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保障高比較重要?》
那天發完《新生兒保單規劃分享》https://pse.is/3jj52c
好幾個從業人員來跟我戰了半天,其中不乏還有人用嘲諷的語氣來靠北我,只因為我寫了定期比終身好。(不曉得是不是因為終身型的佣金比較高的關係?)
這裡要先跟大家說一下,因為主題是「新生兒保單」,所以我覺得「定期比終身好」這句話沒毛病。因為新生兒保單我覺得規劃的方向,就是以小孩從出生到成年這段時間的風險規避為主。成年之後有了自主能力,也開始出社會了,當然保單就應該再依照他們自己的需求去調整。但這時候已經不是父母的責任了,要加保什麼的保費也請自己繳吧!
然後孩子剛出生的階段,要花的錢非常多,尤其這時候首要調整的其實是父母自己的保單,等父母的保單都做好了,新生兒的保單預算往往也很有限,年繳個二、三萬我覺得已經是極限,這時你硬要再做終身型的進去,請問你能買到什麼?
所以我並不是說終身型「不好」,只是在有預算的情況下,定期型的會比終身型的還好。當然你若是原本就有提早做規劃,提早存錢預算很夠,想把終身型的做進去那當然很OK,我那篇文裡也有這麼寫。只是終身20年期日額型,保額買到2000的話,光這一條年繳保費大約就要2萬。
所以我會建議在【有限的預算】下,新生兒保單先以保障為主。等過個兩三年,經濟狀況許可了,再來調整保障內容也不遲。(請別來跟我戰體況。要講體況那要不要乾脆全都買?一張年繳十萬好不好?然後第二年就繳不出來了有比較好嗎?)
以下是網友的親身分享,經得同意轉發給大家,也是給各位新生兒爸媽一點參考。因為內容很長,所以我這邊做了一些簡化。
-----------------------
我是清明節連假,想說小孩反覆發燒,以為是感冒
帶去診所。診所醫生發覺不對勁,要我們轉診高雄長庚。其實孩子有點前兆,就是腳常常瘀青。我是神經大條母親,我以為孩子好動、撞到緣故,我從來不知道白血病是什麼。
當醫生說是淋巴型白血病,我整個人快暈眩了。哭到頭暈,吃不下,睡不好。很難接受事實,也怕孩子離開我。
長庚醫師說醫學上,至今找不出原因,家族沒有白血病,我懷孕有羊膜穿刺,報告沒有問題。醫師也很鎮定的告訴我,說醫學發達,可以好好治療,復原率95%,不用骨髓移植,化療就可以。只能說命運吧,細胞忽然作怪。好險孩子是兩歲發作,小孩的治療效果都不錯。
只是看兩歲小孩小小身軀,受盡折磨,我很難過。身上都是針孔,還有抽脊椎、抽骨髓,每當打針、抽血孩子掙扎,無助哭喊望著我,我好難過。
第二階段療程更可怕,據說藥跟針會傷害口腔, 跟腸胃的黏膜,傷口會很痛,會食慾不佳,這階段更難顧。現在孩子因為吃類固醇,常常一直哭鬧,護士說是副作用。打點滴,尿多,加上化療藥、針可能比較刺激,所以我要頻繁換尿布,小孩肌膚免疫力變弱,總是紅屁屁,痛到大哭,半夜我要起來換尿布。因為類固醇容易餓,半夜起來餵奶,我的睡眠沒有完整的。
第一階段化療要四次,我們第三次就達標了!只是療程要走完,第四次化療還是要做。還好因為順利,所以最毒的化療針,紅色小紅莓,破壞殺傷力超大的針,除了第一次有打,之後就沒有打了。因為抽骨髓檢驗有達標,這兩周療程是吃類固醇,所以醫生讓我們放風一下回家,星期四再繼續住院,再開始第二階段療程。
衷心建議,請一定要幫小孩保險!我們有保險,所以保險公司一天補助住院費三千,因為我家孩子很愛哭鬧,容易吵到別人,或是半夜開心鬼叫,以我們從雙人房的兩千元,搬到單人房三千元
我們光一個月的住院費就七萬多了,還好有保險公司出。像台大醫院癌症病房,有健保三人房,常常客滿,剩下雙人房、單人房都要自費;高雄長庚兒童大樓專門給兒童的病房,沒有健保房,只有自費兩千的雙人房,還有三千跟四千的單人房,不過單人房常客滿。癌症化療,前半年常常住院啊!所以我們給孩子的保額足夠,我們敢去排單人房,因為兩歲小孩很吵,怕被隔壁床抗議,只是常常排不到單人房~
