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了台灣幾個電視台的晚間新聞,什麼時候台灣墮落到由小丑來播報新聞?她們講起美國大選辯論,好像川普是她老爸一樣,完全無視於美國主流媒體的民調,也漠視辯論双方的實際表現,只是一昧的吹捧川普,抹黑貶損攻擊拜登。幾個主播手舞足蹈的狂熱模樣就像瘋子一般,難道是精神病院溜出病患,還登上媒體新聞播報台?真他媽的太恐怖了,只好趕緊轉到娛樂台,否則真吃不下晚餐了,想吐!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森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是主角的25歲生日,想說回到小時候一直去的遊樂園回憶一下,因為已經廢棄了. 但是裡面似乎有奇怪的人在...它還拿著電鋸追過來啦!!! 而且還有一些嬰兒玩偶動起來了!!!! 看到主角就跑掉?!!! 跑去拿刀出來啊!! ▶每天都會有新影片! 歡迎大家訂閱我!!☛https://goo.gl/k5y...
小丑精神病院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卡漢精神病院真是一個瘋狂的地方!
#阿卡漢精神病院 #DC #小丑 #JOKER #GQ電影科普 #GQ電影
小丑精神病院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全天下的父母,沒一個正常人】
由 #金秀賢 和 #徐睿知 主演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開播後受到高度討論。
劇裡,男、女主角性情南轅北轍,前者壓抑,後者反社會人格,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各懷心事,各自有傷,也同樣有著來自「原生家庭」打不開的結。
「我不喜歡花,我討厭春天,因為這代表我又得離開了。」
男主角文鋼太,精神病院護工,性情溫柔,沒什麼太大的情緒起伏。直至一次偶然地放聲大笑,他被好友點破:「你只有嘴巴笑,但眼睛好哀傷,就像小丑一樣。」暖男形象的背後,是無盡的蒼涼與黑暗。
文鋼太的憂鬱,始於他的家庭。
父親早死,家境貧寒,母親獨立撫養他和哥哥,卻因哥哥患有自閉症,文鋼太從小就被母親教育「要守護哥哥」。撐傘時,母親擔心哥哥受涼,疏忽了一旁淋著雨的他;夜深了,母親與他相擁,也是感嘆著:「因為這樣(照護哥哥)才生下你。」
文鋼太是一個「缺愛的孩子」,是被母親忽視的存在,事實上,他的故事確實能讓許多人產生共感,特別是對「擁有兄弟姐妹的人」來說,其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感受到「關愛」遭手足分掉的悵然。
---
今年榮膺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寄生上流》,當中有一個非常細緻的橋段:有錢人家的母親煮了泡麵,先給兒子吃,再讓老公吃,最後當大女兒想吃時,卻發現泡麵已經被吃完了,在房間生起悶氣來。即便如此,媽媽仍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地回:「泡麵,再煮就是了呀!」
筆者記得女兒是這麼回的:「我在意的才不是這個問題!」
《寄生上流》想延伸的議題太多,導演奉俊昊在「重男輕女」這塊僅用些許筆墨,但此一細節,卻讓筆者留下深刻印象,他道出了很多「被疏忽的孩子」所在意、但父母卻沒有那個敏銳度去發掘的情緒。
---
當你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小孩時,筆者想告訴你們一個很殘酷的現實:世界上每一個父母都有問題,你以後成為父母,同樣有你的問題。
原生家庭的命題之所以難解,在於它存在著結構性的蝴蝶效應,當你認為被父母誤解、自己有夠悲催的時候,實際上,你的父母也有他們來自原生家庭的困局。
新生代的我們很幸運,社會比以前進步,資訊傳播快,知識比過去流通,我們會開始關注心理學、哲學議題、和自己類似的名人故事⋯⋯等等,從而找到解脫自身情緒的方法。
但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在他們的成長路徑裡,知識很不普及,使他們完全沒有自覺,也沒有機會去接觸心靈領域,從而實現自我治療。
他們不敢去看心理醫生,畢竟那個年代看心理醫生,很容易被視為是「不正常」、「生病」的表現。時間過去,少年變成父母,自己的童年傷口未被解決,連帶影響到了自已的小孩,環環相扣,代代相傳。
---
筆者近期讀完一本書《童年情感忽視》,書中描述12種情感失能的父母類型,以及他們可能會教養出怎樣性格的小孩。
這本書由兒童心理學專家鍾妮斯韋伯撰寫,她1991年執業至今,根據經手過的每個家庭個案,將父母劃分為12種類型與行為特徵。意外地是,筆者竟然從書中看見自己,以及自己母親的身影。
鍾妮斯認為,每個人都無法逃脫這12種類型的框架,連自己都很容易成為其中一員,此為普遍現象。
OK,扯這一大堆,筆者到底想說什麼呢?
