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骨氣的女人!」
麥肯齊·斯科特離婚當天,發表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序。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讓我覺得這個奇女子不僅有智慧、超然,又能灑脫轉身離開。
而下文中的作者(羅浩楓)為麥肯齊的言行,落下最後註解的一段話,也非常值得再次分享。
「我愛你,便可低到塵埃裡,
心中歡喜,塵埃中也可百花綻放。
但你不配,所以我自塵埃中站起,
如果愛沒了,轉身一定要漂亮。」
🌹 ******🌹 ******🌹
以下貼文來自網路
原文連結🔗http://www.cpfcnews.tw/index.php/opinion/51728-subject
世界女首富(MacKenzie Scott)
再婚,嫁給兒子的高中老師~刷爆了世界頭條。
~編輯:羅浩楓
這個女人51歲,貌不出眾,
離異後,獨自帶著4個孩子。
3月6日,她再婚了,嫁給了兒子的化學老師。
沒有婚禮,沒有請柬,
但這則訊息,還是迅速竄上了頭條,
因為她叫麥肯齊,是世界女首富。
她還有個身份:
前世界首富亞馬遜掌門人貝索斯的前妻。
🔮01
1970年4月7日的舊金山,暴雨。
一位知名理財規劃師的小女兒呱呱墜地。
父親看著女嬰琥珀色的眼睛,若獲至寶,
給她起名“Mackenzie”(麥肯齊),意為“孩童中的智慧領袖”。
家境優渥,父母精心呵護,
女孩亦不負眾望,天資聰穎,
6歲,她寫出了一本142頁的書《書蟲》。
18歲,她考上了世界頂級名校普林斯頓,
師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託尼·莫林森,
她擔任過莫里森小說《爵士》的研究助理,
被大師稱為“創意寫作最有天賦的學生。”
雖然文靜內向,但她的才華和天賦,有目共睹。
她像一朵精心呵護的蘭花,含苞待放,
大家期待,這個天才少女將是下一顆文壇新星,
然而,她遇到了貝索斯。
🔮02
當少女麥肯齊牽著狗在海邊別墅寫作時,
貝索斯正在德州喂牛、修風車。
他比麥肯齊大6歲,生於1964年。
後來,人們知道了世界首富貝索斯,
卻不知他本名叫約根森。
他的生父,是村口修自行車的泰德。
母親16歲時偷嚐禁果,並懷了孕,
驚慌失措的兩人偷了家裡的錢,
一路逃到了墨西哥。
在墨西哥,貝索斯出生了。
然而,生父泰德遊手好閒,惡習難改,
加上經濟貧困,
本就青澀的感情在爭吵中消磨殆盡。
在貝索斯不到2歲時,兩人分了手。
21歲那年,母親帶著年幼的他,
改嫁給了15歲時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的古巴男人米格爾·貝索斯。
從那天起,約根森改名為貝索斯。
其後母親又生了兩個孩子,
一家人輾轉又回到了德州,母親的故鄉。
雖然曾是難民,但繼父是個大學生,
其後成為了埃克森公司的一名工程師,
10歲那年,貝索斯得知了生父的身份,
從那時起,家中似乎沒有了他的位置,
於是,他幾乎都“長駐”在外祖父的農場,
鋪設管道、飼養奶牛,樣樣精通。
幸好,外祖父疼他,他也聰明勤勉,
憑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全額獎學金,
他也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
頂級名校,同學非富即貴,
他深知唯一可仰仗的只有自己。
他放棄了熱愛的物理,轉學有“錢途”的計算機。
此後便是拼命三郎,挑燈夜戰。
1986年大學畢業,他在華爾街找到了一份差事,
此後憑著勤奮和專業,逐漸站穩了腳跟。
其後,他又發現做金融比計算機更賺錢,
於是,又兜兜轉轉了幾家公司,
跳槽到了對衝基金D. E. Shaw & Co。
在這裡,他遇到了剛大學畢業的麥肯齊。
🔮03
他是面試官,她來面試,
