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上自己,由此去愛另一個人。
以榮格的說法,一個人可以在愛人眼中看到自己內在靈魂形象的反射,稱為阿尼瑪(anima男性中的女性能量)與阿尼瑪斯(animus女性中的男性能量)。也就是說男性心裡的女神原型就是阿尼瑪,而透過投射在對象身上愛上阿尼瑪的鏡象,也就是自己沒有活出的女性能量;而女性心中的英雄原型則是阿尼瑪斯,透過投射在對象身上愛上阿尼瑪斯的鏡象,是自己內在的男性能量。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其實是女人愛上自己內在的英雄投射在男人身上的影子,也就是自我理想化的投射,並非是男人真實的樣貌。而在關係初期為了維持在對方心目中的理想化形象,人會使盡全力去滿足對方的理想化期待。一旦關係確認穩定了,真實的自己便會慢慢顯現。這也就來到了理想幻滅時期,所以大部分的戀人就會因理想幻滅而感到憤怒,進而進入權力鬥爭上演一系列的爭吵、操控、證明、懷疑及變動。
這也說明了戀愛中的人為什麼會特別美,那是因為對方眼中所映射出的,是那個被珍惜疼愛的自己,所以自己愛上對方的除了是內在陽性面的投射之外,也是愛上那個被對方喜愛的自己。換句話說,人是因為愛上自己,才去愛另一人。
相反地,在關係中因第三者而受挫時,也是因為在對方眼中的自己不被認可或肯定。以與我工作過的個案及朋友為例,女生在發現對方有第三者時,八成幾乎都想要知道對方是誰,第三者的條件如何、是否比自己美、比自己年輕、比自己優秀。然而,可悲的是無論是比自己好或不好,都會造成自我價值的低落感。背叛議題反而比與同性競爭的重要性要低,因為此時在自己心中無法接納的是感情的變質沒有藉由任何外力推動。因此怪罪第三者,要比去接受對方眼中已看不見自己要容易得多。如此我們才能說服自己,要是沒有她,你不會不愛我。
事實是,從頭到尾都只有我。是我內在形象投射的理想化你,但你卻不是我理想中的樣子而破滅;我因為在你眼中看見自己的美好樣貌而跳入愛河,卻在你眼中找尋不到我時而感到心傷。所以在戀愛關係裡,談的是我與你的戀愛,但學習的是我與自己的關係。
而理想化的防禦功能,實是否認衝突的存在。看見並處理自己內在的衝突,會是在理想化破滅時能夠整合實際面的方式,也就是所謂關係的磨合期。磨合的不是彼此的個性或習慣,磨合的是收回對彼此的投射,真正開始「看見」對方真實的樣貌。當然這也跟自己是否認識真正的自己有關,一個愈認識自己的人,在關係中會較容易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且實際去處理衝突。
比如我若是不夠了解認識自己,以為我認為的觀點、價值或準則是天經地義的,那麼在磨合期時會想要說服或操控對方改變為自己的模式,因為在看見你與我不同時的衝突,是我不能接受的。於是我會把理想化的幻象投射出來,告訴你大家都是這樣,這樣才是對的,你要改成我這樣。這麼一來,你我一致,衝突便解決了。但是可想而知的是,就是因為你我不一樣,所以這會是個無底洞,直到一方受不了而選擇封閉或離開。
如果在關係中只是為了求同而忽視差異性中的學習,那麼屢戰屢敗便是靈魂安排的一條路,為的是讓我們跳脫自我的框架,不以自己的理想去要求對方滿足,而是真正的「長大」去看見對方的真實個體性與我們的不同,進而去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個體。這才是雙方結合真正的本質。
認識自己,才能與人建立真實的關係。
#對深度認識自己有興趣
#歡迎加入靈魂之旅行列
#週六晚剩最後一位名額
#十月初開課
#年底最後一班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illustrator: alexandradikaia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59N舞炯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在2019年通過了「同婚法」但有許多同志因家庭因素而選擇與異性結合,不讓家人擔心或造成家人面對不必要的歧視:排灣族早期婚姻的社會風氣是「許配制度」,因排灣族社會是階級制度,必須同一個階級的人才能結婚不然會招惹雙方家族的不諒解與不祝福,也有一方面是為了家庭狀況必須嫁給有錢人的家庭:兩個議題探討的其...
