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雖然好像什麼都沒做過就過去了。但是總會留下一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藍色大門。
你告訴我,你以為的同志教育是什麼?你以為的性別教育又是什麼?
教孩子搞同性戀、自慰、多P、通姦、各種性姿勢與性知識、戴保險套與避孕藥?
你哪來的自信,覺得你的孩子都是從正式的教育體系學到這些「知識」?他們都是從日本愛情動作片、網路各種不實資訊、同學在學校廁所裡比性器官大小、嘲笑別人娘娘腔與男人婆當中得到訊息不是嗎?或者說,你覺得「A片教導孩子不要就是要」,這樣的訊息會比較符合孩子需求,學校給的資訊比較不正確?
你知道嗎?當學校教育願意教孩子,至少還有監督的可能,而且孩子也可以從這裡得到正確的避孕觀念、性觀念,也可以學習如何尊重不同氣質的同伴,也可以知道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見得是一樣的。
至於教導孩子成為同性戀?他是就是,他不是,怎麼樣都不會是。愛情是天生的,由不得這個人,如果你也同意,那麼你怎麼會相信,教育可以「教出」異性戀與同性戀?
所以,如果有更多的性別與同志教育,以後我們的社會可以是這樣的:
1.孩子長大後的情殺案會減少,因為孩子知道尊重別人不愛他,愛與佔有是兩件事,就不會以暴力解決問題。
2.孩子的自殺率會下降,因為他知道,自己喜歡同性是正常的,不會因為大人的壓迫而感到罪惡。
3.孩子不會再以「掀女生裙子、拉女生頭髮、偷看同學內褲」,當作是引起對方注意的表現。他會知道這樣是不尊重別人的。
4.男孩不會因為自己喜歡洋娃娃而被當作娘娘腔,女孩不會因為自己喜歡爬樹而認為是男人婆,變成大家嘲笑的對象,因此不想要上學。
5.隔壁的叔叔要他脫褲子,摸她平坦的胸部、要他含大人的性器官,他會立刻知道這是性侵害,而且勇敢的報警,不會覺得這是遊戲或害怕拒絕。
6.孩子會知道,自己在16歲以前發生性行為,即使是心甘情願,對方也會被告,而且對方父母要賠償一大筆錢。所以愛他就應該拒絕他。
7.孩子往後會記得,對方可以騷,但我不能擾。不要就是不要,即使到最後一刻,都可以拒絕對方要求發生性關係,而且也會尊重對方的感受。
8.孩子會理解,安全的性行為是必要的,不會因為受到A片誇大情節的影響,而認為顏射、口交或肛交,都不需要尊重對方的意思。而且沒有想懷孕,就要全程戴保險套。
9.孩子會更瞭解自己的身體,知道如何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好好的保護自己,不會因為誤解而傷害自己或別人。
10.孩子會學習如何尊重別人,而尊重,是一輩子的課題。
如果說,你認為這樣的性別與同志教育,不應該進行。那麼,就讓你的孩子被A片教導吧!反正他可以上網、可以跟朋友學習、可以被不懷好意的大人教導、可以被這個世界污染,你就是不要學校來進行性教育,那真是便宜了這些想要猥褻與性侵孩子的大人。你嫌教育太早,他愛你孩子太小。
11月24日,請你為了孩子的教育,還有一個更好的社會,做出兩好三壞的選擇,拜託你了。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Carl Ho卡爾 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背景音樂 BGM ◁ Pokémon Shuffle OST - Easy Stage ヽ(∀゚ )人(゚∀゚)人( ゚∀)人(∀゚ )人(゚∀゚)人( ゚∀)ノ 時間戳記: 00:00 - 開場簡介 01:03 - 何謂「愛」? 02:19 - 基督教父母抗拒同性戀 04:45 - 遠距離戀...
如何 知道自己喜歡同性 在 我是艾姬-情癒撩慾系作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正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才要支持性平和同志教育。
「這個夏天,雖然好像什麼都沒做過就過去了。但是總會留下一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藍色大門。
你告訴我,你以為的同志教育是什麼?你以為的性別教育又是什麼?
教孩子搞同性戀、自慰、多P、通姦、各種性姿勢與性知識、戴保險套與避孕藥?
