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新設憶卿醫院 公開說明會(內附說明會簡報供參)
#醫院是社區的一部份 尊重.照顧.友善都做到了嗎?(提供說明會問答逐字稿)
由醫療財團法人竹銘基金會籌備的憶卿醫院,目前委由醫師唐高駿擔任院長一職,今偕同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竹銘基金會和院長、營建單位召開公開說明會。
「交大蓋醫院」直到「陽明交大蓋醫院」是許多市民好友陪著 文政從里長到議員持續關心的議題,我也把市民好友的疑慮跟意見一一彙整,請院方做詳盡的說明,也希望所有市民好友能一起關心這個議題,為社區居民甚至整個城市發展提供更寶貴的建議!🙏
說明會問答逐字稿如下:
《交通問題》
#出入口停等期間塞車問題
Q:未來地下停車場或醫院出入口的排隊動線可能導致食品路、博愛街塞車?
A:醫院汽車停車場出入口規劃於內部道路,入場排隊空間有50M;地下停車場停車閘設於地下層,停等長度從1F-B1約50M 。另於外部路口決策點設置標示牌面引導車輛,並於尖峰時刻請交管人員協助指揮。
#醫院營業後交通影響
Q:醫院開始營業後,將帶來大量的人潮.車潮,是否評估過交通影響?
A:經交通車流檢討 ,尖峰時段為179輛/時。相關進出動線、臨停及停車場進出皆於院內解決。而醫院假日不開設門診,與周邊假日觀光潮車流量衝突較小。
#周邊停車位問題
Q:醫院開發後停車位的設置量是否能應付需求量,避免衍生停車需求外溢影響附近居民?
A.醫院依營運計畫中門診民眾、陪診家屬、及員工來評估人次,另參考新竹地區醫院之運具使用特性及交通部新竹市有關運具狀況統計資料來計算停車需求為470席、機車500席。假日時,院方內的停車位也可與周邊停車場互補供外部使用 。
《環境相關》
#噪音
Q:救護車噪音嚴重影響學生就學權,現在馬偕醫院已經對他們非常困擾。
A:救護車於夜間(晚上10點至隔天清晨6點)配合降低至95分貝以下,並於到院前100公尺關閉鳴笛(只開紅色閃光燈)。
這部分仍然存在對學子上課時間的干擾,因此文政建議對這部分向校方多進行了解與溝通,不讓噪音影響學區上課。
#汙水處理
Q:民眾在意醫院汙水流向,怕影響飲用水,請問醫院的廢水排放規劃?
A:醫院的汙水處理為最高等級三級處理。除將生化需氧量(BOD)控制於30以下,還有設置氨氮及磷酸鹽處理。另汙水經醫院內設置專用汙水處理池處理後由專用下水道排出,並設置採樣井定期檢驗排放水質與居民飲水不交叉。
另針對周遭居民與校園連結之排水處理,學校、市府已規劃勘查,其完善解決問題。
#空氣汙染
Q:醫院實驗的相關廢氣排放規劃?
A:醫院依「固定汙染源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規劃設計,採多重汙染防制措施,維護空氣品質。
#垃圾及醫療廢棄物汙染
Q:醫院營運後將產生大量的垃圾及醫療廢棄物,請問有無相關處置方針?
A:醫院無論有無汙染的垃圾都會先收集在院內地下室,並依醫療廢棄物處理法委託合格業者處理。
#急診與鄰房共處問題
Q:急診區與鄰近民宅間的圍牆會如何做處理?如何避免民眾從家裡窗戶往外看就會看到急診造成民眾恐慌?
A:周邊圍牆會保留並做美化,急診周遭的既有樹木高約6.5M~14M可作為急診視覺屏障,樹冠以上居民視線僅看到塔樓的側牆。
#綠化
Q:如何綠化?請提供更多積極面之環境友善承諾?