「家庭 權力鬥爭」的推薦目錄:
家庭 權力鬥爭 在 貓行為獸醫師林子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貓的氣味標記不單只是宣告所有權而已,在多貓家庭當中,更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權力鬥爭表現。畢竟以貓的角度來看,你我都是貓,你會喜歡的東西我也會喜歡,你會想待的地點我也想待,大家的需求都很相近。
但透過氣味來標記是一件麻煩的事情,畢竟氣味會隨著時間消逝,外加環境中還有其他貓的氣味在競爭。所以在多貓家庭當中,強勢貓不只會積極主動去標記環境中的氣味,甚至會不定期透過舔舐,去掌握(或補強)家中其他貓咪身上的氣味。
我常說,多貓家庭的群體氣味像是雞尾酒,強勢貓的氣味就像作為基底的飲料(可能是汽水、可樂或其他含酒精的飲料),占了整杯酒(整個家)絕大多比例,在混入其他果汁、香料(人、其他貓或動物)混在一起,就是一杯獨一無二的飲料。
雖然多數強勢貓對於陌生人到訪,都會表現得熱情、好客又活潑,但我們的魔王對於賢者的來訪卻是置之不理。就像其他對自己充滿自信的貓,可能那個時間剛好就是想睡覺、或是對象只是一個人類,不像小橘對標記具有競爭力,也有可能魔王對於家裡的氣味掌握度高,所以無論小橘是在打什麼如意算盤,是絲毫不在意。但也因為如此,對小橘來說,賢者的出現,像是找到一座可以佔為己有又充滿資源的無人島,開心到不行。下一回,賢者發現兩貓的鬥爭問題點?敬請期待!
#貓奴勇者貓娘魔王
戰部露
家庭 權力鬥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經常面臨的問題是:「(互相問候)接著,你要對她(他)說什麼呢?」不光是青少年,對很多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社交中斷、一段沉默、空白的時間更令人不舒服。人類的永恆問題是如何安排其清醒的時間。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生活的所有功能都是為了讓人們朝該目標前進而互相幫助。
「時間結構」(time- structuring)的操作方面可稱為「程式」(programming),它有三個方面:物質、社會和個人的。安排時間最常見、最方便、最舒服和最實用的方法,是制定計畫以處理外部現實中的物質: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工作」(work)。這種規劃可稱之為「活動」(activity),「工作」這個詞反而不太合適,因為社會精神病學的一般理論應該會認為社交也是工作的一種形式。
「物質程式」(material programming)是為了應對變化無常的外部現實,就這一點而言,物質程式化的活動僅僅是安撫、認可,以及其他複雜的社交形式所產生與發展的條件。物質程式化一開始並不是社交問題,它在本質上以資料處理為基礎。建造一艘船的活動要依靠一連串的測量和評估其可能性,而為了讓建造活動持續進行,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社交互動都應當處於次要的從屬地位。
「社會程式」(social programming)產生了傳統的儀式性或半儀式性交流。其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是能被地方所接納,即通常所謂的「有禮貌」。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教他們的孩子要懂禮貌,也就是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的問候、進食、排泄、求偶和進行哀悼儀式,以及在一段主題式談話中如何表現出進退得宜。這種進退得宜便體現出一個人處理人際關係是否老練或得體,其中有些是普世通用的,有些則具有地域性。通常,正式儀式後面是半儀式性主題式談話,而為了區別,可以將後者稱為「消遣」(pastime)。
隨著人們愈來愈熟悉彼此,將會出現更多「個人程式」(individual programming),結果就會發生「關鍵事例」(incident)。關鍵事例在表面上似乎是偶然出現的,而且當事人也能夠將它們說清楚,但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它們往往遵循明確的模式(我們可以對這些模式進行整理、分類),而且有一些潛在規則限制了這些關鍵事例的發展順序。只要大家按照心理遊戲規則玩下去,無論雙方是友好還是敵對,這些規則便持續潛藏,但是一旦有人違背心理遊戲規則,它們就會現身,並且帶來一聲象徵性、口頭上,或者「有法律意義」的大喊:「犯規!」和消遣不同,這樣的發展順序更多基於個人程式而非社會程式,所以我們稱之為「心理遊戲」。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以及各種組織生活,都有可能在年復一年的進行著同一種心理遊戲的不同變體。
「大多數社交活動是由心理遊戲所構成」並不意味著心理遊戲「好玩」或者玩遊戲的人沒有認真參與關係互動。從一方面來說,如同「玩」足球和其他體育「遊戲」有可能一點都不好玩,而且參與者也可能相當嚴肅。人類心理遊戲的本質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一旦出現不合規則的情感,就會施以懲罰。「玩」心理遊戲可以非常嚴肅,甚至嚴肅到具有致命性,但是只有當規則被打破時,才會出現嚴肅的社會制裁。
