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女生的一篇文:這一年,我得了和梅艷芳一樣的病 ]
今年五月我做了一個小手術,而事情要先說回去年十月。
我從 25 歲開始,每年都會去做一次抹片,第一年報告是「發炎」,發炎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剛好我那陣子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所以簡單治療後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沒想到去年十月做了抹片後,兩個星期收到報告通知書,竟然刺眼地寫著:「異常」。
收到報告書的當下,我和我媽及妹妹正外出吃午餐,雖然我表面鎮定,心裡卻是波濤洶湧,就連眼前的飯都沒了味道。
抹片異常,有可能只是發炎,但也有可能是輕微的細胞病變,或可能是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成因,趨近 100% 都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乍聽下很可怕,但其實研究指出,只要有性生活的人,80% 都曾染過 HPV。只是 HPV 病毒有分很多種,有些是屬於「低危險型」的,例如 4、11 型,只會引起菜花之類的東西,病毒自行消除就沒事了,但也有些是屬於「高危險型」,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第 16、18 型,這兩種類型特別毒,也和肛門癌與口腔癌也有關。不過,無論是低危還是高危 HPV,雖然目前都沒藥可醫,但是都可以靠自體免疫力去消滅,不過如果你本身免疫力不好,HPV 就會不斷感染,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細胞病變,然後慢慢進展到侵襲性的子宮頸癌。
所以,收到抹片異常報告後,接著就要到醫院做病毒檢測,如果沒有病毒,那可能只是一般感染,如果有病毒,那就有可能是細胞病變。
兩個禮拜報告出來,結果我中了一種高危病毒,第 56 型。
既然有病毒,那就要再往下檢查了。於是醫師又幫我做了小切片。做小切片沒什麼感覺,只是聽到醫生器具「啪」的一聲,當下聯想到剪刀,剪刀剪肉的幻想畫面,讓我反胃想吐,那天做完小切片後,馬上去附近一家喜歡的咖啡廳喝了一杯溫暖的 cappucino 壓驚。
又是漫長的兩個禮拜。
回診看報告,小切片結果確認了,是「上皮鱗狀細胞病變第二期」,簡稱 CIN2。
跟大家解釋一下,在子宮頸癌發生之前,還有一個叫做「癌前病變」的階段,癌前病變雖然字眼裡有「癌」這個字,但它和真正的「癌症」還是差了很遠,也就是說,它還不是癌,但放著不管幾年,有可能變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分三期,簡稱 CIN1、2、3,其中 1 期最輕,3 期最嚴重,通常如果只是 CIN1,醫生都會建議先追蹤觀察,因為 CIN1 很高機率可以靠提高免疫力回到正常。但到了 CIN3 就比較難自己好,通常建議會開刀。
但我是卡在中間的 CIN2。CIN2 有可能自己好,也有可能不會,必須長時間密切追蹤。港星梅艷芳當初就是確診 CIN2,但是因為不明因素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才拖成子宮頸癌,遺憾離世。
我後來選擇先追蹤半年。然而,六個月過去了,再做一次抹片,仍然是 CIN2,醫生說看似沒有好轉跡象,那不如就考慮開刀吧。
於是在今年五月,我動了人生第一個手術,「子宮頸圓錐切除」(LEEP)。
子宮頸圓錐切,就是拿一個電圈,將子宮頸上有問題的部分切下來,大概一到兩公分。
開刀那天,我爸媽一大早就陪我去醫院等候。我換上了醫院的長袍,坐在候診室等候手術叫號,一向神經質的我媽,看起來比我還緊張,但我爸卻一副老神在在,還買來了麥當勞早餐在旁邊吃,邊吃邊聊,讓我安心了不少。
叫到我了,我被推進手術室,幾個護士圍在我身邊,幫我接上各式各樣的儀器線路,最可怕的部分應該是在我手背上插針吧,那對我來說,只比把針插到指甲縫裡還不恐怖一點。一切就緒後,醫生還沒出現,但護士說要幫我麻醉了,我說好。麻藥從點滴進入體內,護士話說完不過三秒鐘,我就抵擋不住地陷入了深深的睡眠。
醒來時,人已經在移動的病床上了,我記得嘴裡喃喃唸著什麼英文,意識到自己清醒後,又對旁邊的護士說了謝謝。然後又沈沈睡去。再次醒來,我仍躺在床上,只是被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覺得很溫暖,好像新生兒一樣安心。
躺沒多久,開始覺得不耐煩了,於是起身呼喚護士。看了看時鐘,沒想到從我被推進手術室到現在,感覺很久,但其實才一個多小時而已。
下半身基本上沒什麼痛楚,只是深處隱隱約約有種麻麻的感覺而已。我到廁所順利排尿後,護士就放我回家了。
