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了,武器》海明威最後的訪談
今天是美國傳奇小說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7.21 — 1961.7.2)的忌辰。
海明威憑一己之力,影響了幾乎所有國家的文學。他把自己極簡的寫作風格比作「海上飄浮的冰山」:用文字寫下的東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都在海面以下,這使小說的內蘊更豐富、更耐讀。他筆下的人物們在逆境中硬朗的風度,給無數讀者源源不斷的信念與勇氣。
今天,我們分享一篇海明威的訪談錄,以此紀念。
▲電影《午夜巴黎》中的青年海明威
採訪者:你不在打字機邊上時,是否能做到完全不去想手頭的工作?
海明威:當然可以。但這需要自制力才能做到,而這種自制力是後天得來的,並不是天生的。
採訪者:當你讀到前一天結束的地方時,你會對那部分進行修改嗎?還是說全部完成之後才會?
海明威:我每天都會修改寫完的部分。全部完成之後,肯定要再過一遍。在別人把稿子打出來後,我還能多一次機會對著乾乾淨淨的打印稿修正改寫。最後是看校樣。能有這麼多不同的機會,我很感恩。
採訪者:你會做多大程度的改動?
海明威:這要看情況。《永別了,武器》的結尾我重寫了三十九遍才終於滿意。
採訪者:是否存在某些技術問題?是什麼難住了你?
海明威:把詞用對。
採訪者:是不是重讀能讓你的「文思」更加「泉湧」?
海明威:重讀讓你不得不繼續寫下去,因為你知道你還沒有到達最好的地方。文思總會有的。
採訪者:那麼你是否還是會在某些時候毫無靈感?
海明威:那必然。但只要是停在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的地方,總能繼續寫下去。只要能落筆,就沒問題。文思自然會來的。
採訪者:桑頓·懷爾德提起過某些助憶手段,能讓作家精神抖擻地整天工作。他說你有一次告訴過他,你削了二十支鉛筆。
海明威:我壓根就沒同時擁有過二十支鉛筆。用掉七支二號鉛筆就意味著這一天成果相當不錯了。
採訪者:在你心目中,哪些地方對你的寫作有幫助?兩世界旅館肯定算一個,你在那兒完成了那麼多著作。還是說周遭環境對你的作品幾乎沒什麼影響?
海明威:哈瓦那的兩世界旅館的確是個非常好的寫作地。莊園也很不錯,或者說曾經很不錯。但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寫得很好。我是說,在不同的處境下,我都能視情況盡可能做到最好。電話和訪客是最影響寫作的。
採訪者:想寫得好的話,情緒穩定是否必要?你曾經跟我提過一次,你只有在戀愛中才能寫得好。你能再詳細地解釋一下這個論點嗎?
海明威:好一個問題。不過你問出來了,給你滿分。在任何沒有他人干涉或是打擾的時候,人都能好好寫作。或者說只要夠狠心,就一定能做到。但戀愛中的人肯定寫得最好。如果答不答對你來說都一樣的話,這個問題我就不多說了。
▲海明威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利
採訪者:那經濟保障呢?會不利於寫出好的作品嗎?
海明威:如果錢來得很早,而你愛寫作又愛享受生活,就會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來拒絕這些誘惑。一旦寫作成了你最大的惡習,同時也帶來最多的愉悅,那就只有死亡才能阻止它了。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保障幫助會很大,因為它免去了你的種種擔憂。擔憂能夠毀滅寫作的能力。健康狀況的糟糕程度和擔憂的多少成正比,而擔憂會攻擊你的潛意識,破壞你的儲備。
採訪者:你能回憶起決定要成為作家的具體時刻嗎?