你哪來的自信,覺得你的孩子都是從正式的教育體系學到這些「知識」?他們都是從日本愛情動作片、網路各種不實資訊、同學在學校廁所裡比性器官大小、嘲笑別人娘娘腔與男人婆當中得到訊息不是嗎?或者說,你覺得「A片教導孩子不要就是要」,這樣的訊息會比較符合孩子需求,學校給的資訊比較不正確?
你知道嗎?當學校教育願意教孩子,至少還有監督的可能,而且孩子也可以從這裡得到正確的避孕觀念、性觀念,也可以學習如何尊重不同氣質的同伴,也可以知道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見得是一樣的。
至於教導孩子成為同性戀?他是就是,他不是,怎麼樣都不會是。愛情是天生的,由不得這個人,如果你也同意,那麼你怎麼會相信,教育可以「教出」異性戀與同性戀?
所以,如果有更多的性別與同志教育,以後我們的社會可以是這樣的:
1.孩子長大後的情殺案會減少,因為孩子知道尊重別人不愛他,愛與佔有是兩件事,就不會以暴力解決問題。
2.孩子的自殺率會下降,因為他知道,自己喜歡同性是正常的,不會因為大人的壓迫而感到罪惡。
3.孩子不會再以「掀女生裙子、拉女生頭髮、偷看同學內褲」,當作是引起對方注意的表現。他會知道這樣是不尊重別人的。
4.男孩不會因為自己喜歡洋娃娃而被當作娘娘腔,女孩不會因為自己喜歡爬樹而認為是男人婆,變成大家嘲笑的對象,因此不想要上學。
5.隔壁的叔叔要他脫褲子,摸她平坦的胸部、要他含大人的性器官,他會立刻知道這是性侵害,而且勇敢的報警,不會覺得這是遊戲或害怕拒絕。
6.孩子會知道,自己在16歲以前發生性行為,即使是心甘情願,對方也會被告,而且對方父母要賠償一大筆錢。所以愛他就應該拒絕他。
7.孩子往後會記得,對方可以騷,但我不能擾。不要就是不要,即使到最後一刻,都可以拒絕對方要求發生性關係,而且也會尊重對方的感受。
8.孩子會理解,安全的性行為是必要的,不會因為受到A片誇大情節的影響,而認為顏射、口交或肛交,都不需要尊重對方的意思。而且沒有想懷孕,就要全程戴保險套。
9.孩子會更瞭解自己的身體,知道如何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好好的保護自己,不會因為誤解而傷害自己或別人。
10.孩子會學習如何尊重別人,而尊重,是一輩子的課題。
如果說,你認為這樣的性別與同志教育,不應該進行。那麼,就讓你的孩子被A片教導吧!反正他可以上網、可以跟朋友學習、可以被不懷好意的大人教導、可以被這個世界污染,你就是不要學校來進行性教育,那真是便宜了這些想要猥褻與性侵孩子的大人。你嫌教育太早,他愛你孩子太小。
11月24日,請你為了孩子的教育,還有一個更好的社會,做出兩好三壞的選擇,拜託你了。
如何 知道自己喜歡同性 在 Carl Ho卡爾 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背景音樂 BGM ◁
Pokémon Shuffle OST - Easy Stage
ヽ(∀゚ )人(゚∀゚)人( ゚∀)人(∀゚ )人(゚∀゚)人( ゚∀)ノ
時間戳記:
00:00 - 開場簡介
01:03 - 何謂「愛」?
02:19 - 基督教父母抗拒同性戀
04:45 - 遠距離戀愛 - 你會等待嗎?
05:56 - 性向的疑惑
07:50 - 男性打扮異性戀女的煩惱
11:22 - 「點溝到林鄭月娥?」
11:45 - 不在意對象的性別?
12:26 - 在放棄邊緣的抑鬱情侶
14:20 - 遠距離戀愛 - 安全感盡失
15:42 - 得知對方是否單身的方法?
