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群組有感而發的文章)
#如何讓孩子有閱讀的穩定性
所謂穩定性是:可以閱讀(或聽)長篇文本、對各種知識有求知慾望跟興趣、主題涉獵廣泛、不閱讀偏食、可自主閱讀(聽讀)!
背景提要:
CC八個月大時才開始共讀,約一歲半開始給故事類繪本,兩歲起幾乎不再給操作書、硬頁書或玩具書,兩歲初開始給科普文本(30頁以上),三歲共讀可達一小時以上,四歲半自行聽讀可達一小時以上。目前四歲十個月,書籍喜好廣泛、不挑書,自然科學啟蒙、科學OK、地球公民兒童版、美麗新視界、新世代都自己聽讀,英文書籍如國家地理雜誌、high five雜誌、Disnep reading-along繪本、Mercy watson可自行聽讀。
正文:
我自己覺得以從小常常被我誤認為是過動兒的CC,現在有這樣的成效,我的觀念及做法應該算是滿有效的,而這不是我自己厲害從一開始就知道該怎麼做,只是因為從很小就開始買套書,遇到幾個很專業的業務,提供給我很有幫助的觀念。
再加上三年前開始創群組,跟許多媽媽聊過,很多媽媽會問我為什麼孩子坐不住看書(兩三歲以上了,明明從很小就開始陪讀),我每次都會問媽媽給什麼書? 有很高的比例都是給操作書、甚至還在看硬頁書、玩具書,媽媽也很無奈說可是小孩就只喜歡這種書….
也有很多人說,看什麼書都可以,只要小孩喜歡比較重要。曾經我也是這麼想過,認為共讀、親子陪讀,最重要的是小孩看書的過程開心、喜歡看書就好。但是仔細想想,希望孩子培養出閱讀習慣的目的,不就是希望未來他可以藉此獲得更多的知識、有獨立學習的能力、甚至如果可以在求學過程中不要太多挫折當然會更好。但如果孩子只是喜歡看小說、看漫畫,真的可以達到上述期盼嗎?孩子喜愛閱讀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可以兼具興趣跟求知,為什麼不呢?
想要讓孩子有閱讀的穩定性,我覺得最關鍵的部分是挑書的原則及觀念。真的不要因為小孩喜歡、就一直給相同的主題,也不要因為「書很好玩」,小孩看起來很愛「看書」,就給得很多。當孩子零歲、一歲,正開始培養閱讀興趣的時候,給這些書確實是適合的,但是到了兩歲、三歲,給的書籍沒有提升深度及廣度,當孩子習慣了,也漸漸有自己的想法,就會很難改變。再者孩子很快就長大了,媽媽陪讀的時間也很有限,在有限的時間裡當然要給孩子有深度的文本。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那套baby all裡面其中一本有植物生長過程的拉轉書,CC小時候我也買過類似的,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陪,CC就是一直拉一直拉,玩得很開心,根本不理我在說什麼,然後書籍內容文字也很少,想解釋也不知道怎麼解釋,更不用說與孩子討論,這類書籍除非家長本身知識底子豐富,否則我自己覺得我很難從這樣的書去刺激孩子思考與深度探討,就算想討論,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在機關上了。我還是喜歡真正的科普書有詳細不同階段的生長真實圖片及文字敘述,CC兩歲我就開始共讀很有系統的科普套書,慢慢建立起這樣的模式,所以我給的文本可以越來越長,即使有難度,孩子聽得一知半解,也不至於甩頭跑走,多聽幾次長大了自然就吸收。
回到媽媽們最大的問題,排除那些操作書、玩具書,孩子就是不想聽、不想看,怎麼辦呢?舉例來說,閱讀偏食、不喜歡科普書的孩子,可以先從身邊日常生活能夠接觸到的事物開始。例如CC兩歲以前我真的很少給科普書,確實已經有點只接受故事類的繪本,不愛讀科普、有點閱讀偏食。我的第一套科普書是小鏡頭大自然,看中這套書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有生態活動,我帶CC去參加生態活動,實際到山中、森林裡,實際親身體會什麼是青蛙、獨角仙、各種魚類、貓頭鷹等等(真的有去看貓頭鷹),或是到動物園去了解動物,慢慢從這套書開始接受科普知識文本。
另一個原則是,對於持續有在親子共讀的孩子來說,媽媽共讀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我共讀時,會盡量給比CC程度還要困難一點點的文本,不需要擔心書太難,小孩只要媽媽唸,再難聽起碼也會勉為其難聽的五分鐘、十分鐘😆,再慢慢拉長時間。此外,共讀方式如果可以,當然也會盡量帶一點活動,例如講到地震這本書,就帶著CC去演地震來了應該怎麼做?講到天文嘛,可以先從白天、黑夜的主題開始帶,拿一顆地球儀、跟一座檯燈當太陽,再慢慢延伸到銀河系,閱讀知識就是可以這麼好玩。
最重要的重點是,觀念跟原則知道了,知易行難,不要因為初期孩子不接受就放棄,媽媽總是怕難、怕麻煩、怕懶(懶這個是跟我自己說的😂),但是沒有跳脫舒適圈,媽媽跟孩子都很難突破提升。不需要去勉強孩子,但是有耐心的一點一滴慢慢引導,總有一天會改善!
英語學習的原則也是如此,這個部分等我發迪士尼文再一起分享,以上個人淺見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影片中cc聽的是地球公民兒童版雜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