海明威:不能,我一直都想成為一名作家。
採訪者:菲利普·楊在他評論你的書中提出,1918年你所遭受的嚴重迫擊炮傷帶來的創傷性休克,對你的作家生涯影響極大。我記得你在馬德里的時候簡單談及過他的論著,並不以為然,還說你認為藝術家的才能並非後天獲取的,而是依據孟德爾法則先天遺傳的。
海明威:顯然那年在馬德里,我的腦子不太清醒。唯一說對的話可能是我只是非常簡短地評論了楊先生的著作,以及他的文學創傷理論。大概是那年我經歷的兩次腦震蕩和一次顱骨骨折導致我說話不怎麼負責任。我的確記得告訴過你,我相信想象力可能來自遺傳的種族經歷。如果光把這話當作腦震蕩後的趣談,好像沒什麼問題,不過它也不怎麼靠譜。所以在下一次能讓我清醒的創傷到來之前,這話題我們就說到這兒吧。你同意嗎?不過還是要謝謝你沒提及任何我可能牽扯到的親戚名字。聊天的樂趣在於探索,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以及所有不負責任的話,都不應該寫出來。一旦寫出來,你就必須為它負責任。有時可能只是說出來看看自己是否相信而已。關於你問的問題,創傷的影響區別很大。簡單小傷,骨頭都沒斷一根的那種,不值一提。它們有些時候還能帶來信心。嚴重傷到骨頭和神經的那種創傷對作家來說就很不好了,對其他人也一樣。
採訪者:你認為對想要成為作家的人來說,什麼是最好的智力訓練?
海明威:這麼說吧,他應該出去上吊自殺,因為他會發現想寫得好比登天還難。然後上吊的繩子會被不留情面地砍斷,他的後半生都會受自己所迫,努力寫到他所能做到的最好。至少他還能從上吊的故事著手。
採訪者:那你對那些進入學術界的人有什麼看法?你認為這麼多擔任教職的作家是否都以他們的文學生涯做出了妥協?
海明威:這取決於你對妥協的定義吧。是被拋棄的女性這個語境嗎?還是政治家的讓步?或者說是你和你的雜貨商或裁縫達成一致,你會多付點錢,但會晚幾天付?既能寫作又能教書的作家就應該兩樣都能做到。我做不到,我知道,我也佩服那些能做到的人。不過我認為,學術生活可能會終結外部的經歷,從而限制人對世界瞭解的增長。但瞭解越多,作家責任越大,寫作難度就越高。試圖寫出什麼有恆久價值的東西是一項全職工作,實際寫作每天可能只有幾個小時。作家可以與井類比。有多少種井,就有多少種作家。重要的是井里要有好水,最好能規律地抽出定量的水,而不是把井抽乾,然後等它再被注滿。我知道我跑題了,但這個問題本身不怎麼有趣。採訪者 你會建議年輕作家從事新聞工作嗎?你在《堪城星報》接受的訓練多大程度上對你有幫助?
海明威:在《星報》,你必須學會寫簡單陳述句。這對任何人都會有幫助。新聞工作不會加害於年輕作家,只要他能及時脫身,就會對他有好處。這是最老套的陳詞濫調了,我為此道歉。但你如果一直問同一個人老套無聊的問題的話,你只能得到老套無聊的回答。
▲海明威和菲茨傑拉德
採訪者:你曾在《跨大西洋評論》中寫道,做新聞唯一的理由是因為收入高。你說:「當你把有價值的東西寫出來時,就是摧毀了它,你至少想為之多收點錢。」你認為寫作是某種自我毀滅嗎?
海明威:我根本不記得寫過這種東西。但它聽起來愚蠢又簡單粗暴,像是我為了避免冥思苦想而說出來的機靈話。我當然不認為寫作是一種自我毀滅,雖然做新聞在達到某種程度後,可能對於嚴肅的創作者來說是一種日常的自我毀滅。
採訪者:你認為與其他作家一起進行智力激蕩對作家來說有價值嗎?
海明威:當然有。
採訪者:1920年前後在巴黎,你和其他作家還有藝術家一起有「團體感」嗎?
海明威:沒有。沒有什麼團體感。我們尊重彼此。我尊重很多畫家,一些和我同齡,一些年紀大一點——格里斯、畢加索、布拉克、莫奈(當時他還在世)——還有幾位作家:喬伊斯、埃茲拉,還有斯泰因寫得好的那些……
採訪者:寫作時,你會不會受到當時在閱讀的東西的影響?