16:55 - 為性單戀苦惱
19:25 - bonus
情感問題投稿:https://bit.ly/34sknij
*註1:在msn雖然可以傳送圖片和有限度大小的影片
但礙於各種限制 (例如網速)
所以主要也是以文字交流
*註2:HKUST Redbird (Leadership Community)
https://fys.ust.hk/student-life/redbird
*註3:不在意是指我站在旁觀者的立場
看別人的感受而已
不是說我自己不在意伴侶的性別
想聽更多關於個人成長、學習與經歷分享,歡迎收聽Carla的Podcast:
Spotify: https://spoti.fi/3cGkcSJ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RXxmky
Google Podcasts: http://bit.ly/carlaGooglePodcasts
σ`∀´)σ 加入成為我的會員 :3 一起種瓜子:
https://bit.ly/2LOqm6A
(*´∀`)~♥
更多關於我 More About Me
實用 Useful:
▷ 生活妙招 Life skills ◁ https://goo.gl/ZTLG18
▷ DIY教學 DIYs Guide ◁ https://goo.gl/u4ENC7
▷ 卡議題 https://goo.gl/njp4rC ◁
搞笑 Fun:
▷ 趣味話題系列 Funny Video ◁ https://goo.gl/SrmBPm
▷ 惡搞混音曲 Parody Remix ◁https://goo.gl/sdbRM4
▷ 挑戰系列 Challenges ◁ https://goo.gl/IGt6Kg
▷ 智障劇場 ◁ https://goo.gl/RKDPQM
實測 Practice:
▷ 文具開箱評測 Stationary Unboxing ◁ http://bit.ly/2Xwkq9F
▷ 各種開箱系列 Product Unboxing ◁ https://goo.gl/CE6MpC
▷ 實驗系列 Experiments ◁ https://goo.gl/MzwL7f
寵物 Pet:
▷ 我的搞笑倉鼠 My Funny Hamsters ◁ https://goo.gl/8sNzHy
▷ 倉鼠養育教學 Hamster Care Guide ◁ https://goo.gl/zZWYF7
放鬆 Relax:
▷ ASMR系列 ◁ https://goo.gl/KSvmVF
---------------------------------------------------------------
▷ 臉書粉絲專頁 Facebook Fanpage ◁ https://goo.gl/699CdS
▷ Instagram ID ◁ CarlHo117

如何 知道自己喜歡同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那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我想很多人都看過一部經典的電影——神鬼戰士(Gladiator),在這部電影裡面都有這樣的畫面,就是當決鬥結束之後,國王的拇指朝下,就意味著這一個鬥士要被殺掉,國王賜他死,但是如果拇指朝上的話呢,就是讓這個鬥士活下來。
事實上呢,透過這樣的一個畫面跟過程哦,很多人就會覺得,噢!原來那個時代拇指向上跟拇指向下跟我們現代所指涉的意義應該是很類似的,向上就是「讚」,就是肯定、就是讓你活下來、就是你很棒,而向下呢?相反的意思,
可是你知道嗎?如果把時代還原回古羅馬,大拇指向上跟向下的意義其實是跟我們現代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如果是在古羅馬到了競技的尾聲,一但觀戰的國王竪起了大拇指,那絕對不是要給這些鬥士點個讚,而是要讓這些人「領便當」,就是要讓這些人被殺掉了。
所以如果你穿越回古羅馬那個時候,你是一名鬥士,你最期待看到的是國王把他的拇指向下倒轉,這才是讚許你,這才是一個你能夠活命的手勢啊。然而如果回到現代,也不是在每個文化背景裡面拇指頭向上比讚就真的是「讚」的意思。
其實在伊朗的傳統裡面,竪起拇指也是一種冒犯性的手勢,那跟我們在一般認同的文化裡面竪起中指差不多的意思。可是很有趣的地方是,大概是受到全球化的「文化趨同性」的影響,其實在伊朗的新一代年輕人也慢慢的把竪起大拇指的意義,跟全世界共同的認知就是「讚、你很棒」,已經產生了這樣的認同。
所以如果你現在到伊朗發現年輕一輩的人跟你比「讚」,那意思上可能就很值得玩味了。你可能就要想一下他到底是在稱讚你還是在冒犯你呢?
今天跟你分享這個內容是帶一點趣味性的,可是在這個趣味性的背後,你有沒有想到你現在的生活,其實每一個個人或每個群體都有他們共同認同的文化價值,而在這個文化價值底下會有一些共同的想法跟信念,一些共同的行為準則,只是我們多數時候哦,我們在跟別人相處,或者是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你想想,在第一時間你會觀察嗎?
