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依賴,是相信對方離開之後還會再回來。」
.
上面這短短的一句話,要能夠由衷的相信它,相當的不容易,為什麼會這樣呢?
.
#關係中的信任
在過去成長的經驗當中,我們可能經歷過各式各樣的分離,在幾次的受傷之後,我們可能會培養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包括:
.
A.不信任愛我們的人會始終愛我們
B.不信任當自己受傷的時候,重要的人會在
C.不信任當自己呈現脆弱的時候,仍然會被接納
.
這三種不信任,形成了不安全依戀者在關係當中的糾結(Fusion):焦慮依戀為了「確保對方一直在」,用「抓緊對方」來獲得在乎的感覺;逃避依戀為了避免「如果我太依賴你,有一天你還是會走開」,一開始就和對方保持距離,這樣不會受傷了;矛盾依戀的狀況相對複雜,表面上很渴望對方能夠看見自己的脆弱,但當對方真實關注、想要去呵護這個脆弱的時候,自己又會跑走——因為害怕自己變成別人的麻煩,然後有一天對方會看見自己很爛、最後把自己丟掉,這種矛盾的感覺來自於,在過往的經驗當中,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往往也是傷害自己最重的那個人。
.
#關係中的控制感
不論是上面哪一種情形,其實說穿了都是一樣的:不相信關係可以一直繼續。形成這個信念的來源,大家早就知道了——在早年的依附關係當中,爸媽(或主要照顧者)在你需要的時候忽略你的需求,或者在你不需要的時候過度插手介入你的生活,讓你對於關係的界線感到恐懼、沒有控制感,所以焦慮依戀者透過抓住對方來獲得控制感;逃避依戀者把對方擋在外面,避免被吞噬;矛盾依戀者一方面渴望對方愛自己,一方面又擔心對方會傷害自己,所以反反覆覆,自己也覺得自己很煩。
.
回想一下大家耳熟能詳的「陌生人情境」實驗,在這個研究當中,關鍵並不在於「媽媽離開嬰兒之後嬰兒會不會大哭,」,而在於「媽媽回來之後,這些嬰兒的反應是什麼」。不安全依戀的嬰兒可能會大聲哭鬧、假裝不在乎、或者是呈現非常複雜的反應,沒辦法再跟母親好好相處,這個過程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
嬰兒不會講話,我們只能夠透過觀察法,但有個解釋,我覺得可以作為其中一種參考:這些嬰兒展現出來的行為,也反映出了他們「是否相信媽媽會回來」。如果他們心中懷抱著某一種相信,這種堅定的信念,就能夠在媽媽不在的時候安穩他們的情緒,也能夠讓他們在媽媽回來的時候,好好地擁抱母親。在我的理解裡面,心理學把這個信念稱做「依戀圖像」(Attachment Figures ),翻譯成一般人的語言就是:你相不相信你媽媽(或主要照顧你的人)在離開之後,還會回來?你相不相信你的伴侶,在忙碌、不讀不回一陣子之後,還會回你訊息?你相不相信他注意力沒有放在你身上一段時間之後,你仍然值得被愛?
.
#好的依賴是為了讓彼此能夠分開
記得我在剛開始接案的時候,遇到一些不安全依戀的個案,有些時候談一談,他們會超過原先規定的時間,那時候我都很心軟,覺得再多談5分鐘10分鐘沒有差別,直到有一次我問了我的督導,為什麼設定時間界限這麼重要,他告訴我一句驚為天人的話:「其實時間的界限,也是訓練你和個案之間的人際界限。除此之外,也是在一次又一次分開、再見面、再分開、再見面的過程當中,建立兩人之間的互相信任。」(當然,在實際的操作上,還是要維持一點時間的彈性)
.
換句話說,如果我無限制地延長時間、甚至是當個案講某一些話,他就知道講這些話會讓我不忍心打斷的時候,我也是在訓練他的「不安全依戀」:以後他就會學會,某些言語、某些字詞、某些表情跟眼淚,可以打破這個界線。那麼下次他可能就會有另外一種信念是——是不是我沒有講這些話、流這些眼淚、展露出這些情緒,你就不會繼續認真的聽我說話?
.
發現了嗎,你的心軟是滋長對方不安全依戀的養分。一樣的狀況也會出現在伴侶的互動關係當中。真正好的依賴並不是兩個人永遠黏在一起不分開,恰恰相反,當兩個人能夠適當的分開,並且在每一次分開的時候仍然相信,彼此還有機會再重新遇見,這個「相信」才是安全感的來源。
.
#從嘗試裡找回控制感
講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果你是一個在感情裡面充滿不安和擔憂的人,要嘗試去「相信」對方不會把自己吃掉、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需要很漫長的旅途。那該怎麼辦呢?我的想法是,從每一次的嘗試裡面找回控制感。
.
