnyhuang-ibclc
Sunny老師簡介: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amaze拉梅茲國際認證生育講師LCCE
DONA國際認證分娩陪產暨產後照護DOULA
美國紅十字會認證成人嬰幼兒急救、心肺復甦術、自動電擊器講師
廣告利益揭露:透過鏈接產生之符合的購買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合作網站提供之廣告佣金。
#Sunny回覆留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JVV4yOwaOE/hqdefault.jpg)
奶粉過期多久可以喝 在 六種食物過期仍可吃? 專家:部分錯誤| 華視新聞20190503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關心食品安全健康問題,最近網路上、LINE上不斷轉傳一篇文章,還被寫成新聞,上頭寫著過了保存期限就要吃掉?這六種食物 可以 繼續吃? ... <看更多>
奶粉過期多久可以喝 在 [寶寶] 請問過期嬰兒奶粉可以食用嗎?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手上有罐試喝的能恩,但不知不覺過期了(2016/2/3到期)
最近剛好想幫寶寶換奶,請問過期兩週還可以喝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03.2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55985997.A.64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