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真的認識這個「鄉下」=日本嗎? 〗#番鄉下
由小時候從日劇與動漫喜歡上日本流行文化,到長大後親身到日本工作,直到現在成為日本人的妻子,不斷拉近與日本之間的距離,我亦從種種美麗的幻想脫框,認識到真實的日本。即使不少香港人視日本為「鄉下」,但說到日本工作文化、社會禮儀,到底大家又知道多少?
1) 工作上的幾個有趣文化
先談工作文化,日本人素來以曖昧不明、含糊其辭的溝通方式聞名國際。與日本人打交道,少點「空気を読む」(讀空氣)的能力也不行。進入會議室後坐哪一個位置、由誰奉茶打點、點頭鞠躬等動作,沒有人會清晰告訴你,直至有天你被罵太失儀,才會驚覺原來過去一直犯錯。
日本人的電郵更是喜歡長篇大論,開首的寒暄先來幾句季節問候語,例如「XXX小姐您好,現在迎來了寒流來襲的季節了」或者「枯葉凋零、物哀情懷的季節已經到來」等,在文末也記得不厭其煩寫幾句「謝謝您一直以來的關照,非常感謝您的幫忙」,假如只拋下一句“Well received, thanks.”,或許會令對方覺得你敷衍了事。在習慣歐美「快狠準」商業文化的香港人來說,友善寒暄卻反成嘮叨,有礙進度。再者,日本人極重視階級制度,上下之間明顯的差距,後輩必須尊重前輩的社會心理,即使出現破天荒的改革想法,亦難以進展迅速。最能夠體現這種文化的機構,正正就是日本政府吧。
2) 社會禮儀上的幾個有趣文化
社會禮儀更是重要的一環,與生活息息相關,像我居住的大廈單位,去年搬來一位新鄰居,剛到步第一天就按我家的門鈴,送來禮物,表示以後多多互相關照。這是其中一個日本人搬家的傳統,攜同禮物向鄰里打招呼不能偷懶。雖然現今在東京這種大城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不少人也省卻這些工夫,不過在日本的鄉鎮,仍然視此為必行之舉。
互相禮讓亦是日本文化之一。只不過是輕輕的一個讓路,日本人也習慣對陌生人微微點頭,表示感謝,等於一句「唔該」。假如大家有在日本自駕過的話,可能會發現,讓對方超車後,對方的車竟突然閃了兩下死火燈,到底是什麼意思?原來日本人喜歡用兩下死火燈表示道謝。又例如,女性使用的公眾廁所總是會裝有「音姬」系統,在外國人看來或許多此一舉,但在日本人之間,原來大家盡可能都會使用,以免讓對方聽見聲響,造成尷尬。又例如與對方聊天時,最好聊一些不着邊際的話題,天氣是首選,別碰到宗教、政治、薪酬這些被日本人視為相當敏感的話題。
不得不知的是,日本人會將禮儀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潛規則根深蒂固且不可動搖。香港人會表揚有禮的行為,對對方印象大大加分,但日本人的想法剛好相反 - 不是因為做了而加分,反而是因為沒做所以被扣印象分。
⤵️⤵️假如想了解更多港日之間有趣的文化差異,歡迎到我的YouTube頻道上收看:
🔸港日文化差異26問|搭訕=有機會?|日本禮儀=真心?|日本很多大胃王?|十萬個為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wywljAOYA
🔸爆笑😂港日文化差異vol.2|對香港的印象|出軌率很高? 日本人理想女朋友性格?|旅日時常被問[從哪裏來?]|電費水費幾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4mRHTaLcWw
-----
▶我的頻道
ig : https://instagram.com/lifetravelogue
Website: https://www.mshya.c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hyacinthk
寒流下的香港作文 在 粉紅人妻CP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哈哈哈我知道台灣今天很熱,但我們總是要為寒流來襲做準備呀!!不然等到真的冷起來的時候怎麼辦呢?!(攤手)
這台在我家待了一個月,覺得在大約10坪左右的空間裡、加上USB循環扇之後的暖房速度和效果不輸煤油電暖爐咧,適合送長輩(扛不動煤油補貨的)或家裡有小孩的(怕小孩去摸火),推薦給大家,是個冬天暖房的好選擇!
阿BTW, 這篇合作文的時間被我底累到(拍謝拍謝對合作單位很拍謝),以示誠意,來自掏腰包大放送一下!
請大家看完文章按讚留言寫下文章裡試用這台的葉片是幾片? 12/27禮拜二晚上9點截止,我會抽出兩位同學來贈送香港出差小禮物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