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小三英文作文 在 Chun偶包媽咪勁量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在家長社團裡面看到許多媽媽表示現在小一的生字很難,我想多少是因為 #108新課綱 之後的版本難度增加了,但其實有時候我看就讀三年級的妡妡課本生字也不簡單,雖然會區分是認讀字(不在生字裡),但還是要學起來不是?!😂(區分的意義個人覺得不太大🤔)。
108新課綱非常重視閱讀,如果書寫的速度與及認字的速度不快很容易影響到其他科目,現在數學考卷試題出個兩三面甚至到四面已經不是奇怪的事。
現在小學生要學得的確比我們三十幾年前學的還要多,我記得英文在我那個年代是國中才開始學KK,但現在小一開始就納入正式科目,妡妡學校小三開始就納入期中期末考試。二十幾年前高中才開始學電腦,那時候還逗死開機呢,現在小三就開始學文書軟體。等以後要工作面試需要做影片簡介我都不會感到意外(不再是PPT)。
#關於課外活動
有時候會有人問我,會什麼要讓妡妡上很多活動和才藝課?感覺妡妡很忙😅
妡妡目前上的課外活動 : 童軍,舞蹈團,繪畫課,游泳,加上安親裡的自然科學和作文課,都是妡妡想要上的。對她來說是興趣,只要不影響課內的情況下,我都支持她。
對我來說,國中國小課內的科目(包含英文)是國民的基礎教育,我沒辦法接受孩子因為沒興趣而馬虎,所以在她有興趣的活動上我也盡量給予支持(有來有往互相一下)。
想想時代真的很不同,要學的科目就是比以前來得多,玩樂的時間多少會被壓縮到,憑心而論真的比我們過去辛苦了些。但投報率卻不一定比較好😅,二十多年前我大學起薪還有27,000,現在雖然是基本工資漲了但大學的底薪卻通常是25,000。(雞排都從35漲到60了好嗎!!!)
其實媽媽不求她們什麼,能從眾多興趣當中發展自己的專長,不一定要念很高的學歷,但要對得起學習,有一技之長能把自己養活就可以了。#拒絕啃老
我們能做的就是多抱抱孩子,給孩子多一些支持和鼓勵吧!!
#媽媽視角 #chun的親子日記
❤雖然是IG 但沒關係<歡迎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unbaby62/
小三英文作文 在 塔羅牌老師艾菲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肥愛爆炸!讓你的孩子『決不放棄』妙招】
老師的弟弟,育有8歲與1歲兩兒,是一位很注重小孩發展的好爸爸,在台灣的清華大學畢業,前後在兩家頂尖的半導體公司工作,而就在最近,他熱衷於分享小孩的學習經驗與身為父母的心路歷程。上次的「8歲孩子讀上Harry Potter」的分享文,艾粉讀完的比例很高,也有不少的回應,老師的弟弟透過這些無私的分享,主要傳達的是無論孩子的閱讀的起步是快或慢,適時適性的陪伴與引導,真的對孩子很有幫助……歡迎大家一同討論,幫助自己的孩子一路開心成長呦。
阿肥愛爆炸!能讓孩子不放棄的是棍子還是蘿蔔
如果有打賞的話,老師會轉交給弟弟。
#原本不想寫這篇,結果又冒出2300字的過程
#距上次情緒不爆炸累積第四天
#文長慎入
#學習成長紀錄
【第一堂就爆炸的作文】
多事的2020秋天,前幾天連續假期,我偷了個閒,跟一對姐妹聊天,她們分別是剛升上高三與國三的學生。這對姐妹並不簡單:她們是身經兩百次以上露營經驗的戶外能手丶學校音樂資優班的一員,她們的媽媽是致力於小孩教育的全職媽媽,時不時就在學校當志工,爸爸是頂尖科技公司的主管,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她們是阿肥的表姐,是阿肥目前手邊多數圖書的前主人,真可以說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兩位女子(對了,忘了再次介紹這位有著與實際體型完全相反暱稱的故事主角—阿肥)。那天下午我與兩位奇女子閒聊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在一門課,這是一學期12堂的才藝課,是在第一堂又讓阿肥情緒大爆炸的作文才藝課。
【多點留白時光理思緒】
升上小三的阿肥,平日從原本的18:00下課,變成19:00下課了。可想而知的,這意味著他下課回到家完成每天都必須寫的功課之後,可以跟弟弟玩樂打混(玩弟弟)的時間真的是少之又少。有鑒於此,我原本規劃的是周間只上半天的那兩天下午,就先把阿肥接回家裡,就讓他什麽才藝課也不排的,慢慢地寫寫作業丶慢慢地發呆丶慢慢地做一些他想做的事,等到傍晚時分,再送他回去全美安親班上美語課。說做就做,這學期初按照這樣實際操作的三個禮拜,我發現阿肥的情緒真的穩定許多。
【報名與否當父母真難】