我想告訴那群感受到「被疏忽」、「不被父母關愛」的小孩,很多時候,我們要很清楚地認知到:你的父母,他們不完美,他們有值得憐惜的地方,我們不該對其投射過多期待(換言之,父母也是,請別對你的小孩投射期待)
該如何破解原生家庭的魔咒?它是有方法的。
近年潛修哲學、神秘學、心理學,外加與家人拉扯多年終至平衡的經驗,筆者頓悟解法只有一種:理解你的父母,原諒你的父母,無條件愛他。
---
莊子說過一段話:「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句話我們常常看到,白話點講就是:兩隻魚困在陸地相互依偎,都快渴死了,遂用唾沫相互濕潤才能活下去,然而最佳辦法,卻是牠們別綁在一塊,各自暢遊江湖吧!
最大的愛與釋然,原來是理解之後的「忘記」,如同張愛玲與母親糾葛數十年,最後總算領悟的那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忘記,當然不是要你不理父母、趕快逃家,不是的。
筆者解讀莊子的「忘」,是心裡不再介懷,是選擇擁抱父母的缺憾,理解父母對自己的疏忽,在心裡悄悄說著:「沒關係的,你們不愛我,我會自己愛自己,愛天地萬物。」
「並且,我依然愛你們,因為我來到世界上了,有機會完成我自己的人生使命。」
我知道很難,但我也清楚這是可以練習的。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理解父母的難,你的內心才會真正自由。
小丑精神病院 在 森零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主角的25歲生日,想說回到小時候一直去的遊樂園回憶一下,因為已經廢棄了.
但是裡面似乎有奇怪的人在...它還拿著電鋸追過來啦!!!
而且還有一些嬰兒玩偶動起來了!!!! 看到主角就跑掉?!!! 跑去拿刀出來啊!!
▶每天都會有新影片! 歡迎大家訂閱我!!☛https://goo.gl/k5ySNC
▶最新精華播放清單☛https://goo.gl/H9z7cd
#恐怖遊戲 #生日小丑 #搞笑小玩偶
遊戲鏈接: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070850/Today_Is_My_Birthda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Forest0
Twitter☛https://twitter.com/Forest_Zer0
業務諮詢 ▶ white10156@gmail.com
喜歡這部影片的話可以按個喜歡,並且幫我分享
想要看更多的話可以訂閱哦
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在底下留言
我會努力下去的!!
