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6/8 世界海洋日
熱愛海洋的N編來分享潛友們在綠島水下拍攝的美景❤
海洋是我們這個地球最重要的資源,美麗如寶石般的燦爛,也同時孕育了這世界的所需所求,希望我們大家都能一起努力,讓如此的美景、豐富的資源,可以一代接著一代流傳下去,照顧著我們,療育著每一個人❤
我們的海洋廣大遼闊又有著非常複雜的生態系統,佔地球表面 70 % 以上,還是 70 萬個驚人物種的家園 ;牠們對人類的生存也相當重要,專家估計牠們負責了高達 80 % 我們所呼吸的氧氣。
難過的是,我們的海洋正受到全球暖化的威脅,導致海水溫度上升,對海洋生物構成危險;因二氧化碳量上升引起的海洋酸化也正衝擊著貝類和珊瑚礁;同時,過度捕撈正影響著我們生態系統的平衡(N編的好友家人在澎湖當漁夫,他說這幾年,有時後出海一趟,完全補不到魚了....😭);還有相信現在,你也了解人類對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依賴,以及從我們生活製成品中釋放出來的數百萬塑膠微粒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脅。
如果你也想要為海洋盡一份心力,不妨從下面六點改變開始做起❤
1.少吃魚
Netflix 紀錄片《海洋陰謀 Seaspiracy 》中所帶出的關鍵之一便是我們正過度捕撈海洋,全球每年 2.7 噸的漁獲令人瞠目結舌;這就是為什麼減少消費魚類是我們能夠幫忙並讓魚群數量得以補充的主要方式之一。專家表示,食用某些類型的海鮮(像是養殖的淡菜、蛤蜊和阿拉斯加紅鮭)對我們海洋的影響也比較小。
2. 避免單次使用的塑膠
我們知道單次使用的塑膠是大忌,所以現在大多數人都投資了可重複使用的水瓶和外帶咖啡的隨行杯,但要避免使用塑膠還是很難,尤其是在購買食品雜貨和居家用品方面。如果可以的話,在當地的農產市場購物能協助減少在包裝上的浪費,還有清潔產品的補充服務。
3. 參與淨灘
考慮到塑膠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後,參與淨灘是阻止塑膠進入我們的環境,還可能會危害野生動物的一種實用方法。可透過海洋保育協會 Ocean Conservancy 和 Parley Global Cleanup Network 全球淨灘網等組織查詢你附近的淨灘活動。
4. 減少洗衣時產生的塑膠微粒
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發現,每次的洗衣過程能脫落 1,200 萬顆塑膠微粒,這些細小的塑膠粒子還能遠飄到北極。幸運的是,我們大家都能做些簡單的事來幫忙,像是避免使用合成材料、投資一個塑膠微粒過濾器,並減少洗衣的頻率。
5. 使用內含海洋友善成份的美妝產品
從包裝到成分,美妝產品可能也會對我們的海洋造成危害。避免使用含角鯊烯的產品(角鯊烯源自鯊魚肝,為保濕用),而防曬霜中能找到的二苯甲酮等化學物質則會使珊瑚白化。可改為尋找使用環保包裝或提供補充,以及提供回收方案退回空瓶的品牌。
6. 捐款給海洋慈善機構
我們可以幫助海洋的另一種方式便是捐款給那些保護海洋的慈善機構,像是 (oceana.org)、 海洋守護者協會 Sea Shepherd (seashepherd.org)和海洋保護基金會 Ocean Conservation Trust(oceanconservationtrust.org);你也能支持致力於培訓和協助再生漁夫的 GreenWave (www.greenwave.org)等較為小型的組織。或是當地政府的海洋環境保護團體等等。
<<內文部分資訊參考網路文章>>
對外漁協漁獲查詢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市漁電共生說明會 漁民朋友參與討論熱烈
今天我代表陳其邁市長主持漁電共生推動政策說明會,其中與會有經濟部曾文生政務次長、農業委員會陳添壽副主任委員、內政部陳茂春主任秘書、經濟部曾政務次長文生、台電公司王耀庭副總、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姜暐光理事長、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公會蔡宗融理事長及市政團隊工務局、經發局、海洋局與黃秋媖議員、彌陀區長、地方漁民朋友及相關光電業者,共200餘人出席關心綠電議題。