A:基地周遭既有大樹保留,可做為院區綠色背牆,也做為居民景觀視野,主入口建立綠蔭廊道,並延伸至校園內部,基地內除機車道及人行道,盡可能增加綠化面積。
《其他議題》
#醫院建設期程
Q:醫院何時興建、何時完工?
A:預計於2022年底開工,預估2027年完工(視建照許可取得時間,預計4-5年完工)
#基地是否受斷層影響
Q:基地位於新竹第二斷層,有無影響建築?
A:鄰近醫院的新竹斷層為第二類活動斷層,依中央地質調查所定義,在過去10萬年至1萬年內曾活動者為第二類活動斷層,設計上較不需要考量影響。但有一鄰近本案的第一類活動斷層「新城斷層」(過去一萬年內曾活動者)距離基地約5.1公里 ,將列入分析近斷層效應之影響並進行耐震考量及設計。
#蓋醫院必要性
Q:新竹醫院密度已經很高了 ,除了交大博愛校區附近的馬偕醫院、台大新竹分院,甚至國泰醫院和國軍新竹醫院也都在車程十分鐘以內的距離,為何還要再蓋陽明交大憶卿醫院呢?
A:陽明交大憶卿醫院以「智慧醫療」為特色,推動學校教學研究跟未來產業發展結合。同時也會針對陽明交大的強項,例如神經學、癌症、帕金森及仿生醫院等進行研發與強化,並加強健康促進醫療環境的提升,希望讓新竹人不用離開新竹就能獲得完整、完善的醫療協助與服務
#智慧醫院內涵
Q:院方一直強調智慧醫院,請問與一般醫院有何不同?
A: 智慧醫院所建置感知器,將環境中的溫度、濕度、空氣品質、感染棄物、人流量實時傳遞到雲端資料庫,系統無時無刻進行自動化監測、調控,為醫院內病人、工作人員的健康,提供最高標準的保障。
智慧醫院中所有的資料皆是數位化,個人健康資料(Personal health record)安全地儲存在雲端資料庫·人工智慧進行數據運算,實現流程自動化,資源優化配置,並提供可靠、科學的臨床決策建議,輔助醫師的診斷與治療,例如:當一個病患需要特定的藥物治療,醫師可在電腦中獲得病患完整的就醫過程、用藥紀錄,以給予病患整合性的治療建議。
#醫院與校方的營運關係
Q: 醫院與校方的營運關係如何?是否黑箱作業,財團掛勾洗錢?
A:
1.學校及政府不用出資,由校友捐建蓋醫院,完成後捐給學校(國家)
2.實質為國家掌控,基金會為財團法人,受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管轄,並需資訊公開,董事會半數以上董事由學校指派,且陽明交大校長為當然董事。
3.基金會扛起營運責任,基金會與校方產學合作營運醫院,向校方付費租用土地及房舍,營運虧損·由基金會校友捐款負擔,若有盈餘則35%以上提供予校方作為研究教學使用。
以上提供說明會訊息供參, 文政這邊也持續跟在地 綠水里大小事 黃千芳 里長詢問相關建議,務必要達到尊重多數,尊重少數,維護居民權益,保障居民生活環境的任務!
歡迎市民好友提供您的建議👂:https://reurl.cc/a92KlG
#相關報導:https://reurl.cc/NrVK15
#為民發聲我好用
專用下水道定義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通常你自我介紹的時候,不會說「嗨你好,我是柯粉」,
「嗨你好,我是柯黑」
或者更不會說
「嗨你好,我是民進黨黨員」。
你先是你自己、你先代表你自己。
日前我在臉書上發表的看法,在三立政論節目「鄭知道了」上被提出,我非常感謝指教,以及簡余晏前輩對我的論點所提出的質疑。
我認為簡余晏前輩提出的質疑合理,謝謝她讓我有機會能闡述理念。
首先,簡前輩提到,和柯文哲合作,是否背棄民進黨的價值,因為柯文哲曾說過「兩岸一家親」,有沒有跟中國共產黨合作之嫌,若是這樣,是否未來也有可能和韓國瑜合作?