海明威:喬伊斯開始寫作《尤利西斯》之後就沒有了。他的影響不算直接。但在我們熟知的詞成為某種阻礙、必須為一個單詞較勁的那段時間里,他的作品產生的影響改變了一切,讓我們能夠擺脫這些桎梏。
採訪者:你能從作家身上學到關於寫作的東西嗎?你昨天告訴我,譬如喬伊斯就沒法談論寫作。
海明威:和你的同行在一起時,你們往往會談論其他作家的作品。作家水平越高,就越少談論自己寫的東西。喬伊斯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作家,他只會對傻子解釋自己在做什麼。他所尊敬的其他作家應當通過閱讀他的作品來瞭解他在做什麼。
採訪者:你近年來似乎有意避免與其他作家接觸。為什麼?
海明威:這問題更複雜些。你寫作越深入,自己就越孤獨。你的許多好朋友和老朋友都去世了,其他人搬了家。你極少見到他們,但會通信,和他們保持聯繫,就好像過去一起泡咖啡館時那樣。你們給彼此寫滑稽的、充滿滑稽的壞話的、不負責任的信,這幾乎和面對面聊天一樣令人愉快。但你也更孤獨,因為你必須通過這種方式創作,創作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如果浪費的話就感覺是在造孽,無法救贖。
採訪者:你怎麼看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你的同輩人——對你作品的影響?格特魯德·斯泰因對它們有沒有貢獻?埃茲拉·龐德呢?或者說馬克斯韋爾·珀金斯?
海明威:抱歉,但我的確不擅長這樣的屍檢。有懂文學的和不懂文學的驗屍官專門來處理這些事。有關她對我的影響,斯泰因小姐用了很長的篇幅來寫,其中有相當多不準確的地方。她從一本叫《太陽照常升起》的書中學習了怎麼寫對話之後,覺得這是非做不可的。我挺喜歡她的,覺得她學會怎麼寫對話真是件好事。對我來說,從所有能夠學到的人身上學習東西,無論他們是在世還是已經去世,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我不知道這會如此強烈地影響到格特魯德。她在其他方面寫得都不錯。埃茲拉對於他所真正瞭解的東西悟性非常高。這種對話不會讓你覺得無聊嗎?這類私下的文學八卦,就像洗著三十五年前的臟衣服一樣讓我覺得惡心。如果有人試圖把所有實話都說出來,情形就不一樣了。這種對話就會有點價值了。在這裡,更簡單也更恰當的辦法是對格特魯德表達感謝,我從她那裡學到了許多有關詞語間抽象關係的知識——看我多喜愛她;我重申我對埃茲拉作為偉大的詩人和忠誠的朋友的認同;然後我非常在意馬克斯韋爾·珀金斯,直到今天我還是不能接受他已經去世的事實。他從未讓我改過任何我寫的文字,除了剔除一些當時還沒法發表的詞。那些詞留了白,任何認識那些詞的人都會知道是什麼。對我來說,他不是一位編輯。他是一位聰慧的朋友,也是非常好的同伴。我喜歡他戴帽子的方式,還有他嘴唇動彈的怪樣子。
▲歐內斯特·海明威
採訪者:你認為你的文學先輩——你從他們身上學到最多的那些人——有哪些?
