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絲」星盤中的黑暗母親(二)
#莉莉絲 #榮格心理學
榮格心理學家Hurwitz, Siegmund認為莉莉絲的原型代表著充滿性誘惑的女性,尤其是對男性來說,便是一種原始的阿尼瑪(陰性能量)的代表性人物。對於女性來說,莉莉絲則有兩面性存在,一面是滋養、照顧者的特質,另一方面則是會傷害孩童、懷孕中的婦女,因此具有“吞噬”的意涵在。(取自「莉莉絲,第一位夏娃」)
人類本性中的大母神特徵則會顯現為感官之愛的女神阿芙羅黛蒂(希臘神話中的金星女神),或是家庭與爐灶女神赫拉,或是農業女神狄密特。若是在印度世界,我們會發現大母神則是幻化成Kali,他是同時庇佑又毁壞的可怕女神,在自然的永恆迴圈中賦予生命、奪取生命。(取自「與內在對話」)
有一說誘惑夏娃吃下禁果的蛇,就是莉莉絲的化身。蛇在許多文化中,是療癒 智慧的源頭、轉化和永生的能力,但在『舊約』中,蛇是 危險、邪惡的誘惑者。(取自「夢,通往生命的泉源」)
Hurwitz, Siegmund進一步說明,他認為莉莉絲的兩面性是Ishtar(金星女神)與Lamashtu(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女性惡魔)的綜合體。Ishtar是歡愉、喜悅、美好事物的代表,Lamashtu則是半鳥半人的型態,往往會傷害小孩或是準媽媽。不過這樣的兩面性也體現在維納斯(同樣也是金星的化身)與賽姬之間矛盾的關係,在阿芙羅黛蒂與賽姬之間的鬥爭中,維納斯也顯示出對於地面上最美女人的嫉妒心,而一心想要摧毀她;即使當時的女神受人膜拜,女神應該要守護眾生,卻因嫉妒而傷害賽姬。
然而,半人半鳥的型態,在東方文化中有九天玄女與姑獲鳥的樣態,多半象徵著守護孩童健康的存在。
有趣的是,不論是蛇或是鳥,在古代人眼中,鳥是靈魂的化身。古代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由鳥帶至天堂/冥府。因此鳥可以穿梭「人間」和「冥府」之間,是地母神的使者。目前還有些少數民族,當親人/朋友重病時,會故意在門外大聲呼喊親人/朋友的名字,接著開始灑穀物,慢慢退回病人房中,希望病人的靈魂可以回歸而康復。
後來古代人,將「鳥」和「蛇」的形象合而為一,成為「有翼之蛇」,這就是龍的原型。龍,英文Dragon,從字源來看,那是出自希臘文的Drakon(大蛇)。「有翼之蛇」,是將擁有「大地」代表的蛇和「冥府」代表的鳥合而為一,也就是代表管理「人間」和「冥界」的全能之神。(以上兩段取自ptt之Falcom版內的文章)
這也是為何莉莉絲的形象到後來演變成惡魔之首。
如同之前的文章所言,以客體關係心理學的概念,便是孩童看待母親或是主要照顧者是愛恨交織的客體,而依附理論便會感受到母親本質是矛盾依附類型,每次孩童想要靠近母親時可能會被傷害、被指責,又可能被照料、滋養,再度被母親推開等等,使得孩童對於母親有種混亂且困惑、害怕等複雜情緒。
使得孩童長大之後,一方面很害怕被拒絕,但又抗拒進入親密關係當中,不容易信任他人,並且對自我沒有價值感與社交無安全感,他們預期自己會遭到拒絕或是被剝奪的扭曲視框,容易讓他們錯聽治療師的關愛回應。(取自人際歷程取向治療)
在星盤中不論是內行星或是重要的四軸點與黑月莉莉絲產生緊密相位時,不論男女都容易對於依附關係產生一種不確定感,一方面渴望被滋養、照顧與認同,另一方面也擔憂自我被吞噬。即便心裡頭渴望獲得照顧者的滋養,也感受到照顧者釋放出矛盾且具有吞噬意涵的訊息,而使得內在孩童對於依附關係感到相當焦慮不安。
賽姬,靈魂的字根,我們要如何從這樣的焦慮不安的狂躁中解脫,或許藉由賽姬如何一步步走入蛻變之旅,我們可以稍微窺探走向自由與療癒的道路。
