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女人的自我摧殘 #文長慢慢看
關於女性自我價值的議題,其實非常廣泛,廣到我想了很久,還沒決定好要往哪個方向下手。
發文前一天晚上在吹頭髮時,忽然想到一個很符合99.99%女性會在意、且沒有自覺到的事情。
--
社會對女性外貌與內在的刻板印象,大部份都落在那些:瘦、白、美、長髮、溫柔、端莊、穿裙子、輕聲細語…等等。
如果只有華人社會是這樣的規範,至少可以歸咎於華夏文化近六千年的傳統思想,然而,東西方都對女性有這樣的框架限制,於是女性就此被「分類」了好久好久。
除了傳統框架,媒體一直以來對女性的既有形象,也是造成女性過度自我要求的原因,我們因社會期待,而高度自我要求外貌,彷彿細紋是罪過、穿不下S號就是胖、臉上的五官不到醫美診所的標準就是不好看。
於是我們先是追求外貌,逐漸迷失自己,忘了心的培養更重要。
--
2013年,我第一次把頭髮剪成完全男性風格的樣子:很短、洗頭吹頭都很方便、出門速度也變快、還能梳油頭。
那時候,後母不斷對我的造型發表意見,不停的說著:「妳剪那麼短,這樣怎麼會有男生敢跟妳交往?妳剪那麼短,妳是蕾絲邊嗎?妳本來行為說話就很像男生,這樣下去妳怎麼嫁得掉?」
從那時候起,我的叛逆因子正式啟動,硬生生剪了近七年的男生頭,甚至還剃掉半邊,對後母表達了我無聲的抗議。她不停要求我要有個女孩子的樣子,而我對所謂「女孩子的樣子」完全沒有概念,也不知從何學習起。
因為在她身上,我看不到何謂女孩子該有的樣子。我只知道,什麼是我認為最舒服的樣子、什麼是我喜歡的樣子;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找不到,也不想找。
--
我喜歡自己超短髮的帥氣、喜歡超短髮後莫名增加的女性緣、喜歡雌雄同體的外貌、喜歡好整理的造型,也逐漸開發出外表和內在的相反樣子:外表陽剛、內在女性特質卻慢慢增長。
因為和女性的相處頻率變高、接觸了各個不同的女孩,我在她們身上慢慢了解,小時候找不到的那些答案:原來在每個女孩的心中,對女性該有的自我設定,都好接近。
也因為和女性頻繁接觸,我開始了解這些女孩們心中的小世界,明白了原來女性在社會上的苦惱和自我約束,甚至明白了,那些看來自由、擁有自我的女孩,心中都還留著一絲傳統框架,例如過三十歲未婚就焦慮、三十歲前不生就生不出來的困擾。
曾經我也被影響過,一度成為了外表前衛、內在卻很傳統的女人。直到我試著和當時某任男友,討論結婚生小孩後,才發現,我並不想這樣。
我對婚姻的認知是,除了法規的保障以外,那張紙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我對小孩完全沒有好感,但為了符合身邊所有人的期待,於是我假裝自己想生。
當我驚覺自己真正的想法是這樣時,其實很震驚,一度認為自己不正常、不合群,也因為這樣糾結、拉扯很久,試圖催眠自己要當個「合群的人」,但我並不快樂。
因為這根本不是我要的,我只是害怕未來被冠上「嫁不掉」、「獨居老人」的稱號而已,但為了擺脫這些稱號,卻要委屈自己未來二十年至三十年;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很可怕的集體意識、一種集體社會壓力,逼迫我必須跟著人群前進,不然就被視為異端。
想到這邊,當時的我,全身寒毛直豎。
--
回想那段心境變化,發現那段時間,是我開始建立對自己外型自我價值認定的開端。
我接受自己這樣非傳統女性外型的衝突,也很享受衝撞傳統框架的樂趣,更喜歡眾人在深入了解我後,靜靜看他們自己顛覆最初對我第一印象的驚訝感:誰說女生一定要長髮又可愛,我就是要讓你看看,女生其實比你想像的更多變、更豐富、更有趣,也更讓人難以捉摸。
正在為外貌困擾的妳,妳需要思考一下:妳想成為的樣子,是妳自己想要的,還是妳為了符合身邊所有人的期待、為了符合社會的標準,而想讓自己成為那樣子的外貌?
