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 How Women Rise 女生在職場真的比較 容易吃悶虧❓
#po一本你最近買的書challenge
📘How Women Rise這本書,重塑了我的職涯後續的規劃想法
台北國際書展的書展實體取消,大家改為線上曬書,我來分享最近讀完,恍然打通職涯規劃任督二脈之感的書
2020疫情讓就業環境很震盪,公司每次的裁員、改組、人事異動,整個震盪線,真的不是容易可以釐清說清的
我也歷經心情跟現實的很多不確定性,工作喪失動力跟信心。然後也遇到轉機的出現。
在渾屯不確定的時期,我嘗試找尋一位我可信任的高一級的大頭,建立Mentor關係。
我會想去對話,是因為我想要找出我職涯下半場(下個20年)的方向,推去下個階段
👍他推薦了我一本書How Women Rise by Sally Helgesen and Marshall Goldsmith
我一讀,整個大驚,被迫開竅之感🥰
書是由兩位專業且資深的Executive Coach合寫,綜合他們就職場晉升之道 v.s.女性成長跟角色期待而養成的行為,來解構該怎麼跳脫已習慣的行為,在這個被早期男性建構出的商業框架中爬升
老實說,我之前不覺得男生跟女生成長、教育的方式有差這麼多嗎? 當然男女性的很多自我認知跟思考方式是不太一樣
常常在學校的學術表現,可能男生成績還不如女生。但是怎麼一到職場環境,就變不同❓
書中列舉了12個女性在職場常會有的習慣,如果你有中一個,就值得好好將本書讀一下
例如
❌你等待別人來發現你的苦勞或貢獻、不好意思去肯定你的成果
❌過度依賴專業,覺得升遷的辦法就是靠專業
❌你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優先於未來的職涯規劃
❌工作中一個小插枝發生,內心上演著內心戲,覺得別人是不是在背後議論紛紛你
✳️Habit 1: Reluctance to claim your achievements
✳️Habit 2: Expecting others to spontaneously notice and reward your contributions
✳️Habit 3: Overvaluing expertise
✳️Habit 4: Building rather than leveraging relationships
✳️Habit 5: Failing to enlist allies from day one
✳️Habit 6: Putting your job before your career
✳️Habit 7: The perfection trap
✳️Habit 8: The disease to Please 不小心就當爛好人
✳️Habit 9: Minimizing 壓抑、安靜、太乖
✳️Habit 10: Too much 太優柔善感、講太多贅字
✳️Habit 11: Ruminating 深刻反省
✳️Habit 12: Letting your radar distract you 內心戲想太多,導致忘記大局
公司的制度,早期是由男性建立起來的,現在普遍C級職位,還都是男性居多。很多職場裡的型態或組成,不諱言地都是有一種「無形的制度規章」既然如此,當然就要知道這些無形的職場江湖規則
😱「 默默」在職場真的不是一個好美德,每聽到「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的同事行為,可能會覺得吃味或不平,那為啥麼會給糖?看似一時的吵,可能其實已經暗盤佈局一陣子,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司馬昭之心的野心」在商業的職場環境中,也真的不是負面,相反地,可能會吸引到你要的資源幫助你
我真的很認真地邊畫線邊讀書,順便做做自我的分析
有人有覺得自己中了以上12點中的哪一項習慣嗎❓留言一下,有機會的話,我也可再說明細項☺️
書的官網 http://www.howwomenrise.com
補充一下,本書作者Marshall前一本書what got you here will not get u there 也是講類似的內容,只是當時他尚未發現女性跟男性有些的差異。我沒有閱讀所以無法置評
😆提到閱讀,我中文閱讀的樂趣是讀小說,尤其日文翻譯小說。我一向覺得讀英文翻譯的小說或商業書很彆扭不順
這次再讀英文的商業書,才發現自己是商業書要讀英文才覺得流暢。真的是很久沒讀書了,所以也一口氣買了相近的書
📕The Making of A Manager by Julie Zhuo:
超級推薦給新手主管、剛帶人的manager, 從一個manager的意義、招聘撇步、反饋技巧,都寫的很好,如果我當年有這本書,可能就比較清楚我到底該做什麼了. 這本並沒有是針對女性,就是一般manager的情況.
