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齋爾普 有一個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名的電影院, 是齋爾普的珠寶商人蓋的 豪華電影院。
劉爸和阿芳抱著約會的心情在印度看電影,但是與其說是看電影,應該說我們除了想去看這個美麗的電影院,還有就是想要去看看電影工業很發達的印度,究竟印度人是怎麼看電影? 如果大家有看過印度寶萊塢的電影,多看個幾部就很容易抓到印度電影的邏輯能夠登上螢幕,絕對是俊男美女,劇情簡單,但是配上了電影拍攝的高超技巧,怎麼有效果就怎麼拍 , 所以一直會有很吸睛的畫面不斷呈現。 再配上寶萊塢特色的音樂節奏 ,會讓看電影的人, 不斷地被視覺聽覺所吸引, 只不過,我們從來 都是在家裡的電視看印度電影,沒想到真正到了印度的電影院中,看到印度人看電影,是這麼的瘋狂。 從昨天我們看的寶萊塢秀,還有今天的。 電影我們才發現,觀看的觀眾才是最重要的效果,從開始起幕,驚聲雷動歡呼 吹口哨。當看到俊男美女互相對看時。,全場的觀眾,可以發出瘋狂的歡呼聲。 這是已經十幾年沒有走進電影院的阿芳和劉爸難以想像,真不知道在台灣是不是也是這樣看電影。
這一次,到印度阿芳和劉爸 希望可以透過生活面看到真實的印度,今天也算讓我們開了眼界,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謝謝我的劉爸 很努力的讓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3C大叔真的很厲害, 這樣一場電影 劉爸訂的是比較貴的包廂, 挑的是最好的位置, 沙發椅非常的舒適。 還能夠像飛機商務艙的椅子往前滑躺的很舒服。 視覺 完全無死角, 至於費用 應該算是非常超值。 一個人是400印度盧比, 再加上網路的操作費,兩個人800多盧比合台幣400多元, 老劉在印度女友。 約會500塊錢搞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
「寶萊塢特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蔡季芳(阿芳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幸福空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聞天祥【寶萊塢生死戀】值得大力推薦-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寶萊塢好萊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寶萊塢好萊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梗男- 寶萊塢電影內的各種豪洨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夏卡緹寶萊印度舞蹈攻略課程介紹(一日營課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寶萊塢歷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寶萊塢特色 在 寶萊塢歷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寶萊塢特色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筆][生活][電影]
中印兩國同為亞洲大國,爭鬥不斷,論政治和經濟,誰勝誰負我不知道;但單論文化發展,中國肯定是栽在印度手上。
這兩天看了兩齣電影,一是為了工作而看的畫皮,二是bollywood的打死不離三父女。說起寶萊塢,我的啓蒙電影是十年前om shanti om,印度劉華和美艷女星大唱大跳,眩目又動人,把我迷得幾乎可以背下所有soundtrack。後來好些印度電影,潮漸在香港主流戲院上映,這些衝出印度的電影,已經打破情情愛愛的陳腔濫調,而是探討不同的社會問題,由政治、教育,甚至是宗教這至高無上的禁忌,就算愛情片,也會深入至種姓問題。除了主題更深更廣,更能保留寶萊塢特色,高潮迭起,有唱有跳,鏡頭不靠特技,只靠心思去營造氣氛。