在這空白兩天周間午後時光的沈澱之下,很多事情他都變得自動自發了起來。這也許是小三左右的孩子慢慢的從「他律」走向「自律」的過程,但我還是深深感受到這個刻意的「留白」,讓他有時間整理思緒。但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一個「週三下午剛好還有名額的消息」傳了過來,儘管爸爸強拍胸脯保證「作文我可以自己教」,但爸爸形單影隻,終究還是抵不過老婆與姊姊三人的鼓吹,讓我揮淚斬馬謖,一把刪除了阿肥最喜歡的週三流口水發呆時光,正式報名了一堂長達12次的課程。報名的當天,我心情很是低落,不單單只是報名費有點貴這麽簡單的邏輯。當下,我腦里已在擔心盤算,不知到底該如何跟這位天真可愛又活潑又愛流口水的阿肥,報告這個驚天噩耗。
【一千零一招誘拐裝騙】
當晚,看著阿肥還被蒙在鼓裡的天真臉蛋,我還真是說不出口,經過了一夜的內心糾結丶輾轉難眠…像極了愛情。隔天,又接近傍晚可愛兒子回家的時刻,此時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我決定讓我最親愛的老婆來擔起這個重擔。我們在用字遣詞丶情緒表達上,字字斟酌丶句句演練,最後推敲出的原句大概是這樣的:「阿肥,要跟你報告一個好消息,我們透過關係,好不容易上網搶到了一個機會,是四個表姊姊們參加過的活動,都說非常好玩丶又很放鬆,一共只有12次。而且你也剛好禮拜三下午有時間可以去,真的非常lucky。」此時爸爸又在旁邊敲邊鼓:『對啊,你要謝謝你媽幫你搶到的機會,真的很難得,就像上次搶到的去台北玩的名額一樣,這些特別有趣丶特別精彩的活動都需要用搶的,而且還是因為透過表姊姊們的關係,才能成功報名ㄟ』……。是的,就是這樣迷魂湯,在這第一回合鐘響時分,順利的擊暈了阿肥,父母得了一分。
【秋日午後平靜與不安】
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馬上就到了第一天要上課的日子,那天是禮拜三,中午我接了阿肥,立馬驅車前往教室…旁邊的7-11便利商店,(距離上課時間大約還有40分鐘)我刻意拿出了新買的故事書,坐在便利商店裡跟阿肥聊著故事情節,(距離上課時間大約還有30分鐘)我問阿肥餓不餓,讓他去選想吃想喝的,一邊吃著零食丶一邊喝著飲料,一邊聊著天,好不歡樂。(距離上課時間大約還有20分鐘)我跟阿肥走出了7-11往「活動」地點接近,途中經過了一個小公園,撿了樹葉丶蕩了鞦韆。(距離上課時間大約還有10分鐘)此刻,就只能直直的往教室走去。一臉茫然的阿肥,完成了簡單的報到手續,糊裡糊塗地就進了教室。秋日午後的教室門口充滿了陽光的溫暖,聽著偶然駛過的機車聲,大片菩提樹葉落在公園草地,此時眼前的景象是靜靜的,雖然像極了暴風雨前的寧靜(這次不像愛情),但這幅安寧街景,還是悄悄地穩住了老爸不安的心。伴隨著鍵盤聲,老爸等待著阿肥下課時的反應。
【感受自我突破原動力】
兩個小時後,劇情發展正是如你所預料的,在回程的車上阿肥果真是一路狂吼暴怒,「…這就是在上課,%$#&%$@#&…」看不懂阿肥說的話嗎?沒關係,我的翻譯是:我下午的時間被用掉了,你又幫我報名了課程,都沒有經過我同意,現在又要直接去上英文課了,都沒有休息……。好的,風暴總有平息的一刻,回到本文開始的第一段,我跟兩位集美貌於一身的姊姊們的聊天內容。就我所知,她們倆在這堂所謂的作文課已經上了超過五年以上,期間不免遇到功課繁重的階段,她們的父母讓兩位千金小姐自己選擇想要停掉的「才藝課」。不出意外的,這門課總是好端端的被留在了持續要上的列表裡,按照她們兩位對課程過程的描述,聽得出來這是一堂滿滿兩小時,非常燒腦的課。那麽,到底是什麽樣的動力,可以讓她們一路堅持丶不捨放棄呢?我歸納那天下午閒聊後,初略理解了兩個可能的原因:「看到自己的成長從不敢到勇敢」丶「看到自己與學校同學的差異」。
【萬法不離一根胡蘿蔔】
「要讓驢子一路往前走,只要在它眼前掛上一根香嫩欲滴的胡蘿蔔。」要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走的長丶走得遠丶走得好,就要讓他看到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成長與蛻變,這只「自我認同」的胡蘿蔔,會一路帶領他感受學習的美好,登上人生的巔峰。老婆的二姐早早就說過(阿肥當時才三歲),要讓孩子看到堅持後的成果,而不是成就當下旁人給予的其他額外獎勵。這句話,沒有親身經歷,還真無法領悟出其中的道理。此時此刻,你,也能領悟嗎?時空來到三個禮拜後,此時我相信剛上完第三堂課的阿肥已有所領悟,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午後,在一段馬不停蹄接送上課的路程中,這次換他強拍胸補跟我保證:「拔~周記我知道怎麽寫了,這次不用你來幫忙!」我聽到這句有如自己瞬間被拋棄的宣言,剎那間心中浮起的感受何止這2300字。
歡迎大家一同留言分享誘導孩子讀書的小妙招,幫助孩子們一路開心成長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