術後,醫生說一個月不可以有性行為,也不能提重物或穿高跟鞋,以免發生傷口裂開事件。但是,術後我完全沒有感到痛楚,兩個禮拜內甚至一滴血都沒流,再加上整個手術過程我完全沒看到醫生本人,所以還有點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開刀。
在那之後,我花了兩個月才把身體調養回來。「子宮頸圓錐切」理論上雖然是個小手術(實際開刀時間大概 10 分鐘以內,當天開完當天回家,過去甚至還是門診手術),但是我覺得身體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連月來的精神壓力,導致我下體不痛,反倒是偏頭痛不斷發作,整個人也是病懨懨的,雖說不上是什麼大病,但整個人就是狀態很差。
因為疫情,過了一個多月我才回醫院回診,去看圓錐切的組織報告。
切片邊緣都是乾淨的,接下來只要半年追蹤一次,連續三次都正常,就改回一般做抹片的頻率就好了。謝天謝地。
經歷了這將近一年的驚魂後,變得更重視與珍惜以前不在意的事情。例如,覺得一個人能每天固定做瑜伽,想跑就跑想跳就跳,想去健身房重訓隨時可以,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代表你的身心狀態強到足夠支撐這些日常鍛鍊。又例如,現在只要每天早上起來時神清氣爽,一天下來沒有頭痛或哪裏不舒服,排便順暢月經正常,就會覺得那真是一個勝利的一天。
忘了在哪裡看到,「健康」不是「不要生病」就好,「健康」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讓自己維持在個人體質「最巔峰」的身心狀態。這個觀念,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於照顧自己的「佛系態度」,使我現在更有意識地在生活。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讀到這裡的女性讀者,不要忘了定期去做子宮頸抹片,也不要忘了時時照看自己的身心!以下整理出經歷了婦科一年驚魂後,學到的一些事情:
1/ 雖然政府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開始定期做抹片,但其實只要妳一開始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會染上 HPV 病毒,所以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情況做調整。記得有看過案例是,一個女生很早就有性經驗,結果 20 出頭就出現癌前病變。我認為雖然不需要過度擔憂,但是有意識地關注這件事非常重要。
2/ 雖然「癌前病變」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從 CIN1 到 CIN3 的進程多數非常緩慢,進展到侵襲性子宮頸癌更是需要非常多年的時間,所以根本不必諱疾忌醫或是恐慌。應該想說,現在醫療已經進步到可以偵測到最早的「不對勁」,並且提供即時斬草除根的方式,這根本就是現代人的超級福利吧!
3/ 一個人可能同時感染多種 HPV,HPV 目前沒藥醫,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消除,因此建議平常就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不要抽煙喝酒,壓力熬夜等等,也不要覺得人生中某些討厭的人事物忍過去就好,環境不好就要趕快斷捨離,世界上沒人值得你氣出病來
4/ 性伴侶多的人,感染 HPV 的機率可能高一些,但是這不代表性伴侶數少的人,就不會感染 HPV。這種東西就是有就會中,有人可能性伴侶人數好幾個人,但他沒中就是沒中,也有人性伴侶只有一個人,但就這麼倒霉中了
5/ 如果你的抹片報告是發炎,記得要再回診治療發炎,然後再做一次抹片。因為抹片有一定的「偽陰性」機率,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
6/ 癌前病變的治癒率將近 100%,而且整個治療過程完全無痛,所以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去面對,有事情早點解決,總比晚發現好!為自己勇敢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子宮頸 #抹片 #健康 #婦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趕走經痛很簡單 醫聖張仲景特輯(12)│談古論今話中醫 特別來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婦科主任 賴榮年 張仲景文教基金會張閎運執行長 第一單元 痛經原因怎麼來 月經來是女孩們每個月的必經過程,而且伴隨著女孩們30多年的歲月,不要嫌棄它每個月來的困擾,月經對女孩子可是很重要的,不僅能調節正常的...
