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
熱烈迴響100名的姓名鑑定活動已結束,感謝大家的支持🙏四月份新活動開跑嘍~1️⃣ 邀請三位新朋友到「黃震宇 風水命理工作坊」粉絲專頁按讚2️⃣公開分享任何一篇貼文。完成以上步驟並截圖私訊我們,即可免費論命一次喔!
【入宅方法與禁忌(四)-祭祀禮儀】
入宅的時候,必須祭拜神明,祭拜的神明也因各地風俗民情而會有所不同,我就所知道的,分別羅列如下,若無宗教信仰者,不拜亦無妨,只要心存正念,自然百邪皆避。正如台灣府城隍廟兩旁的對聯:「舉念奸邪,任你燒香無益;存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心存正念,心存誠敬,才是拜神最大的意義所在,其他形式都是次要的東西了。
一、祭祀祖先
將祖先牌位請入新居以後,可以擺上各式祭品(鮮花素果,祭品可隨意),點燃兩支清香,跟祖先稟明已經搬家,也是跟祖先說以後要到此地接受供養的意思,另外也請祖先能夠保佑全家大小平安順利。
點兩支香的原因在於,二代表日月,於人體代表雙眼,象徵感謝祖先賜與我們明亮的雙眼,能看清世界萬物。敬神以三支香,代表天地人三才,敬天敬地也敬神,祖先兩支香亦有不踰越神明之意。
二、神明安座
神位的安座,是專業法師的工作,牽涉到許多專業的學理,這邊就不多談,因為安座的工作一般人還是難以勝任,畢竟隔行如隔山,某些事情一定要給專業的來。若是家中無神明供奉,也就不用處理這些事情了,但是若有神明就一定要請專業人士來做安座典禮,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至於神明與祖先安座的順序,必須神明先請進家中安座,接著祖先才進入。
三、地基主
地基主為管理家中的神明,若以土地公比喻成管區,那麼地基主就是家裡戶長,家中一切事物都是由他管理,所以要搬家入宅,地基主的祭拜也就十分重要。
祭拜地基主的方法,必須準備一張桌子,上面擺放供品,供品因人、因地而異,每個地方供品不太一樣。有些地方強調一定要拜雞腿(因為傳說地基主喜歡吃雞腿),有些地方一定要拜牲禮,但本人認為,心存敬意比一切都還重要。
所以我是認為,以主家方便為主,供品不需太過在意,可衡量自身情況來做祭拜,重點是內心必須誠敬。
桌子的擺放也是許多人的疑惑,有些人的講法是地基主住屋內,所以祭拜一定要由外而往內拜,有些人則認為只要召請地基主,往哪裡拜都一樣。
以我的看法偏向後者,只要神明在,往哪邊拜都是一樣的,重點在於祭拜的時候,必須呼請地基主,呼請以後,須以筊杯確定,祭拜過後也須再用筊杯確定一次,這樣就可以確定完美無缺了。
除了供品以外,最好也要燒金紙,金紙種類繁多,每個地方拜地基主的金紙也不盡相同,有些地方只要燒壽金就可以,有些地方要燒刈金、大銀小銀,有些地方還要加燒經衣給地基主添衣裝。
關於燒金紙,可以到金紙店詢問,現在的金紙店有專門做整套在燒給地基主的,買這種就會比較簡單方便。或者直接買壽金燒給地基主也是可以,壽金可以供給所有神明,算是通用的金紙,所以地基主也是可以適用的。另外,除了入宅拜地基主以外,過年三節,最好也能辦桌祭拜,感謝地基主的保護與幫忙。
除了以上所談的,入宅還有許多祭拜的禮儀,但現代社會不用太多繁文縟節,只要挑重點就可以了,入宅祭祀最重要的就是:祖先、神明、地基主、土地公。
只要這些神明有祭拜,就能夠保佑全家平安無虞,至於其他的神不是不重要,而是在入宅時候所佔的比重較低,有些人也會強調必須拜四方、拜五方、安龍神、引龍氣…,這些就看個人需求而定,不是一定要做的。
安土地公神位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安清明] #為甚麼澳門有土地公廟長得像墳墓啊? | 李長潔 (掃墓要保持社交距離阿~) 🏦
.
去過澳門的你,必定對滿街的土地神感到好奇,澳門這諸神加持之地,融合了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佛教與民間信仰,大小廟宇、教堂林立,其宗教信仰的共存與運作,比起斑斕的酒店賭場擬像來的更魔幻寫實。其中土地神數量繁多,類型各異,土地公見證了澳門社會的變遷,也反映了華人鄉土結構的變化。不過,有一件事我在澳門時一直搞不懂,為何澳門路邊常看到的土地公,造型還真像墳墓?