小丑精神病院 在 皮卡!小皮楊心美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小皮真的很喜歡小丑女這個人物的背景設定
1992年在蝙蝠俠動畫第一次登場
在精神病院醫治小丑的時候反被他的性格、故事給吸引
Harley Quinn只愛著小丑帶著些微一廂情願的心酸。
格羅比說:「小丑女喜歡開玩笑,暴力、危險又美麗,沒人知道她下一秒要做什麼。」
當時我決定要扮的時候,看著這篇介紹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18706
越來越喜歡 !!!!!成本真的超高的 一生一次就好
怕扮演不好還試妝過兩次
歡迎建議影片走向^__^
訂起來再說►►https://reurl.cc/Wvk5e
【關於小皮】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ppleyangpip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zxcapple615/
►直播:浪live ID 1154730
【工作邀約請洽】
►zxc84651@gmail.com
小丑精神病院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Joker小丑影評解析
主角的詳盡心理剖析
有看開我的觀眾都知道影評是我老本行,Joker這套戲是我人生中看過的戲入面,腦部震撼程度最大。為了這個影評,我看了兩次,寫了好久。Joker這套戲可以話是將一個角色的心理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電影中沒論是演技、對白、鏡頭運用等等都將主角Arthur變成Joker的心路歷程表達得相當有層次,當我串合哂所有重點之後,今次想用「一個邊緣人發現自己存在意義」的角度分析。
劇透警告:
本影片含有大量劇透
請各位觀眾自行斟酌觀看
Arthur Fleck,在故事中是一個社會邊緣人。
社會邊緣人,定義為社會底層的人,又或者是一些抗拒主流文化而被邊緣化的人。由故事一開始至到片名JOKER出現之前已經可以看到這個事實。
我地先由他的人生意義開始分析。在電影初頭Arthur一路在電視看着Murray個show一路幻想自己是入面的觀眾。在這個幻想世界入面,他被偶像Murray叫起身,之後跟全部人講:他媽媽話他一出世就是為了要帶給人歡笑與歡樂「She told me I had a purpose, to bring laughter and joy to the world」。可以由此得知,Arthur Fleck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而這個人生意義是他媽媽賦予給他的。但好可惜的是,這個黑暗的社會讓他沒辦法可以有人生意義。電影用了足足幾個層次去講這件事。
第一層,當Arthur做着一些他覺得讓人歡笑的事的時候,沒一次被社會接納過。Arthur的工作是一個小丑表演者,小丑 Clown的存在目的就是要「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所電影透過Arthur這份工作象徵住他想得到的人生意義:「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他好想透過自己的表演來實現這個媽媽給他的人生意義,但是個社會讓他沒辦法做到,電影透過至少4個跟他表演相關的情節去表達這樣嘢。第一,電影第一個畫面就是播着新聞,化了小丑妝的Arthur一路聽住啲新聞講着個城市幾咁崩壞,一路要自己笑,但是他只能夠喊,亦即是話他做不到他媽媽要他做的嘢,就是「put on a happy face」。透過社會的新聞和他想笑但只能夠喊的對比,可以表達着即使他幾想「為世界帶來歡笑」都好,這個社會都讓他做不到,他在個社會入面只是想喊。第二,他第一次做着小丑的時候是拎住一塊「Everything must GO」的牌,這塊牌是講着間輔執笠大清貨,他要在一個舖頭執笠的情況下做小丑,已經不是一個可以讓個世界有歡樂的情況,加上之後他被人搶走個廣告牌以及被人圍毆,更加講着個社會讓他沒辦法現踐到他的人生意義。第三,他在醫院做小丑的時候,因為一把手槍而讓他沒埋份工,而這把手槍仲要是他同事陷害他的工具,同樣地都是讓個沒情的社會將他逼到咁。第四,他被人炒了登台做live表演的時候。