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跟別人不一樣時,他沒有錯,而是獨特]
讀國中的年紀,正值青春期,最在意的不是父母或老師,而是同學朋友。偏偏這個年紀的孩子最喜歡捉弄別人,經常故意說話激怒別人,或讓人傷心,再哄堂大笑,引以為樂。其實這就是霸凌,而且通常會鎖定某個對象,像是弱小﹑沈默﹑樣子或行為特別的同學,都會在別人身上蒙上一輩子的陰影。
近日兒子要入伍,理個小平頭,我稱讚他看起來清爽有精神,並且特別指出他的頭型漂亮。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哪有?從國中起,他爸爸就要他理小平頭,跟其他同學不同,再加上他的頭型不像台灣人多半是大扁頭,而是比較像西方人的頭型,大家看得「不順眼」,一起嘲笑他的頭型,喊他:
「蛋頭!」
講到這裡,我有一種感覺,跟兒子還真不熟,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有這個外號!但也讓我想起來他不愛理小平頭,一到高中就留長,還自己去找美容院剪髮﹑染髮﹑燙髮,名堂不少。一直以來我也沒多想,只是以為他喜歡在頭髮上做文章,現在才知道是要遮住這顆蛋頭。
可是你知道嗎?為了成就這顆蛋頭,我們全家總動員,可是費盡千辛萬苦。如果問我全世界最愛漂亮的人是誰?無庸置疑是我爸爸,他中風一次,走路一拐一拐,卻是在家穿襯衫與西裝褲,出門連眉毛都要梳,可以想像他今年86歲高齡嗎?當兒子出生時,他只交代我一件事:
「記得別把頭睡成大扁頭。」
兒子小時候住在婆婆家,我特別請婆婆注意他的頭型,你猜怎麼著?弄得我婆婆緊張得不得了,親家公的話再怎樣也要使命必達,於是不論手邊在忙什麼,就像鬧鐘一樣,每隔一個小時來翻我兒子一下,這次側睡左邊,下次側睡右邊,這樣精雕細琢硬是把頭整成蛋頭。
誰知道上國中理小平頭,原型畢露,像是頭上長了角似的,突出到被拿來當笑柄,完全是始料未及。我想婆婆在天之靈,應該是白眼翻到後腦勺了吧!
可是,這明明是優點呀!沒錯,在國中時,書讀不好的被嘲笑,書讀得好的也不好過,經常被視為揶揄的對象。反正一句話,不遭人忌是庸才,在平均值範圍裡的人最安全。
這就是「鏡像效應」,人們最喜歡的人其實是自己,其次是跟自己相像的人,看到一個人有如照鏡子就會不自覺滿心歡喜。相反的便是「鯰魚效應」,在一個沙丁魚箱裡,放進一隻鯰魚,造成互鬥現象,沙丁魚才能活得下來,賣到好價格。所以要融入一個團體,必須要跟大家相似,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盲從的原因。
所以獨特的人要很有自信,否則光是大家吐一口就淹死。但是國中時期是開始尋找自我認同的年紀,自信心最不足,這時候同儕效應最能發揮影響力,他們會在意同學朋友的意見,儘量跟大家一樣。真的,一句話就能殺死他們,甚至凌遲一輩子。這個年紀的孩子,很難要求人人謹言慎行,不去捉弄別人,怎麼辦?
父母很重要!