子宮腔英文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通通有獎 #贈書贈課活動 🔥 #雙語學習「三大迷思」💫
國際競爭的社會學英文早已是全民共識,但該從幾歲開始呢?有些人怕太早讓孩子接觸會造成母語學不好,有些人覺得等上學再開始就行了,雙語教養是每對父母都很煩惱的事,平常要用英文和小孩對話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所以我幫大家搜集一些科學資料來解答雙語學習的迷思🧐
--
🌞 幾歲該開始學英語?嬰兒才是 #最強的語言專家!🍼
嬰兒出生來到這世界不同的角落,先天就有學習語言的能力,會分辨不一樣的語調和聲音。從嬰兒時期慢慢成長過程就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語言,假若只聽到單一語言,嬰兒就會把它設定成主要語言,即所謂母語,一歲之後會 #過濾掉不是母語的聲音,只對母語有明顯反應😱
因此愈早並頻繁接觸第二外語,此語言就能像母語一樣讓孩子神經保持敏銳度。當照顧者能夠花時間和小孩多說一些有意義的字彙,而不是「咿咿ㄚㄚ」那種,研究證實小孩長大後懂的詞彙更多🌟
--
🌞 學習雙語有什麼幫助呢?
多項研究指出,從小「雙語」學習與「單一語言」學習的小孩相較起來,在認知、學習、社會情緒、全球化的四個面向有更多優勢。因為使用雙語,讓腦部需要做更多運作,轉換語言頻道和口腔發音位置,也同時能抑制另一個語言,長期如此訓練讓 #認知彈性、#記憶力、#多任務處理能力、#專注力都更好✨
--
🌞 雙語教養三大迷思?
🔖 #迷思1. 同時學習雙語的小孩,語言發展變慢嗎?
無論學幾種語言,兒童發展的 #里程碑都會是一致的,什麼時候會說「爸爸、媽媽、ㄋㄟㄋㄟ」都是相同的,只是字彙可能是兩種語言其中之一,雖然初期兩方語言的字彙聽起來會比較少,其實 #總量是一樣 的,當時間拉長,雙語小孩會的字彙通常會比較多🌸
🔖 #迷思2. 同時學兩個語言小朋友會混淆嗎?
很多研究已證實,胎兒在媽媽 #子宮裡時就能聽辨聲音,而且小孩的語言記憶不會混淆,他們會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講中文或是英文,講話上會出現晶晶體也是正常 ,例如: 我愛 Daddy,「晶晶體」就是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學術上叫做語碼轉換 ( Code Switch ),是語言學習過程中 #正常的發展,並代表小孩的認知及溝通能力好。
🔖 #迷思3. 家長英文發音不標準,所以不可以和小孩講英文?