在他這一次表演入面,中段電影以音樂襯托住他自信表演的畫面來表達Arthur覺得自己終於做到,但終究都是被他最尊敬的笑匠Murray用來公開取笑。同時都代表住就算他覺得自己做到都好,這個由權貴掌控的社會都是會讓他沒辦法有人生意義。尤其當他沒了份工,他已經開始感覺到個這個社會是幾咁冷酷黑暗。因為他準備登台做live表演的時候,自我介紹是想bring happiness to this cold dark world。從這一句我地可以理解他本身的人生意義「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已經變成「帶歡笑給這個冷酷黑暗的世界」,亦都可以確立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齣悲劇這點。綜合這四個情節,我地可以從第一層去知道這個社會讓Arthur沒辦法有人生意義。因為當他做着一些他覺得讓人歡笑的事的時候,沒一次成功亦都沒一次被人接納。
第二層,他個病不被社會接受同樣讓他沒辦法有人生意義。Arthur寫的笑話有個特徵,就是大眾覺得不應該笑但是他自己覺得要笑。這個特徵我地可以在一幕Arthur聽在live show見到,當時他一路看show一路drop notes,他會零零舍舍在一些人地沒笑的位笑,但這個場景只是他幻想出來,因為看show的時候他是用着右手寫字但在現實他不嬲都是用左手寫。之後鏡頭一cut去返現實,他在藍調的屋企用左手寫了一個威大極大的黑色笑話「The worst part about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的。這句說話對於當時的Arthur來講就是一件最慘的事,但他當成一個笑話寫落去筆記,亦即是代表住他覺得好笑的笑話全部都是一些最慘的事,而大眾是笑不出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一套痛苦的喜劇,即是一些嘲諷現實的笑話,而且黑色幽默會攞禁忌來開玩笑,挖苦得越大,黑色幽默的笑話威力就會越大 by wikipedia。所以Arthur的笑話都是黑色幽默,而且都是極端到普羅大眾不敢笑的,跟他個病徵根本一模一樣,在一些不應該笑的時候得他一個自己敢笑,仲要失控大笑。所以社會不接受他的病就好似不接受他的笑話一樣,不接受他的笑話,相當於他沒辦法「為世界帶來歡笑」。而因為他個病不接社會接受亦等同於他做不到一個笑匠,他都是實踐不到他被媽媽賦予的人生意義,所以他在這個層面更加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齣悲劇。
我地綜合這兩層在現實層面以及他個病的層面,都見到Arthur希望為世界帶來歡笑但是社會不接納他,讓他沒辦法做到。所以先會逼到他去到第三層,希望自己是一個正常人。而如果他是正常人的話,就等於大眾對他扮着有病的期待成真,社會就可以接納返他。所以在他寫完「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的」這句果個moment,就着接住Arthur的一個幻想片段,就是個單親媽媽鄰居㩒他門鐘問他是不是跟縱他,之後Arthur的反應讓這位鄰居讚他funny,他終於得到在戲中的第一個讚賞。這個位都代表住當Arthur顯示到他本身正常的話,大眾真是會接受他。所以當他終於見到有人認同他的時候,他以為自己實踐到人生意義,但這個經歷原來都是他妄想出來而不自知。去到第三層Arthur被逼到要妄想的心理狀況,電影的經典quote「I used to think my life was a tragedy. But now I realize, it's a comedy」就變得相當有意義。點解Arthur會由本身覺得人生是齣悲劇,變到覺得是一套喜劇這?
首先,Arthur因為個社會的沒情加上他的病,讓媽媽賦予他的人生意義「一出世就為世界帶來歡樂與歡笑」沒一次成功實現到。當他知道自己是被領養同虐打到有病,再知道自己原來是有妄想症的時候,他個病先真正好返,而他都可以100%做返自己。在他殺死他養母之前,電影都有透過對白去表達這件事。當中他有提過「that’s the real me」表示他做返真正的自己,再話一路以為自己人生是悲劇,但宜家發現原來是一齣喜劇,之後就殺了他養母。而因為這個媽媽不是親生的時候,這個被加諸在身上的意義就不需要做到,就再構成不到悲劇。而他的人生會變成一齣喜劇,因為在他的世界,所有笑話都是一些最慘的黑色幽默,而他發現的所有真相同過去都是在他世界入面的黑色笑話。他本筆記寫的「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這一個笑話更加在這個時候成真,因為他已經醒覺自己本來就沒病,以及他都沒須要再妄想自己是正常。所以當這個笑話Joke成真,他就開始化妝成為Joker,同時他之前有病的所有時刻就真是變成了他的part of act演出的一部分,因為都變成真是扮着病啦。但是這一個啱啱變成Joker的Arthur在未上Murray個show之前,都未真正存在。