📕Women In Tech by Tara Wheeler:
本書一半是8位女生的故事,一半是如果想進入科技圈,求職該注意的事,跟一些職場基本須知跟概念。我覺得是適合準備或剛踏入職場的人
📕She Speaks by Yvette Cooper:
本書收入40篇知名女性的公開講稿,例如伊莉莎白一世、現任女王二世的lockdown演說、德國總理Merkel、蜜雪兒歐巴馬、妙麗Emma Watson.我當睡前讀物,隨意翻讀
📘📘一個巧合,四本書都是藍色封面📘📘
👉🏼👉🏼👉🏼我的書【大英國小職員職場奮鬥記:拒絕壓榨!大膽出走海外就業去】👈🏼👈🏼👈🏼
博客來購書網址:https://goo.gl/V5Vm7y
誠品購書網址:https://goo.gl/fEFNDP
樂天電子書:https://goo.gl/KStfuT
👉🏼香港:三聯、中華、商務書局
👉🏼英國郵寄購書請私訊
「妙麗英文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孫榮 KAI 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問題] 關於妙麗的名字- 看板HarryPott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妙麗的英文好難念!這些英文名字你都會嗎? 的評價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妙麗的「發音祕密」藏18年JK羅琳證實粉絲理論| ETtoday星光雲 的評價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妙麗翻譯英文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湯屋溫泉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妙麗翻譯英文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湯屋溫泉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妙麗英文名 在 [閒聊] 為什麼要翻成「跩哥馬份」? -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妙麗英文名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知道嗎?【留尼旺火山、熱點、與恐龍共舞】
#灼熱的地科冷知識 文末連結影片
歷經一天的疲勞,來看爆發中的火山,平靜一下身心靈(物理)吧。有沒有感到熱烘烘的,那是遠紅外線。
啊?火山通常不會形容是平靜的齁。沒錯,尤其是這座。Piton de la Fournaise (法語:熔爐山,直翻英文大約是 furnace peak)是位在法國的海外領土——印度洋西側的留尼旺島(Île de la Réunion),就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正東方海上。是全世界最活躍的火山,沒有之一。
因此,假設例如文Θ的世界周報報導說「法國留尼旺島火山再度噴發」,聰明的各位可以繼續喝茶,溫暖身心,而無需感嘆:「欸欸欸噴火了,地球怎麼了?」地 球 並 沒 有 怎 麼 了,熔爐火山在近三百年以來噴發了約兩百次,這樣平均 1.5 年一次的高活躍度,是一直正常地活躍著的好孩子 XD。
_
從各種角度標準來說,留尼旺都是「南半球的夏威夷」,首先火山的成因和夏威夷一模模一樣樣,都是位在「熱點」上面:地球內部洶湧的熱對流上升到地表,持續的把咱們地殼這薄薄的幾十到百餘公里的「岩石圈」燒熔出一個個洞洞,好像線香遇到透明塑膠袋。
也和夏威夷相似的是,火山中冒出的也都是高流動性的玄武岩岩漿,而形成盾狀火山,噴發形式也幾乎都是夏威夷式(熔岩流)。只有較少見的爆炸噴發,後者是當周遭的地下水足夠豐沛,被岩漿庫加熱膨脹所致——火山活動往往讓地球變成一具蒸汽機(熱機)。
有時候噴發出的熔岩,冷卻所形成的玄武岩石中間還含有肉眼可見的大顆黃綠色礦物,那些是橄欖石 olivine。橄欖石的存在驗明了岩漿的來歷與正身,因為,橄欖石這種礦物只有在深度約 400 公里的上部地函才能穩定存在。
橄欖石之所以能在地表出現,都是因為被對流「咻」的一下帶到了地表,還來不及重組。是這樣,在地表的低壓下,橄欖石熱力學不穩定,如果持續保持高溫就會重組成其他礦物了,但熔岩上升速率太快,迅速冷卻,晶體結構就凍結而保持住了。
這和鑽石其實在地球內部更深的 600~800 公里處到處都是,但很偶爾才會在地表找到是一樣的原理,如果將鑽石加到高溫,在地表的低壓力之下它會重組成熱力學更穩定的石墨結構。但金伯利岩的熔岩上升夠快夠勁才帶著鑽石安全抵達地表,沒變得黑黑。
_