少女的青春、才華和聰慧,一下吸引了他。
面試結束後,他開啟了瘋狂追求。
他的一見鍾情,讓她有些不知所措。
她剛畢業,心如白紙,
卻奈何這男人野心勃勃,聰明絕頂,
於是,她很快就淪陷了。
1992年,兩人相識僅6個月,就結了婚。
雖然父母認為貝索斯“外向招搖”,打了問號,
但麥肯齊不在乎。
她說:
“我喜歡他的才華和夢想,我願做他的翅膀。”
婚後,貝索斯就成了她的信仰。
貝索斯說:
“我想創業,我要建立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亞馬遜。”
麥肯齊聞言馬上辭了工作,全力支援。
當時,誰都不知道電商是個啥玩意,
更不知道網上還能賣書。
但麥肯齊信,因為這是貝索斯想出來的。
1994年,貝索斯提出要搬到西雅圖,
麥肯齊欣然同意,
於是,她開著車,他坐在副駕駛,
帶著不多的家當,一路奔赴西雅圖。
靠著麥肯齊父母的支援,
兩人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名為“亞馬遜”的小書店。
麥肯齊大著肚子,又當會計,又當司機。
然而,命運並未因她的執著,網開一面。
雖然網上書店上線30天,周銷售額2萬美元,
但是淨收入一直都是0,
畢竟圖書的毛利率很低,再加上人工和運輸成本,
亞馬遜的前期,根本就是在燒錢。
轉眼5年,他們花光積蓄,借遍親友,仍沒成功。
1999年,他們租住在一間只有一居室的房子裡,
麥肯齊邊做財務,邊搬書,還要照顧孩子,
曾經的寫作之夢,變得遙不可及。
就這樣,亞馬遜創下連虧20年的紀錄,
父母投資的30萬美元養老金都燒光了,
貝索斯在頑強畫餅後,也有些心灰意冷,
但麥肯齊卻看著他的眼睛說:
“別放棄,你一定會成功的!”
青春不再,皺紋滿臉,
但她就是一根筋,不管別人怎麼說,
嫁給他,就是毫無怨言地全力託舉。
貝索斯曾經多次公開說:
“麥肯齊是把我從第三世界監獄中救出來的女人。”
終於,她守得雲開見月明。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短短几年,亞馬遜在成為獨角獸的道上狂奔。
眼看公司運營步入正軌,蓬勃發展。
她站在他身後,看著他意氣風發,笑得燦爛,
她想:該是迴歸家庭的時候了。
此時,她已經是4個孩子的母親。
她陪他一路登上頂點,
卻在巔峰時悄然身退。
因為,金錢、權力非她所願,
她想要的無非一尺書桌,填些筆墨,家中有他。
🔮04
麥肯齊主動脫離了公司日常管理,
轉而回歸家庭,照顧孩子、寫書,
為貝索斯當起了賢內助。
事業有成,但貝索斯依然對她很好。
結婚的20多年裡,他被外界稱為“寵妻狂魔”,
身家千億的他,自稱“每天下班回家趕著刷碗” 。
外界不只一次拍到他們幸福的畫面。
他形容她:“美麗、仁慈、性感、富有才華……”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她在身邊,
他的眼睛中總是閃爍著小紅心。
結婚25年,她慶幸自己“得償所願,終遇良人”。
2019年,亞馬遜股價一路狂飆,
僅僅1天,貝索斯的資產就增長了百億。
那曾隨母親流浪輾轉的男孩,
成為了全球首富。
2019年,貝索斯以2123億美元身家成為了世界首富,創下了歷史最高財富值。
那天,一向低調的她,
破天荒地穿起一襲紅衣為他慶祝。
卻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個同樣穿著紅衣的女人,眼中閃過冷冷的光。
她叫勞倫 · 桑切斯,是電視女主播。
女人的直覺讓她感覺不對,
但多年的相濡以沫,讓她很快收斂了心神。
然而,不久後,
她還是看到了這樣的照片。
在狗仔隊的偷拍中,
她看著他們十指緊扣,遊輪親熱,
一起看球,甚至共吃一個冰激凌。
生平第一次,她聽見了自己心碎的聲音。
有媒體曝出了“地表最強首富”發給情人的簡訊:
"I love you, alive girl. "
" 我愛你,你這個有活力的女孩。"
"I love you. I am in love with you."
