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開盤 #重點
#台股 #投信
儘管上周台股高檔賣壓沈重,不過由於投信重啟買盤、單周買超54.9億元,國家隊包括八大公股券商買超35.6億元、四大基金也買多賣少進場護持,台股高檔盤堅。台股上周續漲107點,漲幅0.8%,周線順利五連紅,但因短線漲多,因此上周漲勢趨緩。此外,本月下半旬有330檔上市櫃個股進行除權息,預計共發放2,698億元的現金股息,法人認為,短線指數雖然有回檔整理的壓力,不過長線由於「資金趴尚未結束」,因此仍相對看好。
#匯豐 #三大風險
匯豐證券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台股經歷波段大漲,評價已罕見地「貴」,且國際基金過度重倉台股、科技股獲利警報未除等三風險亮起,高喊「減碼」台股,呼籲外資客戶逢高了結。由於居高思危,國際資金和本土法人上周操作也大轉向,紛紛加碼防禦類股,包括上周外資買超十強清一色銅板價的新光金、元大金、宏碁、金像電、國泰金、國產、聯強、旺宏等;投信也大買仁寶、開發金、英業達等。資金轉向牽動漲多生技股拉回,櫃買指數跌破關鍵月線支撐。
#日本 #台積電 #設廠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基於國安考量,計畫邀請海外半導體業者與日本國內業者合作,共同打造「半導體國家隊」。日本政府有意邀請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等海外半導體大廠,與本土晶片設備製造商聯手,在日本興建先進晶片工廠,且政府計劃投入數千億日圓資金,資助建廠,盼藉此提振晶片產業。而針對日本政府打算邀請台積電赴日本設立先進晶片製造廠,台積電發言體系昨天表示,台積電不排除各種可能性,但目前沒有相關計畫。
#紅鏈 #收購台鏈
緯創昨日代子公司公告,年底前將出售旗下緯新資通(昆山)予蘋果紅色供應鏈指標廠立訊精密,交易價格暫定人民幣33億元(約新台幣138億元),並將相關業務轉移給立訊。該廠區為緯創代工iPhone大本營,此舉意味緯創淡出iPhone生產,紅色供應鏈首度切入iPhone代工,立訊擠下緯創,成為iPhone第三大代工廠,居鴻海、和碩之後,業界更認定立訊將吃下供應大陸地區的iPhone訂單,明年起,新一波蘋果代工價格戰恐開打。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安碁科技評價 在 華冠投顧 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5/13(一) 早安財經新聞 https://lihi.vip/2cLYk
點上面網址~網頁就可以連結標題到各大報
★國際全觀
•川普警告:連任後談判條件更苛刻
•貿易戰 拉低全球GDP0.3個百分點
•川普關稅攻勢 衝擊科技指標廠
•陸美貿易若全面開戰!蘋果中槍 台供應鏈無法存活
•全球通膨升溫 七跡象浮現
•亞幣競貶潮 新台幣下探31元
•央行:貿易戰恐衝擊經濟
•貿易戰避險 政院開四藥方
•美股期指又大跌 川普給期限;中國不退讓
•劉鶴前腳走 川普就下令 最後通牒 輸美陸貨3250億美元嗆開徵
★陸股脈動
•MSCI 14日發布A股新成分股
•陸券商:MSCI將公布擴容名單 A股消費龍頭有望獲益
★台股話題
•今日股市備忘錄
•台指期 留意震盪盤軟
•融券張數 上周大減
•股東會接力賽 月底前235家登場
•三優概念股 抗震耐壓首選
•尚志約6月下市 集團第三家
•禾聯碩 5/24每股91元上市
•高曼登創櫃 21日起籌資
•13檔業績+殖利率雙高 喊燒
•貿易戰升溫 15檔抗波瀾
★科技發燒
•台積、聯發科 外資看好挺過逆風
•宏達電 區塊鏈手機Q3上市
•華碩、宏碁出招 搶攻輕薄筆電
•蘋概三王 外資圈力挺
•美若全面課稅 iPhone XS漲160美元
•蘋果AR要來了 台廠沾光
•VR、AR看俏 非蘋陣營搶進
•大和按讚鴻海營收、股利 列大中華手機類股首選
•郭台銘選總統 鴻海市值縮水逾千億
•看好NAND市況 群聯備貨 130億上膛
•新唐訂單爆發 攻無線藍牙耳機有成
•碩禾首季EPS 3.58元 10季新高
•4月營收大好 燿華擴充新產能
•陸品牌手機崛起 TPCA:台廠搶先機
•中磊策略奏效 獲利逆勢走揚13%
•超微市占攀升、推新品 祥碩同樂
•營運成長可期 任天堂猛追單 智崴原相 題材加持
•被動元件大廠 Q1獲利全壘打
