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195:上學,分離與獨立的開始(下) (芳瑜)
#上學第三天🎒
昨晚兩人輪番做惡夢,一樣睡不好。今天出門前,我也隱隱約約感覺到上學這條路變得更漫長一些了。當然,這和他們越來越知道上學究竟是什麼有關係,是分離與獨立的開始。
才剛到學校,Aaron就喊著不要上學,怎麼都不肯上樓。我們只好一邊同理他們的緊張、害怕,接納他們的情緒、反應,一邊緩緩地抱起他們走往教室。
在教室門口,我溫和堅定的說愛,並再次保證一定準時來接。彼此擁抱之後,他們又哭著讓老師抱走了。今天的哭聲更加震耳欲聾,Aaron似乎還加碼拳打腳踢。
雖然如此,今天的他們大有進步!老師說,兩人都吃好、睡好,看起來更加適應了。
Evonne說吃東西、玩玩具的時候有哭,而弟弟和同學小倫都有分別照顧她,因為他們都在她的請託之下,幫忙拿衛生紙讓她擦鼻涕。(開始培養手下🤣?)
Aaron昨天回家受到我的鼓勵之後,今天恢復了自己吃飯。而且,雖然他說還是會因為想我而哭,但是看起來頻率與強度都有下降了。(比較沒燒聲😂)
下課去接他們的時候,兩人很快就看到了我,Aaron 立刻朝我跑來,並同樣喊著:「媽媽,等等我!」然而不太一樣的是,他們的表情都沒有前兩天的凝重哀戚,更多的是雀躍興奮。
車上,Evonne補充了她的視角,她說:「今天媽媽來接我們下課的時候,我先看到媽媽,我就跟弟弟說:『弟弟!趕快來!』」
回家後,孩子們仍然沒有明顯的情緒波動,氣氛非常和諧歡樂。
我想,對於高敏感的孩子們而言,回到熟悉且有秩序感的家裡,就是他們最舒心的事吧!
也或許,我們給予足夠的同理和安全感,即使他們對於上學有任何好與不好的感受,我們都願意一直傾聽、接納、陪伴。
睡前的感謝時光,兩人相繼對爸爸說了令我們感動不已的回饋⋯⋯
怕生卻勇於挑戰的Evonne:「謝謝你準時來接我下課。」
才剛叨念不要上學的Aaron:「謝謝你帶我去幼兒園。」
這一段陪上學之路,值得了。
#上學第四天🎒
昨晚,終於沒人做惡夢了。但分離焦慮,聽說會經歷一段高峰期,我想大概就是從今天開始。還沒下車的兩人,便開始在後座高分貝哭喊「怕怕、要回家」。
緊張、害怕、難過,這些都是分離與獨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情緒。連大人面對無法捉摸的未來,都要試著處理自己的焦慮,孩子當然也需要一個管道,可以誠實而坦白的表露情緒。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持續的傾聽、同理與接納。孩子可以擁有他自己的任何感受,而我們會陪著一起經歷並度過。
🗣「我知道你會害怕、緊張,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哦!」
🗣「我知道你會想我、會難過,媽媽也很想你哦!」
🗣「就算媽媽不在身邊,媽媽還是永遠都很愛你。」
🗣「你現在還不習慣上學,沒關係,媽媽會陪著你慢慢習慣、慢慢喜歡。」
雖然,今天仍然是抱著他們前往教室,以為分離時又會是一陣大亂鬥,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
兩隻在教室前落地之後,Aaron還在哭,但Evonne竟然在沒有任何人的要求下,自己默默的開始換穿鞋子了!