" 我愛你。我現在正與你熱戀。"
"You make me better.You're meant for me."
" 你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你是我的命中註定。"
還有一些太露骨的,甜瓜就不放了。
她愣愣地怔向窗外,
明明春光明媚,可她的世界已大雪紛飛。
那天,他又晚歸,
她一直等著他,兩人談了一夜,
最後,他哭了,她走了。
🔮05
世界第一富豪,前女主播插足,
25年伉儷分飛,寵妻狂魔覆滅……
隨便哪條都夠勁爆。
全世界都搬沙發等著看戲。
然而,她的殺伐果決讓所有人失望。
第二天,她就提出了離婚,
此後不過2個月,這樁人類史上最貴天價離婚案(標的額高達1440億美元),以光速塵埃落定。
她在自己49歲生日之際,宣佈:
“已和貝佐斯達成了離婚協議。”
亞馬遜是二人白手起家一同打下的江山,
沒有簽署婚前協議,婚內財產本該平分,
加上貝索斯婚內出軌被坐實,
理論上,她可以至少分到700多億美元。
然而,她僅要了1/4的股票,價值358億,
其他的全數留給了前夫。
然後,她又主動放棄了《華盛頓郵報》和太空探索公司Blue Origin的全部股權,價值超40億美元。
坐在桌子對面,她對他說:
“這些全給你,我只要1/4,我應得的。”
然後,她摘下婚戒,扔給他。
“這個也給你,感謝夫妻一場,
感謝你,讓我曾愛過。”
貝索斯愕然,原本請好的律師團歇菜了。
亞馬遜股票幾乎未受影響(跌落僅0.1%),
他元氣未傷,依然牢牢把控著1075億美元股權,
他還是世界首富,只是身邊不再有她。
她沒再看一眼,起身出了門。
呼風喚雨的貝索斯,頃刻間頹然落淚,
隨後他追出了門,
空街上,她好像聽見了他的呼喊,卻沒回頭。
當天,她發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式,
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
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
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
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不博眼球,不鬧狗血,寥寥數語,乾脆灑脫。
我愛你,便可低到塵埃裡,
心中歡喜,塵埃中也可百花綻放。
但你不配,所以我自塵埃中站起,
如果愛沒了,轉身一定要漂亮。
🔮06
離婚後,麥肯齊去掉了夫姓貝索斯,
將從祖父輩沿用的中間名斯科特,作為姓氏。
然後,她成為了“散財天女”。
離婚協議剛敲定時,麥肯齊就加入了“捐贈誓言”,
這個於2010年創立,
原則:承諾捐出一半以上財富用於公益慈善。
麥肯齊一共捐了多少錢?
去年7月起,短短几個月內,
麥肯齊就向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116個組織,
捐款了超17億美元。
疫情來了,短短5個月,
她又向食品銀行和緊急救濟基金等慈善組織捐款超41億美元。
每次,她只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必然是因為“慈善捐款”。
僅2020一年,麥肯齊就已捐出了近60億美元。
過去的幾個月,
她平均每月捐款超10億美元,捐錢速度世界第一。
現在提到麥肯齊這個名字,
人們都會說:“了不起的麥肯齊!”
