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賴銘偉-【用音樂實踐夢想,用身體力行傳承民俗文化】@「社創青年對話系列—浪人教育」工作坊(台北場)
從事陣頭、八家將的成員之所以造成大眾的負面觀感,主要在於個人的行為表現。一般而言,他們大多屬於工人階級很少有高學歷,其社會的交流模式及語言表達自然不大優雅。在廟會中經常看到的陣頭、獅鼓、宋江陣等是我自小熟悉的領域,雖然我沒有抽菸、喝酒也沒有吃檳榔和刺青,但卻很少人相信,甚至沒有前科直到我服兵役當了憲兵才獲得最實在的佐證。
我是宮廟長大的陣頭囝子,對於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懷有夢想與熱忱,我想要做改變來影響下一代,透過傳承觀念和技藝讓他們理解,扭轉社會大眾對陣頭孩子的刻板印象,於是在去年爭取辦理「傳統藝陣文化夏令營」,同時於108學年下學期在國小「台灣獅鼓藝陣研習社」擔任指導老師。
我在接觸音樂之前先接觸陣頭,舞龍舞獅是我最拿手的技藝也是我喜愛的民俗文化活動,要讓陣頭孩子變好甚至更好,需要藉由教育傳達正確的觀念,向下扎根讓小學生參與和體驗,如畫臉譜也是一種彩繪藝術,身為第一線從事民俗文化的我,如果能給予健康的資訊和觀念就必須堅持下去,用音樂實踐夢想,用身體力行傳承民俗文化,再回到初衷,自我期許把傳承和信仰文化的事情做的更好。
宋江陣108人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別再搞煙火式觀光 改善觀光體質要從基本功做好】
高雄人常常被一句話困擾:「高雄好玩的地方?好像想不到。」但是高雄不是沒有好玩的地方,以我這麼愛玩的人來說,用膝蓋想,就能想到三月內門宋江陣、六月愛河龍舟、七月美濃黃蝶祭、十月左營萬年季、十一月茂林黑米祭(美濃白玉蘿蔔節)、十二月永安石斑魚節。
這些都是每年高雄必辦的,屬於在地特色的活動。
#一次性的活動,燒完就沒了
韓國瑜上任市長以來,不斷說要推行觀光政策,觀光局今年辦了一大堆活動,包括光頭日、十大伴手禮票選、包子大賽、春捲大賽、眷村美食賽等等,上個禮拜,我向觀光局關心後續規劃時,觀光局表示,「經過評估之後,這些統統都是沒有要續辦,明年會以另外的活動代替。」
細看活動成果,像是「108年十大伴手禮選拔」,花了大錢辦網路宣傳投票,但最後僅有 5 萬人參與網路票選,結束之後辦了一場記者會…就沒了。
其中最華而不實的活動,我認為就是「光頭日」。此活動的預算 50 萬元,當初活動的目的是要結合商圈共同行銷宣傳,振興商圈消費。但光頭到底跟商圈有什麼關係?南華商圈最主要的商品是潮流服飾皮件、女性衣物居多,「光頭日」的活動宣傳,是否有跟在地商圈的特色做結合?還是只是為了拍韓國瑜馬屁而辦的一次性活動?
這些活動並沒有讓高雄的故事展現出來,僅憑著個人魅力,在短時間熱炒,但是這樣的熱潮能維繫多久?當初韓市長宣稱帶動的房市(儘管我不認同將「帶動房市」當作政績指標),在熱度褪去之後,浮現出的是各商圈更多的店家撐不下去,空店在招租。
#人會走,要留下什麼?
我在臨時會、大會都不斷重複一個概念:「人終究會走,但制度會留下。」對於觀光產業發展來說,話題人物效應下降之後,還是必須回到基本面思考:高雄的觀光產業,吸引人之處在哪裡?
觀光局非常努力的在行銷高雄,這我們知道,但一個觀光產品是否吸引人,還是在其內容的發展。內容好的產品,才有行銷的價值,才能吸引觀光客願意口碑行銷。
觀光要推得動,有很多環節得注意,但是基本面就是:遊客來了之後,移動方不方便?玩完一個點之後,周邊景點有沒有?怎麼去?除了美景,在地的建築及公共空間美感、環境是否讓人感到舒服?
我認為高雄市政府必須面對一個事實:高雄不是全區都適合發展觀光。現在當務之急,就是選定重點觀光區域,先將在地的人文歷史、生態資源及產業特色,做好調查及推廣。一旦,當地的故事成為在地人琅琅上口,能夠從內在感到驕傲之時,才有接下來的可能性。
#高雄太多好玩,只是被忽略
高雄人常常被一句話困擾:「高雄好玩的地方?好像想不到。」不是高雄沒有好玩的地方,而是我們從頭到尾,都沒有好好認識過高雄。舉例來說,我認為高雄目前最有條件走深度觀光的區域,是鹽埕區、哈瑪星到旗津,可以串聯出一條兼具海洋風貌、漁村文化、造船工業及老房子、老商圈的好好玩路線;旗山、美濃、杉林、內門,則是體驗客家文化、農村旅遊、手做加工、惡地地質公園及生態旅遊,很適合的路線。
端看主政者,是否看到這些優勢,然後設定觀光推展專案,跨局合作執行。
以小區域的小旅行來說,我認為三民區的幸福川、三鳳宮、三民市場、三塊厝車站,一直到唐榮磚窯廠、中都濕地公園,也是一條兼具水岸休閒、宗廟文化、傳統小吃、中藥特色、濕地生態及工業遺址的路線。
真的很希望,高雄以後被人家問:「高雄哪裡好玩?」大家都能夠琅琅上口!