.
▓ #土地的信仰
.
澳門的土地神、土地公、大伯爺,是富有嶺南特色信仰類型,也是台灣人熟悉的日常神明,專司土地社稷,追溯其發生可見遠古社會對自然的崇拜,像是對土壤、石頭、樹木的祭祀等,人們「#封土立社」,成為地祇的原型。
.
一開始的土地神廟並未有具體的廟宇空間與「人化」崇拜,許多祭祀對象都是僅一顆連著地的石頭,石頭象徵著土地自然。《宋史 禮志》說「社稷不室而壇,當受霜霜風雨,以達天地之氣,用石主,取其堅久」,即是以石作為社會與自然聯繫的神聖之物,像是下環街福德祠的「#人形石」,施憲正街益隆炮竹廠外土地廟中的石頭,以及簡單形式的「#石敢當」,都是標準的石頭供奉。金門的石敢當、沖繩的風獅爺、土地君都屬於這類的土地崇拜。
.
▓ #墓塚式土地神廟
.
澳門的土地廟型式大致可分為「#廟宇型」、「#廟龕型」、「#神位型」、「#樹型」、「#門口土地型」,五種類型,大都顧名思義,也都偶在台灣有看過雷同型式。比較奇特的是「神位型」土地廟。這也是我在澳門最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為什麼澳門的土地公廟看起來很像墳墓阿?
.
神位型土地廟,僅是由石頭砌成牌位,依靠山牆,兩翼延伸作為基座,中央以石碑立「#福德正神」、「#土地牌位」、「#社稷」等字樣,形成牌位以供崇拜,並不設置神像或小屋,可以算是土地公廟的原型樣貌之一。這土座牌位的樣貌看起來與龜甲型的墓塚相似,但應只是像墓塚前方的牌位造型,比起台灣六堆的墓塚式大伯公廟認認真真的墳墓造型來得不恐怖很多(笑)。
.
這種神位型的土地廟又有分成不同大小,與簡到繁的型式,但大都是位於「圍」、「里」等稍大的社群聚落前出入口,以牌位的形象守護宗族的人口與土地。當然也有更簡單的形式,出現在更小的土地單位空間中,如「門口土地型」則放置在門口,守護獨戶的家屋。相反的,街與巷的空間尺度則常見「廟宇型」土地公。
.
▓ #被消失的土地公廟
.
土地公是平常百姓每日民生的祈禱,所以澳門城中星羅棋布著各色土地廟,隨著祭祀形式的不同,管轄與守護著不同尺度的土地空間。不過隨著澳門城的觀光博彩資本主義發展,開始有些年久失修的土地公廟「被消失」,這些象徵著人與戶連結的神明崇拜,經濟開發的衝擊損害著澳門百年來所建構起來的在地社群意識。
.
傳統上具民俗巫術色彩的魔幻空間還在努力地對抗著,留意文史的民眾與學者一同呼籲保存這些物質與非物質的遺產,土地公是千年來居住意識的顯現,也反映了澳門城市居民的信仰和空間的利益衝突。
.
下次來澳門,就多多留意祂吧。
.
#參考文獻:
.
1. 窪徳忠. (1970). 台湾の土地神信仰 (第 23 回日本人類学会日本民族学会連合大会発表抄録). 民族學研究, 35(1), 74-75.
2. 王伯勛, 洪明宏, & 邱宗成. (2017). 広東の民間習俗における地方鎮物の造形に関する研究. デザイン学研究, 64(1), 1_1-1_10.
安土地公神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農曆12/16,是商家一年裡的最後一個「做牙」亦即「尾牙」,古時候過年就從這天開始!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十六日,也就是「尾牙」,往昔的「過年」是從這一天開始,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一個月。
《尾牙》
為什麼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要叫做尾牙呢?