本身Arthur去到在後台休息室的時候都仲練習着到時在台上要開槍自殺,在一個位他開始改變主意,慢慢由殺自己變成殺Murray。大家記不記得當他在台上打開筆記話要搵個笑話的時候,鏡頭有特寫到筆記入面的一句「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命更有價值」。這句說話是他仲有病的時候寫,當時作為一個社會邊緣人,他的生命沒意義到他甚至會諗自己有沒存在過。而當他的死可以證明他存在過的話,就一定比他條命更有價值。所以他在個時以為上Murray個節目自殺是有價值,因為大家都會知他存在過。但當他見返這一句的時候,他的片刻思考話比我知他開始覺得自己不應該死。當時他用一個非常正常的邏輯去跟大家講,大家咁關注個3個權貴的死是因為他們的身分地位,但如果變了是好似他這啲邊緣人死,大家眼尾都不會稍他一眼。這句說話就正正表達着他已經知道自己的死是沒價值,而一些欺凌他的人的死反而先會讓他條命更有價值。他殺死了3個華爾街仆街,讓到一班戴小丑面具的人去示威仲舉牌話「We are all CLOWNS」,所以殺死這啲打壓社會階層的人他先會真正存在。之後他對Murray作出最後的控訴,一槍打死了他,同樣地都打醒了這個城市的小丑。在這個時候,他終於由沒存在過的Arthur,一個本來的Clown 小丑,變成真正存在的Joker。同樣地出面班小丑都是一樣,都是一些一直被社會欺壓的人,而因為Joker這一槍,大家終於敢勇武反抗。
講完Arthur變成Joker的心理變化,有少少關於英雄故事的嘢想補充。
如果社會中被認為是「正派」的權貴死了先可以讓Joker條命更加有價值的,咁Joker咪正正是所謂對立的「反派」囉。調轉看,通常都是一些「正派」英雄的死比他們條命更有價值,就好似個3個人咁死了之後咁被社會重視。用Arthur養母個case來講,這啲權貴就是一些大眾渴望他們可以拯救自己的人,所以在戲中可以象徵住所謂的正派。如果用這套諗法去諗,Joker就是間接殺死了本片最大「正派」Thomas Wayne的人。再推深一層,電影中跟Arthur完全對立的就是Bruce Wayne,亦即是小朋友時期的蝙蝠俠。兩個都是第二代,一個是邊緣人的第二代;一個是權貴的。一個是被領養;一個是親生。一個是被虐打到有精神病;一個是被富貴撫養。一個要搵存在價值;一個一出生就有。最後先是重點,一個的人生由悲劇變喜劇;一個是由喜劇變悲劇。記不記得去到最後,Arthur再次返返精神病院,第一個畫面他就在度笑,這個笑已經不是他病發而是真心笑。當醫生問他笑乜的時候,他答又諗着一個笑話。之後個畫面就是Bruce Wayne望住已經死了的父母。其實都是代表住Arthur這個第二代贏了Bruce這個第二代咋嘛,因為Bruce已經由有美滿家庭變成一個孤兒仔喇。
去到這度講了咁久,仲有少少結語。如果一個社會要一個沒罪的人證明自己沒罪,即是好似Arthur要證明被人偷了塊廣告牌咁。又要個個有病看不到醫生,政府漠視民生,貧富懸殊越來越大,市民被欺壓。能夠牽起一場革命的並不會只是因為一個人的反抗,而是因為所有被欺壓着的人都會產生共鳴,一齊出來反抗。而個啲幫政府欺凌的人都不會是沒辜,都必須要接受死亡的報應。城市入面的小丑蒙面,是因為Joker的精神,香港人蒙面,是因為一種打不死的精神。香港人,反抗。
相關連結:
https://youtu.be/T-CeaWtjtpM
https://youtu.be/RGRENu5JuLQ
https://youtu.be/LgCldRdSNb0 (超粒方)
《無料案內所》簡介
無料=免費;案內=介紹。無料案內所是一個娛樂平台,Ernest 與不同主持人為大家放送日本相關的影片和資訊。
《無料案內所》SN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uryouannaiasia/
Follow Ernest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