反映中國影片,雖說製作技術可跟荷李活看齊,可是愈趨空洞無物。好端端一個聊齋畫皮,由批判當下變成陳腔濫調的愛情片,還有英雄主義和所謂儒家敦厚婦女形象。反映中國文化象徵和當下人性弊病的故事,只淪為徒具名字而沒有內涵的中國符號,還有浮誇至極的電影特技。我一邊看電影,一邊翻看論文資料,解釋電影的改編,明明是腐陳的愛情片,卻解釋得頭頭是道,實在教人摸不著頭緒。
見微知諸,中國電影如是,中國崛起亦如是。摒棄本身五千多年的底蘊,並極力掩蓋自身問題,只是粗暴的大灑金錢,抄襲人家一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狗,淪落得窮得只有錢。幸好還有李安和王家衛,但前者是在美國發展的台灣人,後者是生於黃金時代的香港人;其實只要看看張藝謀,就知道中國文化的淪落軌跡了。
寶萊塢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pSChZeCJcs/hqdefault.jpg)
寶萊塢特色 在 寶萊塢好萊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宝莱坞 _百度百科宝莱坞(Bollywood)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 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ywood)打头的字母“H”换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Bombay)的字 ... ... <看更多>
寶萊塢特色 在 寶萊塢好萊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宝莱坞 _百度百科宝莱坞(Bollywood)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 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ywood)打头的字母“H”换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Bombay)的字 ... ... <看更多>
寶萊塢特色 在 聞天祥【寶萊塢生死戀】值得大力推薦-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movie.kingnet.com.tw/comment.html
美國有個「好萊塢」,印度也有個「寶萊塢」。「寶萊塢」指的是印度電影生產中心
孟買(Bombay),因為孟買的開頭字母是「B」,於是把「好萊塢」(Hollywood)的
「H」換成 「B」,就成了Bollywood∕寶萊塢了。
根據印度影評人Meenakshi Shedde提供的數據,印度去年(2002)的電影產量依舊是
世界第一,多達942部,遠高於第二名美國的650部;而且在沒有任何設限及保護政策下
,好 萊塢依然攻不陷印度,美國片在印度市場的佔有率連5%都不到。想瞭解印度電影
對當地觀眾的吸引力為何如此強大,自然是國際近年對寶萊塢大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但寶萊塢「無歌(舞)不成片」的傳統與發展成果,更加耐人尋味。因為文盲、方言
眾多,限制了外語電影在印度的發展可能(印度片本身有四大語系,如果全部加起來,
印度電影所用的語言總共有39種),類型化的印度電影更成為他們民眾寄託、造夢的
最佳管道。金碧輝煌、俊男美女充斥的寶萊塢,更成了徹底的人造天堂。
不過這並不意味過去國際從未注意過印度電影,事實上薩雅吉雷早在1950年代就是
西方最早認識的東方電影大師之一,感覺上八竿子打不著的奧斯卡甚至都忙著在他
去世前趕頒終身成就獎給他,不過他的作品並不屬於寶萊塢。而大部分人對印度的印象
,可能來自大衛連的【印度之旅】或詹姆斯艾佛利的【熱與塵】更多。而近年受到矚目
的印度裔導演如奈沙瑪蘭(【靈異第六感】、【靈異象限】)、謝哈卡普(【伊莉莎白】
),其實和印度電影傳統關係不大。Meenakshi Shedde認為國際對於寶萊塢的重視,
尤其是對歌舞傳統的好奇,得歸功於巴茲魯曼的【紅磨坊】(他把寶萊塢融入了19世紀
的巴黎)和媚拉娜兒的【雨季婚禮】(她則反映了九0年代的寶萊塢婚姻場景)。