古代出兵前會先行祭旗禮,以求旗開得勝,而軍前大旗常以象牙裝飾,又稱「牙旗」,故祭牙旗之禮常被簡稱為「牙祭」。
民間普遍認為當地財神即為土地神(土地公),土地神能夠保佑商家生意興隆,而土地神的生日為農曆二月二日,故商家在農曆二月到十二月每逢初二與十六,以雞魚豬等肉類祭品祭拜土地神,謂之「做牙」,此名詞乃出自前述古代出兵前的祭旗禮,而商家在「做牙」結束後,會把祭拜過土地神的肉類,分送給員工食用,俗稱「打牙祭」。
商家在農曆二月二日(土地神誕日)進行一年裡的第一個做牙,即「頭牙」,而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則是一年裡最後一個做牙,故稱「尾牙」。
古時候的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百姓們春節活動的先聲。在這一天,人們要燒土地公金以祭土地公(福德正神),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而各商家行號也要在當天大肆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以前,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準他,暗示解聘之意,不過這種風俗現已不復見。
近年來,與尾牙有關的活動除了公司行號的尾牙聚餐外,一家人也常會在尾牙這天圍聚在一起用餐,主要的食物為潤餅和刈包(割包)。
潤餅是以潤餅皮卷包豆芽菜、筍絲、豆子、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番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裡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乾、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不過,為什麼尾牙要吃潤餅和刈包呢?主要是因為其外型討喜。
潤餅形似春捲,但比春捲大一倍,不用油炸,其形狀就像用紙張把銅錢包成圓筒形一般,表示「富潤家庭」;而刈包的樣子則像是一個裝滿錢的錢包, 象徵「財富飽滿」。因此不管是吃潤餅還是吃刈包,都是希望來年可以發大財。
《送神》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灶神俗稱灶君,另名司命真君、灶君公、護宅天尊、灶王…等,其全名為「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稱之為「九天東廚煙主」。
早期民間每家廚房都有一個相當大的灶,相傳灶有灶神,於每年的農曆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來監視每一家的言行,直到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各家的善惡功過。
灶神並無神位,平日只是在灶門上貼一張灶神神媽。送灶時,將神媽揭下焚化,並另外焚燒一個用竹蔑紮的紙糊馬兒,做為灶神回天的坐騎,還要準備一點黃豆、乾草、做為灶神長途跋涉所需的乾糧、草料;然後焚香、叩首並在灶炕裏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哺哺叮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後點燃爆竹,歡送灶神起駕升天。人們再返回灶前,看看地上的灰是否留有灶神的臨別贈言。
送灶的供品多用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又甜又黏的東西,無非是要封住灶神爺的嘴,希望祂能少說壞話。
《清屯》
送完神後,家家戶戶就要開始進行大掃除。
古時候民間深信,平時家裡的器物都有神靈司掌,神案、神位、香爐都不得擅自移動,只有等諸神返回天界後,才能徹府大掃除。
大掃除當然有除舊迎新之意,在台灣還有句俚諺:「清後才會富」,意即只有清掃房屋才有發展。
《做年粿》
大掃除之後,就要準備做年粿,而且必須在二十八日前做好。
年粿有甜粿、發粿、鹹粿、菜包等多種。台灣有一首年粿歌,生動地概括了年粿的含義:「甜粿過年,發粿發錢,菜包包金,菜頭粿吃點心。」
甜粿是過年最主要的年粿。發粿則要發得好才會發財。菜包因內有包餡,所以能包金。菜頭粿(蘿蔔粿),是取其「好彩頭」(好兆頭)之意,可當點心之用。
《除夕》
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是民間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當天的習俗也相當多,主要是白天辭歲祈福,晚上圍爐守歲。
除夕上午須先佈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軸,到了下午舉行辭歲儀式,於供桌上盛設五牲及各種年粿供奉諸神,然後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這一年來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並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
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在閩南語裡,春與剩諧音,以祈求這飯能永遠吃不完,總能有所剩餘。
桌前會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紅棗表示年年好,俗話說「上元瞑(夜)拆柑棚」,橘子要一直放到元宵方能離桌。最後,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束辭年儀式。
入夜之後,一家老小圍爐吃年夜飯。古時候的人都席地而坐,圍著爐子吃飯,有了桌子之後,就將爐子放在桌下,不忘傳統圍爐的習俗,並在爐的四周舖放錢幣,象徵財旺。圍爐時所準備的菜色也都具有名堂,如菜頭取意好彩頭,長年菜取意長壽,魚圓、肉圓和蝦圓取意三元及第,魚取意年年有餘等,而用餐的時間愈久愈好,意謂長長久久,而年夜飯裡唯獨魚不能吃完,要留下才有剩餘,亦即年年有餘之意。
圍爐之後就到了發送壓歲錢的時間了,古人會取爐子周圍的錢幣或是另用紅線穿百個銅錢(意謂長命百歲)作為壓歲錢,現代則改以紅紙袋包著現金,俗稱「紅包」。
拿了壓歲錢之後,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這個行為叫做「守歲」。古人認為守歲能為父母守住歲月,具有延年益壽之效,屬於孝道的表現。而當全家人守歲到午夜十二點的時候,便會燃放鞭炮,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以上就是從尾牙到除夕的一些習俗,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