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復發4期全身性轉移! 《飛越比佛利》女星:也許別人覺得我玩完了,但我還沒放棄】
《飛越比佛利》49歲女星香儂道荷蒂,傳出乳癌復發,且病程進入第4期,已發生全身性轉移。不過她勇敢面對病魔,目前持續演出影集,一天工作16小時不喊累。
香儂道荷蒂的病情已經是乳癌末期,癌細胞很可能持續轉移到腦部、肺部和肝臟,但她說「說到癌症末期,多數人想到的都是病入膏肓、意志消沉、等著終期來臨的低谷情緒,我想扭轉這種印象」...
--------------------------------------------
🌸想知道如何活到老、領到老嗎?精彩的第三人生會是什麼新樣貌?>> https://bit.ly/3nIAEG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
如何 知道 乳癌復發 在 林意箴 Dian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章有點長,但希望大家可以花五分鐘看看。女生應該看,男生更應該,你才知道該如何關心身邊的女性,你的媽媽、姐姐、妹妹、女友、太太、女兒。
因為拍短片做了一些功課,了解到原來台灣年輕型乳癌機率偏高,每年超過3成的新診斷個案是低於50歲的「年輕型乳癌」,且復發轉移的機會也很高。
不過幸運的是,隨著醫療研究進步,乳癌治療有長足的進展,旨在讓大家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保有生活品質,並有效延長存活率。
這次拍攝《小豬撲滿計劃》的整個工作過程,從前置到拍攝及前天的記者會,都感觸良多,真的非常希望透過這個影片,讓更多人意識到「年輕型乳癌」的存在,並且能夠提高對身體的意識,定期接受檢查,才能預防勝於治療。
跟乳房相關的最基本檢查,有乳房攝影與乳房超音波,兩種檢查各有優缺及適合對象,網路上有很多相關資訊可以查詢。健康局有提供給45歲以上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的檢查,45歲以下的女性,我整理看過的資料之後覺得可以每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因為比起乳房攝影,不適感較低且較易執行。
記者會當天曾令民醫生分享了非常多,其中提到:「免疫力與癌症有想當大的關係。」但免疫力不是外人能幫忙的,所以要好好照顧身體,常運動並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面對疾病與人生的劇變,恐懼是非常正常的;光是拍短片時把自己帶入女主角的視角,都已經讓我覺得非常害怕,但我想,任何困難,都不能被恐懼打敗,尤其是生病,我們要相信自己,要相信你的醫療團隊,且牢記:「你不是一個人。」
總結:
·定期健康檢查
·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 常運動
· 提高免疫力
· 把習慣資訊分享給身邊的人
· 假如身邊有病人,多一點耐心與陪伴,你要知道,他們所面對的改變與恐懼,一定比健康的你多很多
· 時常擁抱,時常說愛
小豬撲滿裡最珍貴的儲存,應該是健康有愛的每一天。擁抱希望不嫌晚,面對復發記得『停』『聽』『看』。一起有愛關懷年輕乳癌病友,面對復發我願相挺。
#小豬撲滿計畫
#擁抱希望不嫌晚乳癌復發停聽看
#台灣諾華
#中華乳癌病友協會
#王小棣
#劉冠廷
#林意箴
#洪健藏
#10月國際乳癌關懷月
#乳癌無懼我願相挺
#早期篩治
如何 知道 乳癌復發 在 魏蔓 Mandy We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愛一個人不是擁有他
是讓他被愛著,充滿能量繼續去愛別人
💜
罹患乳癌復發全身的孟京京,看透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剩下不到三到六個月的生命,她選擇義無反顧的投入與最愛的掛居溫存,並跟他求婚。也許打擾了他、也許被拒絕,但是不論如何她也要用最後的生命努力告訴掛居,把心打開,傾聽自己內心受傷的小孩,讓光進來,才收的到愛。
然後,
孟京京,要啟程了。
🕊
我的阿姨在生前最後因為癌症轉移腦部,常常意識不是很清楚、記憶不是很完整。一天,可能是最後一週,她突然對我跟我媽媽說:「我有兩個女兒,一個在美國,一個是蔓兒。」
阿姨原來比我想像中還要愛我,我怎麼在她臨終的時候才知道呢?
謝謝阿姨,我也很愛妳,很想妳。我知道演出京京是老天爺要我體會阿姨的苦。平常我不太敢想太深入,今天的播出也是京京的啟程,就讓我好好哭一下吧。
然後,
我們都要很珍惜自己的身體,一定要快樂!要很愛很愛自己,妳要常常問自己的身體快不快樂,身體其實比我們的大腦智商都高,它只是不會說話,不要欺負忽略它的存在,身體常常在包容大腦的遲鈍還有情緒化,放鬆自己的情緒,也要愛無聲的身體。
珍惜現在的健康與愛人的能力。
#愛情白皮書
如何 知道 乳癌復發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