海明威:馬克·吐溫、福樓拜、司湯達、巴赫、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安德魯·馬維爾、約翰·鄧恩、莫泊桑、好人吉卜林、梭羅、馬里亞特船長、莎士比亞、莫扎特、克韋多、但丁、維吉爾、丁托列托、希羅尼穆斯·博斯、勃魯蓋爾、帕蒂尼爾、戈雅、喬托、塞尚、凡·高、高更、聖胡安·德·拉·克魯茲、貢戈拉——要把所有人列完得花一天。然後這聽起來就會像是我在炫耀自己並不擁有的博學多識,而不是努力試圖記起所有影響過我的生活和作品的人。這不是一個老套無聊的問題。這問題很好,但很嚴肅,需要檢驗自己的良心。我說到了畫家,或者說是剛提到了其中幾位,因為我從畫家身上學到如何寫作的方法和我從作家身上學到的一樣多。你問我這是怎麼做到的?那又要解釋一整天。我認為一個作家還可以向作曲家學習,學習和聲和復調的效果很明顯。
「孟德爾貢獻」的推薦目錄:
孟德爾貢獻 在 來趣印度 Go Ind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寶萊塢影星伊爾凡·汗於4/28病逝 享年53歲伊爾凡·汗,一位出生在印度,卻同時收穫了寶萊塢、好萊塢乃至西方世界讚譽的優秀演員。據悉,28日他因結腸感染而被送入位於孟買的克基拉本醫院的ICU病房;29日一早,院方釋出其病逝的聲明。「這是充滿悲傷的一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向大家宣佈伊爾凡·汗過世的訊息。」聲明中提到:「伊爾凡有著最堅韌的靈魂,他身邊的人都被他那種與病魔鬥爭到底的意志所感染。」
伊爾凡·汗並不僅僅因為其寶萊塢的名人地位而廣受觀眾推崇,他謙遜與正直的性格更廣為人們愛戴。因此,在聽聞他的死訊後,全印度陷入了悲傷的哀悼之中,全世界的演藝圈人士、他的粉絲們,甚至是政要們,都紛紛表達了對他的悼念之情。寶萊塢影星阿米達·巴強表示,伊爾凡的離去造成了「巨大的真空」。巴強在推特上寫道:「這樣一位表演天才,一名親切的同行,一個為世界電影貢獻了多部優秀作品的演員,為何會如此早地離開我們。」#您散發著猶如魔法般的魅力,佩麗冉卡·喬普拉在推特上寫道:#您的天賦經過不斷的磨練變得點石成金。您的事蹟啟發著我們。您將永存於世人的心中。向您的家人致以深深的慰問。印度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形容伊爾凡是「一名多才多藝且天賦異稟的演員;他如同印度的文化大使一般活躍在全球的大熒幕上。他將被世人深刻緬懷。」
2018年3月,伊爾凡曾透露自己被確診患有神經內膜腫瘤,但經過全面的治療後,他的身體狀況一度恢復良好,在此期間他拍攝了電影《人生起跑線2》。這也是他出演的最後一部電影,於2020年3月上映,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而不得不縮減場次。對於西方影迷而言,更廣為熟知的是伊爾凡在《貧民百萬富翁》中的警官形象,以及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新侏羅紀公園》中的出色演繹。但伊爾凡更是寶萊塢的中堅力量,出演了很多大熱作品,如《海德爾》、《返鄉的旅程》和《人生起跑線》等。
「我其實很反感 #寶萊塢 這個名字」,在2013年的一次採訪中,伊爾凡這樣談道:「我覺得這個名字並不正確。因為我們的影視工業有個自己獨特的技術,我們的電影製造業和好萊塢的完全不同。我們的影視工業起源於帕西劇院(印度伊朗裔所開創的影視工業)。」
伊爾凡·汗原名薩哈博匝德·伊爾凡·汗,1966年出生於印度齋普爾,是一名輪胎銷售員的兒子。因落選板球運動員後改去表演學校學習。演藝之路對他來講充滿了坎坷,除了在1988年的電影《早安孟買》裡獲得了一個打字員的小角色外,多數時間裡伊爾凡只能在不入流的電視劇中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戲份。「我踏入影視圈是為了能在大熒幕上表演,然而我卻被困在了電視機裡。」伊爾凡在採訪時說道。然而伊爾凡的轉折點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等著他;他與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英國導演阿斯弗·卡帕迪爾合作,在印度拍攝了一部關於武士的小成本奇幻電影《戰神歸來》。2002年該電影上映之後,入選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並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頒發的最佳影片獎。
