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戒掉的不是咖啡而是強迫症
如果只是單純戒掉咖啡,我才不會寫這篇文章呢。
咖啡可以提神,咖啡充滿風味,咖啡又沒惹我,為什麼我要跟它保持距離?
這場緣起緣滅要從我去澳洲念書開始說起。
十幾年前的雪梨不像現在有這麼多飲料店的選擇,以前路邊能隨意買到的只有咖啡店,或是像Boost的果汁吧。而我是在手搖飲王國台灣長大的孩子,不管上學還是逛街,手上沒拿一杯飲料就是覺得哪裡怪。但我不喜歡喝甜的,所以能買的只有咖啡。
每天至少一杯起跳,再加上咖啡裡的咖啡因是會讓人上癮的成分,十幾年下來,我每天要喝到5份濃縮才有感覺。尤其之前在臉書廣告客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更是放肆靠咖啡「紓壓」。那時候打雜阿姨還勸我不要喝這麼多,她說公司買的都是便宜貨,又苦又澀沒有香味,喝多了傷身。
有時候老師覺得我太誇張,多說兩句,我就不高興了。
我每天這麼辛苦,難道連這點小確幸都不能嗎?連喝咖啡的自由你也要剝奪!
其實不只咖啡,只要是有咖啡因的飲料我都越喝越多,可樂、濃茶,都是我的小確幸!
就連我去婦產科做懷孕諮詢的時候,醫生說喝咖啡會降低受孕機率,我都沒在怕。我記得我還在粉絲頁發文,尋找同溫層一起壯膽。
反正人執意做什麼的時候總能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
直到最近,當我覺得連5份濃縮都沒感覺了,而且我想不起我最後一次發自內心,好好專注享受一杯咖啡,是什麼時候?那一刻好像被雷劈到,沒有任何人逼我,也沒有任何掙扎,我默默地把手中的咖啡倒掉了。
如果只是不再喝「咖啡」,我想我永遠也戒不掉咖啡。就像很多戒菸、戒酒,甚至戒毒的人會失敗,都以為可以靠著意志力去對抗行為。人的意志力如果有用的話,那人就不是人,是神了。
而我那天可能是像人生中的很多個關鍵時刻,眼前的事物觸發了我內心潛藏的想法,然後我就隨著緣分,成為了一個新的自己。
35歲之後,我的生命教會了我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不要去看事物的表面,反而能征服它」。
我的人生變得無比簡單,我再也不會糾結在各式各樣人事物的外貌,每遇到一個案例,就去搭配一個答案,反而是從人事物的本質去直視,從源頭解決。
堅持每天喝咖啡,堅持每天運動,堅持收著三年不穿的衣服,你一定想問,「堅持」跟「強迫症」,或是跟「儀式感」到底差在哪裡呢?
原則就是,如果你在做它的時候,還是會有怦然心動,或是持續的成就感,那就代表你在當下又再重新的感受了一次。不然機械性地去讓身體記憶一件事,只會帶來僵硬與笨拙。生命一旦陷入僵硬與笨拙,就會失去很多可能性。
我現在大概是周末才會喝咖啡,讓每一次的品嚐都是身心靈的快樂。我不想變成對食物瘋狂挑剔的病態,也不想把自由定義成「老娘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我想,當在做一件違反自己習慣、喜好的事,內心還能臣服於當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