我們都是通道,這些原型力量必須透過我們的通道而成為具體的存在。我們以自身的實體生命來體現這些原型。我們的個別生命就像容器,讓原型得以在地表具體化;我們的個別生命是讓他們為永恆宇宙奮戰的戰場,也是讓他們表現普世戲劇的舞台,具象表現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取自「與內在對話」)
#占星與心理學
關於更多莉莉絲與星盤之間的秘密與療癒,歡迎參加于玥在8/6線上的小講座(防疫價600台幣)
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41c60f18ceebb2ec
如何 面 對 母親 往生 ptt 在 BigBrother大師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直沒告訴大家的是,前些日子我又在寫新書了,還有沒告訴大家的是,新書這禮拜就要上市了。
#文後有抽新書分享活動
#可以抽親筆留言新書
#新書的內容完全沒有發佈過
#出版社說我文章太長所以只好加上標點分段
【寫在句點之後-窗外的風】
這本新書一開始寫的時候,我有點沒有方向,也不知從何寫起。突然想起當初在ptt寫的時候,常常有人跟我分享一些親人往生跟長照部分的故事,老實說,有時候聽聽那些事情,都覺得自己還剩下一點幸福。每一段照護經驗,每一段生離死別,都是一個故事,不能說誰比較慘,但每個故事都有他的辛苦在。
最後一段照顧我父親的經驗,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剛做完手術的父親很快的又緊急入院了。其實那時我也剛動完手術,我一聽到之後,身上帶著四條引流管,就辦出院了,立刻去了另外一家醫院照顧我父親。
照顧一個臥床的人,其實生活是這樣平凡無奇,每天翻身拍背、餵奶清大便,看看體溫有沒有不正常,有沒有突然冒汗,血糖夠不夠,血壓有沒有突然飆高,尿量跟糞便顏色有沒有異常,還有,等待他隨時會進出醫院。
記得那次,他是住健保四人房,旁邊是對老夫妻,年紀都有了,老先生來住院,老婆婆來陪他。老先生半夜會撐著柺杖去上廁所,那時候的我常常會幫老婆婆帶老先生去廁所,我估計假如他們兩個一摔應該是一起去賣鴨蛋了,所以順手日行一善。我爸對面是一個中年人,白天偶有家人來看他,但是半夜都是一個人,他好像很頻尿,每次都按鈴按到很不好意思,所以我也是跟他說等到他想上廁所再跟我說,我幫他拿尿壺。就連護理師有時候都跟我說幫忙紀錄一下那個中年人的尿量多少,我很想跟護理師說,其實我是家屬呀……。
也正是這原因,常常旁邊奶奶和對面中年人直誇我是個孝子、是個好青年,又或者一些長輩知道我家情況,有時候會給我奶粉、分我尿布,更多的是常常拍拍我說要介紹孫女給我認識,但是到我離開的時候連他們孫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男是女,我都不知道。
白天是這情形,但,到了夜裡呢?
晚上在醫院的窗戶吹風,那個風,很可怕。白天的任何稱讚,到了夜晚獨自一人的時候,都成了壓力。
我可以不要再當那些人口中孝順的兒子嗎?這樣我就不會那麼累了。
我可以當那個不管家,不管我跟親人關係的人嗎?這樣我就不用把所有錢都花在一個不會有希望的人身上了。
沒有儲蓄,因為我要讓自己吃好一點用好一點,才會覺得我活著還有為自己;沒有女朋友,因為沒有勇氣也不想有人跟你一起陷入這個漩渦;沒有未來,因為我的人生不知道還要停在這多久。
夜晚的窗外,很安靜。那風,很涼爽。
往下一看,似乎跳下去,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很詭異,為什麼照顧後面那個躺在那邊的人,看似是在幫他尋找生路,卻是在讓全家邁向死路?為什麼窗外下面那一條,看似死路,卻是一個可以讓自己輕鬆的活路?
很奇怪,為什麼死字是一個歹旁邊一個匕,是不是歹命的人到最後都是用那支匕解決自己?