(留言處附上觀光效益統計)
(圖為攤商用紙蓋住Q版韓國瑜)
宋江陣108人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別再搞煙火式觀光 改善觀光體質要從基本功做好】
高雄人常常被一句話困擾:「高雄好玩的地方?好像想不到。」但是高雄不是沒有好玩的地方,以我這麼愛玩的人來說,用膝蓋想,就能想到三月內門宋江陣、六月愛河龍舟、七月美濃黃蝶祭、十月左營萬年季、十一月茂林黑米祭(美濃白玉蘿蔔節)、十二月永安石斑魚節。
這些都是每年高雄必辦的,屬於在地特色的活動。
#一次性的活動,燒完就沒了
韓國瑜上任市長以來,不斷說要推行觀光政策,觀光局今年辦了一大堆活動,包括光頭日、十大伴手禮票選、包子大賽、春捲大賽、眷村美食賽等等,上個禮拜,我向觀光局關心後續規劃時,觀光局表示,「經過評估之後,這些統統都是沒有要續辦,明年會以另外的活動代替。」
細看活動成果,像是「108年十大伴手禮選拔」,花了大錢辦網路宣傳投票,但最後僅有 5 萬人參與網路票選,結束之後辦了一場記者會…就沒了。
其中最華而不實的活動,我認為就是「光頭日」。此活動的預算 50 萬元,當初活動的目的是要結合商圈共同行銷宣傳,振興商圈消費。但光頭到底跟商圈有什麼關係?南華商圈最主要的商品是潮流服飾皮件、女性衣物居多,「光頭日」的活動宣傳,是否有跟在地商圈的特色做結合?還是只是為了拍韓國瑜馬屁而辦的一次性活動?
這些活動並沒有讓高雄的故事展現出來,僅憑著個人魅力,在短時間熱炒,但是這樣的熱潮能維繫多久?當初韓市長宣稱帶動的房市(儘管我不認同將「帶動房市」當作政績指標),在熱度褪去之後,浮現出的是各商圈更多的店家撐不下去,空店在招租。
#人會走,要留下什麼?
我在臨時會、大會都不斷重複一個概念:「人終究會走,但制度會留下。」對於觀光產業發展來說,話題人物效應下降之後,還是必須回到基本面思考:高雄的觀光產業,吸引人之處在哪裡?
觀光局非常努力的在行銷高雄,這我們知道,但一個觀光產品是否吸引人,還是在其內容的發展。內容好的產品,才有行銷的價值,才能吸引觀光客願意口碑行銷。
觀光要推得動,有很多環節得注意,但是基本面就是:遊客來了之後,移動方不方便?玩完一個點之後,周邊景點有沒有?怎麼去?除了美景,在地的建築及公共空間美感、環境是否讓人感到舒服?
我認為高雄市政府必須面對一個事實:高雄不是全區都適合發展觀光。現在當務之急,就是選定重點觀光區域,先將在地的人文歷史、生態資源及產業特色,做好調查及推廣。一旦,當地的故事成為在地人琅琅上口,能夠從內在感到驕傲之時,才有接下來的可能性。
#高雄太多好玩,只是被忽略
高雄人常常被一句話困擾:「高雄好玩的地方?好像想不到。」不是高雄沒有好玩的地方,而是我們從頭到尾,都沒有好好認識過高雄。舉例來說,我認為高雄目前最有條件走深度觀光的區域,是鹽埕區、哈瑪星到旗津,可以串聯出一條兼具海洋風貌、漁村文化、造船工業及老房子、老商圈的好好玩路線;旗山、美濃、杉林、內門,則是體驗客家文化、農村旅遊、手做加工、惡地地質公園及生態旅遊,很適合的路線。
端看主政者,是否看到這些優勢,然後設定觀光推展專案,跨局合作執行。
以小區域的小旅行來說,我認為三民區的幸福川、三鳳宮、三民市場、三塊厝車站,一直到唐榮磚窯廠、中都濕地公園,也是一條兼具水岸休閒、宗廟文化、傳統小吃、中藥特色、濕地生態及工業遺址的路線。
真的很希望,高雄以後被人家問:「高雄哪裡好玩?」大家都能夠琅琅上口!
(留言處附上觀光效益統計)
(圖為攤商用紙蓋住Q版韓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