對此,我想請問,我們需要用中國來定義台灣的走向嗎?
我想中國國民黨和民主進步黨對於兩岸政策上最大的不同,在於兩岸路線的不同,但難道只用統獨立場,就可以得到人民支持?
從近期落幕的九合一選舉來看,台灣人民也重視民生、經濟、內政,以及各種多元價值。白色和橘力量重視的是「行政績效」,強調把事情做好,以及快速應對處理的能力。黃色力量和民進黨在「追求台灣主體性」的價值也相近。綠色的「綠黨」、「樹黨」、還有其他顏色的社民黨,各自有各自的價值主張。
政黨之間除了競爭,當然也可以在認同的議題上面合作
這次選舉談了很多的價值,但是選民已經用選票告訴我們,他們最重視的價值,不是主流政黨餵給他們的那一套。
我們這次的選舉,是地方選舉,原本候選人就有義務告訴人民,到底你能帶給他們的所在縣市什麼樣的未來。對許多人民來說,他們的日常生活才是大事,很多根本不在乎政黨主張的部分價值,很單純的是我覺得你做不好,我就把你換掉,直到我認可你的表現為止。
任何沒在這基礎上的討論,我認為都沒回應到民意想表達的聲音。
即便從價值來談,有這麼多的價值,誰能有資格來定義我們要遵從什麼價值呢?無論是保守派、自由派、左派右派,全球化、反全球化、同性婚姻民法、專法,愛鄉土、愛樹、環境、乾淨能源、勤政、清廉、哪一項不是價值?
我的問題是,我們有需要透過中國定義台灣才能算是價值嗎?
為什麼我們不加上一些新的價值,講求效率、決斷、快速反應民眾需求並讓人民有感呢?
把小事做好啊。
之前唐鳳團隊解決的新版電子線上報稅方式,馬上就有正面的回應,做。
之前柯文哲把車站前面的忠孝橋巴士專用道拆掉,馬上就受到好評,做。
把引道拆除北門重現,做。
嘉義市清理下水道,上次不再水災,都做。
不要再用過去的那一套來看事情了。
柯文哲為什麼最近會贏得這麼多支持?我想,是因為他不問「政黨」,只討論如何把事情做對,把事情做好。
我認為人民已經厭倦了「為價值爭論不休,卻不檢討實事、不做實事」的政治現況,講安全的話,做安全的事。
人民渴望的是能把實事做好的政治人物。
這次民進黨大敗,我們應該尊重在民主制度下,台灣人民選出的人選,但在2020年,我們必須重新說服我們的支持者,去面對我們的共同對手- 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這才是我們民主最大的挑戰,各政黨的政策若有大家都認可的部分,我們可以共同推動,但有關於台灣主權的議題,我們絕不妥協,必須持續地與共產黨在台灣的影響力競爭。
假如我們失敗了,那就尊重國民的選擇,並且嘗試繼續說服他們。政黨沒有資格嘲笑民眾的決定,因為這是現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
我非常感謝各界對我的關注,我了解這一次的關注,是因為我是政二代,不然吼,也不會有電視台或媒體鳥我。
我記得我看過小泉進次郎的訪問,他說,過去媒體首先說自己是「小泉純一郎的兒子」,後來他哥小泉孝太郎成為著名藝人後,他的身份加上「小泉孝太郎的弟弟」,在那一剎那,他成了沒名字的人。
我的狀況比較好,是最有名的菜市場名,LOL、警察、醫師、重刑犯,各行各業都有我的存在,我們臉書還有陳冠廷戰隊,所以不管怎麼叫,我都是有名字的人,我叫「陳冠廷」。我的臉書發文,代表我自己。
政二代有更多的資源,但是要用資源在什麼地方,我希望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各界去討論,不活在同溫層。
不要只從歷史找答案,那超越不了過去,做點不一樣的,嘗試未來。
------
補充回應羅淑蕾:XDDDDDDD
大該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