以整型來說,妳的原因是為了「想成為某個人」,還是妳「想要讓自己賞心悅目」?這兩個出發點乍看很像,但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妳要想清楚,不然妳永遠對自己的外表無法感到滿足,因為妳喜歡的並不是妳自己,而是別人眼中的妳。
我也弄過微整,割過眼袋、補了蘋果肌、打過下巴,最後真正讓我覺得有價值的,只有割眼袋這件事;因為我永遠都覺得自己看起來精神飽滿,不再被人認為睡不飽,看鏡子的頻率也增加了,因為這就是我認知的「完美」,讓我更喜歡自己。
而且蘋果肌和下巴消掉,我也完全沒發現,照片比對才看的出來,有做跟沒做一樣,甚至還有人看不出來;同理可證,妳追求的外表美好,大部份的人其實都沒在看,在意的只有妳自己。
--
走過每個人生階段的妳,都是最美好的樣子,因為有這些人生經歷,妳才成為現在的妳;追求外表的美好並沒有錯,但自己要知道,妳要的是什麼。
星座骰同時對應女性多面向的雙子、內與外的美、九宮在我看來同時在表示女性對自我的長期探索,又出現表示愛與美的金星,我想,是在告訴每個女性,別被自己、社會、他人的期望侷限;外表的美會消失,內在心靈的美才是妳需要在意的事。
祝福每個幼小、脆弱的靈魂,可以不再被短暫的華麗外表鬼遮眼,而是適當的注重外表、加強內在的心靈肌肉強度。
--
👍占卜好評點連結:
3.0:https://reurl.cc/e9QxoQ
2.0:https://reurl.cc/g8zjzQ
1.0:https://reurl.cc/E2ZMnm
--
怎麼問問題:https://reurl.cc/OXpNx9
占卜預約流程:https://reurl.cc/qmOR9D
--
月亮塔羅坊🌙
📍IG:https://instagram.com/cat.moon.tarot
🔎FB:https://www.facebook.com/CatMoonTarot/
🌙預約占卜專線:https://linktr.ee/cat.moon.tarot
--
#月亮塔羅坊🌙 #喵子 #女性價值 #靈魂 #心靈肌肉 #自我定位 #整形 #醫美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本集廣告與「KKBOX」合作播出 🎉 《On the Ground 路邊攤計畫》是由非營利媒體《報導者》製播、獨家授權 KKBOX Podcast 播出的節目。路邊攤計畫會帶著大家走進台灣各地角落,聆聽這塊土地上各種多元的聲音,解答青年世代所在乎的那些重要議題。 現在就趕快下載 KKBOX 去...
媒體性別刻板印象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是可以追溯南島語言最古老的地點。幾千年前,這些語言由台灣傳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最早起源於台灣」
【回顧】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Jacky Cheng:台灣人,您對母親到底了解多少???
台灣文明,您知道台灣歷史四百年只是幼稚園程度,了解南島語族發源地是台灣,也只是小學程度而已,您懂得Paccan是原名,"您好"叫"台灣",四千年前遠洋Manga雙船體(與艋舺的台語同音,當然也與菲律賓的螃蟹船同音,但菲國學不到精髓,只能短航),傳出去台灣文明玉石珠算,給南洋與中土....總算是有中學程度了,12000年前的姆大陸,亞特蘭提斯陸沉,蘇格拉底,柏拉圖,西方三哲的理想國烏托邦,不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才是台灣歷史的大學程度,宜蘭與那國島間的海底沉城,虎井嶼,台東數千年以上萬年遺址隱藏了多少考古密碼....台灣人,你真的知道嗎?
