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章這麼多,怎麼知道真還假?】
好像很久沒有破解迷思(明明昨天才寫)。
有朋友轉貼這篇文章問我是真是假?
月經沒有在滿月時候來,真的是身體失調嗎?
滿口古中醫,我是蠻好奇這個理論來自於哪個文獻、哪篇條文的。
剛好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怎樣在在這個「人人衛教大師」、「各種學派理論」的環境,如何思辨健康知識的合理性。
要知道一個理論是在胡說八道,還是真有可能性,可以從幾個面向切入檢視:
1. 案例實證性
2. 通則合理性
3. 因果邏輯性
▎案例實證性
這個應該不用解釋,就是有越多研究、越多實驗,最好是隨機對照實驗的證據等級最好。
那很多人說,可是中醫理論(多樣變因性)不容易設計實驗,怎麼知道這個理論是否合理?
這個時候臨床實證案例就很重要。
因為醫學本來就不是物理、化學,即使設計再好的實驗,有時候也很難得到非黑即白的研究結果。
這部分無論中西醫,其實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所以臨床上有很多藥物實際在使用,確實有效果,但是其中達到療效的機轉原理可能是尚未確定的。
這時候至少我們要有證據等級最低,但是依然可以證明有效的方式:臨床實證案例。
除了驗證證據之外,我們還需要知道事件之間是否確實合理,也有明確的因果關係,才能知道這個理論是可能存在的。
這部分就要從下面兩件事情來討論了。
▎通則合理性
通則合理性是什麼?
就是已經廣為人知,也被反覆驗證確實沒有問題的已存在理論,或者是大家都知道、能夠明確觀察的事情。
即便是新的假說或是理論,原則上都不能打破已經被確定的事實。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說「有一種藥物一天可以讓人體減少5公斤的脂肪」。
這個就是違反通則合理性,因為人體一天是不可能代謝這麼多脂肪的。
但是如果換作是「有種藥物讓人一天減少5公斤體重」。
這是有可能的,利尿劑+強瀉藥就有可能達成,只是減少的5公斤體重應該都是水跟大便。
▎因果邏輯性
這個就是最容易被錯誤倒置的情況。
有些人會倒果為因的方式,去描述兩個鄰近存在的事實,藉由錯置邏輯來達到看起來創新理論的情況。
例如,大家都聽過的生理痘現象,有人會說「妳這個下巴長痘,表示婦科一定有問題」。
這是錯誤的,因為有其他的情況也可能導致下巴長痘,而婦科問題的患者也不一定會在下巴長痘子。
而即便確實是婦科荷爾蒙失調導致痘瘡增加,也是「因為有婦科問題,或許會觀察到生理痘現象但並非絕對」。
所以只能說,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接近時間發生的兩件事情,其實不一定有直接因果,或是因果關係被錯置。
回到這篇貼文來說,該作者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月經不是滿月來,可能增加婦科問題」。
這個很明顯犯了上面說的第二條情形:
「沒有遵循通則合理性」
女生月經確實具有時間性、會受到生理時鐘影響,但是生理時鐘是與「日夜時間」「溫度」相關,與月亮運行的週期並沒有直接相關。
如果月經應該在滿月的時候才叫做正常,那全天下多數月經不是在滿月時候來的女性都算是「異常現象」,也容易得到婦科問題囉?
事實觀測當然不是如此。
月經本來就不一定在滿月時候來,即使沒有在那個時間點,只要是28-35日行經的週期、穩定規律,基本上就算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也不會因此有婦科問題。
#邏輯零分
#知識零分
#誤導一百分
-
#假中醫人不要再鬧了
#中醫理論就是這樣被搞臭
#大家真的有疑問請諮詢合格醫師
實驗假說怎麼寫 在 自然醫學博士 王永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頻寬與流量,靈性攻擊的秘密】2
.
了解了什麼是DDOS攻擊後,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身體經常性的處在不舒服的情況下了。
.
接下來怎麼辦呢?我想出了三種解決方案:
.
一、增加我可以承受攻擊的頻寬數量,這樣即使有攻擊進來也不會癱瘓我的系統。
.
二、依照對付DDOS的應對方式,我開啟防火牆、黑洞(blackholing)、以及雲端清洗。
.
三、把相對應的頻寬關起來,從此不接受外來的攻擊。
.
第一個選項可行,但是只要有攻擊的頻寬進來,還是會感受到不舒服,只是幅度降低了許多,因為攻擊被加開的頻寬給稀釋了。
.
第二個選項也可行,但是當攻擊的量太大的話,黑洞與雲端清洗會應付不來,所以還是會感覺到不舒服。而且這樣的方式變成最後我必須要隨時監控負責防火牆、黑洞與雲端清洗的伺服器,看看它們的頻寬有沒有被佔滿?這樣其實也沒有比較好,心很累。
.
之所以把第三個選項放在最後才實驗,是因為我之前有嘗試過「關閉線上遊戲對戰模式」的指令,但是沒有效果,所以我自己先假設了這是個無法被關閉的功能。也就是當你在玩大型電玩「快打旋風」(或其他對戰型遊戲)時,是無法拒絕別人的挑戰的。
.
但因為有了頻寬的概念後,我發現我有一個學生她身上是完全沒有開啟被靈性攻擊的頻寬的,她可以在我們遇到不好磁場頭很暈的情況下馬照跑舞照跳,看我們耍猴戲,啊不,看我們被耍。我猜測之前的「關閉線上遊戲對戰模式」應該是錯誤的指令,所以才會沒有效果,但概念上來說是正確的。
.