還有人管她叫“聖誕老人”。
更有意思的是,儘管拼命捐錢,
但她在福布斯排名不降反升。
今日最新資料顯示:
因為股價飈升,麥肯齊現有資產超570億美元,
位列福布斯億萬富豪榜第13位。
排在第一的,是她的前夫貝索斯,
總身家達到1790億美元。
雖然富可敵國,但他的格局卻人所不齒。
他的摳門,是富豪圈裡出了名的,
世界富豪榜前5名中,
他是唯一沒有加入“捐贈誓言”作出捐款承諾的人。
2020年6月,亞馬遜員工因不滿15美元時薪罷工,
人們甚至在貝索斯的豪宅前,擺了一座斷頭臺。
最終仍然沒有結果,
罷工組織者還被以“違反社交距離”為由開除。
離婚見人品,水落終石出。
離婚2年,麥肯齊又寫了2本書。
眼下,除了“慈善家”和“世界女首富”外,
她重拾了兒時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小說家。
她的小說還獲得了美國圖書獎。
剛剛過去的週末,
她悄悄將自己的個人簡介修改了:
“麥肯齊·斯科特,
兩本小說的作者,美國圖書獎得主。
她和四個孩子、丈夫丹一同住在西雅圖。”
沒有婚禮,沒有新聞釋出,
她低調宣佈了又一次婚姻。
當世人得知,想看看女首富的丈夫時,
恐怕不少人又失望了。
她丈夫名叫丹,
是西雅圖一所私立中學的化學老師。
這個貌不驚人的男人,叫丹·朱伊特,
是美國湖濱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
這是一所百年名校,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都曾就讀於此,麥肯齊的兒子也在這裡讀書。
中學老師娶了女首富。
很多人又在懷疑這男人,是為了圖財。
然而,丹老師卻發了一封公開信:
“我大半輩子都是一名教師,
以後也會一直繼續當老師。
現在,因為一個幸福的巧合,
我和我所認識的最慷慨、善良的人喜結良緣,
在此,我和她一起承諾,
將所有財富,全部捐出去,傳遞給他人。”
未來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只是知道現在的麥肯齊越來越美了。
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就是看透生活的本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今她51歲,年過半百,
但微風吹過,她的笑容,
一如當年那個在海邊寫作的小女孩。
相關新聞報導:
「貝佐斯前妻「下嫁」中學老師:離開世界首富後,她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https://kkne.ws/zp1de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逐鹿之海:一六六一台灣之戰」小說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朱和之 本書特色: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第一人 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獎作品《逐鹿之海》 這場戰役沒有勝利者,飢餓是最大的敵人! 為了糊一口飯吃,你願意付出甚麼代價? 是甚麼樣的力量,讓來自東西半球、...
守得雲開見月明小說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最感人的母親電影
母親節日子,要選一齣最感人,關於母親故事的電影,個人會選2007年上映的日本電影《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小田切讓和樹木希林主演,故事是多媒體創作人中川雅也首部自傳式小說,中川的筆名是唔Lily Franky,相信喜歡日本影視文化的朋友已經看過不少他的作品,例如近期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
雅也的父親是個畫家,卻不務正業,遊手好閒,還有酗酒惡習,他三歲那年,不能忍受家暴的榮子,與他離婚,帶著兒子回到外家獨力照顧,為了雅也的感受,她放棄了再婚的念頭,在一小吃店努力工作,但兒子不單止遺傳了父親的繪畫天分,還有懶散過性,愛玩且學業成績差勁,縱使如此,母親還是帶著微笑,默默努力支持著他,十五歲那年,為了雅也前途,著他前往東京升學及尋找機會,只是,叛逆年齡的他去到東京後,沒有認真讀書,繼續吃喝玩樂,媾女飲酒,生活糜爛,依賴母親的生活費過活,就算勉強升入大學,生活依然,直至母親首次患上癌症,他才覺醒,努力工作,終於有成,並接母親到東京一同居住,母親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渡過人生最歡悅時光,雅也拖著母親手過馬路一幕,呼應三歳時母親拖著他離開的畫面,成為最感人一幕,在榮子癌症復發,餘下三個月的時光𥚃,與前夫和好,算是完成了人生最後願望,含笑而終。