•揚州新廠啟用 虹揚兩岸齊擴產
•鈊象 前四月每股賺7.52元
•創意、全新 外資喊買
•明基材、中光電 評價中立
•群聯 Q1每股賺4.47元
•力旺Q2淡 下半年回神
•4月營收/網家-6% 攻跨境服務
•Q2淡季效應謹慎看待 興勤 Q1毛利率近四成
•華立4月營收維持高檔 成長動能強勁
•第一類接觸/事欣科今年EPS 衝6元
•環宇:需求回溫 Q2會更好
•真好玩4月營收年增近7成,9遊戲搶攻全球市場
•華電網 配息0.3元
•黑色星期五提前備貨 躲高關稅 面板殺價搶出貨
•4月營收登高 TWS題材發燒 玉晶光原相 業績俏
•NAND三大咖 唱旺市況
★金融焦點
•公司派兩大股東買買買…… 蔡天贊、戴誠志 持續加碼京城銀
•義联擠進台企銀十大股東
•寶佳大降永豐金持股
•兆豐金股東 台壽擠進第六
•安泰銀明年股息 法人樂觀
•類全委保單 金管會下令禁剝兩層皮
•四引擎啟動 外資按讚開發金
•拚創新 開發金轉動子公司
★傳產趨勢
•提前、遞延交貨,東台4月營收年減逾4成
•新開發車款逐步量產,麗清4月營收年增15%
•船噸供給將銳減 市場運價恐跳升
•萬海第一季獲利 年增6倍
•台泥護盤 實施萬張庫藏股
•冠德搶市 要推七大案
•皇普案量 衝破155億元
•集盛調體質 強攻聚酯
•中鴻本季獲利 可望反彈
•易發接單旺 獲利拚新高
•夏季商品銷售旺 聲寶、三洋電營收回神
•旺季延長 AM族群營運衝鋒
•客思達、商億Q1業績齊高歌
•元山旺季到 Q2審慎樂觀
•自行車鏈 全年業績來勁
•西柏 Q1每股賺1.52元
•禾聯碩配息9元 殖利率8%
•貿易戰衝擊小 儒鴻、巨大 資金逢低承接
•加國祭鋼品防衛關稅 中鋼、華新麗華:影響不大
•台鋼集團 傳插旗中鋼經營
17HOYA8官網 http://www.17hoya8.com
粉絲團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17hoya8/
17HOYA8為您帶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內容,請按讚支持喔!!
祝大家投資順利
#17HOYA8 #新聞 #財經 #許瑞靈 #黃金
台股即時投資分享團生活圈
https://line.me/R/ti/p/%4017hoya8
安碁科技評價 在 李哲藝音樂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讓 施振榮變古典樂咖
今日蘋果/財經
建立時間:2019/03/26 05:00
作者、攝影╱黎瑛蕊
元旦下午,天空下著冷冷細雨,台北大湖公園傳出一陣陣交響樂的悅耳旋律,這是台灣首創的新年音樂會,台上,微笑揮舞雙手指揮的是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台下,坐著3千位民眾,身穿雨衣,神情專注,享受這場雨中的音樂饗宴。音樂會結束,製作人施振榮興奮的表示,音樂會明年還會辦,而且會更盛大。
李哲藝要讓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在國際營造出影響力。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臺灣的聲音》2019年新年音樂會」,曲目涵蓋台灣的傳統與流行音樂。除現場參與者,透過電視轉播和網路直播,共計有100萬人次參與這場第一次專屬台灣人的音樂會。
李哲藝事後表示,現在回想,當天陰雨綿綿,現場民眾的雨衣不斷滴著水,3個小時全程專注聆聽,「若不是下雨,呈現畫面不會那麼讓人感動。」依照民眾參與的熱情推斷,李哲藝相信,如果天氣晴朗的話,現場一定破萬。
談起新年音樂會的緣起,李哲藝特別提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施振榮是灣聲樂團企業後援會會長,更是這場音樂會總製作人。李哲藝表示,在2018年某次後援會會議上,他提到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轉播權要幾百萬元台幣,經費規模之大,足以舉辦一場音樂會。施振榮聽聞靈機一動:「那為什麼不辦一場專屬我們自己的音樂會?」
施振榮(右2)是灣聲樂團企業後援會會長。
企業主管當後援
於是,自去年10月決定要辦一場《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開始,李哲藝大概每天都會接到施振榮10多通電話討論,「他是停不下來的!」施振榮還找來宏碁的專業行銷團隊來幫忙音樂會的國際露出,他從科技業企業家跨界變成古典音樂會製作人。