消遣和心理遊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親密關係的替代品。因此,我們可以把消遣和心理遊戲視為訂婚,而不是真正的婚姻結合,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展現出一種尖酸的戲劇性特點。當個人(通常是本能)的程式變得更強烈並且人們開始放棄社會模式和隱蔽的動機與限制時,就會出現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唯一能夠完全滿足刺激渴望、認可渴望和結構渴望的方法。它的原型是充滿愛的受孕行為。
結構渴望具有與刺激渴望一樣的生存意義。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表達了個體避免感覺饑餓和情感饑餓的需要,缺乏感覺和情感會導致生物退化。結構渴望所表達的需要則是避免無聊,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曾指出,「惡」始於時間未結構化。如果這種未結構化再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多久,無聊就會成為情感饑餓的同義詞,並且帶來相同的結果。
一個人獨處時有兩種安排時間的方法:活動和幻想。有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有可能維持獨處,每一位學校老師都知道這一點。當個體成為由兩人或多人組成的社會集合的一員時,就有多種結構化時間的方法可供選擇。根據複雜程度,它們是:(1)儀式;(2)消遣;(3)心理遊戲;(4)親密;(5)活動,後者是前四種方式的基礎。
社會集合中,每一個成員都想透過與其他成員交流儘量獲得滿足,愈容易讓人接近並獲得的滿足就愈多,而他的大部分程式化社交都是自動的。由於有些「滿足」(satisfactions)是在諸如自我毀滅這種程式化之下獲得,我們很難用「滿足」一詞的一般意義去理解,所以最好使用更中性的詞來替換,例如「獲益」(gains)或「獲利」(advantages)。
社交接觸的獲益圍繞身體和心理平衡展開。它們與以下因素有關:(1)緩解緊張;(2)避免有害情境;(3)獲得安撫;(4)維持已建立起來的平衡。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已經詳細調查和討論了這些因素。若用社會精神病學術語來說,它們可表示為:(1)內在原發獲益(primary internal advantages);(2)外在原發獲益(primary external advantages);(3)次級獲益(secondary advantages);(4)存在需求獲益(existential advantages)。前面三個恰巧與佛洛德所描述的「疾病獲益」(gains from illness)相對應,分別為:內在原發性獲益(internal paranosic gain)、外在原發性獲益(external paranosic gain)和繼發性獲益(epinosic gain)。我們的經驗已顯示,從獲益的角度來考察社交作用要比視其為防禦機制運作更具啟發性也更有用。
.
【註】
安撫(stroke):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
伯恩將「安撫」定義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並認為安撫對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現在,物質剝奪、嬰兒依戀以及身體接觸對健康的重要性可能是心理健康領域研究最充分的幾個主題。例如,研究已證明幼兒需要身體安撫來維持生存,但是隨著他們學會用言語和非言語方式來交換安撫,實際的生理安撫已非必需。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上面這段摘文讓我用簡化的語言來說明: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互動滿足彼此的需要,這過程中會自然而然表現出情感,而情感表達的規則,跟社會文化環境,還有每個人的個性有關。那些透過情感表達規則滿足雙方需要的互動,可以形成一種心理遊戲。
譬如說,有人常要搶占受害者的位置,因為恐懼為自己負責,所以把自己的某些情緒與行為,歸因於加害者的迫害。而被指派的加害者也可能透過這個過程,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在這樣的互動中,滿足了部分的需要,儘管對彼此不滿,卻沒有覺察背後的動力。當這樣的互動方式固定了,就可能是一種心理遊戲。
「人們為了心理存活就必須獲得安撫,但由於社會及個體內在規則限制了人們自由交換安撫,所以人們普遍缺乏安撫,因此心理遊戲便成為成年人為獲得安撫而展開的權力鬥爭。」
這段引自施坦納(Claude Steiner)的說法,也可以作為補充。
這本書是50年前的經典,所以在閱讀起來會感覺吃力,這是自然。對我來說,這本經典是教科書等級的著作,書裡面有不少概念,含納相當大的知識量,但缺乏足夠的說明,讓讀者能消化明白。這或許要等到下一中譯本出版,才能讓一般讀者抓到個相對清楚的理論樣貌。
祝願您,能覺察自己如何結構時間,意識每段關係中或遠或近的交流,坦承面對自己的生活!