這個故事很典型,卻相當全球性,大部分母親也是如此愛錫和照顧兒女,所以,無論幾忙,母親節的今天也要陪她呀!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歡迎分享你最喜愛關於母親的電影/劇集。
守得雲開見月明小說 在 十方富裕人生(心靈 夢想 財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知道,財富自由,是很多人想要實現的人生夢想。
等賺了足夠多的錢,就可以去四處遊覽,周遊世界,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文學夢,或者就乾脆在自家別墅或加勒比的海灘上,穿著比基尼、曬著太陽……
那該是多麼幸福美好的人生啊!坦白的說,我也曾憧憬過這樣的人生。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意識到,相比「我會愛你一輩子」,也許「財富自由」才是人生中的那個最大謊言。
為什麼?且聽我慢慢道來。
作者:艾菲 来源: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1
/ 第一個謊言 /
「財富自由是做自己熱愛之事的必要條件」
關於財富自由,我們常會這樣說:「等我財富自由了,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我現在還不能。」
但真是這樣嗎?
難道說,只有當一個人實現了財富自由,她才能夠擁有去做自己熱愛之事的權利或條件嗎?
如果我們要去做一件自己非常想做且是天賦所在的事,也許是成為一名藝術家,也許是成為一名人類學家,這個夢想的實現,就一定要建立在財富自由的基礎之上嗎?
顯然不是。
如果說沒有實現財富自由,就不能作出自己人生的選擇,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了很多非常有趣且有獨特貢獻的人。
比如:村上春樹、珍·古道爾。
事實上,假如你的最終目標,就是去做自己真心熱愛的事,那麼請你相信我,你從現在起就可以去做了。
你不需要像我這樣直接辭職,你有2種路徑可以選擇:
第一種路徑:齊頭並進型
「齊頭並進型」的路徑意味著:
你得在工作時間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在業餘時間去做能夠滿足你熱情的事。
二者齊頭並進,直到有一天時機成熟,你就可以獲得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了。
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就是這樣做的。
原本他與妻子經營者一家店鋪,後來有一天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很想寫小說。
於是就開始一面經營店鋪一面寫小說,直到三年多以後,他才決定出讓店鋪,成為一名專業的小說家。
第二種路徑:理想型
「理想型」路徑說的是:
如果你有非常強烈的熱情、足夠的定力、明確的願景,就可以先做你真正熱愛的事。
等將它做到非常好時,就會有人來主動給你錢,這就是「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理想型。
世界聞名的動物學家、動物保護者珍·古道爾,最初她是衝著她的人生願景和熱情而去,也因此放棄了物質方面的要求。
最後,因為她的成就與貢獻,物質和經濟的保障卻悄悄降臨在了她的身上。
這就是「理想型」的路徑。
從上面兩種路徑就可以看出,財富自由並不是做自己所愛之事的必要條件。
的確,有了「財富自由」,我們去做自己熱愛的事的可能性與隨意性自然會增加。
然而,並不是說,只有獲得了「財富自由」,我們才能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2
/ 第二個謊言 /
「財富自由能讓我獲得終極的自由」
我們總是這樣說:「財富自由能讓我獲得終極的自由,等財富自由的時候,我就能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
但真是這樣嗎?
財富自由的人,就獲得了終極的自由,然後就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
在這裡,我必須鄭重其事地跟大家談一談,到底什麼才是終極的自由。
什麼才是終極的自由?
只有獲得了「心靈的自由」,才能算得上是終極的自由。
心靈自由的級別可比財富自由高級多了,財富自由的人,未必心靈自由;而心靈自由的人,並不需要財富自由,就能感受到時時刻刻的自由。
那到底什麼才是心靈的自由呢?