施振榮首次接觸到灣聲樂團時,聽到李哲藝等以室內樂演奏台灣歌曲,將台灣的音樂元素以古典音樂來表達,令他深受感動。因此在灣聲成立後,施振榮與太太葉紫華經常出席灣聲的音樂會,甚至參與名人系列演出。「以前做生意是跑三點半,現在退休了變跑七點半。」李哲藝轉述了施振榮對他說的話。
2017年,出身鹿港的施振榮希望用音樂翻轉鹿港印象,邀請李哲藝創作《鹿港映象》交響詩,讓桂花巷、九曲巷、十宜樓等古蹟入樂,以音樂形式重現鹿港百年風華,獲利相當好的評價。
經過《鹿港映象》與新年音樂會的合作經驗,施相當認同地方要從文化起步、行銷自己的理念,與李哲藝第3度合作,要替他「第二故鄉」桃園龍潭打造專屬的《龍潭映象》交響詩,目前已經進入國、客語歌詞徵稿階段。
灣聲的企業後援會成員除了施振榮外,還有已退休的明基前事業策略長雷輝,及將捷建設、花仙子、台新金控、台北旅店集團、瑞士百達、東元等企業高階主管,有他們在幕後當顧問團給建議,讓灣聲走出一條台灣音樂與樂團的新出路。
施振榮(上圖左2)是《臺灣的聲音》音樂會總製作人,當天吸引3千民眾,在雨中欣賞(下圖)。
為台灣音樂發聲
除立足台灣本土音樂,雷輝還給了許多從企業家角度經營樂團的建議,包括應從能夠獲利為出發點去檢視設計成本結構,不能只求不賠錢就好。李哲藝說,灣聲舉辦成立音樂會時是雷輝發動親朋好友參加,「雷輝給了第一桶金,灣聲才有資金往下走。」
李哲藝表示,灣聲樂團應該要在台灣走出不一樣的路,建立台灣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進而在國際營造出影響力。
李哲藝舉例,5年前,曾幫高雄做了一部《港都綺緣》,以二胡和大提琴作主奏的雙協奏曲,融合東西方元素,描述高雄百年變遷,感染力十足。正好韓國釜山交響樂團來台考察,聽了驚為天人,邀他創作一首具有韓國特色的作品。最後,他寫了由小提琴和韓國傳統樂器奚琴結合的《釜山幻想曲》協奏曲。
運用古典音樂平台,打破國界,加入台灣元素、融入民眾生活,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2015年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在桃園機場的「快閃」演出。那年是國台交70周年,李哲藝為其製作濃濃台灣味的《快閃組曲》,在桃機快閃演出這首融合古典音樂與台灣民謠的樂曲,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賞,影片上傳網路後至今超過500萬人次點閱,成功運用台灣文化和世界接軌。
讓樂壇有感、刮目相看的,還有灣聲獨特的經營模式,把音樂會變成節目商品,像是名人系列饗宴。2018年起推出名人系列,邀來企業家施振榮、藝人澎恰恰、郎祖筠、前台中市長胡志強……等,暢談他們與音樂的故事情緣,將談話性節目和音樂結合,拉近音樂和民眾的距離,在音樂領域找到另一種客層,替音樂找到不同的可能性。
《臺灣的聲音》透過電視轉播和網路直播,共計有100萬人次參與。
幫下一代增機會
李哲藝說,胡志強在名人系列中提到,13年前的車禍讓太太邵曉鈴受重傷;昏迷不醒的邵曉鈴,唯有聽到陶的《今天妳要嫁給我》旋律時會有反應;另外,施振榮年輕時和葉紫華約會跳舞,當時播放的音樂是綠島小夜曲,因而成為他們倆的情歌。「人生中很多故事其實都和音樂有關連。」李哲藝說。
一般台灣的交響樂團,只演奏貝多芬、莫札特……等西洋古典音樂,台灣音樂多半只會在安可曲出現。根據李哲藝估計,台灣所有的公立樂團每年從政府獲得的經費高達7、8億元,但是一整年的音樂演奏,台灣音樂大概只佔5%。「國家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的經費去做國外的古典音樂?說不過去嘛!」
李哲藝認為,這些國外古典音樂的文化底蘊和台灣沒有關係,「在台灣要發展古典音樂,只有讓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這是灣聲的核心價值。藉由古典音樂的國際語言,讓大家更認識台灣的優秀的音樂作品及文化。」
李哲藝更進一步提到,台灣職業樂團的位子只有400多個,每年只會釋放出10多個空缺,但音樂系畢業生約有1000多人,僧多粥少,「根本沒有位置!」灣聲樂團創新古典音樂和台灣文化共存的方式,替台灣學習古典音樂的下一代創造發展出口。
李哲藝(左起)小時候與父親弟弟同台表演。