(全南島語族的眼睛,都與Mada同音,南島族有十大語系,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到夏威夷,南到紐西蘭,智利復活島,北是台灣,也只有台灣唯一同時擁有九大語系,流傳出去。3500~5000年前的航行授與文明(中國四川三星碓的蝌蚪文,沒中國人知道來源真意,台灣古跡中處處可見,是傳播源頭),菲,馬,近年在3500前的古墓遺址挖出,全世界僅有台灣東部獨產的豐田玉器陪葬,很明顯了。)
(有人說所謂的海底古沈城其實是斷裂的岩脈,但是它工整畫一的牆體卻又讓人無法解釋;有人說那是1622年荷蘭人佔領虎井時修築的城堡,遭明軍炸毀沈入海底;有人說這乃史前文明的遺跡,人類活動的證據;更有日本學者說這是八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
(台灣宜蘭外海60海浬處,沉睡著一座神秘的海底古城,古城內有精細的雕刻、神殿、金字塔,學者研究,該遺跡屬於距今約1萬5000年前的「姆文明」(MU文明),也就是在中國大陸還與琉球群島相連時,人類在這塊「姆大陸」上所創造的高度發展古文明。相關學說已流傳一段時間,因為實在太過引人入勝,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路上激起討論。
中國網站《萬花鏡》日前刊登一篇名為〈因地震沉入深海:台灣宜蘭海底驚現神秘金字塔!〉的文章,吸引了許多兩岸網友關注。該文指出,在距離台灣宜蘭僅60海浬的日本與那國島海域,沉睡著許多當地漁民都知道的巨大海底古城,1986年後,日本學者開始對遺跡進行現代化的海底考古研究。
經過長達8年的考古調查,琉球大學木村政昭教授振奮地表示,「沖繩周邊海底考古學的研究,將會讓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見天日,古老的『海底龍宮』傳說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沈沒在海底的『姆文明』也讓海底龍宮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我確信與那國的海底遺跡,就是1萬2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根據考古隊以電腦合成方式繪製的遺跡復原圖,該遺跡有著海龜壁畫、靈石、廣場等祟拜物,可以判斷就是古文明居民聚會的神廟,而神殿北面有2個半圓形的柱穴,可能就是女巫舉行儀式前的沐浴之處,也有可能是讓即將獻給神的處女清浴的水池。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圓洞穴東邊近處的靈石,其擺設的方式與沖繩及日本本島的民間信仰類似。此外,神殿東方的拱形城門、巨石疊成的城門等,也與1萬年後才興起的琉球王國建築類似。而在城門附近發現的2塊重疊巨石,有人推測這2塊巨石是城門下方的基石;由2塊巨石整齊重疊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長方形人口雕孔等看來,該巨石顯然是經過人力加工而成為城堡的一部分。
這項新的發現,與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士‧柴吉沃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姆文明』假說不謀而合。柴吉沃德認為,在距今1萬5000年前的史前時代,現為日本、琉球、台灣的西太平洋一帶,其實是一整塊相連的「姆大陸」,其面積比南美洲還大,史前人類甚至在其上創造了燦爛的古文明,但因為遭遇大地震所引起的地質變動,而在一夜之間沈入大海,一切記載就此失落,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直到今天仍有待人們挖掘出它的真實面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74106319/posts/1528706937238428/
李致穎:談到女性或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時,許多人都能理解這些特定形象,如女性的陰柔、感性、軟弱,南島語族的天性樂觀、愛喝酒愛唱歌等,對於弱勢性別或族群的主體性的剝奪,以及,成為他們追求自主性時的阻礙。
但是,上述的邏輯,對象ㄧ換作是「台灣人、台灣文化」就又不一樣了,各種刻板印象,例如隨性、草根性、海盜性格、髒亂、粗俗⋯等,全部照單全收,殊不知這些特定形象就是自己的主體性被襲奪、被架空後的殖民地文化,還把這些由殖民者所塑造出來的形象,當成自我認同。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事情,更加悲哀的嗎?
#台灣文化應該要有各式各樣的面貌
#台灣人要打破殖民者的禁錮活出自我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2110034219674/
李致穎:什麼是漢人?漢人是怎麼來的?
