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囡媽媽開心share #giveaway送大禮
開學喇!各位家長係咪既興奮又緊張呢?
而家做家長真係充滿挑戰,湊小朋友唔止要餵飽佢,供書教學、帶佢地放電,又要周圍去玩增長見識...最大難題係教好佢地,最難係用咩方法令佢地身心靈都健康呢?
而家教小朋友真係要鬥智鬥力。太寵愛又怕寵壞。太嚴厲又怕傷害佢地小心靈...如何拿捏得最準確?做父母呢一門學問,真係比學任何野都難,因為係冇一個百分百嘅標準答案。
每個小朋友性格、特質、喜好,長、短處都唔同。冇一個特定嘅教法係適合所有小朋友。但當大家好煩惱嘅時候,同身體朋友傾下、討論下,可能都有幫助。或者可以睇下有關書籍,都唔錯!
今次同大家分享呢本書
《P牌爸媽2之家長輔導員手冊》
由 張潤衡、錢佩佩、劉金 3位個著而成。
常言道:「 #生仔要考牌。」
想知道如何處理 #子女負面情緒、#親子關係、#家庭裡的衝突、#校園欺凌、#壓力處理等問題?
《P牌爸媽2之家長輔導員手冊》集合幾位專家的方法,是他們理論及經驗結合之精華。做個「專業家長」,就由「P牌爸媽」系列開始吧!
大家係咪都有興趣呢? 多謝 《紅出版》送出
5本 #P牌爸媽2之家長輔導員手冊 俾雷囡媽媽讀者。希望大家在家子女路上一齊加油💪🏻
想要?又係果啲啦!
【參加及得獎方法】
【1】Like 紅出版 Red Publish & #雷囡媽媽
【2】Like & Share 此Post(請設定為公開)
【3】Like 我專頁最新5個或以上post
【4】在此Post 內回應: 「 #雷囡媽媽開心share, 我想要 #P牌爸媽2之家長輔導員手冊, 再Tag 5個朋友仔 (名字要變黑色粗體)
記得做齊步驟,我會檢查㗎!
【截止日期】 2019年9月10日21:59pm
【公佈日期】 2019 年9月15日
(阿女開學比較忙,請耐心等候喔!)
【條款及細則】
‼️禮物以順豐到付,不接受請勿參加
‼️每人只限參加活動一次,重覆參與即告作廢,每位參加者亦只可享一次得獎機會。
‼️必須完成專頁內指示,經確認後會選出得獎者並以PM通知。
‼️如有任何爭議,雷囡媽媽保留此活動的最終決定權。
‼️得獎名單不會向外公佈,只會私信inbox通知得獎者領獎,懷疑此活動作假者請勿參與。
(此活動是為答謝讀者一直以來對雷囡媽媽支持。並非抽獎活動!純粹以個人喜好選出得獎者)
💕多讚好雷囡媽媽post,多在專頁內留言互動。絕對會提高得獎機會㗎!😉
#新手爸媽 #育兒 #育兒分享
#每個小朋友都係獨一無二
#家長加油
#香港人加油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
子女負面情緒 在 瑜錄 The O Dor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了多少次,做功課對小學生的學業成績幫助為0,有興趣可以看看我之前引述Prof. Cooper的研究。小量的功課可以培養學童的習慣,但過量的功課不單無助成績,反而會引起反效果。 (https://www.facebook.com/…/a.591072054364…/608523152619014/…)
在教育方面被視為世界第一的芬蘭,小學生並無功課,大多數學校亦不設考試。然而,全國各學校差異極小,可以說全國學生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芬蘭學生上學時間比香港學生少90%,也沒有課後補習,有的是玩樂時間。人家整個國家4、50萬學生證明書不是死讀的,我們卻反其道而行。
逼得孩子太緊,結果卻徒勞無功,孩子的快樂沒了,親子關係沒了,值得嗎?
