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預告
2021/09/08 週三,上午七點到八點【專家談健康】單元
良好的睡眠,可以提升免疫力,
好好睡覺,讓大腦、身體、心靈充分休息,
更是疫情當中不可或缺的。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 西野精治,
所著的《最高睡眠法》,
除了有提升睡眠品質的三個「體溫開關」
還有史丹佛大學所發現的「清醒開關」
只要「黃金90分鐘」能夠徹底熟睡,便成功達到最佳睡眠。
節目邀請到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
好夢心理治療所 執行長 吳家碩 心理師,
來和大家分享這本《最高睡眠法》
以及常見的失眠相關問題!
歡迎收聽!
敬請準時收聽!
------------------------------------------------------
【蘭萱時間】
FM103.3 #中廣流行網,每周一至五早上七點到九點。
節目提供元氣早餐般豐盛營養的資訊,讓聽眾朋友擁有滿滿的活力!
網頁版一鍵收聽:http://bit.ly/ilikeradiostream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nJD0ANVhtU8K0MNeNsvGH-Q7k25VUd-
手機版【中廣線上聽APP】網址:
iOS→https://goo.gl/otJP7b
Android→ https://goo.gl/HjDC3B
廣播收聽頻道: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南投、台東、花蓮、宜蘭、彰化
FM103.1 嘉義、雲林、台南
FM107.3 埔里
FM96.3
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搞定小孩子 #爸媽好日子
#0至6歲好眠全指南 #孩子不睡 #爸媽崩潰 😱
🥺為什麼不用急著要孩子「睡過夜」?
😓睡眠暗號和疲累訊號如何區分?
😥午睡到底該睡多久?
😨夜驚和做惡夢哪裡不一樣?
☺️睡前儀式為什麼是寶寶好眠的關鍵?
寶寶說不出口的睡眠祕密,由專業臨床睡眠心理師為爸媽解惑!
從出生到六歲的孩子,身體、心理發育和睡眠形態有多種區段變化,本書由兩位睡眠及兒童專科臨床心理師共同執筆,按照月齡,逐一解說不同年齡區段小孩的睡眠特色和睡眠發展。
不論是0-3個月的睡眠啟蒙期、4-7個月的睡眠有感期、8-12個月的睡眠分界期、1-2歲的睡眠進化期、2-4歲的睡眠穩定期或4-6歲的睡眠常態期,從霸王般的新生兒到宛如好奇寶寶的嬰幼兒,本書除了清楚說明睡眠為何與心理發展息息相關之外,更給予最實用的專業建議:如何調整睡眠作息、怎樣安排睡前儀式、何時該透過安撫與共讀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讓爸媽掌握正確知識並懂得做出適當回應,寶貝才有可能一夜好眠,全家一起擁抱好夢&好生活!
--
作者:臨床心理師吳家碩, 好夢心理治療所 執行長,友站 睡眠管理職人 創辦人,致力推動臺灣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養成與培訓。臨床心理師王佑筠, 新田心理治療所 副院長,多年深耕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領域,協助親職諮詢與親子溝通、壓力調適、情緒調節與人際溝通。
--
以下節錄一小篇書裡討論0~3個月的嬰兒睡眠資訊,歡迎大家參考 🥰
【0~3個月篇】睡眠啟蒙期
爸媽都是熊貓眼的睡眠啟蒙期
首先要恭喜各位,你們會從此章開始閱讀,代表家中有位甜蜜的小負擔誕生了。甜蜜的是,你們眼裡的追蹤動線都充滿了這個新生兒,小臉蛋的每個表情、每一個肢體動作,除了占滿眼中每個畫面,手機的相簿想必也是;小負擔的是,三不五時關懷著新生兒的身心健康,如何健康地成長、快樂地活動,以及怎麼可以吃得飽、睡得好?