以「台灣南島語族」為例:
生番→熟番→人→漢人
未經由儒學「教化」的人,即為番或夷或蠻等,不文明、未開化之族群,必須透過儒家思想價值觀影響後、教育後,才能成為儒家價值觀下的「人或漢人」。
#台灣人正被教化為中華人
#已接近完成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07689328344790/
李致穎:把自己的認同,定義爲中國人,是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我也是中國人。
把自己所屬的族群認同,定義爲中國人,則不在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泰雅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溫馨提醒:台灣的南島語族,無論在對岸中國或此岸中華民國政府的定義下,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3131710200935/
임가영:如果我是台灣的電視編劇,
簡直有發揮不完的題材(翻白眼)。
超過400年前至四、五千年之間,
南島語族的先人從台灣出發,
順著洋流和季風開枝散葉到了整個大洋洲。
(這個梗被迪士尼用走了就是「海洋奇緣Moana」)
400年前熱情浪漫的大航海時代,
荷蘭人教了台灣人以羅馬拼音做為文字記錄,
引進了最早的銀行會計制度,
至今番仔薑(辣椒)、番仔火((辣椒)、紅毛土(水泥)、水牛、黃牛、芒果、雞蛋花、甘蔗、水稻…
通通都是荷蘭人曾經來過的痕跡。
400年前日本幕府時代,
將軍穿的盔甲也都是台灣出口的鹿皮製造而成的。
380年前和兩蔣一樣宿命的鄭成功父子,
假裝反清復明建立了東寧王國,
跟228一樣殺盡不服從的台灣人,
跟白色恐怖一樣洗腦倖存的台灣人,
先人為了生存通通當了假漢人,
從此全台灣每個村莊聚落居民沒有血緣關係的也都一個姓,
每個姓的族譜第一代都是同個時間,
如果追本溯源去到中國,
拍謝阿嬤袂認得阿松誰跟你一家人。
台灣人曾經有革命精神,
譬如300年前的鴨母王朱一貴或230年前的林爽文,
其中林爽文在他的全盛時期曾經控制全台,
為此,
乾隆皇帝的緋聞私生子福康安率領清軍渡海來台專門對付林爽文,
打贏了之後還列為乾隆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
150年前,
Robert Swinhoe把福爾摩莎烏龍推向紐約和倫敦的茶館做為點單最貴的茶,
也將台灣特有種生物登錄到國際上的各個學術期刊,
光是他的足跡事跡就註定是史詩般的鉅作。
而你不能移開視線的是接近同一個時期的George Leslie Mackay,
他是「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馬偕博士,
餐桌上每天見面的胡蘿蔔、白色花椰菜、和高麗沒有關係的高麗菜都是他引進台灣的。
馬偕博士辦學校開醫院都是後來的事了,
但你知道當他踏上台灣的土地第一步,
是誰接住他的手?
蘭大衛醫生!
我小時候看讀者文摘的一篇「切膚之愛」,
主人翁的蘭大衛醫生,
當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
也是奉獻一生在台灣,
一家人在台灣的故事根本也是大河劇。
也是同個時期,
基隆外海發生了一場戰爭,
造成越南變成法國殖民地,
卻跟霧峰林家有很大關係。
迄今每年中元節,
基隆的法國公墓還有人以紅酒和法國麵包祭拜百多年前的法國軍人。
我累了先寫到這裡。
寫這種東西很難過,
我們從小去上學被當作白癡騙到大,
歷史課本內容扣掉謊言剩下標點符號,
只有頁數號碼是正確的,
卻還要透過不斷的考試強行刻在腦筋裡面,
所以書唸得越好,
被毒害就越深。
但人們必須知道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事,
才會明白為什麼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台灣的電視台當然有能力提供具有深度又好看的戲劇,
譬如幾年前民視製播的「浪淘沙」,
講蔡阿信醫師的故事;
又如比較近的是台視曾播出「純純」,
講的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
可是婆婆媽媽有印象的是「龍飛鳳舞」、「飛龍在天」之類的長壽劇,
或是什麼都有神有鬼有怪害過來害過去的「戲說台灣」,
透過這些使觀眾對台灣的過去能夠有什麼瞭解?