//本港兒童過得快樂嗎?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去年本港兒童整體快樂指數只錄得6.49分,不但較前一年6.74分為低,更創下2012年首次調查以來的新低,其中以「8至9歲」及「14歲」兩個年齡組別的快樂指數跌幅最為顯著,並與兒童面對更大的學習壓力有關,包括每日花大量時間應付功課等。
嶺大於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期間,以問卷方式訪問了9間小學及14間中學,合共1,146名小四至中三學童,以及1,509名家長。結果發現,以10分為滿分的兒童快樂指數,按年下跌0.25分至6.49分,但仍高於6分的快樂分界線。若以年齡組別計算,以「8至9歲」及「14歲」兩個組別兒童的快樂指數跌幅最為明顯,前者由2014年的7.25分,下跌0.39分至去年6.86分,後者則由前年的6.55分,下跌0.4分至去年6.15分。
小四學童功課時數最多
同時,調查發現學業壓力對快樂損害極大,當學童承受學業壓力愈高,其快樂指數會愈低。其中,快樂指數跌幅顯著的8至9歲小四學童,平均每日需用151分鐘、即超過2.5小時做功課,而小五及小六受訪學童,每日則需用139分鐘及133分鐘做功課,可見小四學童的快樂指數下跌,或與他們面對較大學習壓力有關。至於近年社會緊張氣氛,亦增加學童負面情緒。另外,調查發現分別有8%及3%學童,欠缺幸福感及和睦家庭生活,包括父母間經常爭吵,以及遭父母責罵及體罰。
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何濼生指,家長較以往關注學童功課,容易就學業問題動怒,無意中會帶給子女負面情緒;加上社會風氣及同學間互相比較,部分學校為收生而催谷學生成績,學業壓力自然增加。何補充,8至9歲學童應付大量功課的能力薄弱,不應給過量功課,他建議每天用1至2小時做功課較為理想。何擔心,指數下跌會令兒童成長不愉快,影響日後個人發展。至於近期引起存廢討論的TSA,何濼生指並非新事物,與指數下跌無關係。
狄志遠籲家長棄競爭心態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形容情況惡劣,他指近期社會爭拗及學童輕生事件,均帶給學童負面情緒,又指社會過早將學業壓力放諸兒童身上,令學童不斷操練。狄志遠又提醒家長在改善學童負面情緒前,應首先控制好個人情緒,再與小朋友多溝通,避免「第一句就問做晒功課未」等學業問題。家長亦應摒除競爭心態,否則學童情緒受壓問題只會繼續惡化。//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07586
#功課 #小學生做功課無助成績 #芬蘭教育 #教育 #小朋友就該快樂 #周佩波 周佩波 Wayne Chau - Be the Change
子女負面情緒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
子女負面情緒 在 59N舞炯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paz根》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從詞曲編曲到編導大膽的嘗試不同的原住民流行音樂風格,大量的加入排灣族的音樂元素讓當代流行更貼近原住民音樂,從節奏藍調、嘻哈、雷鬼動再到失傳的古謠的曲風給聽眾更多音樂層次的感受。
植物是排灣族最貼近生活用語的媒介,老人家常常使用動植物來形容人事物的狀態;根的核心是回歸包括回歸母體文化本身,心靈自身的回歸也尤其重要,當代原住民青年經歷的事情已經不是30年前父母輩所面臨單純的社會問題了,台灣走向民主後原住民自主意識崛起,有更多元的討論恢復與修復傳統。除了文化層面,當代普世價值也成為青年首要探討的地方;同志議題,毒品氾濫,家庭問題也是在劇中會呈現的議題。回歸母體也回歸自己,我們如何面對長老們同時面對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是當代原住民青年創作者的課題之一。
【Nasi】/排灣族社會很重視每一個生命個體,也許生理上的傳宗接代是一種方式,但意志上的延續生命更是族人更重視的,不管你在社會上的模樣是什麼,每個人都有選擇延續生命的方式就跟植物一樣,無法控制它往哪裡生長,而這片土地不會拒絕任何一顆種子。
【Su Vuvu Aken】/Vuvu是排灣語意指長輩之稱或孫子女、孩子。這首歌是年輕人向老人的對話,有時候在社會上闖蕩的青年不敢向家人嶄露脆弱跟負面的情緒,往往是壓抑的面對任何問題,甚至在家人面前會有一張面具,辜負家人對自己的期望,也不單單只是物質上的壓力,心理上的壓力更是無法坦蕩的像家人傾訴,像同志在保守的排灣族社會是很難啟齒的話題,歌詞提到「這個身體只是一個軀殼,你認識的那個我還是我」。虛詞象徵無助的吶喊,用排灣族很有特色的哭腔做最後的結尾。
導演/舞炯恩 Utjung
攝影師/幸凱 Navi Matulaian
剪接/舞炯恩 Utjung
攝影助理/呂傑 A-Jay
視覺藝術/幸凱 Navi Matulaian
舞者Dancer/Salaw舞團/奧萊 Aulai Tjivuljavus/羅媛 maya'a taboeh hayawan
詞 Lyricist/舞炯恩 Utjung/黃麗貞 Umadra
曲 Composer/舞炯恩 Utjung
編曲 Arrangement/舞炯恩 Utjung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舞炯恩 Utju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史瓦力錄音室 Swali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本專輯獲109年度原文會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補助
本專輯獲109年度屏東縣來義鄉公所補助
子女負面情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作者簡介:吳娟瑜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超過6000場
.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喜為人師、樂於分享
.風趣幽默又深具專業素養,備受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媒體歡迎
.暢銷書作家,著有《記憶改寫,回到原本美好的自己》、《用女人的方式贏一生》、
《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要這麼教》等
.興趣:看電影、閱讀、寫作、跳街舞、練肌耐力等
.座右銘: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
.寫作目標:陪伴年輕世代父母進行自我探索,並快速選擇正確教養模式,避免毒害孩子而不自知
作者粉絲頁:吳娟瑜老師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子女負面情緒 在 【抗疫‧身心靈】情緒支援小錦囊子女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小朋友未經歷過疫症,睇到新聞嘅消息、家長嘅反應,或多或少會有疑問, 情緒 亦可能被影響。YMCA 輔導組特意準備一連4集 情緒 支援小錦囊,以聲畫導航, ... ... <看更多>
子女負面情緒 在 社區及學校輔導服務- 不知不覺已經停課了一段時間,相信父母 ... 的推薦與評價
不知不覺已經停課了一段時間,相信父母為了陪伴子女,不論是在子女學習或閒暇遊玩方面,必定是想盡方法。「因此為了減輕一下父母的壓力」,我們想分享一本和情緒有關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