小英總統宣示2025年光電再生能源佔比要有20%,國際IT大廠的再生能源設定目標,例如台積電預定在2030年達到25%,2050年全面100%,Google也預訂在2030年前全面100%使用再生能源。環看週邊台南、嘉義的發展,陳其邁市長十分重視綠電,我也代表市長在會場宣布高雄市政府綠電政策以「漁電共生專區優先示範推動」、「公私有房舍推展光電屋頂計畫」、「以節能服務模式加速節電低碳行動計畫」、「高雄市轄區內電廠友善降轉」及「研發及行銷推廣綠電計畫」做為五大推動任務。
漁電共生政策自中央由上往下推動,地方政府也是必然參與。以多元複合利用、提升養殖環境及品質、保障農漁民權益的基礎前提為首要考量,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已成功試驗漁電共生,高雄市現有魚塭4,010公頃,水產試驗所就生態、環境社會影響、社會經濟、專業審查把關規劃出高雄市「先行區」約622公頃魚塭先行推動漁電共生能量,經濟部試算以先行區四成的魚塭響應本政策的話,可以創造200億的電能產值,增進地方多元發展。
太陽光電是達成能源轉型願景的關鍵要素,市府政策是在不影響漁業生產及農漁民權益下,業者可增加收入收取太陽光電租金,且仍能維持原來養殖魚塭,達成漁電雙贏。另魚塭結合太陽光電可有效因應氣候調節,透過適度遮蔽減少蒸發、減緩水體鹽化、優養化,同時也能導入智能化設備,結合光電設施設置監視系統、投餌機及水質監測預警設備等,好處多多。
經濟部為了推動漁電共生,特別針對此政策調高電能躉購費率增加6%,是要跟漁民朋友站在一起打拼,對於漁獲量不影響外,還可以增加綠電收入,未來我們市府綠電專案小組也會提供單一平台,統合市府團隊跨局處合作,讓漁民朋友來市府申請專案時,環境影響評估、計劃書審查、地方綠能容許、施工結構技師簽證,以一站服務(one step service)的原則建立單一窗口查詢平台,將中央與地方配合的漁電共生政策以高速行政效率來推行。我再特別要求綠電專案小組,市府團隊目標鎖定發展綠能,增加漁業產量,附加光電產能收入,遇到執行困難時一定要個案現勘輔導排除障礙。高雄市除了要讓漁民的漁獲穩定持續以外,還要再額外增加綠電收入,期待鼓勵年輕人返鄉創造高價值的養殖產業,並建構智慧城市一環的智慧養殖。
#高雄市綠電推動専案小組
#漁電共生
#太陽光電系統
#智慧城市
#漁電共生躉購費率預定加成6%
對外漁協漁獲查詢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還記得前幾天那令人傷心的鬼蝠魟新聞嗎?😭台灣的海洋保育相關辦法真的需要再更提升啊😩一起來關心海洋大小事吧!畢竟我們可是四面環海的海洋國家💪💪
🐋🐬🐳🐠🐡🐟
#漁業署 #海洋保育 #海洋國家 #前鎮漁港
[ 呼籲漁業署研擬相關配套措施 ! 逐步公告禁捕鬼蝠魟、巨口鯊、大白鯊、象鮫]
🐋請協助分享此訊息🐋
俗稱「鬼蝠魟」的「阿氏前口蝠鱝」(Manta alfredi),2017剛開年,在台灣人手上又折損了兩隻(https://goo.gl/ZssHFA)。
鬼蝠魟因遭過度捕撈及棲地破壞,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VU)保育類動物。牠有魚類中最大的大腦,具有強大認知能力,也有驚人的智力表現,曾有紀錄顯示鬼蝠魟主動找人類幫助,以解掉纏在身上的魚線。
鬼蝠魟是一種性情溫和的大型濾食性軟骨魚,以浮游動物為食。和鯊魚一樣,性成熟速度緩慢,通常母魚2到5年才產一幼魚;一生最多只生16隻幼魚,大半生得更少。
由於個性溫和、聰明,水中優游姿態優雅,向來是潛水愛好者嚮往共游、觀賞的海洋動物。2014年1月,印尼海洋事務和漁業部長宣布:將巨鬼蝠魟(Manta birostris)和珊瑚礁鬼蝠魟(M. alfredi)列為保育類物,受印尼法律保護。而後更成立全球最大的蝠魟保護區,進一步保護兩種蝠魟。
跨國合作研究指出:一隻活的鬼蝠魟一生能創造高達1百萬美元(約新台幣3300萬元)的潛水觀光營收,但如果在其20至30年的平均壽命之間被捕撈起來,只能賣40至500美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曾於2012年與多個保育組織共同召開「沒了鯊魚,人類更危險!為大白鯊、象鮫、巨口鯊請命,呼籲漁業署比照鯨鯊列入禁捕名單」記者會。當時漁業署回應民間團體訴求,先於2013年3月5日公告【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管制措施】,也就是比照鯨鯊保育管理模式,先規範通報管制。
去( 2016)年5 月 24 日漁業署又依據「漁業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第九款」公告:「鬼蝠魟漁獲管制措施」,此處鬼蝠魟指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及阿氏前口蝠鱝(Manta alfredi),漁民捕獲應主動通報。