又或者是你知道該觀察什麼嗎?我們常常是帶著自己的習慣,也可以說明白一點叫「自己的偏見」,你可能會以為自己有在觀察,自己有提高敏感度去sense眼前的人,或者是環境怎麼回事。
但是多數時候,說得更精確一點,其實你是帶著自己的預設,去核對自己想核對的答案,以導致於哦,我們常常在面對陌生的人或者是陌生的環境的時候,我們依然說自己習慣說的話,看自己習慣看的事情,然後用自己習慣的觀念去認知理解眼前的人、事、物,這就導致了很多表錯情啊,會錯意。
然而這個部分還算是比較輕微的,嚴重的話就是對於眼前情勢的誤判,我想這些誤判如果從輕微的來說可能就是鬧一點笑話,但如果從嚴重的角度來看,他可能就是讓你無法跟別人達成共識、產生合作,或者是自己已經陷入了欺騙的陷阱而完全不自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經驗,我想你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歷程吧!
在這裡我邀請你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夠學會一套技術、一個系統,讓你在很多環境裡面,能夠打開最適當的敏感度,對於那些別人,他的行為背後可能說指涉的意思,他的表述、他所講的話,背後可能「真、偽」還是哪些可以參考?哪些需要檢核?哪些需要再次地釐清?你都有一個很清楚的認知,就會讓你在面對各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的時候,更加地成竹在胸呢~
帶著這份自信還有安定,你在透過適當的問句,知道在什麼時候要問什麼話,什麼時候要去檢核什麼訊息,在關鍵的時刻怎麼樣用問句的引導,讓對方產生對你的信任跟合作,讓別人覺得跟你合作是一個更好的選項,透過這個歷程能夠跟你在乎的人的達成必要的共識。
對於這樣的自己有所憧憬,也希望自己能夠透過學習長出這樣的能力的話,那麼我在這裡就要跟你推薦,我在10月13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哦!這是一門實體課程,是我這一門課程的第二十期,前面已經有非常非常多的學員,來自於各行各業各個不同的專業領域,都在這門課得到很大的學習跟前進。
我在這邊也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因為10月13號這一期是我在2020年「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的最後一期,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即將會用4周的時間,陪伴你一起去建立起觀看、傾聽、發問跟整合性的思維,讓你在面對多變的環境,能夠建立起跟他人化解差異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踏進我的教室,我都希望你透過今天的分享,讓你在面對各種不同的人進入不同的環境的時候,能夠長出必要的敏感度,因為這樣子退一步才能夠保護你自己,進一步才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資源條件跟位置,祝福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10月13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望聞問切」,這是2020年的最後一期,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相關的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的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如何 知道自己喜歡同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僅剩五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另外呢,為了服務更多我們在世界各地的聽眾啊,我們現在的內容也進駐了「喜馬拉雅」的服務。
在APP store或者是Google play裡面,搜尋「himalaya,h、i、 m、a、l、a、y、a」,你就可以下載這個APP,並且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同樣的可以訂閱收聽我們。
如果你是一個工作認真做事負責的人,你可能會很善用你的待辦事項的記錄,把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去把它列下來;然後呢,當你做完之後去打勾。
可是你也可能碰過這樣的困境,就是隨著待辦事項的清單越來越長,你覺得壓力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低。
你每天都非常的忙,但是你卻不太知道自己忙了什麼?
甚至於,你可以感覺到你完成了很多事,但是這些事情好像都沒有一個聚焦的效應;也就是說,你會有一種感覺是你「多勞但未必多得」啊!
其實呢,在工作跟效率的管理角度,我們列出待辦事項的清單,它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
但是,我們也經常會被這樣的一個方式限制住我們自己,好像我一定要把清單上列出來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完成。可在這之前,我們卻沒有充分的思考,為什麼我要做它?或者是我應該做到什麼程度?
然而如果再放的大一點,再深刻一點去想,我們甚至於沒有去思考我們做這一切為的是什麼?