家庭 權力鬥爭 在 59N舞炯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在2019年通過了「同婚法」但有許多同志因家庭因素而選擇與異性結合,不讓家人擔心或造成家人面對不必要的歧視:排灣族早期婚姻的社會風氣是「許配制度」,因排灣族社會是階級制度,必須同一個階級的人才能結婚不然會招惹雙方家族的不諒解與不祝福,也有一方面是為了家庭狀況必須嫁給有錢人的家庭:兩個議題探討的其實是一樣的核心「不能與心愛的人廝守到老」所以共同創作出這首歌,也為正在困擾這個問題的一群人發聲。
使用Urban Reggaeton/HipHop/RnB/Rap,非常多元的方式結合一首歌,一方面是隱喻感情並不是只有一種元素組成,它有不同的方式結合,呼應婚姻中的不同形式的結合,另一方面是讓音樂性的多元化加入排灣語中,在古老的排灣音樂使用的打擊鼓點與當代的reggaeton相似用來唱排灣語更有韻味,讓音樂性更豐富,Aiyanga其實用中文很難解釋,它是嘆息和感到婉惜的發語詞,意境為不能與心愛的人再一起,誰能了解我的心,搭配歌詞意境翻譯過來會比較通順,歌詞中有提到排灣族結婚禮俗:三隻羽毛象徵最高權力,滿山的聘禮象徵地位,我都不願意,也暗示著排灣族人為了權力鬥爭不惜斷送子女的幸福,也希望每個人都有性自主權,追尋幸福最微小的權利。在歌詞創作用最深的用字也希望老人家能聽到年輕人的心聲,哪怕是被趕出家門,我也要跟老人家講出我的心聲,捍衛自己的幸福。
導演/武卡日 Ukadr Kaljavas/舞炯恩 Utjung
攝影師/武卡日 Ukadr Kaljavas/高浩文 Tjivuluan Tjaluigi
剪接/武卡日 Ukadr Kaljavas
攝影助理/陳志毅 Tivuluan Tjalimalav
詞 Lyricist/舞炯恩 Utjung/黃麗貞 Umadra/吳美婷 Kivi Pasulivai/安東 Fer Sánchez
曲 Composer/舞炯恩 Utjung
編曲 Arrangement/舞炯恩 Utjung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舞炯恩 Utju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史瓦力錄音室 Swali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本專輯獲109年度原文會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補助
本專輯獲109年度屏東縣來義鄉公所補助
特別感謝紅磚地窖Brickyard
家庭 權力鬥爭 在 心靈偵探洪仲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重新相處的勇氣:36堂關於家庭、人際、職場的阿德勒勇氣實踐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7683
「從認識自己的恐懼中看見他人的傷痛」。
★關於自我,阿德勒教你…
「不要什麼事都推給過去,請好好解決當下的問題」
★關於朋友,阿德勒教你…
「不要猜測別人的心思,大方開口問就對了」
★關於職場,阿德勒教你…
「請你把焦點放在工作本身,並好好活出自己的人生」
★關於戀愛,阿德勒教你…
「我們能做的,只有全心全力專注於當下」
★關於夫妻/伴侶,阿德勒教你…
「請放棄永無止盡的權力鬥爭,建立夥伴關係」
★關於親子,阿德勒教你…
「不要涉足介入親人的人生課題」
版權為楓書坊所有,已請求授權
同步討論於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1701144756568494
家庭 權力鬥爭 在 【學員見證】走出夫妻間的權力鬥爭,與父母孩子的關係也改善 ... 的推薦與評價
【學員見證】走出夫妻間的 權力鬥爭 ,與父母孩子的關係也改善了! 33 views · 1 year ago #兩性關係 #學員回饋 # 家庭 和諧 ...more. TAOS 道石教育. 765. ... <看更多>
家庭 權力鬥爭 在 國立台東高中110 學年度上學期第一次段考高三公民與社會 ... 的推薦與評價
... 權力鬥爭和利益分配的結果。 4. ( ) 一份調查顯示,「官本位」現象在當前的中國 ... (甲)反映出高社會階層位置會影響到下一代的現象(乙)不同所得的家庭其上大學的機率並無 ... ... <看更多>
家庭 權力鬥爭 在 權力系列﹕家庭鬥爭(二) 的推薦與評價
想起權力的問題,一般人總會認為只是政治或社會或財團權力架構與圈子的問題,不會從家庭夫婦鬥爭作為起點。但若我們停下來細心思考,便會發覺權力在家庭與婚姻關係中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