青少年都想裝大人,不再像小時候什麼都跟父母說,會保有秘密,就像我事隔7年才知道蛋頭這件事。但是我們可以用心觀察,他對哪件事特別有情緒,像是抗拒或不耐煩,第一時間必須對他的心情予以尊重,因為可能他在學校就是這個把柄落在大家手裡,反覆被拿出來嘲笑。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可怕的場景,可怕到他可能會畏懼上學,建議你用三個步驟協助孩子梳理情緒:
💚1.尊重孩子的情緒:
忽略孩子的情緒會造成他無感,甚至認為有情緒是不對的,逐漸跟自己的心失去連結,反而後果難以收拾。
💚2.聽聽他怎麼說: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能用認真的態度去跟他討論,而是似有若無地聊家常,問他:「你好像不想理平頭?」說出他的情緒即可。
💚3.保持冷靜與理性:
當他覺得情緒被理解了,畢竟還小,秘密便托盤而出,我們不必因為心疼就要去學校找老師或同學理論,這會嚇到他,以後不敢說出真象。
今天早上妹夫跟我提到外甥在學校被說「愛比較」,外甥很介意,認為自己並不是這樣的人,非常憤怒。有些父母一聽,可能會馬上責怪孩子;但是你想想,蛋頭有錯嗎?為什麼笑人家蛋頭?因為他是個大扁頭,心裡嫉妒罷了。說外甥愛比較,也未必是事實啊,父母不必不斷論,但是可以引導做正向思考。
為什麼一個人會愛比較?因為他在意,但是他得不到,卻發現別人輕鬆就得到,自然會愛比較。假使比的是分數,表示他想拿高分,但是不懂自己認真讀卻拿不到高分,別人說他回家都在打電動卻得高分。假使比的是工作分配不均,表示他想要公平,可是表達不得法,沒抓到重點,讓別人聽成愛比較……
那麼父母可以說:「你好像特別在意這件事,是嗎?」若是他點頭說是,這是好消息,父母就知道他在意什麼事,接下來便能夠問他:「你這麼在意,你看怎麼做會更好?」他一定有答案,重要的是這個答案是他想出來的,而且焦點轉移,想的不是別人說他愛比較,而是怎麼做好這件事。
所以當孩子被嘲笑時,我們要做的無非是三件事:
💚1.跟他站在同一個高度,了解他的心情
💚2.帶他往上站一個高度,看清整件事情
💚3.陪他走到另一個高度,換上新的認知架構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圖取材自Pexels
攝影:Daniel Reche
同時也有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上一集節目中聊了許多與人連結的方法,也示範了與幼兒的情緒覺察練習。但也有許多聽友回饋,家有青少年,不動氣的溝通真的好難! 品皓生動比喻:親子關係就像買賣股票,「有漲有跌」。青少年階段則猶...
孩子被嘲笑 在 神老師&神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幾年前班上有一位自閉症的孩子,科任課上台去回答問題,寫不出來,底下有個孩子大聲地嘲笑他...
其他的同學當下制止他,義憤填膺,知道他踩了我的紅線,回教室後立刻跟我告狀。那個孩子就被我訓斥一頓,我要他回家在聯絡簿上寫80個字的反省日記,讓我知道他從這件事學到了什麼....
孩子低著頭紅著臉,看起來很後悔,跟自閉症的孩子道了歉,他知道我平時最在意的就是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要他們對這孩子尊重和照顧,看到他後悔的模樣,我也就不再追究。
可是當天晚上我接到了電話,媽媽打電話來質問我,「為什麼罰孩子寫反省日記?」我跟媽媽說明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媽媽說,「我兒子不過是忠實於自己的感受,就是想笑而已,為什麼要被處罰?.....」
我問媽媽:「今天如果站在台上,寫不出來的是你的孩子,被嘲笑的是你的孩子,你也會有相同的反應嗎?你也會尊重對方的忠實感受?也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被嘲笑?」媽媽當下沉默,草草掛上電話....
我說話一向直接,對於自私的人從來不會客氣。
自閉症的孩子說不出口,但是別人對待他的方式和態度,孩子都知道,對於別人惡意的嘲笑和辱罵,也會受傷和難過,這可能是那個優秀的孩子和媽媽從來不能懂的感受。
很多孩子的行為反應出大人的教育,總是看著大人指去的方向、學習著大人對待別人的態度、用大人處理事情的方式去處理面對的問題。
如果我們在尊重孩子的感受之前,如果能先教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那就太好了!!