這就是重點了,
掌握媒體的他們不要台灣人瞭解台灣,
愚蠢才好控制。
你羨慕日劇韓劇能夠考究的呈現他們自己先人的生活風貌之餘,
不要忘了他們擁有的是自己的國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20430480/posts/1642410355782963/
媒體性別刻板印象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精華整理》大法官:限制女性夜間工作違憲!
司法院 20 日公布 #大法官 釋字第 807 號,宣告 #勞基法 第 49 條第 1 項「限制女性勞工夜間工作」違反憲法保障「性別平等」的意旨,自解釋公布日起 #失其效力。
不過女性夜間工作的條文除了涉及性別平等,也是許多 #勞權 措施的來源,如女性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得以夜間工作,雇主須依法提供安全衛生保障,與交通、住宿等安排。有工會就擔心,女性勞工失去這個保護傘,#夜間津貼 恐被取消,也不能再跟公司報帳計程車費,呼籲勞動部儘快修法補救。
針對釋字 807 號帶來的變革,有話邀請律師 #李晏榕、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 #陳淑綸 分析大法官的意旨與未來的修法方向。
👩 如何評價釋字 807?
釋字公佈記者會上,有媒體追問勞基法第 49 條第 1 項失效後,「對於夜間勞動者的保護剩下什麼?」大法官 #書記處長 許辰舟表示,女性還是能以 #健康 或其他正當理由拒絕夜間工作,但 #妊娠 或 #哺乳 期間的女工可能不能再依原條文拒絕夜間工作。
陳淑綸示警,本號釋字的立即效果,是讓雇主即起可將女性員工排入 #大夜班。若女性勞動者想拒絕,還須自負相當的說明責任,負擔恐更加沉重。
李晏榕表示,大法官雖然論理邏輯正確,卻很沒有 #現實感。像理由書寫到「夜間工作與日常家務之雙重負擔,任何性別之勞工均可能有之」,所以賦予女性額外的勞動保障,極有可能加深性別 #刻板印象。但根據勞動部每年的調查,#家庭勞務 仍有七到八成由女性負擔。大法官的中性說詞,無助於理解婦女處境,反倒與平權的想像背道而馳。
陳淑綸也強調,勞基法的重點是課予雇主義務,保障勞工權益。本次被宣告失效的規範,是要求雇主達 #特定安全條件,才能安排女性夜間工作。若大法官真心在意平權,那正確的推導應該是擴大保障範圍──「無論男女或 #任一性別,只有在雇主達成特定條件下才能夜間工作」──而非讓原始對女性的保障立即失效。
👩 勞動部能如何修法?
李晏榕認為大法官解釋的弦外之音,就是將勞基法第 49 條的 #女工 改為 #勞工,讓夜間工作的保障不限於單一性別。
李晏榕發現,雖然釋憲聲請人原先主張的理由是「禁止女性夜間上班」侵害了資方的 #財產權 和 #營業自由,但大法官是從 #性別平等 角度宣告違憲。換句話說,「要求雇主保障夜間工作安全」並沒有合憲性的問題,有問題的是「僅讓女性」的夜間勞動獲得保障,因而違反性別平權。
陳淑綸持相同看法,認為修法方向,是讓勞基法第 49 條擴大成對「夜間工作者」的勞動保障,並由工會和勞資會議繼續擔任協商平台,共同討論 #宿舍、#接駁、#照明、#監視器 等安全衛生設施是否達到標準,進一步還能商討夜間津貼的可行性。他期望的是,只要雇主沒有擔負起一定的義務,就不得要求夜間工作,任何性別皆然。
整理|郭凡傑、汪彥成
設計|汪彥成
媒體性別刻板印象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本集廣告與「KKBOX」合作播出 🎉
《On the Ground 路邊攤計畫》是由非營利媒體《報導者》製播、獨家授權 KKBOX Podcast 播出的節目。路邊攤計畫會帶著大家走進台灣各地角落,聆聽這塊土地上各種多元的聲音,解答青年世代所在乎的那些重要議題。
現在就趕快下載 KKBOX 去收聽吧!👉 https://kkbox.onelink.me/SWCv/shasha77
而且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全部都免費哦!