心靈的自由就意味著:
無論你身處怎樣一種環境,身處在人生中的怎樣一種境遇,順境或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兒女成群或孤獨一人,你都始終擁有選擇自己態度、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的自由。
關於心靈的自由,在《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里,被詮釋得淋灕盡致。
納粹時期,心理學弗蘭克爾與他的家人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在了毒氣室里,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在整個過程中,他被剝奪了所有一切的自由,身體的自由、交談的自由、閱讀的自由,更別提什麼財富的自由。
但他卻在整本書中告訴我們: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那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它是不能被剝奪的。
所以,即使是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傷害與痛苦後,弗蘭卡爾對他的生命依然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時他開始學習駕駛飛機,80歲時,他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他是真正活出「心靈自由」的人。
可以說,心靈的自由是人類所能達到自由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說,「心靈自由」就意味著人生的開悟。
而「心靈自由「的基礎,並不是我們天天掛在嘴邊的「財富自由」。
否則,弗蘭克爾是如何在納粹集中營中實現「心靈自由」的呢?
3
/ 第三個謊言 /
「財富自由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關於財富自由,還有一個非常常見的表述 :「財富自由就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
所以,我們很多人的人生願景就是:
等賺到了足夠多的錢,我就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可以在自家別墅或加勒比海灘上,穿著比基尼、曬著太陽,那該是多麼美好幸福的人生啊!
然而,財富自由真能等同於人生的終極目標嗎?
其實,當財富自由實現後,你面對的依舊會是無比真實的人生。
那時的你,的確不必再朝九晚五的上班,你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然而,我敢保證,不出半年時間,你就一定會厭煩那個無比懶散、缺乏目標的自己。
因為,人是無法沒有目標而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正如尼採所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所以,假如你已實現了財富自由的目標,你肯定還要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下一個目標。
否則,你的生命力就會在一堆數不完的錢幣中,逐漸枯萎,而你的人生也將陷入到無窮無盡的虛無中。
而一個目標的設定,就意味著你得繼續為它努力,因此也就注定了還會有數不清的困難、煩惱、挫折將出現在你的面前。
顯然,大多數人都只體會過缺錢的煩惱,但請相信我,世界上還有一種更讓人畏懼的痛苦,那就是永無止境的虛無,它絕不會是你想要的。
有一天,我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這段時間非常痴迷於一個遊戲,卻總是過不了關,於是他就花錢升級了自己的裝備,誰知很快就過關了。
「過關」原本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標,沒想到的是,「過關」之後,他之前玩遊戲的那些快感卻也隨著「過關」一起徹底地消失了,感覺非常無趣。
為什麼?
因為,相比目標的實現,過程才是最為珍貴的。
過程既會給你帶來痛苦,也會給你帶來快樂;它既讓你著急,又會給你樂趣。而有一定挑戰度的目標則是讓這個過程變得豐富生動的魔法,沒了它,過程就失去方向。
同樣,如果只有實現的目標,卻沒有了過程、也沒有了下一個目標,那麼人生就會跌入到永無止境的虛無中。
實際上,過程本身就代表了一切,甚至可以說,過程本身就代表了一個人的一生。
所以,只有永遠走在路上,走在那條自己真正熱愛的路上,才是真實且幸福的人生。
相比「財富自由」,向著你的人生願景與使命前進的過程,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而幸福、意義感、滿足感、價值觀等,都會在這個「走」的過程中一一呈現。
4
/ 第四個謊言 /
我該用現在去換未來,用質量去換長度
很多人說:
我追求「財富自由」的目標,既不是去做自己熱愛的事,也不是為了擁有終極的自由,而是為了有一天,家人或自己需要高額醫療治療的時候,可以得到那樣的治療,延續生命的長度。
說真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這段話的擁護者。
直到有一天,我想明白了這句話的隱藏邏輯,那就是,你該用現在去換未來。
於是,我們才會設定那樣的目標:現在努力工作、拼命賺錢,只為實現「財富自由」,等實現了「財富自由」,就等於是擁有了喚回生命或者延續生命的選擇權。
不可否認,巨大的財富也許真的能夠「喚回生命」,但更多時候都只是在「延續生命」,甚至只能延續短短幾年,但為此,你付出的卻是之前幾十年的人生。
你放下了自己的熱愛,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只為實現這一終極目標——財富自由,然後在生病之時便可一擲千金、延長壽數。
可是,我想邀請你來想一想,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你放棄的是你當下的人生質量,為的是應對未來某一天可能出現,也可能是根本不會出現的危機,從而延續人生的長度。
你確定這真是你想要的過一生的方式嗎?