看見老師出來迎接,Aaron立刻問:「老師,今天妳的手機有充電嗎?」(老師會假裝打電話給媽媽)他得到肯定的回覆之後,也主動脫下了鞋子,即使眼眶仍然都是淚,啜泣聲還未停止。
轉身離開的時候,Aaron又繼續哭了,但今天我有信心,孩子們一定能夠適應得更好,因為他們的內在有力量。
果然,下午接他們下課時,一切都好。飛奔的兩雙小腿、笑盈盈的兩個小臉,老師口中能講道理、越來越適應、願意參與活動的兩隻小寶貝。
今天,Evonne也在學校大便了。嗯?很重要嗎?當然,意謂在新環境的她,身體與心理都正在逐漸卸下心防,也慢慢地對老師多了一些信任與安全感,她才敢提出如廁的需求。
至於Aaron,雖然上學第一天就說要大便了,但大概是因為那時還有點狀況外,還沒體會到對於未知的恐懼。
而我完全能想像,當他提出需求後,讓一個陌生的大人帶去廁所,面對赤裸裸的一切,心中會有多焦慮、驚恐啊!因此,他後來便沒再去了,我想他需要更多一點時間。
雖然我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寫過「高敏感兒童」的相關文章。但畢竟他們當時尚小,量表上的許多內容仍無法確知。
怎知前兩天心血來潮,突然再拿出來核對一次,Evonne和Aaron各自都符合至少20個項目!根本就是超超超敏感兒童🥲(附在留言處)
核對完這個驚人發現之後,你們知道我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嗎?
是好好擁抱自己,然後告訴自己:「妳辛苦了,高敏兒x2的帶養生活,絕非常人能夠想像。妳真的用盡一切心力了,謝謝妳成為孩子們的媽媽❤️」
而第二件事情,就是我更加篤定自己的信念。
昨天是星期六,不用去上學。晚上睡前,我們淡淡的提到隔天還是不用去學校,禮拜一才去。
原本以為兩隻都會表示反對,卻只有Evonne眼中含淚的說:「媽媽,我怕怕⋯⋯」而Aaron則說:「媽媽,我吃完點心,玩一下玩具之後,記得要早點來接我喔!我會等妳。」
我先對著Aaron堅定的表示一定準時去接,然後轉頭問Evonne:「媽媽知道妳很害怕,不過媽媽也很好奇,妳這麼害怕,為什麼還願意去學校呢?昨天我看見妳自己主動換穿鞋子呢!」
Evonne收起眼淚,緩緩的說:「因為我喜歡幼兒園。」同樣的問題問了Aaron,他回:「因為幼兒園有好玩的玩具,還有好吃的食物。」
雖然孩子們仍然緊張害怕,他們怕新環境、怕媽媽不見,所以必須花很多時間與力氣去增長上學的勇敢、安全感,以及確認我們的愛。
尤其高敏兒,他們願意跨出去的每一步,都算很不容易。
而我願意,耐心的陪著孩子面對分離與獨立,陪著孩子長出內在的自信與勇氣。
期待那一天,上學時他們笑著和我揮手說再見,下課後他們和我分享一天的難過與快樂。即使不會是明天,仍然值得期待!
#不懲罰不獎勵的陪上學之路
#3y0m5d
—————
🔸延伸閱讀🔸
📌 抱持期待,別忘了耐心等待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33624841513132/?d=n
📌 高敏感兒童(HSC)的善解人意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50934969782119/?d=n
📌 上學,分離與獨立的開始(上)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95538651988415/
安全感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會愛你一輩子」你是否罹患了浪漫癌?
該量表由(美國)布雷姆·米勒研究創建,浪漫信念高的人認為:
1.他們的愛是完美的。
2.每人只有一個完美的真愛。
3.真愛會跨越一切障礙。
4.一見鍾情是有可能的。
你有多浪漫?針對以下的描述,請選擇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1分—7分)
1. 見到一個人後,我會很快的愛上TA
2. 如果愛上某人,即使父母朋友不贊成,我也會堅持自己對TA的感情。
3. 一旦體驗「真愛」,我將不會與另外一個人發生同樣程度的真愛。
4. 我相信一旦相愛,就永遠相愛。
5. 如果愛上某人,儘管有障礙,我們的感情也會發展。
6. 如果能找到真愛,我可能在我們見面之初就知道。
7. 我確信我選擇的長久伴侶身上的每一樣新發現都會令我愉快。
8. 我與「真愛」之間的關係近乎完美。
9. 如果愛上某人,我們就能夠在一起,不論反對之聲多高,距離多遙遠。
10. 我只會擁有一個真正的愛。
11. 如果我的感情關係是註定的,任何障礙都能克服(哪怕沒錢、異地戀、與事業衝突)
12. 如果遇見合適的人,我會一見鍾情。
13. 我期待浪漫的愛會持續,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退。
14. 我愛的人將是一個浪漫的伴侶,比如TA會完全接納我、愛我並理解我。
15. 我相信,如果我與另一個人彼此相愛,我們能夠克服可能發生的任何困難和問題。
將得分相加得總分,總分除以15得到平均分。男性平均分數是4.8,在3.8—5.8區域內為普通水平。大於5.8,就是浪漫的,分數越高越浪漫。如果你的小於3.8,你就低於平均浪漫水平。女性平均分數為4.6,在3.6—5.6區域內為普通水平,大於5.6就是浪漫,小於3.6低於平均浪漫水平。
所以,你是男性高於5.8分,女性高於5.6分的浪漫癌者嗎?