突然間,後面又傳來咳嗽聲,擦擦淚,眼見太陽又冉冉升起,回頭看看床上的人,是父親,看看早上來接班的人,是母親,最後還是沒有勇氣,只能膽小地繼續選擇抱著家人一起沉下去。
但是,只要我跟床上的不走,隔天的晚上,我在床旁,還是繼續吹著窗外的風想著這一切。
這幾年,在醫院,遇到過照顧一個兒子照顧到家庭都沒了的。也遇過賣了幾棟房子,只是為了一個不可能再回復到正常狀況的家屬。更多都是心力交瘁,只能選擇帶回家自行照顧。在殯儀館,遇過照顧到不行而自殺的人,後來病人也餓死了,也有先殺了家人,自己再自殺,更有的乾脆全家一起燒一燒包起來。我都不禁在想,假如我現在還在照顧父親,我會如何?
一些網友跟我分享的長照故事,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回應。我沒資格跟你說聲加油,加完油後我拍拍屁股跑了,而你還是陷入那個無限照顧的泥淖;說了放棄,我也沒能給你的生死設定方向,因為生死大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又或是冥冥之中的命運裡。
這次這本書沒有很多飄點,更多的是一些我在殯儀館跟醫院的小故事,而為什麼我喜歡說些小故事呢?當年我家照顧我爸的時候,我們特別喜歡看新聞,看了之後,都會互相討論,討論著這些人都比我們還慘,來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家還好,這樣日子好過點。
我也想藉由著我在這兩個地方工作時發生的小故事,讓一些現在還在面臨親人離世或長照,為了生老病死而身心都陷入黑暗的人們,當你在夜裡吹到那陣風的時候,能夠想想,再想想,有一天你會解脫,有一天你會有辦法的。
希望我的故事大家看了之後,會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有那麼一點希望,如果仍然覺得寂寞,那至少你不孤單。
說了這麼多突然想到忘記告訴大家書名,新書的書名是《#比句點更悲傷》,句點之後,才是人生。
還有,千萬不要翻到書的背面,你會怕。
👻悲傷之後是歡樂的抽書時間👻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9/26(四)中午12點
活動辦法:
1.在BigBrother大師兄粉絲團按讚
2.公開分享此篇貼文(#記得開地球分享唷 )
3.於本貼文下方留言,對你來說什麼時刻 #比句點更悲傷
並標記 2 位好兄弟(朋友)分享這本新書!
(例:#比句點更悲傷 的事,就是當整間便利商店找不到一瓶10元麥香的時候,@___、@___)
會抽出4位朋友送出熱騰騰新書!
#希望大家也會喜歡這本新書
#9月26日凌晨0點上市
如何 面 對 母親 往生 ptt 在 BigBrother大師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沒告訴大家的是,前些日子我又在寫新書了,還有沒告訴大家的是,新書這禮拜就要上市了。
#文後有抽新書分享活動
#可以抽親筆留言新書
#新書的內容完全沒有發佈過
#出版社說我文章太長所以只好加上標點分段
【寫在句點之後-窗外的風】
這本新書一開始寫的時候,我有點沒有方向,也不知從何寫起。突然想起當初在ptt寫的時候,常常有人跟我分享一些親人往生跟長照部分的故事,老實說,有時候聽聽那些事情,都覺得自己還剩下一點幸福。每一段照護經驗,每一段生離死別,都是一個故事,不能說誰比較慘,但每個故事都有他的辛苦在。
最後一段照顧我父親的經驗,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剛做完手術的父親很快的又緊急入院了。其實那時我也剛動完手術,我一聽到之後,身上帶著四條引流管,就辦出院了,立刻去了另外一家醫院照顧我父親。
照顧一個臥床的人,其實生活是這樣平凡無奇,每天翻身拍背、餵奶清大便,看看體溫有沒有不正常,有沒有突然冒汗,血糖夠不夠,血壓有沒有突然飆高,尿量跟糞便顏色有沒有異常,還有,等待他隨時會進出醫院。
記得那次,他是住健保四人房,旁邊是對老夫妻,年紀都有了,老先生來住院,老婆婆來陪他。老先生半夜會撐著柺杖去上廁所,那時候的我常常會幫老婆婆帶老先生去廁所,我估計假如他們兩個一摔應該是一起去賣鴨蛋了,所以順手日行一善。我爸對面是一個中年人,白天偶有家人來看他,但是半夜都是一個人,他好像很頻尿,每次都按鈴按到很不好意思,所以我也是跟他說等到他想上廁所再跟我說,我幫他拿尿壺。就連護理師有時候都跟我說幫忙紀錄一下那個中年人的尿量多少,我很想跟護理師說,其實我是家屬呀……。
也正是這原因,常常旁邊奶奶和對面中年人直誇我是個孝子、是個好青年,又或者一些長輩知道我家情況,有時候會給我奶粉、分我尿布,更多的是常常拍拍我說要介紹孫女給我認識,但是到我離開的時候連他們孫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男是女,我都不知道。
白天是這情形,但,到了夜裡呢?