尤其是睡眠,更是每位爸媽無法忽視的一環。新生兒若沒睡好,就等於爸媽也不可能睡好,心情也不好,再來還可能影響身體與大腦運作,甚至會讓全家人都開始睡不好,影響全家人的心情,影響實在太大了。
本書將依照○到六歲的每個階段,帶領大家認識睡眠,同時理解各階段的心理發展與睡眠的關聯,並教大家如何照顧與改善孩子的睡眠狀況,最重要的是,也希望教爸媽們如何照顧自己、好好生活。
想在此提醒,關於睡眠的發展,尤其是關於睡眠長度,因為○~三個月的新生兒睡眠之變異性、個別差異,以及發展速度大不相同,所以才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再加上不論國內外─如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的相關研究及文章都表示,針對○~三個月新生兒的睡眠,不容易給予一致的睡眠管理建議,所以我們在○~三個月只會給予大方向的建議,盡可能讓大家讀懂自家的這本經。
除了個別差異極大,也因為此階段新生兒的睡眠變化非常快速,正如俗話「嬰仔嬰嬰睡、一暝大一寸」所說,真的常常幾天之內就有顯著的改變,所以在討論時,也再將此階段劃分得更細,如:○~一週、一~二週、三~四週及二~三個月,新手爸媽也可依家中寶寶的狀況自行調整,例如雖然是一~二週的新生兒,但寶寶發展較快,就可參考三~四週新生兒的睡眠發展。
#出生到第一週
■睡眠情況
新生兒屬於睡飽吃、吃飽睡,又或是邊吃邊睡的神奇階段,變化相當大,其實很難估算睡眠總量,睡眠也比較沒有固定規律,可說是新手媽媽睡不好的一週。再加上剛生產完,尚在恢復身心,同時又得顧慮新生兒的吃與睡,真的非常辛苦,是一段非常需要家人支援的時期。請媽媽提醒自己,這段時期千萬不要客氣麻煩你的另一半、家人或好友,找些好戰友們一起度過!如果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如新生兒科醫師、哺乳顧問或臨床心理師,也要抽空求救。家有新生兒的爸媽遇到困難及挑戰時,有好戰友的支援或專業人員的幫助、讓自己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情緒,都是很重要的。
■喝奶情況
平均每隔一小時左右可能就需要喝一次奶,總是斷斷續續地喝,一次約吃一個小時。盡量讓新生兒維持清醒喝奶,可以打開包巾讓手腳露出來,涼快些,或是輕撫新生兒的身體。也建議調亮燈光,或和新生兒講話,不要過於安靜。
這個階段的喝奶行為不只是為了滿足飢餓,喝奶還會帶來熟悉感與安撫感。喝奶時靠近媽媽聽到的心跳和說話聲等,對於出生甫一週的新生兒來說是最熟悉的聲音,因為一週之前,他們可是一直在羊水裡聽媽媽的心跳及說話聲音,當然也不斷地喝喝喝。新手媽媽們可在新生兒喝完奶要睡覺時,把他們抱在懷裡,稍稍讓他們聽媽媽說話,也感受一下媽媽的心跳、呼吸及味道。
#第二週
■睡眠情況
仍是明顯的睡飽吃、吃飽睡,但一天中可能會出現某一次吃完不睡,等下一餐吃飽才睡的情況,也代表醒著的時間開始變多。清醒時可能乖乖的,不過也常會哭鬧。
■喝奶情況
喝奶的間隔時間拉長,約兩小時吃一次,一次約吃四十分鐘不等。
#第三到四週
■睡眠情況
開始不再只是睡飽吃、吃飽睡,每天的睡眠時間總共約十六到十九個小時,一天內可能有多次以上的片段睡眠,也沒有明顯夜裡主要睡眠的區分,開始出現一、兩次吃完奶還不睡的情況,代表清醒時間更多了。
■喝奶情況
喝奶間隔約為三~四小時,偶爾會有四~五小時的間隔,喝奶速度較前兩週快些,約三十分鐘左右,但仍有邊吃邊睡的情況。同樣地,盡可能讓新生兒在喝奶時保持清醒。
#第二到三個月
■睡眠情況
每天睡眠總時數約十五~十八個小時,一天內可能會出現五、六次以上的片段睡眠,每段平均二~四個小時不等。兩個月大新生兒的夜間睡眠也會開始拉長,有時可能可以連續睡四~五個小時以上;三個月大時,有機會延長到六小時以上。
■喝奶情況
喝奶間隔約四小時一次,時間約三十分鐘。新生兒在此階段成長較快,如果上一餐餵的不夠多,或是兩餐之間的活動量較大,都有可能提早餓醒,爸媽要多注意。
這邊提到有機會連續的夜眠,是國內外的研究與調查結果,屬於參考依據,但並非所有新生兒都有機會在二~三個月大時,就可以連續睡五~六個小時的夜眠;有些新生兒雖有機會達到連續五~六個小時的夜眠,但接下來幾個月可能因為長牙或分離焦慮等狀況,又增加夜醒的次數。