說到對流,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常識中地函是什麼狀態,固體還是液體呢?我們都用「對流」形容了恐怕是液體吧,對吧對吧,錯!地球內部就只有外地核是液體。地函是扎扎實實的固體喔。
科學家之所以沒去過地心就知道地心的狀態,這種事是透過觀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行進。長話短說:地震的 S 波是「剪力波」,所謂剪力就是捏臉或是捏啤酒肚,然後扭來扭去的力,顯然是沒辦法扭動液體,故 S 波也無法在液體——例如外地核——中傳導。但由於看起來 S 波通過地函毫無障礙(除了在一些地帶會略減速),就證明了地函是固體
處在地球內部的特高溫度和壓力之下,地函的岩石這固體具有黏彈性(viscoelasticity,黏置性和彈性的和稱,例子是布丁),在非常非常長的時間之下會逐漸做著液體一樣的苟且之事 (?)。關鍵是人類時間和地質時間的尺度差太多,讓我們有點無法直觀理解「固體會對流」這種事。地老與天荒。
順帶的順帶一提,常溫之下的玻璃的流動性是......根本是零,即使過一百億年都不會流動一奈米。只有在加熱到「玻璃轉化溫度以上」才會明顯的顯出黏彈性、流動、並且可以加工塑形的喔。
地函岩石要局部的熔化,形成岩漿,只有在某些特別的狀況下: 1. 減壓熔化 (decompression melting) 例如在張裂性板塊邊緣往兩邊拉的地方熔點降低形成新的枕狀熔岩,新的海床。 2. 混入雜質的助熔劑融化 (flux melting),當海洋性板塊隱沒時輸送大量的水到岩石圈深處,水分子混進高溫的岩石中,降低了岩石的熔點,水也降低了密度,因此這些熔岩才會上浮到地表,捅穿岩石,形成海溝後方常見的火山島弧。
_
回來講主角留尼旺的火山
* 快速查了為什麼這個島取名做「會合島」(reunion)這麼奇的名字,結果是和法國大革命中某次會師有關。更搞笑的是隨著隨後的政治起伏,該島又曾經被改名為「波旁島」←法王室,和「波拿巴島」←另一個法王室,後再改回。
關於留尼旺熱點......是熱點 hotspot,不是火鍋 hotpot 千萬別弄錯啦~~誰會弄錯啦 (/‵Д′)/~ ╧╧
有另一個【必講不可】,錯過要等到下次大滅絕的梗:
它已經持續活躍了約六千五百萬年了。而每個科宅看到六千五百萬這數字就該心生「該不會和恐龍有關」的聯想。
還真的有關......搞不好有關,或許有關。是這樣,在大約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的最末期,留尼旺熱點的旺盛活動,噴出海量的「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形成了今天的南印度德干高原的廣大火成岩地帶:德干暗色岩(Deccan traps)。
暫停 ⏸,只要稍微有一點點現代地理常識的同學,就一定會妙麗舉手說「抗議,印度是印度,留尼旺是留尼旺,之間相隔了一個印度洋,熔岩是會飛嗎?」
啊啦~這就是整件事最奇特的地方惹,熔岩不會飛,會飛的,是印度! (???!!!) #抗議無效
中生代末期,本屬於岡瓦那大陸之一部的印度,原本是貼在非洲的東方,但「印澳板塊」不久開始一同加速往東北跑,印度在 *路過*「留尼旺熱點」的上方的「那一瞬間」(就地質時間來說)忽然就被穿了孔,還噴了滿身玄武岩。>////<
印度不以為忤,再帶著整塊玄武岩繼續跑,逐漸封閉了原忒提斯洋的東半部。最後也不減速地一頭撞上了亞洲,形成峰峰相連到天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其實說起來,超大陸「岡瓦那」的名稱正是取自印度的一個地名,就不意外非洲印度地質上本是一家了。然後因為韋格納,所以非洲南美洲也本一家。最後南極洲也本與岡瓦那做伙,發現恐龍化石也不意外。
長話短說,熱點源自於地球內部「熱柱」←不是炎柱大哥,是熱柱上升的熱點,相對上不會亂動,但地球表面的板塊卻會相對滑動,往往產生一整條長弧線的火山遺跡,就是被熔出的那一排洞洞。相同的故事在黃石熱點和夏威夷熱點等地都曾發生過、正發生中,那一條火山的遺跡甚至可以用來推知板塊在古代曾經移動的方向。再度點出了留尼旺和夏威夷真是有像。
所以法國版柯南要改到留尼旺島習得各種方便技能了(x)。
_
回到德干暗色岩,每當地球歷史上發生大面積洪流玄武岩(長期大面積活躍的一種火山活動型態)肆虐現世,常會伴隨生態圈的災難性事件,主要是大量排放的火山氣體,足以暖化氣候,改變敏感的生態平衡,給生物圈添亂。#那不就是人類正在做的事
所以其實白堊紀末,恐龍滅絕的原因現在學界仍然有一派提倡著:「笨蛋們,別只看隕石啊,德干暗色岩的火山(留尼旺熱點所射)也很威。殺恐龍之大業,它必定有份!」
而且得利於越來越精確的同位素定年法,火山滅絕派的地質證據也相當充足。例如顯示火山活動大大的早於隕石。看來恐龍的滅絕原因的全貌並不單純。這場「論戰」不能簡單一槌定音~~嗎?