孩子被嘲笑 在 三頭六臂.英格蘭主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廚房一日馬不停蹄
週三的約定午餐,戚風捲草莓果醬
水餃;生煎包;香腸薯泥佐洋蔥醬
學校星期三的烤肉午餐是皮蛋最不喜歡的,我想了很久覺得應該讓每天吵要帶便當的孩子有點期待,於是約好星期三自備午餐。
帶去學校的午餐不能加熱,大部份人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地方不適合帶米飯料理、免得孩子被嘲笑,不吃三明治鹹派的皮蛋,午餐選擇實在很侷限;這星期我決定烤戚風,抹上草莓果醬、捲好切片當作午餐,配上起司條、蘋果和優酪乳,份量不多又都是她喜歡的,快快吃了就可以去操場野。
中午做了水餃自己吃,接著小孩放學指名晚上要吃煎包,長子呢,他要香腸薯泥,於是料理東西軍同時開煮,晚上六點強強滾。
放學時遇到印度媽媽聊了幾句,她翻白眼說晚餐要煮三種,女兒和老公吃不一樣,七個月的兒子另外準備副食品,我也翻了個白眼、輸人不輸陣的說:「我家也差不多。所以我才不敢生二寶找自己麻煩阿」。
孩子被嘲笑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上一集節目中聊了許多與人連結的方法,也示範了與幼兒的情緒覺察練習。但也有許多聽友回饋,家有青少年,不動氣的溝通真的好難!
品皓生動比喻:親子關係就像買賣股票,「有漲有跌」。青少年階段則猶如「十年長空期」,父母要先「活下來」最重要。一起來聽聽鄧醫師如何讓叛逆小哥開口,品皓對於製造衝突的反向操作建議又是什麼呢?
●關係相談所給青少年父母的悄悄話
「你的存在,就是對青少年最好的安撫。」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任務,是需要藉由超越父母來定義自我;他們其實是透過跨越父母,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本集重點
1. 每個人的心理階段和需求都不同,可別被性別和年齡的刻板印象框架限制了。創造連結的首要方法是仔細觀察和傾聽,理解他人的「話中有話」。
2. 你家的青少年,是否會嘲笑你身高矮,奚落你體力差?孩子出言不遜的背後,其實是為了從「超越父母」來建立自我能夠獨立的心理需求。
3. 想要降低溝通衝突,不妨先從反向搞清楚: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忍不住就想跟你吵架」?為什麼「你+建議」這個句型,很容易惹怒他人?
每天鬆一點!本週「家的心關係」練習,就從「我訊息」開始。
少用「你」,多用「我」!
從這週開始,把我們想要給孩子的批評建議指教,
改用以下三個結構來表達,看看會有什麼神奇的效果!
我+
看到了什麼「狀況」,
給了我什麼「感覺」,
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什麼。
舉例1:我聽到你這麼說,感到滿不舒服的,因為我感覺到不太受尊重。
舉例2:我看到你房間這麼亂,覺得有點生氣,因為我感覺你好像不是很在意自己之前的承諾。
歡迎到許願池告訴關係相談所所長你的困擾,
也分享你的每週練習成果!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 為自己與家人,補給「愛與連結」的維他命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campaigns/heartseason
#錯過「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錄影課程隨時能複習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2912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t9B-jJ7Ifo/hqdefault.jpg)
孩子被嘲笑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影評11集黃秋生大師班觀後感想
影評11集黃秋生大師班觀後感想
【黃秋生大師班】11集觀後感想影評
喱騷【黃秋生大師班】觀後感想影評
分析【黃秋生大師班】喱騷觀後感想影評
分析喱騷【黃秋生大師班】
看完【黃秋生大師班】明白什麼是演技
喱騷【黃秋生大師班】是在做什麼啊?!
喱騷【黃秋生大師班】到底在拍什麼?
最近我在看杜汶澤喱騷 youtube 的預告片. 集中推薦的節目是 ‘黃秋生大師班’ 其實我對這個節目非常有興趣,但是如果要收看這個節目,你需要先成為 ‘喱騷’ 網站的會員,因此,我加入會員一個月了。check it out !!
