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er #我怎麼愛上吃/
“ 幸運與不幸是一體的兩面,例如我的童年就這麼發生在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a.k.a. 微波食品年代。海馬迴彷彿虛設的我,對童年最深的味覺印象其實與味覺本身沒有太大關係,而是每隔一段時日,父母會帶著當時還願意穿小洋裝的迷你我去的金鱷魚餐廳。 ”
—— 陳小曼,陳 小曼 Slow Food Design
-
〉陳小曼〈
食物設計師。
實踐建築設計系學士、米蘭 SPD 食物設計系碩士。曾成立食物攝影工作室,並獨立出版食物影像設計刊物 NUTTY PORJECT。
曾與 JAMIE OLIVER (HK)、STARBUCKS、LE CREUSET 等合作,並在食物設計師 MARTÍ GUIXÉ 工作室實習。目前以食物設計師身份獨立接案、撰稿,並於元智大學兼任食物設計系列講座。
同時也有5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
「實踐建築設計」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Taster 美食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建議] 實踐建築VS北科建築- 看板Architectu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建築設計 在 實踐建築系好嗎?轉過去會很困難嗎? - 建築板 - Dcard 的評價
實踐建築設計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實踐建築設計系畢業評圖。
實踐建築設計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活動青鳥 #通緝全臺大叔
#實踐建築設計學系 #城市學
2018春「大叔學」開課了!
2018大叔學講座系列搶先預告
※本系列講座第二場開放校外民眾報名※
▎3/7 遊日大叔 Chez Kuo
講題:「我只是出門散步一下」
推薦書籍
《秋刀魚》,陳頤華
《咖啡關西》 ,Chez Kuo
《信仰的開花:日本祭典導覽 》,林承緯
▎3/14 山屋大叔 陳敏佳
題目:「軟爛文青野山自虐造屋」
推薦書單:
《任性創業法則》
《真食物革命》
《阿納斯塔夏》
▎3/21 搖滾大叔 張鐵志
講題:「Think different:搖滾樂如何激發創意」
推薦書單: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十週年紀念增訂版)》,張鐵志
《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張鐵志
《只是孩子》,Patti Smith
▎3/28 台北大叔 朱全斌
講題:「台北與家傳的飲食記憶」
推薦書單:
《台北說城人》
《台北回味》
▎4/11 建築大叔 王大
講題:「驀然回首,背後已經是一堆建築:漸行漸歪的人生。」
推薦書單:
《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 》
《建築為何重要? 》
《給青年建築師的信》
《粗曠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意外的現代性》
▎4/25 策展大叔 格子
講題:「黏呼呼的策展日常與非常」
推薦書單:
《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
《符號帝國》
《工藝之道》
《蝶道》
▎5/9 自由大叔 李明璁
講題:「有臉書為什麼還要翻書:紙本人生好自在」
參考書單:
《老派科技的逆襲》,David Sax
《隨便讀》,呂大樂
《雜誌上癮症》,藤本泰
《我會自由,像青鳥一樣》,蔡瑞珊
▎5/16 型男大叔 吳宗穎(Steven Wu)
講題:是大風吹還是吹大風的風格創業
▎5/23 廢墟大叔 姚瑞中
講題:眼前盡是如海市蜃樓般的江山啊!
推薦書單:
《海市蜃樓》1-5集
---
時間:19:00-21:00
地點:實踐大學A401教室
參與方式:
從本系列講座第二場開放校外民眾報名
需填寫報名表單(第二場報名釋出)
主辦單位: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協辦單位:青鳥書店
|說明|
此講座與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合作,將以實踐大學學生為優先入座。校外民眾請填寫報名表單,收到報名確認信後,須再重複確認參與意願,即開放入場,但不保證會有座位,敬請見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40665412972219/
實踐建築設計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TgqN2lzuCo/hqdefault.jpg)
實踐建築設計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臺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
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並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著前方不遠處,無數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人們 Peo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我在你左右
透過男性劃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呈現,刻劃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透過猩猩作為都市正常運作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都市興起後的治理實踐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人-人 One-One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塵埃落定時
作品呈現出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存在?又或只是內在狂亂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1.2.3魚你躲好了沒?