量子轉化整個技巧的機制是架構在「虛擬假說」,也就是我們存在的世界是一個遊戲世界。在這樣的情況下,量子轉化非常重視指令的正確度:錯誤的指令會沒有效果,而正確的指令會帶你上天堂。有在寫程式的朋友應該會很清楚知道我想表達什麼。
.
於是我試著用量子轉化把被靈性攻擊的頻寬關閉起來,說也奇妙,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感受到靈性攻擊了。
.
我不能說一定就再也沒有人對我攻擊,但是因為負責這件事的頻寬沒有了,身體內外都再也沒有被人佔線,很明顯的我變得再也無法體驗到這些靈性攻擊的不舒服了。從遊戲的角度來說,我再也不會接受到別人對我發出對戰的指令並做出反應了。
.
這對我來說是天大的發現啊~ 把被攻擊的頻寬關起來後就不會感受到被攻擊了,這不是遊戲的世界是什麼?我又再次印證了「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個遊戲世界」這件事情。
.
有了這麼厲害的技術,當然要繼續玩看看啦。碰巧我的左腳兩週前有輕微的扭傷,當下還有點隱隱作痛。我測了一下,有三條頻寬在負責這個不舒服,於是我就把這三條頻寬關閉。隔天早上起床後,扭傷的疼痛竟然消失了!
.
天啊,試想一下這個概念如果舉一反三的話可以做到多麼驚人的事情呢?
.
任何的疾病,或是不要的事件,只要把負責的頻寬給關起來,讓你的意識,或是上界玩家再也無法體驗到不就結束了嗎?
.
反過來說,任何想要體驗的事件,只要開啟相對應的頻寬,不就想要什麼就會有什麼了嗎?
.
事情最好有那麼簡單,人生最好有那麼爽啦。這個跟「額度」的概念有關,我們下一篇會來討論額度跟頻寬之間的關係。
.
備註:一般身體上的不適與其他的妻財子祿相關事件等,應該會在之後的強化版中使用這樣的機制。不過目前並沒有開放幫別人做「關閉靈性攻擊頻寬」的服務,畢竟我還是本著不插手別人恩怨的這個原則。如果真的想要的話,必須要上到三階進階以後的學生才會接受個案委託,而且費用會非常貴。畢竟沒有人會想幫一個跟自己不熟的人處理這麼麻煩的事情,還請見諒。
.
最後,雖然我感覺不到靈性攻擊了,但是只要被我知道有人對我發動攻擊,我還是可以反追蹤使用超強力DDOS癱瘓你的唷。
.
#零通靈博士事件簿
#以上頻寬相關的說明是我已極度簡化的步驟
#實際上的操作其實相當複雜
實驗假說怎麼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初心者的痛處,新思惟都懂!
回想起自己的第一篇 SCI original article 投稿過程,當真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雖然指導老教授身經百戰,事必躬親,並且以英文為母語,讓我連英修都省了。
但就像天才無法理解凡人的苦惱一般,他畢竟沒辦法理解小學弟的痛處,文章哪裡寫不好,他也說不上來,反正一直重寫就對了!所以我一次次修,他一次次退。就像請 Michael Jordan 來教你打籃球,一下場,他先示範從罰球線起飛灌籃,輪到你做的時候,才驚訝的發現,你根本連籃框都搆不到邊……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完全就是為大多數初心者所開的課!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寫論文也可以很輕鬆、優雅
一銘醫師的部分尤其精采,雖說他人的成功之路難以完全複製,要天時地利人和,但總有一固定的「套路」。一篇完整的醫學論文該分哪幾部分,每段應該怎麼寫,該包含哪些重點,都有一定的規矩。
儘管投稿不是在寫八股文,但畢竟現代科學方法已經實行了好幾百年,有一套大家公認的遊戲規則,需遵循觀察、提問、假說、實驗和邏輯推衍,才得出結論。在專業卻又相對封閉的學界,如果不說著和其他學者結構近似的語言,只怕這篇標新立異的文章,最後也只能繼續流浪了。照著一銘醫師的四象限投稿重點,突然覺得寫論文也可以很輕鬆、優雅,怎麼以前都沒人早點告訴我呢?
🎯 用輕鬆、優雅的姿態寫論文,現在就能開始!
大道理人人會說,但應用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該如何克服,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復健科吳爵宏醫師,#放射科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1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寫論文不是靠靈感
寫論文不是靠靈感,是像蓋房子一樣,有它的架構,只要懂得架構,蓋起房子就會井然有序。有了大原則,一篇、兩篇、三篇,都不是那麼困難了。
🎯 作為研究新手,新思惟課程協助您......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眾多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校友們平均每月 40 篇論文發表,最高單月 55 篇!2020 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一天弄懂「寫論文」、「統計」及「投稿」。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實驗假說怎麼寫 在 【老師別鬧了】買醬油的小男孩-科學方法-108課綱-實驗步驟 的推薦與評價

學習、生物、理化、自然科學、科學方法、觀察、假設、 假說 、 實驗 、學說、課程、老師. ... <看更多>
實驗假說怎麼寫 在 第3單元可重製的研究設計| 實驗心理學 的推薦與評價
Blackburn是系上的資深教授,而Hobson是邁入生涯第五年的助理教授。 Liliana的論文提出一個假設:五到六歲的兒童通過親手操作活動學習科學概念,會更了解科學理論。第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