#在KKBOX聽Podcast全部免費
#報導者獨家Podcast_路邊攤計畫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KKBOX」立場。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42 【Podcast 路邊攤計畫】一分鐘廣告
02:55 屬於 Billie Eilish 的時尚?
03:53 發生了什麼事?
05:01 「性化」是什麼?
06:29 女性可以自己「性化」自己嗎?
07:39 Billie Eilish 自己怎麼說?
08:41 我們的觀點
09:36 問題
09:54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It’s All About What Makes You Feel Good”: Billie Eilish On New Music, Power Dynamics, And Her Internet-Breaking Transformation:https://bit.ly/3w52z7E
→britishvogue-IG:https://bit.ly/3w52z7E
→Billie Eilish's 'British Vogue' cover sparks a conversation about women's bodies:https://bit.ly/3w23xln
→Can't Decide How To Feel About Billie Eilish's New Look? You're Not Alone:https://bit.ly/3iq4ZK8
→Billie Eilish’s Jarring New Vogue Cover Is A Window Into Gen Z’s Struggle With Sex:https://bit.ly/3ivG4VP
→Billie Eilish 憑什麼那麼紅?她還能紅多久?:https://bit.ly/3w6PP0C
→性化WIKI:https://bit.ly/3vXxPWh
→當性感作為「手段」,女人得勢還是失勢?:https://bit.ly/3ggbOeP
→楊雅晴 TED 演講全文:「親愛的女生,你們要拿回自己的身體、情慾、權利」:https://bit.ly/3csxinD
→【網路帶來的是女性主義的解放還是限制?——第四波女性主義的爭論】:https://bit.ly/2TajWFO
→【這種穿著,在七零年代是解放思想,為何如今是「自我物化」?】:https://bit.ly/35bYpPT
→閱讀時間|關於性別,許多人還在矛盾裡翻身掙扎——專訪康庭瑜,讀《惡女力》:https://bit.ly/2S9Otn7
→舊文】女人到底能不能自我物化?先從大結構環境說起:https://bit.ly/3zctjFu
【 延伸閱讀 】
→康庭瑜,《賦權及其極限?後女性主義、社群媒體與自拍》:https://bit.ly/34XWBcZ
→北一女擺攤陪聊為何是「自我物化」?談性別刻板印象與性的污名化:https://bit.ly/3zctqk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媒體性別刻板印象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亞裔歧視 #ALM #AllLivesMatter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23「一次在三大平台曝光」廣告段落
02:21 為什麼會有亞裔仇恨?
03:58 亞裔是怎麼被歧視的?
06:28 疫情改變了什麼?
08:13 什麼是「仇恨犯罪」?
10:11 我們的觀點
11:18 提問
11:40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子觀 Tzu-Kuan
|腳本:子觀 Tzu-Kuan、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A gruesome shooting in Atlanta leaves Asian-Americans frightened:https://econ.st/3eF2Wi6
→The pandemic appears to have sparked a rise in anti-Asian bigotry:https://econ.st/3tUjjxC
→What is a hate crime in the US?:https://bbc.in/2PqGPTT
→為何針對亞裔的暴力襲擊難以被控仇恨犯罪?:https://nyti.ms/3sZE9Kp
→籬笆上的馬修之死:改變美國的1998「恐同殺人」悲劇:https://bit.ly/2QYf0CI
→wikipedia: Hate crime:https://bit.ly/32TxqHo
→Hate Crimes Case Examples:https://bit.ly/32UMTXC
→New York Man Arrested for Hate Crime:https://bit.ly/3viD2Hx
→Expert: Pandemic has exposed anti-Asian hate in France:https://bit.ly/3gLNYJB
→I don’t feel safe’: Asians in the UK reflect on a year of hatred:https://bit.ly/2QysS6Q
→Asians in Germany targets of racist stereotypes, violence:https://bit.ly/3aHlOvn
→Atlanta spa attacks shine a light on anti-Asian hate crimes around the world:https://cnn.it/3xpJJJJ