節目中黃秋生是6位新晉演員的戲劇老師。 咁呢一班演員佢地嘅經驗都不同啦,有啲就做過電影,有啲就做過舞台劇,/每個演員的表演經驗和表演媒介都各不相同,無論是電影還是舞台。
就像標準的真人秀一樣,每個角色都有一個定位。
當然有黃秋生飾演一個粗口橫飛的老師,好直接的,他經常挖苦自己的學生,他跟監制田蕊妮的之間的互動,真心係整個節目的最好看的部份。
其他角色還有:
女藝人莊韻澄,她每一次出現大家都會有一些性暗示的笑話或者會提及她的胸部。
飾演男神的王宗堯, 每一次都有關於政治的戲劇性話題出來。
看完十一集當中我最喜歡看的角色,設定,是莫俊名。 就是一個"弱者",整個故事,可以說是裏面六個人當中演戲比較差的一位,就慢慢看着他做一些尷尬的表演,然後被人批評。再被迫做更尷尬的表演,例如跳舞,再被人批評,可以見到他是淚灑當場,哭了無數次、崩潰了無數次。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節目效果,還是真人都是這樣,但其實呢,在我2018年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是住在香港,參加表演課。 這是一個為藝術家和模特製作的課程
I’m not 100% sure if this is 節目效果but in 2018 there was a time I lived in Hong Kong where I attended an acting class. it was a class made for artists and models
那是在我被YouTube稱為“暗網仔”之前,那裡的每個人都只是個小孩子。
it was before I was known in YouTube as 暗網仔 so to everyone there I was just some kid.
練習不僅與黃秋生大師班的練習非常相似,而且我的角色與莫春明的練習非常相似。
Not only were the excercises very similar to the ones shown in 黃秋生大師班, but my character was so similar to the one of mok chun ming.
在節目中,他的個性不敢表現出自己的真實自我,但對我而言,這是在所有“成名”人物面前並且必須採取行動。 以及缺乏經驗,因為那裡的其他所有人都已經學習過課程。
In the show his personality is afraid to show his true self, but for me it was being in front of all those ‘famous’ people and having to act. And inexperience as well since everyone else there has already taken a course.
我記得,即使我在一個場景中走路也很糟糕,以至於我的老師讓我在教室裡轉圈,讓所有人觀看,因為我什至都不知道如何走進一個場景。 每個人都必須判斷我的行走。
I remember even my walking in a scene was so bad that my teacher made me walk in circl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have everyone watch because I didn’t even know how to walk into a scene. And everyone had to judge my walking.
真的很尷尬。
It was embarrassing.
而且黃秋生大師班的每個情節流程都類似於表演班。
6個學生中的每一個都做一個同一個表演,然後老師嘲笑/批評/幫助他們。
And 黃秋生大師班’s each episodes流程is similar to a acting class.
Each of the 6 students do the 同一個performance then the teacher mocks/critiques/helps them.
我覺得這個表演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主意,因為來自參加過很多表演課的人,很多時候錄製在視頻上的實際表演並不像課堂練習中最原始,最真實的表演那樣令人興奮。
I feel this show is a very smart idea because coming from someone who has taken quite a few acting classes, many times actual performances recorded on video is not as 精彩as the raw, 最真performances done in 課堂練習.
因此,要把這些“嘿中嘿”放到一個節目中,就可以看到大多數其他節目所沒有的人性化。 因為在電視節目和電影中,不良行為不會受到批評,而在表演課中,您的想法或精力的變化會立即被接受。 因此,在每個級別上都是有關“ hey中hey”的真人節目。
So to take these ‘hey 中hey’ and make it into a show shows a 人性化that most other shows don’t have. Because in tv shows and movies bad acting will not be criticized but in acting class, a change of your thought or energy(氣場) is picked up on immediately. So on every level this is 有關 ‘hey中hey’ 的真人show.
目前只有11集,但還沒有結束,但我希望以後大家都能看到進步。
It’s only 11 episodes right now and not the end yet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everyone’s improvement afterward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TECgYu2yYY/hqdefault.jpg)
孩子被嘲笑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買車是一個人具體品位的體現,有的年輕的車主在買車的時候會直接體驗前排座椅,而如果你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是家裏的中梁砥柱,上有老下有小,你可能關註的點就會變成後排的乘坐空間汽車的儲物功能以及實用度了。而如果你屬於後者,那在買車的時候千萬不要買這幾種,再便宜也不要。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bDL_fM_Uo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