有一種好像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概念,叫做「堅持下去就對了,只要我能夠堅持努力,我有一天就能夠得到我想得到的。
就像是一句俗諺說的:「戲棚下坐久了就是你的」,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哦?可是在這個時代裡面,你戲棚下坐了很久,可能也坐得夠久了,但是你真的有感覺到你要的一切,真的有屬於你的嗎?
其實哦,在我每次面對這種生涯,和工作上面的選擇的時候,我都會遇到很多朋友,他有個毛病叫做「堅持妄想症」。
而堅持妄想症就是我剛剛說的,第一個最明顯的特色,就是他們很辛苦,但他們多勞未必多得!
而第二個他們會有一個想法是,戲棚下坐久了就是自己的;可是呢,他可能沒有得到任何他想要的,但他卻得到了滿身灰塵。
然而如果你聽到這裡,覺得很沮喪的話,我今天當然不是要打擊你、挫折你的哦,我今天是要告訴你一個可能你早就聽過,但是你很有可能沒有認真去深思過的一個概念,叫做「20/80法則」。
在19世紀的時候,有一個學者叫做「帕累托」,他通過計算提出的一個看法,就是世界上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
而這樣的「28法則」,它也被延伸運用到很多很多領域,當然也包含了所謂的「效率管理」或者是「生涯規劃」。
其實呢,你生涯當中或者在你生命當中80%的成就,往往是那20%的關鍵事物所造成的。
然而我們多數時候,在做任何生涯的決定,或工作的決定之前,我們其實很少被教育,或者是被訓練要充分的思考。
我們總有一種做就對了,但是我們卻沒有先去問清楚,到底做什麼才是那20%的關鍵?
所以這也是我在我自己的線上課程,叫【過好人生學】裡面,強調了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生涯是否能走到你想去的地方,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在每一個階段創造出成果?
然而要創造出成果不能靠蠻力,是要靠聚焦的,而且你不只要聚焦,還要「再聚焦」。
就像是哦,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用放大鏡聚焦,然後把紙燒起來這樣的一個實驗;其實關鍵就在「聚焦」。
否則按你把一張紙放在太陽底下,無論是再大的太陽,你曬得再久,你最多會得到一張發黃的紙,你不會得到一張燒起來的紙。
那在聚焦的過程當中,它一定有一個收斂的過程,也就是當你聽完這一段之後,我邀請你回頭看一看,自己的那些待辦事項的清單,你問自己有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關鍵?
如果這些清單當中,只要確保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好做到位,其他的會造成良性循環,或者是正面的延伸效應,那一件事情會是什麼?
你可能會發現,在你的清單裡面,居然沒有哪一件事情,你只是在旁枝末節上面不斷的追趕;但是你沒有問自己,它背後的共同性是什麼?
這其實就讓我想到,賈伯斯在他生前曾經說了一句話,他說:「我們選擇不做的事情,會跟我們選擇去做的事情,是一樣重要的」,甚至於有時候更重要!
那麼你在面對自己的工作事項,或生涯的時候,你的取捨是什麼?我遇到很多人哦,又要安全但是又要有發展性,這兩個概念是在本質上互斥的,因為你要有發展性,你就一定程度的冒險。
但是我也不是鼓勵你盲目的冒險,而是在可控風險,做過風險評估底下的冒險,一個很基本的概念,你的預期報酬跟你的可能風險,本來就是成正比。
盲目的冒險一定是有問題的,但是你完全不冒險,那你又怎麼去看見你生涯的可能性呢?
回頭想一想,你有堅持妄想症嗎?你有一種很奇怪的想法叫做,你只要努力一切就會是你的嗎?
如果你還繼續保持這個想法,我只能說其實你只是很努力而已;而且真的就這樣而已!其他的部分,生命當中的美好或者是生涯的更大的舞台,更好的發展性,可能跟你不太有關係。
所以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示與幫助,更重要的一點是,努力絕對不是問題,但是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先聚焦在那最重要的20%,甚至是20%當中的20%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我們從即日起,到6月12號的晚上12點止,推出了一個季節限定的優惠。
你只需要花1413的價格,【過好人生學】就會陪伴你一世一生的一起前進、一起成長,你加入了嗎?
歡迎你的加入,也期待你的前進與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