此二項【管制措施】 規定:漁業人或漁業從業人捕獲鬼蝠魟、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後,應於返港後一日內,向相關單位通報。經科學採樣登錄後,始得拍賣利用,違者將處以罰鍰。
1月3日發生在前鎮漁港的捕獲、屠宰鬼蝠魟事件,漁民並未依法通報就當場支解拍賣,已違反所定通報義務,可依漁業法第六十五條第六款規定,核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此一事件也反應漁業署在各地漁港的宣導仍有改進空間。
本會查詢資料顯示,自2013年漁業署開始落實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通報制度以來,大白鯊於2013~2014年間共有4尾捕獲紀錄。而自1976年巨口鯊被發現並命名以來,全世界至今只記錄到87尾,其中43尾就在台灣花蓮近海被捕獲,2013~2014年間並通報了32尾,為世界之最。
所有通報巨口鯊都是被花蓮的流刺網漁業所捕獲,地點多集中在近海。雌魚較多,有20尾,大多未達性成熟,體長範圍在250~710 cm TL;雄魚有11尾,體長範圍363~484 cm TL。
此外,漁業署自去年5月公告鬼蝠魟通報制度後,至7月底,共接獲漁民主動通報捕獲9尾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上述資料公開不僅不足且緩慢。
大白鯊(great white shark)、姥鯊(basking shark,象鮫)和鯨鯊一樣,都是已被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列為附錄二,易危、應予保護的物種。卵胎生的鯊魚每次繁殖胎期甚久、胎數甚少,幼體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牠們在海洋食物鏈中位居最高層,一旦其族群崩解,同一海洋生態系其他魚類的多樣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要避免有一天海邊只剩下各式毒水母威脅人類安全,鯊魚族群生態將是重要指標。
噬人鮫(大白鯊)、象鮫(姥鯊)、巨口鯊在台灣並不是主要漁獲對象,捕獲的個案多是混獲(by-catch)或意外捕獲(incidental-catch )。這些物種被捕獲上岸,對於台灣漁業的產值影響非常微小,但是牠們的生態地位卻非常重要。再者,大白鯊平均一次只生產2到14尾寶寶,但是要兩年甚至三年才會再生下一胎;而象鮫及巨口鯊屬於成長相當緩慢的物種,基於這些理由,這三種鯊魚很容易因為過度捕撈而造成危險,並且難以回復。
鑑於國際日漸重視鬼蝠魟、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的保育,尤其巨口鯊全球發現數量之稀少,而台灣捕獲量又居全球之最!若台灣能禁捕「鬼蝠魟」、「巨口鯊」、「大白鯊」及「象鮫」,對這些物種族群繁衍將有很大助益!
我們共同呼籲政府比照鯨鯊保護措施,以禁捕為目標,召開討論會議,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制定標放作業準則、漁民通報補助等,以鼓勵漁民協助保育珍貴稀有海洋動物。最後則應由由林務局公告將之納入保育類名錄,禁止商業利用。
共同發起: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 0910-105-908 02-22369735
#呼籲漁業署逐步公告禁捕鬼蝠魟巨口鯊大白鯊象鮫
對外漁協漁獲查詢 在 對外漁協漁獲查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對外漁協漁獲查詢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對外漁協執行長、對外漁協104、對外漁協vms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對外漁協漁獲查詢 在 對外漁協漁獲查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對外漁協漁獲查詢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對外漁協執行長、對外漁協104、對外漁協vms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