待灣聲做出成績後,李哲藝期待後續還會出現第2個、第3個……更多的灣聲,現在已有很多樂團改變演出型態,會愈來愈多需要創作的機會,台灣古典音樂生態才會豐富。
人稱「音樂鬼才」、「金曲獎常勝軍」的李哲藝,其實並非出身正統「音樂班」體系。在大學二年級以前,從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以音樂為職業。
李哲藝高中畢業考上文化大學物理系,雖對力學有興趣,但對物理數學、微積分興趣缺缺,瀕臨「三二」退學邊緣,剛好這時音樂系招收轉系生,李哲藝索性申請轉系。如果不是當年的轉系考,台灣古典音樂領域大概就不會有這號響噹噹的人物。
「基本上,我除了很會彈豎琴,其他像和弦、樂理等,都不會,只能硬著頭皮上課。」儘管當時不算科班出身,但李哲藝對音樂的熱愛和接觸並未間斷,高中時參加軍樂社、吉他社,大學則加入熱音社、合唱團,這些經驗對李哲藝後來在作曲、編曲等跨領域創作的幫助很大。「我是有實戰經驗的,學術可以後補,懂理論的好處在於幫助思考系統化,能舉一反三,有利於音樂創作做變化。」
李哲藝念物理系,父親並不反對,因為父親知道走音樂這條路是辛苦的,若是沒有意願,怎麼勉強都是徒勞無功。後來他轉到音樂系,父親很是欣慰。另外,弟弟李哲音退伍後在外工作7年,最後也走回音樂路,開始從事豎琴演奏事業。「繞了這麼大圈,終究還是轉回來了,總算沒有白白培養兩兄弟!」李哲藝笑著替爸爸下註解。
灣聲台灣行腳系列,踏進市街,更貼近民眾。
受父親影響學琴
李哲藝大學畢業、退伍後,第1份工作是教豎琴,也曾在台北美僑俱樂部西餐廳演奏豎琴。那時在西餐廳認識了一位60多歲名為喬治的美國人,在西餐廳演奏鋼琴30多年。
某天,李哲藝看到餐廳的公告上寫著喬治逝世的消息,相當錯愕。他看著喬治的照片發呆,心想:這麼棒的鋼琴家,人走的那天,就只是一張公告,「人生在世,似乎該做些什麼、留下什麼。」
李哲藝開始思考自己該做不一樣的事,因為願意嘗試新事物,就此打開了以前從沒有想過的路,帶他從以往的編曲走向跨域創作。
說起李哲藝音樂之路,不能不提到他的父親李武男。農家子弟的李武男只有小學畢業,有天看到小提琴廣告很好奇,跑到樂器行去詢問,燃起學琴的念頭。但一把琴要價600元,對當時每月工資才250元來說,儼然是天價,只好作罷。
但李武男仍不嫌累地天天往樂器行跑,為的就是看那把小提琴。後來他和老闆商量,四處打工、割稻存錢,老闆被李武男感動,把小提琴給了李武男,錢日後慢慢還。
有了小提琴,李武男開始拜師學琴,後來在高雄成立弦樂團,並四處教學、演奏,成為南台灣早期僅有的6位小提琴老師之一。李武男從早到晚不停教學,5歲的李哲藝天真好奇,吵著也要爸爸教,李武男只得趁空檔教李哲藝,沒想到,李哲藝展現音樂天份,小提琴愈拉愈好。
李武男一次去日本認識並愛上豎琴,開始改學豎琴,而且現學現賣,回家後教李哲藝。李哲藝就這樣學了3年,程度已經比父親還好,才找專門老師授課,12歲的李哲藝每星期隻身坐飛機到台北上課,練就一身好琴藝。
後來,後來李武男開始生產豎琴,成立「藝音豎琴」工廠,研發過程都把積蓄花光,不到2年就開始負債,第5年才量產。李武男創辦台灣第一家豎琴工廠,成為台灣第一位會彈、會教、會編曲,還會製作的豎琴家。
「對我而言,爸爸給的是身教,他是充滿熱情,富有想像力的人,也是很愛做夢的人。他不單只是做夢,還真的把夢『做』出來。」李哲藝從小看爸爸努力地實現自己的夢想,現在輪到自己了。他希望將台灣古典音樂打造成國際品牌,這個夢想正一步步實現中。
李哲藝 小檔案
★現職:灣聲樂團創辦人、音樂總監兼指揮
★出生:1970年(49歲)
★學歷:高雄中學、文大音樂系西樂組、輔大指揮研究所肄業
★經歷:
◎豎琴演奏家、作曲家、唱片製作人、樂團指揮
◎累積演出2000場次以上
★家庭:已婚,育有2女
★成就:
◎1999年美國國際爵士豎琴大賽第3名,為本比賽舉辦21年首位亞洲獲獎者
◎22次入圍傳藝金曲獎,獲得第23屆最佳作曲人、第27屆最佳創作獎
◎2次獲「中國十大發燒唱片」最佳古典音樂演奏專輯
◎入圍2010年「華語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演奏專輯
◎編曲作品約5000首,作曲作品約2000首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部分照片:李哲藝提供
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90326/3829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