あの.....如果說,火山滅絕派、隕石滅絕派,兩派都說對了豈不妙哉?
這個故事最奇妙最奇妙的一點在於看全局。
有點像韋格納當年盯著地球儀得到靈感。不過這次要看的是中生代末的古地球地圖 ﹝推薦 youtu.be/bzvOMee9D1o?t=327 5:27 秒處﹞,就會觀察到一個奇想天外的,未免也太巧的巧合:
當奇克蘇魯隕石 (Chicxulub asteroid) 砸下來,砸到今天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頂端——依照慣例這邊插入一張北美洲的某暴龍抬頭看了最後一眼的插圖——的同一時間,留尼旺熱點就位在......在隕石坑幾乎準確隔著地心相對的正對面,也就是對蹠點 (antipode) 上面啊。
兩者之間難道有奇妙的關聯?#是緣分是注定好漢剖腹來參見
* 各位若有印象,這個「巨大隕石坑的正對面有火山」的巧合其實在火星上也可以找到好幾處(參看:火星地理學的導讀 www.facebook.com/Nerdxplain/posts/723862905104484)。
考慮隕石以強烈地震波形式釋放的能量,會以各種路徑,穿過地球內部。強烈的震波會團團繞地球、裡裡外外跑好幾趟才平息。而由於球體對稱性,顯然波動在隔著地心的正對面(對蹠點)會有匯聚,好幾次,搖了又搖。
再想如果那兒有一鍋岩漿庫,這樣搖來搖去是否就會像汽水般炸開呢?岩漿和汽水其實蠻像的,溶解了一堆氣體,其氣壓大小是產生火山活動的重要因素。
但可惜——可惜呀,科宅搖搖頭說道——這個絕妙故事,目前還只是理論階段而已。「地震會誘發火山活動說」之中,有許多未確立的環節(推薦國家地理雜誌〈地震會引起火山爆發嗎?科學家為此吵翻天〉一文)不容忽略。
因此「隕石陰錯陽差,引起地球正對面的留尼旺/德干大規模火山爆發,產生的多重打擊,讓鳥類以外的恐龍全滅絕了」→ 雖然聽起來很酷,但請各位暫且不要這樣教小孩。但說來,地球無論物理化學還是生物真的都是一個整體呢。
_
截圖出處為
Julien Pedragosa 12月12日上午5:14 · 片長 7:16
Piton de la Fournaise - Éruption du 7 décembre 2020
www.facebook.com/watch/?v=143579863908905
妙麗英文名 在 孫榮 KAI 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民英文檢定開始 哈哈
自己覺得如果這本書只有中文有點可惜
所以把他的前文與介紹寫成了英文
希望正韓食能有個英文名
JEONG HAN SIK 才能夠被國外無法看中文的人搜尋到
希望有一天這本書能夠有英文版的
這樣至少我的家人都可以看呢~
我也有非常多國外的朋友與粉絲,
希望海外的外國人也可以跟我一起做韓食
JEONG HAN SIK is my first receipe book.
Here is the English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Being an international chef, I have to do this.
在這邊用英文來對我說一句話吧...
這樣我晚上看的時候, 就不用找妙麗問了
可以馬上聽到你們想對我說的話喔~~
#jeonghansik #mybookintroduction #Englishtranslation #aboutme #koreanchefkai #chefkaison #contentsofmybook #selfmedia #beinginternational #learningreceipe #koreanreceipebook #正韓食
妙麗英文名 在 妙麗的英文好難念!這些英文名字你都會嗎? 的推薦與評價
這些英文名字真的好難念!】 VoiceTube x GirlsTalk 英文名字街訪哈利波特看好幾遍妙麗的名字卻還是不會念? 影片後面有正確發音唷#名字念錯空氣 ... ... <看更多>
妙麗英文名 在 妙麗的「發音祕密」藏18年JK羅琳證實粉絲理論| ETtoday星光雲 的推薦與評價
妙麗 的「發音祕密」藏18年J.K.羅琳證實粉絲理論| ETtoday星光雲△喀浪邀請妙麗當他的舞伴 ... 對於台灣粉絲來說,「妙麗」中文名很好發音,但在英文發音. ... <看更多>
妙麗英文名 在 [問題] 關於妙麗的名字- 看板HarryPott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要請問一下大家,由於一直都是看中文版的
剛剛看到T板友的貼文,妙麗的名字原文是Hermione
又查到他的讀音是赫米昂(大概是這樣Orz)
那為什麼要翻成妙麗呢?只是純粹為了中文版好親近嗎?
還是其他語言有別的唸法?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0.181.1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