當初有買重大傷病保險,我們保的是理賠是一百萬,保險公司的理賠很快就下來了。保單內還有醫療險,就是住院實支實付這個,住房每天補助三千元。我們給孩子的保險是,不求回本居多,這樣遇到風險,保障才真的足夠。
所以彪哥給粉絲推廣保險,真的很棒!請粉絲一定要給小孩保險!年紀小便宜,未來有保障,衷心的建議喔!好險我們有給小孩保險,不然會很慘~
---------------
以上就是網友的親身經歷,看完之後我更覺得當初那篇《新生兒保單規劃分享》的規劃觀念沒什麼問題。
我相信孩子生病,會是所有父母的惡夢,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個惡夢的傷害減輕到最小,所以新生兒保單,我覺得是一個規避風險的好工具,請各位爸媽們一定要及早就規劃起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買了儲蓄保險嗎?】 已經投保儲蓄保險 但發覺與當初預期不同,怎麽辦? 不少人在購買儲蓄保險時, 沒有考慮到途中有提取資金的需要, 或者忽然發覺自己不了解整個計劃。 我知道比較低風險的儲蓄保險可能是 現時另一種投資選擇 可以强制自己儲蓄,然後靠儲蓄計劃存多一筆錢, 但是其實你沒去留意到 是否已...
「實支 實付 可以 單 買 嗎」的推薦目錄:
實支 實付 可以 單 買 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讀者在IG上面問說:「可以分享當初為什麼決定打疫苗嗎?我預約下週打,但周遭親友一直勸阻,還批評AZ是別國家不打的才買得到,讓我很無言。我比較顧慮的是新冠疫苗從研發到生產那麼短時間,會不會有不可預期的副作用。」
我的幾個想法是:
任何事都有風險,打疫苗有,坐飛機有,出門走路也有,你不撞人人會撞你,你戴口罩阿伯不戴,妳想窩在家裡媽媽走全聯像走廚房;現在有出所謂的疫苗險,399為期一年,如果因為注射疫苗不良反應住院會支付,如果打疫苗後又確診更可以實支實付,如果會讓自己和家人比較心安,或許可以試試看。
疫苗險
https://www.fubon.com/insurance/b2c/content/prod_vaccine/index.html
說實話,我當初也是覺得「我想要等到輝瑞再打」的人類之一。為何改變了想法,其實也蠻單純(話說我預約的時候疫情還沒有爆發),只有兩個:
第一,如果想在秋天回去德國,估計屆時應該歐洲會規定要出示疫苗証明,AZ兩劑之間要隔8-12週,所以最慢六月一定要打第一劑,就預約了。
第二、我也是覺得血栓好恐怖的人,但公衛專家Kelly表示,中血栓的機率真的比中統一發票頭獎的機率還要小很多很多很多,一向沒有偏財運的胖子馬上就被說服。(中過頭獎的就⋯⋯考慮一下。)
再來想分享的是,如果不是因為血栓,而是迷戀所謂的疫苗保護力指數的們,可以參考這一篇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3odScka55A
裡面有很詳盡的解釋,主要大意是,各家疫苗的保護力基本上是不能直接拿來比對的。保護力是這樣算出來的:科學家會對一群受試群眾施打疫苗,一半施打「真疫苗」,另一半施打「安慰劑(就是假的啦)」,然後讓他們自由去外面生活一陣子,舉輝瑞疫苗來說,當初有43000人接受測試,最後有170人感染,如果這170個人裡面真假疫苗組各占一半,那就代表疫苗保護力是『零』,如果這170個人都是接受假疫苗的人的話,那就代表疫苗的保護力是百分之百。
好,重點來了,為什麼疫苗之間的保護力是無法用數字比較的呢?