新生兒的睡眠總是時好時壞,這是很常見的,新手爸媽們看到這些數據請不用過度擔心。本書中後續提及的睡眠管理方法,正是希望能夠增加爸媽們對睡眠的了解,同時降低對新生兒睡眠狀況的焦慮感。
--
題外話,本書封面,是由心理師想跟你說的主持人丁郁芙心理師協力製作的喔 🥰 歡迎翻翻本書,一起認識更多孩子的睡眠知識。
😪孩子乖乖睡,爸媽不崩潰☺️
就從這本書開始 ➡️ https://tinyurl.com/yy2j2x3d
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吳家碩來到空中,跟大家談如何達到優質的睡眠,以及導讀書籍《醒來!時間生物學教你得到優質生活與睡眠》/ 商周出版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ByW-sK9DIZA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簡介:
身體需要休息時,我們卻衝鋒上陣;身體需要光線時,我們卻關燈睡覺;身體需要黑暗時,我們還在開燈工作;對於身體的需求,我們總是不屑一顧,忘記如何隨著自然節律過生活……你知道嗎——生理時鐘失序會造成失眠、體力變差、內分泌失調、睡眠不足、職業倦怠、身心耗竭、反應力與專注力下降、憂鬱、神經緊張、肥胖、心血管與糖尿病等慢性病。神經生物學家擬定八項Wake Up! 計畫,幫助我們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與健康,與自然共生。
晝夜協調的「明亮」方案:
◎ 白天多到戶外走動,做日光浴。
◎ 讓日光進入室內,打造明亮的室內環境,規劃符合生理需求的照明設備。
◎ 配合個人的晝夜節律類型安排工作與學習時段,創造雙贏。
◎ 在日間分配固定的用餐、運動、休息、小睡時間。
晝夜協調的「黑暗」方案:
◎ 夜間避免接觸亮度過高的人工照明。
◎ 傍晚就要轉用夜間照明模式,使用黃色暖光。
◎ 消除所有「睡眠強盜」!睡前少看電視、電腦與手機。
◎ 夜晚若必須清醒與熬夜,務必延長睡眠時間。
◎作者簡介:彼得.史波克 Peter Spork
1965年出生於法蘭克福。大學時攻讀生物學、人類學與心理學。1995年於漢堡大學獲得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自1991年起成為科學記者,並為《時代週報》(Die Zeit)、《地理知識》(Geo Wissen)、《法蘭克福匯報》(FAZ)、《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科學畫報》(bild der wissenschaft)等撰寫文章。多本科普書籍的作者,並譯為九國語言。經常就撰寫書籍的主題發表演講,獲得廣大迴響。
◎來賓簡介:吳家碩
現任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曾擔任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及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演講超過上百場,喜歡與大眾面對面,分享與睡眠、失眠、精神健康、紓壓、體重管理等相關的知識和心得。致力於讓國人可以透過直接且輕鬆的方式,認識正確的心理學及睡眠醫學。
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在 好夢心理治療所| Taoyüan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資料庫,還有#好夢心理治療所 的調查,把這個索引的想法整理在官網的『好夢指南』 ... 吳家碩/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https://reurl. cc/R06bA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