大家都知道學語言最重要的是 #融入生活,小孩在家的時間最長,而家長正是小孩最重要的老師,當家長說英文的態度越自然,會讓小孩更了解英文在生活中很實用,如此一來孩子在學習英語時吸收力會更好,父母只要用簡單的句子構成對話就好,不需要華麗的語法,就能讓小孩有更多接觸英文的機會。
在腔調發音的部分可以搭配點讀筆或 CD/DVD 補強,當然能有 native speaker 陪伴練習是更好的做法,在疫情期間就大力 #推薦線上一對一課程💘
鼓勵孩子勇於用英文表達久了之後就會流利,#流利其實比腔調 更重要,因為和外國人溝通的重點在於能流暢表達想法,腔調等接觸到更多外語的環境時就會進步了👍
--
#在家創造雙語環境,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雙語學習對小孩認知學習能力、社會情緒都有幫助,#不用擔心語言混淆或發展變慢,甚至是擔心自己的腔調影響小孩,最重要的是創造環境並融入生活,享受與小孩的對話並一起成長。
現在因為疫情,很推薦 OiKID 兒童英語線上一對一教學,讓小孩接觸更豐富的英文環境,快樂學英文喔💖
🔖 Bomi上課心得分享完整文章
https://bit.ly/3AMeYQI
--
🌸#贈書活動:完成三個步驟即可獲得「醫生.小兒.疾病」#超好玩遊戲書!有拼字、塗色、連連看、剪貼遊戲...邊玩邊學英文喔🐶
🎯 Step1:分享本文
🎯 Step2:Tag #一位以上好友,讓更多人知道喔
🎯 Step3:填體驗填單:http://bit.ly/oikidpedschunyu
🌸 #贈課活動:只要填體驗單後每位可免費參加一次 CCSS(美國小學核心標準)線上評測及OiKID 課程
子宮腔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未來的女兒
住院醫師時期,若有病人需要安排超音波檢查,我常跟超音波技術員Eva分工,一方面分擔工作量,一方面也跟有多年臨床經驗的Eva學習,而且遇到特殊病例時,也可以一起檢查討論。
「這個產科病人我先照(超音波)囉。」前一個巧克力囊腫合併子宮肌瘤的檢查報告有點費時,我還在超音波檢查報告上一一填上檢查數字,想辦法畫出不要被G醫師退件的報告圖。Eva 已拿著下一張檢查單,開門喚病人進來。我們都是急性子。
聽到叫喚,進來檢查的孕婦懷孕十八週,第一胎。老公陪著來,白天門診可以陪同的老公並不多。兩個都打扮普通,很一般的新手父母。
產科超音波檢查多數是例行項目,孕期二十週後的基本檢查包含頭寬、大腿骨長、腹圍,週數再大一些之後,會確認手指頭和嘴唇。大家很關心的生殖器性別,其實不在例行檢查項目之內,例如印度等某些國家,因可能牽涉到特定性別偏好,法律規定不能告知胎兒性別。白話來說,就是一定週數前不能告訴孕婦胎兒性別,以免重男輕女的情況下導致女胎兒被墮胎。臺灣比較沒有這類問題,但倒是遇過幾個外籍孕婦家庭,特別要求我們不能透露胎兒性別,「以免出生當天的驚喜被提前揭穿。」這倒跟大部分臺灣家庭不太一樣。
「媽媽你今天是第三次產檢,醫師有跟你說會做唐氏症血清篩檢吧?」Eva不只是收檢驗單做檢查的技術員,她已經很熟悉婦產科門診的各種程序。主治醫師和資深熟練的護理師和技術員一起工作,其實比跟實習醫師一起工作順手得多。
「那個可以不做嗎?」先生問。
「唐氏症風險一般大概是八百分之一,除非有特殊宗教信仰,多數媽媽都有驗。」Eva回他們,「你們等一下可以再跟醫師討論看看。」
Eva一如例行檢查的程序,一一檢查了胎兒的姿勢、羊水量、頭寬、腹圍。「這邊是寶寶的手指頭,有沒有看到?一、二、三、四、五,五根手指頭喔。」胎兒在子宮內通常是握拳的姿勢,有時候會張開手掌,再握起來。手掌打開時,是數算手指頭和確認手掌發育的最好時機。
「黑黑的部分是羊水,胎兒泡在羊水裡,會喝羊水,然後尿出來。」Eva邊檢查邊解釋,超音波探頭掃過胎兒的身體,確認胃和膀胱內的羊水。我的檢查報告寫完了,站到Eva身後看她檢查。孕婦和她的先生盯著超音波檢查螢幕,十分開心的表情。