因為每一個疫苗廠商的測試,都會因地點、時間和病毒種的不同,而影響數據結果。以輝瑞還有莫德納為例,主要測試地點都是在美國,而且測試時間都是疫情尚未達到高峰的階段,而嬌生在美國的測試時間則是高峰期(想當然,放出去的人類感染的機率當然也偏高。)而且,變異種的病毒也會減低疫苗的效力,嬌生在南非變異種的測試下,保護力大約是六十四(還是很不錯的。)
以輝瑞來說,保護力是百分之九十五,並不是說一百個接種輝瑞疫苗的人當中,會有五個人被感染,而是說,接種輝瑞疫苗的人,會比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有機會」在接觸到病毒的時候,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機率不會生重病。
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打疫苗不是讓你/妳不被感染,而是感染之後不會因重症而死亡。
也因如此,現在市面上所有的疫苗,經過試驗都能達到這樣的成效:幾乎完全確定如果您感染了新冠病毒,你不會死!也不會重症住院!
(為什麼我一副在推薦打疫苗的感覺⋯⋯)
很明顯的,我完全不是醫學專家,也沒有任何醫學背景,就只是一個參考網路新聞跟聽信公衛專家友人意見的胖子,但因為我有被說服到,在買了疫苗險之後,就預約了。
最後想說的是,打疫苗當然永遠是個人自由;重點還是要自己想通,如果真的這麼不放心,那就別打,畢竟保持心情愉快很重要;但,我私心還是希望大家能打就打,雖然要達到群體免疫還有一條很長的路,但打一針是一針吧,不要浪費了。
不打當然也沒關係,口罩還是要戴好,訓練跟刁民們溝通或咒罵的勇氣,提醒彼此,同島一命。
#如果有任何錯誤還請專家指正
#全民防疫
#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
#有與感染者接觸史的民眾切勿自行就醫
#請盡量避免南北遷徙
#想念日本了
#有人類不想念日本的嗎
#有啊住在日本的人類
實支 實付 可以 單 買 嗎 在 Smart 智富月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定期險的好處在於,保費較終身險便宜很多,
每年保費則會隨著年齡自然成長。
但你知道嗎?
其實定期險中有一個條款是保險公司可以重新訂費率!
實支 實付 可以 單 買 嗎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買了儲蓄保險嗎?】
已經投保儲蓄保險
但發覺與當初預期不同,怎麽辦?
不少人在購買儲蓄保險時,
沒有考慮到途中有提取資金的需要,
或者忽然發覺自己不了解整個計劃。
我知道比較低風險的儲蓄保險可能是
現時另一種投資選擇
可以强制自己儲蓄,然後靠儲蓄計劃存多一筆錢,
但是其實你沒去留意到
是否已經跌入了儲蓄保險陷阱。
告訴你,
買儲蓄保險只會讓你越買越窮!
先聲明,這裡我說的是傳統型儲蓄保險
不是投資連結型保險。
這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要是買了儲蓄保險後悔了,該怎麼辦?
如果陷入這個情況,究竟要如何處理保單呢?
提早終止保單,一定就是最好嗎?
如果繼續供款,又應該點考慮呢?
在這個視頻會為大家解答!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免責聲明:本影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影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更多相關影片👇
2020年經濟泡沫,即將爆發?!
https://bit.ly/2UdR9O9
.
長期持有是不是等於不賣股票?
https://bit.ly/3eEop95
.
股息好還是股價上漲好?
https://bit.ly/3ddBfut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儲蓄險 #保險種類 #儲蓄險比較
實支 實付 可以 單 買 嗎 在 雙實支實付不香嗎? 你買了沒?|保險科普#37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買 了 實支實付 ,我的業務員說"不夠不夠,要再 買 一家,現在流行雙 實支實付 "雙 實支實付 是真的需要?還是業務員在找業績對我胡亂說?就讓這部影片「 雙 實支 ... ... <看更多>
實支 實付 可以 單 買 嗎 在 為什麼我不能單買實支實付? #終結保費保險規劃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醫療險理賠新服務幫大忙| 保險| 金融| 經濟日報. 壽險公會為了讓民眾享有便利的醫療理賠服務,針對健康險、傷害醫療、失能等保險金給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