我來理性的潑潑你冷水讓你可以稍微冷靜思考你自己怎麼了吧!也許浪漫癌病發時是沒有人可以勸得聽的,他們一意孤行、缺乏現實感、六親不認、全身充滿
1.對山盟海誓的需求,正說明你內在對「愛永恆存在」的渴望過於強烈,也可能是你失去過穩定的關係、穩定依附的後盾,讓你對愛情的渴望中又添加了「被照顧」或「被包養」(養育)的需求,不會只是兩個成年人相愛相依的平衡狀態。
2.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那份海枯石爛的誓言終將因為人的改變而被打破,打破之後就說明這個人是騙子?還是說明你對生命、對人性失去彈性,以及難以面對成長和改變?
3.許多人因為無法「愛」一輩子,到最後只剩下「責任」,而不再有辦法親密的愛,不再相伴,而是強烈的牽絆,因為排除萬難再一起的感情,往往充滿禁忌感,但也容易讓原本某些關係很難回得去,因此當浪漫不再,可能就快速充滿怨懟。
4.快速的認定彼此與快速的互許終身,除了是一種情慾滿點的乾材烈火驅動彼此想要強烈擁有彼此,卻也是一種內心深層寂寞渴望認定的他可以一瞬間驅除,而不再被寂寞所困。因此,浪漫癌在愛裡不一定能真正找到獨處的安全感,只有滿載的幸福與害怕失去對方的恐懼,與對方不在時的失落。
5.浪漫癌者對於來自伴侶的枯燥與不快樂,有可能反應劇烈與無法接受,因此那一刻可能就覺得自己可能沒這麼愛對方,因為關係讓他感到與浪漫和幸福牴觸的感受,有可能吸引力因此驟降。
親愛的,如果浪漫癌指數過高,請為自己找幾面中肯的鏡子,適時為自己停下來思考,避免自己進入充滿浪漫又渾身是傷的情感狀態,不失為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安全感量表 在 貓心—龔佑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總是會湊成一對呢?]
許多人或許會很納悶,為什麼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如此相剋的兩種依附類型,會湊在一起呢?
.
一方面,單從統計的觀點來看,只要有一方是安全依附,那麼雙方就很難分手。另一方面,當雙方都是焦慮型的時候,彼此也常常會相愛相殺,分不了手。所以「安安」、「安焦」、「安逃」、「焦焦」就比較不容易分手了。
.
那麼戀愛市場上,剩下的就是「焦逃」跟「逃逃」了,但當雙方都是逃避依附的時候,其實是很難相互吸引的,雙方都討厭親近,自然沒有擦出火花的空間,所以焦逃配成形的可能性就高了。
.
另一方面,對於焦慮依附的人來說,逃避依附那種時有時沒有、若即若離的感覺,恰好給了他們一種強烈的吸引力,激起他們的焦慮感,並將這種感覺視為是愛情。
.
而對逃避依附來說,他們看到焦慮依附奮不顧身地追著自己,反而會勾起內心那小小地火苗,發現原來如此害怕與人親近、總覺得不會有人愛自己的自己,竟然有人願意飛蛾撲火般地追求自己,因而卸下了心防。
.
只是對逃避依附來說,常常就如同張惠妹唱的一般:「明明就動了情,卻還不靠近」......。
.
關於焦逃配更詳細的內容與解方,請看這裡: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7330?type=author
.
👉按下搶先看,貓心文章不漏接。
👉追蹤IG「CatSoul41」,精彩圖文搶先讀。
👉深入閱讀本書,了解安全感三要素:https://reurl.cc/Dvjq96
👉透過量表配對,找到安全依附的人:https://reurl.cc/E2jV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