一個人,到底是該「活在當下」還是「活在未來」?到底是該「抓住人生的質量」,還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延續人生的長度」?
相信你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5
/ 第五個謊言 /
「財富自由是可以實現的的」
我的一個朋友,他是一家世界500強外企的市場部總監,雖然他擁有大概兩三千萬的資產(包括房產),但他還是常常深感焦慮。
於是我問他:「在什麼情況下,你就能夠真正放鬆呢?」
他說:「財富自由的時候。」
於是我又問道:「你覺得擁有多少錢就能算作財富自由呢?」
他說:「1個億吧。」
瞬間,我就被這個數字驚呆了。
一家三口人,再加上兩個人的父母親,生活學習旅行醫療,真是需要一個億的財富保障嗎?
顯然,他的「財富自由」標準與我的,以及很多人的都不一樣。
但我相信一點,假如有一天,當他真能擁有一個億的時候,他的慾望還會繼續膨脹,那時也許會覺得要有兩個億才能自由。
為什麼?
這就是亙古不變的人性啊,人性中的「貪、嗔、痴」何曾改變過。
如果缺少覺察,它們便會常常左右我們的想法與行為,讓我們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與心靈的自由。
所以,「財務自由」的定義永遠都在變,也許是一千萬、也許是一個億、也許是兩個億,除非我們學會了如何去覺察自己的慾望。
就像著名的商業咨詢顧問劉潤老師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為什麼很多人不會對私人飛機動心?因為目前不可能買得起。但為什麼會對去馬爾代夫動心?因為跳一跳能夠著。
只要這個世界上,一直有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東西,錢就是永遠不夠花的,財務永遠也無法自由。
無論這個錢來自於勞動收入,還是投資收入。
只要你一直都有夠一夠就能到達的東西,你就會一直想著那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
所以,不論現在的你已擁有多少,你都不會覺得知足,你永遠都會覺得匱乏。
正如,很多人調侃的那個「財富自由」層級圖,你有的是也許是牛肉面的財富自由、也許是房子的財富自由,也許是旅行的財富自由。
然而最後,你會發現,當滿足了牛肉面的財富自由後,你就會想再上一層樓,然後,等你達到了上一層級的財富自由後,就會想再上一層。
等你滿足了旅行的財富自由後,你還會想要奢華旅行的財富自由,你可能還會想著要去火星上兜一圈。
可見,財務自由是永遠都沒有止境的,它是你永遠都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正如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曾再三叮囑他學生的那段話:
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
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幸福總會降臨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希望你們的一切行為服從良心,並用知識去實現它。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當然是相當長的時間之後 ——
注意,我說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後!正是由於這種不關注,成功將降臨於你。
這段話也可以在稍加改編後,送給以「財富自由」為人生目標的人們:
不要只想著財富自由,你越想財富自由,就越難賺錢。
賺錢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
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在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天賦熱情之後的副產品。
正是由於這種不關注,也許有一天,某種程度上的「財富自由」反倒可能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所以,「財富自由」既不是你去做自己熱愛之事的必要條件,也不是人生里的終極自由;既不該去交換你的當下生活,也不該是人生中的終極目標。
只有當你覺察到自己的慾望時,只有當你在追求比它更「高」的東西時,它才有可能會真正的實現。
否則,它就會是一個「水漲船高」的偽概念,是你一生中的「鏡花水月」,是那個猴子永遠都撈不著的「月亮」。
作者簡介:
艾菲,深度思考者,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個人成長教練,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關注微信公眾號: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夯實「思維躍遷」與「自我認知」兩大基石,成為真實且閃閃發光的自己
守得雲開見月明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逐鹿之海:一六六一台灣之戰」小說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朱和之
本書特色: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第一人
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獎作品《逐鹿之海》
這場戰役沒有勝利者,飢餓是最大的敵人!