→micro aggressions 微歧視:https://bit.ly/3eAIy1k
→A 75-year-old Asian woman says she fought back after being attacked in San Francisco:https://cnn.it/3dQEwmq
→An Asian woman assaulted in San Francisco plans to donate almost $1 million to fight racism:https://cnn.it/3dRzZQH
→「我們絕不能向種族主義屈服!」持木板反擊白人暴徒的華裔奶奶,將90萬美元募款全部捐給亞裔社區:https://bit.ly/3nm5Yvu
→Biden calls on U.S. to unite against hate, speak out against violence targeting Asian Americans:https://cnb.cx/3eCzEAm
→一條走向成功,一條通往死亡:槍案折射亞裔迥異人生路:https://nyti.ms/3gIjacz
→Stop AAPI Hate: LOS ANGELES COUNTY REPORT:https://bit.ly/3xmXN6R
→為何針對亞裔的暴力襲擊難以被控仇恨犯罪?:https://nyti.ms/3sVYgsY
→亞特蘭大槍擊案:美國的仇恨犯罪指的是什麼:https://bbc.in/3dWxrkp
→亞裔美國人地位十年躍進 扭轉「書呆子」形象:https://bit.ly/2PoyzUe
→好萊塢的「洗白」政策與美國華人的螢幕形象:https://bit.ly/3tXjGr0
→The scapegoating of Asian Americans :https://bit.ly/3vnkd5S
→疫情引爆仇恨毒瘤 長期遭歧視的亞裔不能再隱忍 https://bit.ly/2S2gUmh
→美國史上歷時最久的歧視法案《排華法案》135周年 在美華人盼歧視不再重演:https://bit.ly/2RXJGo2
→Chinese Exclusion Act:https://bit.ly/3evMhxm
→難忘陳果仁 Why Vincent Chin Matters:https://nyti.ms/3aE3xz1
→wikipedia: Stop Asian Hate:https://bit.ly/3xqOOkN
→林書豪:我一度懼怕為歧視亞裔發聲:https://bit.ly/2S6t1Pn
→一年來800萬次「反亞言論」,社群媒體如何造就了亞裔悲劇?:https://bit.ly/3sTPBrb
→黃色,是隱忍的顏色:對亞裔的刻板印象與被忽視的仇恨犯罪:https://bit.ly/3sVogF9
【 延伸閱讀 】
→真實事件,我被種族歧視了嗎?:https://bit.ly/32Owswf
→「你在美國被種族歧視了嗎?」──Yes 跟 No 之外的第三個答案:https://bit.ly/3tW98IQ
→【 志祺七七 】男生不能掃女廁,算是性別歧視嗎?:https://bit.ly/2QqYR9b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媒體性別刻板印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選出十張2020年亞洲各具代表意義的相片,其中台灣陸軍聯合婚禮首見同性新人、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捕/蘋果日報大樓遭搜查都被選入其中。本週節目,主持人管中祥將從港府對壹傳媒開刀與有線電視中國組集體辭職事件,聊聊在中國極權擴張下,香港江河日下的媒體環境。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然而同婚通過是否代表性少數的社會處境已經平等?民間團體的調查數據透露了什麼資訊?學校是否善盡性別平等的教育責任?部分民眾乃至民代口中發出歧視言論依然屢見不鮮,平權觀念看似仍有進步空間。
💬新住民和新二代在台灣人口突破百萬,近年法令、教育及媒體再現相較過去確實有所進步,不過刻板印象和歧視問題還是存在,特別是在較保守的社區。台灣有原住民、漢移民乃至美日等各國影響,文化面貌多元,而與融入我們社會一同相處的新移民,也有能相互學習的地方。
➡ 燦爛時光會客室 https://www.facebook.com/628203450612701/
➡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https://pnn.pts.org.tw/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s://www.civilmedia.tw/
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線上隨時聽!
iTunes 版: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id1489272644
Spotify版:https://open.spotify.com/show/2m8zl28uCEPB2XDIzzrvrg
Firstory版: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2fw0kkocn850833khjgupua
MyMusic版:https://www.mymusic.net.tw/ux/w/singer/show/649705
Cloudflare版:https://player.soundon.fm/p/e031b220-7ad3-44f7-9191-a251e8ef8ed1
Google版: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rMmZ3MGtrb2NuODUwODMza2hqZ3Vwd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