A.焦慮依戀者——在對方沒有回覆訊息的時候,多給自己一分鐘,和心中的焦慮相處。如果你都不願意陪伴自己,又如何奢望別人來陪伴你?重要的是,在一段時間過後對方回覆你訊息,你要告訴自己:你看!就算是這樣,對方也沒有走開。然後從每一次的這個嘗試裡面,建立一點點的相信。
.
B.逃避依戀者——在對方打電話給你、或者是好像要「侵犯」你的領域的時候,「先不要」先入為主地以為對方要對你做什麼讓你窒息的事情,跟梁靜茹借勇氣,打開你緊閉的雙眼,深呼吸仔細看看,眼前的這個人他想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愛你。然後或許你會發現,眼前這個靠得很近的他,並沒有你想像當中那麼可怕。
.
C.矛盾依戀者——先試著接納自己是矛盾的,然後在矛盾的聲音裡面,好好的去感受一下,自己「要的是什麼」。有些時候你講出來的話和行為、推開對方或者是抓住對方,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反而是你在逃避的東西,一次就好,不要輸給自己的恐懼。嘗試在下一次和對方互動的時候,說出「心口如一」的語言、做出「內外一致」的行為,然後同樣的仔細觀察,結果是否如你想像當中可怕。
.
#悲觀的樂觀
不安全依戀的人經常會想像糟糕的結果,想像對方終究有一天會不愛我、想像感情終究不會長久、想像對方看到我的真面目之後,一定會離開我,所以我不如先離開他。的確,我必須承認人生很多時候會發生糟糕的結果,但並不是每一次。改變你對於這些想像、這些信念的「頻率」,依戀風格的改變,也可能在此發生:
.
——對呀,他沒有回我訊息,很可能是劈腿,但也有可能是他在忙。前面這種可能蠻容易發生的,但後面的可能也是一種可能。
——對呀,所有的感情最終都會走向墳墓一般的結局,但也有可能會一起扶持走到最後。前面的這種可能蠻容易發生的,但後面的可能也有微小的機率會發生。
——對呀,幸福美滿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有些時候我也會有一些好運、遇到一些愛我的人。前面的這種可能佔據了我大部分的人生,但後面這種可能也可能會發生。
.
正所謂等不到天黑,煙火不會太完美,你也可以讓黑暗先出現,再允許光明的乍現。我把這種想像,稱之為「悲觀的樂觀」,也就是說你不需要全然的正向,甚至你可以99%都是負向,但允許一點點陽光,照進你生命的裂縫。
.
然後在這個裂縫裡,安全感會慢慢地萌芽,開出一朵小花。就像你一樣美,就像你一樣珍貴。
嬰兒認人怎麼辦 在 小嘴巴與藍媽咪の生活雜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正在口腔發育時期的小嘴巴,
拿了東西就想往嘴裡塞,
媽咪準備好久的香蕉終於派上用場,
希望兒子吃的開心。
兒子慢慢長高了,
芬蘭床逐漸塞不下了,
在睡覺時間,小嘴巴霸佔了嘴爸的位置,
很怕到時候不睡回自己的嬰兒床,
長大的小嘴巴開始認人,
給阿姨抱抱狂哭著找媽咪,
哎呀~這該怎麼辦才好?
媽咪已經抱到鐵手了啦!
翻身到一個階段,
開始會在床上360度旋轉,
媽咪洗個奶瓶回來,
小嘴巴已經轉向了!
枕頭圍到不知道如何圍,
好快!好快!我的小嘴巴長大了!
6M16D❤️
嬰兒認人怎麼辦 在 G妮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bby日記4m26d)
很快的..這個嬰兒要來到五個月了,真的是時光飛梭耶..
我發現遺傳這件事情真的很強大,ee這一兩周手指的運用非常靈活,就發現他很愛揉眼睛(跟我一樣)很容易嗆到(跟我一樣)很愛拿被子蓋頭(跟小白一樣),這種東西就真的是天性耶...真是神奇.
這禮拜也是沒有自己主動要翻身的現象,但是你如果把他側身兩隻手擺在一起,他就立刻會直接翻身躍起..(是做表面給媽咪看得吧..)
很愛自己坐著,但也還是會倒.可是有越來越穩的趨勢了.
最近很愛咬下唇..然後微笑..還蠻搞笑的..
咬完下唇就會開始玩口水,就是像我們要噴口水那樣..噗噗叫的..靠近他還會被噴到口水= =..重點是自己玩口水還會被口水嗆到...金害耶..
認人的現象也沒有減緩,竟然在昨天不給爸比抱!!害爸比傷心死了
一抱就哀哀叫..沒看到媽咪太久整個就不斷大哭...這真的是不大ok耶...要再來訓練一下了~各位媽咪們,你們寶寶會這樣嗎?如果認人認得太嚴重怎麼辦呢?之後會改善嗎?
影片是昨天晚上還在跟爸爸玩.睡覺前就不給爸爸抱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