自那以後,伊爾凡終於進入到了印度主流電影製作中,他經常扮演警察或者反派。當然,他也出演了很多常規意義上的寶萊塢影片,例如《都會愛情故事》、《綁架情緣》等。與此同時,伊爾凡也在英美影視圈開拓了新天地:在邁克爾·溫特伯頓的電影《堅強的心》中,伊爾凡出演了警察局局長一角;在獲得了八項奧斯卡獎的電影《貧民百萬富翁》中,他同樣飾演一名警察;在他最近的角色清單裡,他既是《非凡蜘蛛俠》(2012)中的醫生,也可以是《新侏羅紀公園》(2015)和《但丁密碼》(2016)中的商人.更不用說在李安導演的奧斯卡獲獎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他是長大的“派”。美國著名導演韋斯·安德森甚至特意為他在電影《穿越大吉嶺》中新增了一個角色,只為了能和他共事。 伊爾凡甚至在文藝片中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印度電影《美味情書》中,他飾演了一名堅持給鬱鬱寡歡的家庭主婦寫浪漫信件的小會計。而在阿米達普·巴強監製的喜劇電影《返鄉的旅程》和《人生起跑線》中,伊爾凡也展現了高水準的演繹。
伊爾凡·汗身後留有遺孀蘇塔帕·希克達爾及兩個兒子巴比爾和阿揚。
轉分享自T哥
孟德爾貢獻 在 古典吉他家 蘇孟風/Guitarist Meng-Feng S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吉他風景線」12/22 星期天
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 布林姆演奏魯特琴協奏曲 Bream Plays Concertos for Lute and Orchestra 》
熱愛古樂的布林姆1975年推出了以魯特琴協奏曲專輯,收錄的4首樂曲分別選自3位不同國籍的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包括義大利協奏曲之父維瓦第、德國音樂大師韓德爾與德國魯特琴家科豪特 Karl Kohaut,其中維瓦第與韓德爾的樂曲分別改編自曼陀鈴與豎琴。而布林姆也充分利用當代錄音技術,以重複錄製搭軌的方式,同時擔任部分樂曲中兩把魯特琴的演奏,彷彿是個人與自我的對話,增添許多聆賞的樂趣。
布林姆在專輯中特別使用了英國製琴家 David Rubio 製作的仿17世紀魯特琴,特殊的音響效果也讓音樂呈現不同於古典吉他的古樸美感,而布林姆直接以彈奏古典吉他觸弦技巧應用在魯特琴的作法、與偏向現代品味的整體音樂表現,也引起古樂音樂學者們廣泛的討論,但樂壇普遍仍然肯定他對推廣早期音樂的巨大貢獻。
吉他風景線最新系列主題「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帶您感受音樂人如何透過不同的企劃發想、不同的選曲編排,不同的詮釋技巧,不同的使用樂器,乃至於不同的錄音室環境、收音 方式,製作出最有溫度的唱片,帶給聽眾與樂迷朋友獨一無二的聽覺饗宴。
愛樂電台 AOD 隨選隨聽服務,強勢回歸! 🎧
點擊連結,就可以隨時收聽「吉他風景線」囉~
https://www.e-classical.com.tw/aod_list.html…
【吉他風景線】🎸
§ 主持人: 蘇孟風 (Meng-Feng Su)
§ 播出時間:每週日 20:00 ~ 21:00
§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
「樂 997」全球跨時空同步放送!http://hyperurl.co/prtapp
孟德爾貢獻 在 孟德爾分離定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孟德爾分離定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孟德爾第二定律、孟德爾貢獻、孟德爾定律有關健康/醫療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健康急診室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孟德爾貢獻 在 孟德爾之夢:基因的百年歷史簡介- 《科學人》粉絲團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孟德爾 之夢】 最完整的遺傳學科普著作吳大猷科普著作佳作獎得主陳文盛教授最新力作科學 ... 不起眼的果蠅、黴菌、噬菌體,對於分子生物學有何 貢獻 ? ... <看更多>
孟德爾貢獻 在 孟德爾分離定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孟德爾分離定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孟德爾第二定律、孟德爾貢獻、孟德爾定律有關健康/醫療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健康急診室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