再加上正宗寶萊塢電影在國際上終於出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2002年初代表印度
入圍奧斯 卡最佳外語片的【榮耀之役】(Lagaan: 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2001)
,以及受邀作為本屆金馬影展的開幕片、現在堂堂邁上院線的【寶萊塢生死戀】
(Devdas,2002)。
根據Saratchandra Chatterjee1917年的小說變化而來的【寶萊塢生死戀】在印度
重拍多次,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片名Devdas即是男主角的名字。劇情描述留學英國
十年的男主角終於回到家鄉(這幾乎是所有印度豪門通俗劇的八股之一),他一心想見
青梅竹馬的女主角,上半場就在他們愛來愛去 、欲拒還迎,卻不查有心人已在其中挑撥
,而男主角的父母更不可能接受女主角不如他們的家世,最後女主角的母親在被騙獻舞
卻慘遭羞辱(她以為男方想要結親家),發誓要把女兒嫁給更有錢的人家,當女兒出嫁
後,她忿忿地指著勢利的鄰居,也就是男主角的母親說:「通俗劇有兩幕,第一幕
現在結束,再來就是你造的孽如何逼自己的兒子下地獄了。」有點後設趣味地自我調侃
起寶萊塢傳統,一般印度電影雖然劇情簡單而且公式化,但片長卻動輒三、四小時,
因此「 中場休息」對他們而言,本來就是慣例。果然下半場,嫁入豪門的女主角
只能強顏歡笑,而男主角更是借酒澆愁,最後終於以悲劇收場。
雖然是個通俗的愛情悲劇,但導演桑傑里拉班薩里(Sanjay Leela Bhansali)的
重新詮釋卻氣派非凡。第一次看印度歌舞片的人,可能被它華麗到不食人間煙火的
景觀嚇到,或是難以忍受主角們幾乎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眼眶含淚、自怨自嘆;
但光是看【寶萊塢生死戀】在建立鏡頭之後的的第一場戲,全家收到男主角即將回國的
消息、欣喜若狂,攝影機跟著母親在豪宅深苑裡奔跑的流暢運鏡,就已經點出了
本片非是大喜大慟不可的基本性格。果然最後男主角拖著奄奄一息的身軀,遵守諾言
死也要死在女主角家門前,而女主角像參加奧運兼選美一樣地從樓上直奔樓下、
不顧一切阻難往大 門外跑去的激烈節奏,完全跟片頭呼應。遑論片中多場驚人的
群舞場面(一部印度片有5、6首歌是司空見慣的),真可說是精心雕琢了。
雖說好人、壞人,一眼就看得出來,三小時的電影其實幾句話就把劇情說完,
最重要的是把狗血灑得 淋漓盡致,但桑傑里拉班薩里在批判階級、痛斥豪門嘴臉的
時候,該使力的一點都沒鬆懈,也讓他的作品令觀眾一直保持著專注力。而他對
印度男性面對家庭壓力與追求真愛的躊躇心理,相對於女性無怨無悔的執著表現,
也成功掌握了通俗劇式的魅力。
【寶萊塢生死戀】的女主角是前世界小姐(Miss World,而非以訛傳訛的環球小姐)
艾許維亞瑞伊(Aishwarya Rai),向被稱作「印度芭比」,確實豔光四射、美麗非凡。
另外在第二幕男主角沈迷酒國時所結識的名妓瑪荷莉狄特(Madhuri Dixit),
雖然戲份只能算是第二女主角,但排名卻在艾許維亞瑞伊之前,原來人家可是
九0年代寶萊塢天后。這兩大美女在片中有場共舞的對手戲,兩位國色天香的女演員
在壯盛 伴舞的陪襯下,卯足全勁手舞足蹈,可謂極盡賞心悅目之能事。
但本片對素有「印度湯姆克魯斯」之稱的男主角沙魯克罕(Shahrukh Khan)意義
更加不凡,他以本片幾乎席捲印度大小電影獎項,直追因為製作、
主演【榮耀之役】而幾乎成為民族英雄的亞米克罕(AamirKhan)。
在印度有所謂「3 K (han)天王」的說法,指的正是沙魯克罕、亞米克罕、以
及沙曼克罕(Salman Khan,台灣目前還看不到他任何作品)
這三位「統治」寶萊塢明星頂峰的男演員。
【寶萊塢生死戀】確實是一部把寶萊塢金碧輝煌、俗擱有力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的
作品。不熟悉寶萊塢風格的觀眾也許會對男女主角稍嫌制式的調情場面忍俊不已,
但最後必定 會震懾於它那股摧枯拉朽的煽情能力。從認識一個民族的特
殊電影傳統的角度來看,【寶萊塢生死戀】值得大力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26.1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