「在裡面會喝羊水喔?」先生問。
「是啊,所以出生的時候,小寶寶肚子裡是飽飽的喔。」Eva說。
「手腳都正常嗎?」先生又問。新手爸爸果然比較興奮。
「對啊,剛剛算給你看那個是右手,這邊是左手。」Eva熟練地把探頭轉到另一側,「左手握著拳頭,不過還是可以算一下手指,你看,一、二、三、四、五,也是五根手指。」
孕婦的笑容帶著滿足和愛意。準備要當媽媽的人,好像都特別溫柔。是啊,那螢幕上看到的生命,正被她餵養著,被她的子宮以羊水包覆著,被她用身體保護著。
「那是男生還是女生?」先生問。
「我看看喔。」Eva的超音波探頭在孕婦微凸的肚子上滑動,超音波螢幕上,胎兒腿稍微張開,胯下三條細線,女性外生殖器的影像,十分清晰。「是女生。」Eva給了確定的答案。
先生一句話都沒說,直接走到檢查室門口,甩門而出。
「碰」的一聲,門自動闔上。
躺在床上的孕婦,兩行眼淚「唰」地流下來。
我和Eva 嚇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前一刻溫暖幸福的空氣,好像突然被抽空了。
===========
這孕婦有很甜的笑容,皮膚白皙,齊眉瀏海,過肩直長髮。老公是個外國人,又高又瘦,一頭捲捲的金髮。
「林醫師你好。」先生會說中文。呼,我稍微鬆一口氣。之前遇過一對女生不會說英文、男生不會說中文的準爸媽,產檢過程我得中文說一次,英文再一次,可累的。
一樣是異國通婚,歐美籍的男性配偶有些會中文,有些則是醫師與太太配合他們一起用英文溝通;若是臺籍男性和東南亞籍女性結婚,先生卻幾乎都不會東南亞太太的語言,總是年輕的東南亞裔孕婦,睜著大眼看著先生和醫護人員溝通,偶爾應答幾個單字,或者她們說著帶腔調的中文,即使有一些名詞不懂,也咬牙試著弄清楚每個醫囑。
「我先生來臺灣教書,已經很多年了。」太太溫柔地笑著介紹,甜蜜地輕拍老公放在她肩上的手,先生看著懷孕的太太,滿眼愛意。
「好的,如果中文解釋有聽不懂的地方隨時跟我說喔。」對於要一起迎接家中新成員的佳偶,我總是衷心祝福。能夠陪伴他們在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是婦產科醫師的福分。
「醫師,確定是女孩嗎?」在三十二週產檢時,她突然很認真地問。
「確定啊。」我把檢查探頭滑到她子宮底,「你看,小朋友屁股在上面,大腿中間可以看見外陰唇,是女生。」
「好。」先生認真地點頭。
「怎麼了嗎?」我有點疑惑。很少遇到這麼在乎胎兒性別的歐美人。
「我先生家,三代都沒有女兒。兄弟的孩子也都是男孩。」太太仔細跟我說明。
「這樣喔。」我鬆了一口氣,原來是好事,「那這是家族中的寶貝公主喔。」
「對啊。」太太笑得很燦爛。
先生倒是帶著嚴肅的神情。當爸爸這件事,一開始興奮,再來就感到沉重的責任了吧。
「要注意胎動,有任何不舒服,隨時來產房喔。」這是接近足月前的例行叮嚀。
她又突然問,「醫師,我的預產期確定嗎?」
「咦,我們在第三次產檢的時候,已經確定預產期囉。」我對她突然一一再次確認覺得疑惑。
「那我什麼時候會生?」她再問。
「預產期前三週,到預產期後兩週,都有可能。」我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這樣啦,」她還是那甜甜的笑,又有幾分承擔著特別任務的神情,「我公公在問我什麼時候會生。」
咦?公公這麼在意?
「這是家族中第一個女孩,他要從美國飛過來迎接他的第一個孫女。」她接著說。
「你公公要抓準時間,不錯過出生那天嗎?」我很訝異,眼睛瞪大看著他們倆。
「對啊。」她和老公笑著大力點頭,「他要第一時間迎接他的孫女。」
「好寶貝啊!」我和跟診護理師異口同聲感嘆。
「呵呵。」先生從她背後環抱著她的肚子,裡面是一個全家族期待的寶貝。
行醫十多年,我忘不了這個特別大老遠飛一趟,就為了第一時間迎接孫女的家庭。
如果每個女嬰,都是這樣被期待,有多好。
.