晚上在醫院的窗戶吹風,那個風,很可怕。白天的任何稱讚,到了夜晚獨自一人的時候,都成了壓力。
我可以不要再當那些人口中孝順的兒子嗎?這樣我就不會那麼累了。
我可以當那個不管家,不管我跟親人關係的人嗎?這樣我就不用把所有錢都花在一個不會有希望的人身上了。
沒有儲蓄,因為我要讓自己吃好一點用好一點,才會覺得我活著還有為自己;沒有女朋友,因為沒有勇氣也不想有人跟你一起陷入這個漩渦;沒有未來,因為我的人生不知道還要停在這多久。
夜晚的窗外,很安靜。那風,很涼爽。
往下一看,似乎跳下去,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很詭異,為什麼照顧後面那個躺在那邊的人,看似是在幫他尋找生路,卻是在讓全家邁向死路?為什麼窗外下面那一條,看似死路,卻是一個可以讓自己輕鬆的活路?
很奇怪,為什麼死字是一個歹旁邊一個匕,是不是歹命的人到最後都是用那支匕解決自己?
突然間,後面又傳來咳嗽聲,擦擦淚,眼見太陽又冉冉升起,回頭看看床上的人,是父親,看看早上來接班的人,是母親,最後還是沒有勇氣,只能膽小地繼續選擇抱著家人一起沉下去。
但是,只要我跟床上的不走,隔天的晚上,我在床旁,還是繼續吹著窗外的風想著這一切。
這幾年,在醫院,遇到過照顧一個兒子照顧到家庭都沒了的。也遇過賣了幾棟房子,只是為了一個不可能再回復到正常狀況的家屬。更多都是心力交瘁,只能選擇帶回家自行照顧。在殯儀館,遇過照顧到不行而自殺的人,後來病人也餓死了,也有先殺了家人,自己再自殺,更有的乾脆全家一起燒一燒包起來。我都不禁在想,假如我現在還在照顧父親,我會如何?
一些網友跟我分享的長照故事,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回應。我沒資格跟你說聲加油,加完油後我拍拍屁股跑了,而你還是陷入那個無限照顧的泥淖;說了放棄,我也沒能給你的生死設定方向,因為生死大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又或是冥冥之中的命運裡。
這次這本書沒有很多飄點,更多的是一些我在殯儀館跟醫院的小故事,而為什麼我喜歡說些小故事呢?當年我家照顧我爸的時候,我們特別喜歡看新聞,看了之後,都會互相討論,討論著這些人都比我們還慘,來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家還好,這樣日子好過點。
我也想藉由著我在這兩個地方工作時發生的小故事,讓一些現在還在面臨親人離世或長照,為了生老病死而身心都陷入黑暗的人們,當你在夜裡吹到那陣風的時候,能夠想想,再想想,有一天你會解脫,有一天你會有辦法的。
希望我的故事大家看了之後,會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有那麼一點希望,如果仍然覺得寂寞,那至少你不孤單。
說了這麼多突然想到忘記告訴大家書名,新書的書名是《#比句點更悲傷》,句點之後,才是人生。
還有,千萬不要翻到書的背面,你會怕。
👻悲傷之後是歡樂的抽書時間👻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9/26(四)中午12點
活動辦法:
1.在BigBrother大師兄粉絲團按讚
2.公開分享此篇貼文(#記得開地球分享唷 )
3.於本貼文下方留言,對你來說什麼時刻 #比句點更悲傷
並標記 2 位好兄弟(朋友)分享這本新書!
(例:#比句點更悲傷 的事,就是當整間便利商店找不到一瓶10元麥香的時候,@___、@___)
會抽出4位朋友送出熱騰騰新書!
#希望大家也會喜歡這本新書
#9月26日凌晨0點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