魚缸中的觀賞魚好似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自身主體性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孤獨感。
黃淑蓮|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產生的矛盾中內在衝突不斷,將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入。該如何明確自身定位及調整最佳姿態,讓「我是誰」成為最終的提問。
陳嘉壬|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ChKKEwsOZo/hqdefault.jpg)
實踐建築設計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品由叩問自身延展至以「視覺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確立主軸,於「2018年牛俊強個展」時臻至大成。作品類型以錄像為主,並包括實驗影像、攝影與複合媒材裝置等,在闡述「存在的本質」這條藝術之路上,不斷嘗試更開闊的創作與突破。
小檔案:
牛俊強,畢業於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目前工作創作於台北,任職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曾於國內外美術館與影展發表作品。影像作品《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獲頒第 35 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金虎獎短片競賽、FAFF錄像藝術節、英國Osmosis 錄像藝術節、美國Pixilerations新媒體藝術展、紐約 cutlog 藝術節、西班牙Aguilar影展、法國Tours亞洲影展、法國ARTchSO錄像藝術、 日本東京Interdisciplinary 藝術節、韓國光州ACC Asian Arts Space Network Show、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台北金馬影展、台北美術獎、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藝術節和影展展出。
作品亦在柏林、伊斯坦堡、特拉維夫、俄羅斯、墨西哥、首爾、北京、深圳等國際重要城市發表。曾獲頒第53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最佳實驗電影,第42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第35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及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神的影子》獲提名「2021倫敦IFF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和最佳外語紀錄片導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UI2irWiUac/hqdefault.jpg)
實踐建築設計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實踐 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2,422 people checked in here · http://www.arch.usc.edu.tw/ · +886 2 2538 1111 · College & university · https://www.instagram.com/scad_taiwan/. ... <看更多>
實踐建築設計 在 實踐建築系好嗎?轉過去會很困難嗎? - 建築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實踐的建築系好不好轉?還有課程內容以及與產業的配合好嗎? - 實踐,建築,建築板,轉學,學生. ... 請問建築設計可以自學嗎? 心情1・留言34. ... <看更多>
實踐建築設計 在 [建議] 實踐建築VS北科建築- 看板Architectu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代po 以下為第一人稱
最近在猶豫這兩間
還請版友給我一些建議
我列的優缺如下
實踐:
優點
1.設計名校,聽說很像國外的教學方式
2.系名叫建築設計學系,比起它校風格前衛,較具藝術性。我覺得自己的興趣也是偏向美感
表現這方面
缺點:
1.在實踐似乎不是有名的系(不是強項?)
2.聽說不利考照(在台灣沒有建築師執照似乎發展慘淡)
北科:
優點
1.風評很不錯,應該是科大中最好的
2.看104工作流向,剛畢業就有一些人考上建築師了
缺點
大概就想到是很多人不推科大建築(?)
看起來如果沒有要到國外發展,北科是比較安全穩定的選擇。不過要唸北科建築的話,我只
能先到他校再利用台北聯合大學的系統去修課,這個不確定性也是考量點(如果單純對這個
系統了解的版友也歡迎告訴我申請跨校雙主修或輔系的難易度和注意事項等等)
希望版友能多給予意見,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211.1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rchitecture/M.1532452109.A.7EA.html
※ 編輯: OCEANSAE (111.251.211.129), 07/25/2018 01:11:35
?
※ 編輯: OCEANSAE (111.251.211.129), 07/26/2018 16:15:00
※ 編輯: OCEANSAE (111.251.211.129), 07/26/2018 16:15:45
※ 編輯: OCEANSAE (111.251.211.129), 07/26/2018 16:19: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