本文摘自《#診間裡的女人2》
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
作者:林靜儀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在傳統上,孩子是父母的財產,生命像是物品可以被評價,這是重男輕女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我們傳統上很難談愛,成績不好也可以被講成是壞孩子,更不認為一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
有時候想著,被傳統思考制約的人,實在很可憐。但如果這樣的人是握有資源的長輩,那晚輩更可憐。
還好,現在資訊發達,不同文化的價值觀有機會流通,我們可以看到其他文化對人的尊重。我們可以重新選擇適合我們的價值觀,學著愛自己,不把生命當成物品評價,相信生命成熟之後有能力可以成就他自己。
當我們能相信自己,可以時時刻刻看見自己的價值。那麼,我們便願意相信,另一個生命也能展現獨特的價值,不論這生命是男是女。
祝願您,能試著暫時放開自己的價值觀,體會這個世界的廣闊,而不是把對世界的認識侷限在自己的期待,把自己活得如此狹窄!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子宮腔英文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趕走經痛很簡單 醫聖張仲景特輯(12)│談古論今話中醫
特別來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婦科主任 賴榮年
張仲景文教基金會張閎運執行長
第一單元 痛經原因怎麼來
月經來是女孩們每個月的必經過程,而且伴隨著女孩們30多年的歲月,不要嫌棄它每個月來的困擾,月經對女孩子可是很重要的,不僅能調節正常的內分泌、能否孕育下一代也與之有莫大的關係。
但是經痛……有少數的人會有疼痛的困擾,甚至痛到在床上打滾或嚴重到暈眩昏迷,在《金匱要略》裡提到婦人雜病的諸疾痛、腹中痛,看起來都一樣痛的痛,原來還分為經前痛、經後痛呀,詳細的解釋請賴榮年醫師為大家介紹吧~
第二單元 氣足了 血足了 痛經不再來
女生最常聊的話題,除了八卦、娛樂、美食,還有私密話題,一聊到自己生理變化也是話匣子停不了,才發現原來困擾不像是一般感冒,咳嗽、流鼻涕、乾咳、乾嘔,月經來,還有少量的困擾、量多甚至血崩的困擾,而不同的表現形式可是中醫師開方的重要依據,是屬於氣不通?還是血不夠?湯品應該如何吃才正確,不想再繼續為經痛困擾下去,那就繼續看下去吧~(揪咪!
第三單元 *溫經羊肉湯*
國醫張步桃醫師發明的藥膳,能改善寒性經痛。
*功效*
改善涼性體質和過度食用生冷寒涼食品所導致的經痛,對於月經或前或延後,以及不正常的停經等現象,或是小腹冷痛或容易子宮發炎及骨盆腔發炎、白帶多的寒症者,有溫經散寒、養血去瘀的功效,對臉色蒼白、惡性貧血者也可很快達到補血的功用。
*食材*
羊火鍋肉片8兩
*調味料*
生薑絲1小碗、酒3大匙、蒜苗1根(切片)、鹽少許
*藥材*
當歸2錢、川芎1.5錢、熟地2錢、白芍2錢、阿膠2錢、黨蔘5錢、丹蔘2錢、麥冬3錢、桂枝1.5錢、紅棗6粒、枸杞2錢
(NTDhealth) http://www.ntdtv.com.tw/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網路直播:http://www.ntdtv.com.tw/liv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8jzeZxF4u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y6r5VEiQt9zks4sDNnhk5sORPmA)
子宮腔英文 在 子宮息肉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adenomatoid polyp 腺瘤样息肉. endometrial polyp 子宫内膜息肉. laryngeal polyp 喉息肉. cardiac polyp 【医】 心腔内息肉(心腔内有蒂血栓). ... <看更多>
子宮腔英文 在 子宮息肉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adenomatoid polyp 腺瘤样息肉. endometrial polyp 子宫内膜息肉. laryngeal polyp 喉息肉. cardiac polyp 【医】 心腔内息肉(心腔内有蒂血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