為了糊一口飯吃,你願意付出甚麼代價?
是甚麼樣的力量,讓來自東西半球、地北天南的人們聚集在這一片小小的海灣裡彼此廝殺?誰的信仰和價值,才是上天眷顧的一方?
以三百六十度環場視角,逼真重現將近三百六十年前的熱蘭遮大戰。在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漢人移民、西拉雅族蕭壠社以及國姓爺鄭成功軍隊的價值衝突與生存競爭之間,追索人性亙古的欲求。
太多人在這塊土地上失去生命,最後換來甚麼?
他們想在這裡找尋甚麼?
一六六一年四月三十日清晨,當濃霧被朝陽驅散,熱蘭遮城守望的哨兵詫異地看見海上出現了一片光禿禿的森林,仔細一瞧,那竟是無數戰船。多年來荷蘭人恐懼的噩夢終於成真,城內警鐘急響、人們奔走呼號:「國姓爺來了!」
多年來,荷蘭人始終提防著國姓爺對臺灣的野心,卻又無法抗拒與之接觸貿易。雙方彼此試探、爾虞我詐,最終無法避免一戰。而這場巨大的戰爭風暴,將來自東西半球、地北天南的各色人物捲入小小的台江內海周邊,彼此屠戮傾軋。
荷蘭商人、新教傳教士、瑞典貴族、日耳曼士兵、印尼僕傭,為了守護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殊死奮戰;敬畏天地諸神的西拉雅頭目、篤信基督上帝的頭目之子,在戰火中走向敵對兩方;泉州海商、漳州地主,為了赤崁大地的開墾與兩岸通商利益爭鬥不休;福建水師、內陸將領,同處國姓爺的復國大纛之下卻彼此懷抱異心。
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道德大義、宗教信仰、世俗利益與個人情感,促使他們在事件中採取不同行動,推動局勢發展也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在戰爭中承受巨大創傷,也都有所領悟。
這部小說以史詩般的視野描繪大局變遷、政商角力、人文風貌和壯闊的戰爭場面,呈現十七世紀臺灣不可思議的豐富景觀。並且刻劃戰爭中各種飢餓的樣態──鄭成功以小吃激勵軍隊士氣、荷蘭小兵為吃上一口肉而捨命冒險、流寓文人以忍飢彰顯志節、漢商爭奪田地、鄭軍極度缺糧不得不放棄攻擊四出屯墾……藉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點出人類紛爭的根本原因,也呈現了這場驚心動魄變局的國際性、多元性、文明衝擊性,以及人們在危難中的掙扎與昇華。
作者簡介: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傳播科系而偏好文史。好音樂,不求甚解。
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鄭森》、《樂土》,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臺灣歷史幽光》,幽默小說《冥河忘川有限公司》,音樂人物傳記《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等。兩度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以《逐鹿之海》獲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佳作,以《樂土》榮獲二○一六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BFpz1OX5j4/hqdefault.jpg)
守得雲開見月明小說 在 這不是她想要的。 在許溯的哭聲挽留中,陳嫵笑著提出離婚 ... 的推薦與評價
古早/ #狗血/ #火葬場/ #修羅場/ #男二上位陳嫵愛了天之驕子許溯七年,最終成為他的妻子。 朋友祝她得償所願,守得雲開見月明。 但是在結婚的第三年,許溯的初戀回來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