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新聞】BNT疫苗校園首開打 二學生接種前不適
今(22日)本土新增1例確診,為先前曾與確診者接觸遭匡列隔離之個案,與新北幼兒園群聚案無相關,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對社區影響不大。
今BNT疫苗於高中職以下校園開打,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施打情形,桃園市有一名男學生接種前暈倒,校方已做妥善處理;苗栗縣則有一名學生出現抽搐症狀,亦是在接種前發作,已會診當地小兒神經內科。
羅一鈞提醒,民眾施打前應該要吃飽、心情放鬆,避免過度緊張,也呼籲外界關注學生接種時,不要給予太多壓力。
針對新北幼兒園群聚案,羅一鈞指出,社區300多名住戶將解除隔離,相關採檢結果將於今日傍晚出爐。若採檢結果全數陰性,新北幼兒園案有望結案。不過羅一鈞也補充,相關群聚衍生2例桃園個案及幼兒園負責人家屬,須持續觀察至9月底。
指揮中心宣布,9月17日到貨的108萬劑莫德納疫苗,將於28日配送至各地衛生局,並由地方造冊,提供70歲以上及60歲以上具原住民身份對象接種第二劑。
第九輪BNT與高端疫苗預約今日中午截止,共計78.1萬人完成BNT首劑預約;高端第二劑預約人數則為52.3萬。指揮中心提醒,目前仍有約兩成民眾尚未預約高端第二劑疫苗。
境外移入個案新增6例,分別自美國、柬埔寨、英國及緬甸入境;另確診者中再增加1人死亡,為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也是我國第三例Delta變異株死亡個案。
#請支持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小兒抽搐症 在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包熱痙攣怎麼辦?常見症狀與照護】
7個多月的珊珊早上發燒♨,讓爸媽相當心疼,除了準備軟粥餵食,也記錄著孩子的體溫狀況,然而到了中午,全家準備用餐時,珊珊卻突然出現全身性僵直、雙眼朝上,而此時體溫仍未下降……
珊珊父母相當緊張,趕緊安撫孩子並就醫,原來珊珊的表現就是「#熱痙攣」,今天阿包醫生就來說說「熱痙攣」的常見症狀與照護。
🎯什麼是熱痙攣?
「熱痙攣」是👶小兒急診常見的一個狀況,不過與一般發燒不同,一般發燒多為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大多先進行降溫與調整室內溫度,即可獲得改善。
但當孩子發燒時體溫急遽上升,且在發燒(38.5度以上)後的6小時內出現身體僵直、間歇性抽搐症狀,就要懷疑是熱痙攣,熱痙攣好發於6個月至5歲以下的嬰幼兒,尤其以9個月至1歲半之間為高峰期。
🎯常見症狀
由於嬰幼兒年紀尚小,腦部仍在發育中,因此當體溫急速升高就有可能出現熱痙攣,常見症狀包括:
1⃣全身性僵直、身體抽搐
2⃣目光呆滯、雙眼朝上
3⃣嘴角非自主抽動
4⃣意識不清或喪失
另外,熱痙攣與癲癇的發作症狀雖然有些相似,均有抽搐、身體僵直等反應,但最大差異是熱痙攣是發生在發燒時,當退燒後就很少出現,且常為單次性的發作。
🎯檢查與治療
當孩子出現熱痙攣情形應盡速就醫,醫師會根據父母所述當時狀況做判斷,大多數的熱痙攣發作時間短,且隨著孩子年歲漸長就會消失,因此不需服藥,但若是發生多次或是有腦部感染等其他狀況則可能須服用抗癲癇藥物。
🎯照護方式
當孩子出現熱痙攣時應保持冷靜,並採取下列步驟:
1⃣讓孩子躺下並且將頭側一邊避免吸入嘔吐物或嗆到
2⃣解開會束縛之衣物,例如外套、平安繩等
3⃣盡速就醫,同時測量體溫、記錄症狀表現及持續時間
4⃣返家後進行體溫監測,並觀察孩子的活動力狀況是否恢復正常
📍小叮嚀
熱痙攣是寶包常見發燒狀況之一,因此當孩子發燒時除了要幫助退燒、觀察活動力,當出現抽搐等僵直症狀時也要懷疑是否為熱痙攣,並且盡速就醫,所幸隨著孩子年齡漸長,腦部發育成熟,發生機率就會下降,爸媽也能較放心。
小兒抽搐症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延續一下昨天的玫瑰疹~🌹
來簡單介紹一下 應該家長看到都會非常驚恐的熱痙攣😓
🌟熱痙攣:一般都是發燒合併抽搐。
👉🏻好發於 #6個月至5歲的嬰幼童,大概有2-5%的小孩會發生過一次。
👉🏻熱痙攣與 #體質有關,可能是有家族遺傳的。
➡️不是所有小孩高燒都會熱痙攣。
👉🏻診斷:病史,排除性診斷,基本上不需立即做腦波檢查。
👉🏻治療:若發作持續超過五分鐘,或造成缺氧,可以靜脈注射或屁股塞劑抗癲癇藥(Diazepam)。
🌟熱痙攣分為單純型與複雜型。一般常見的熱痙攣多為單純型,症狀為:
1️⃣體溫 #超過38度C(100.4度F)。
2️⃣多在發燒的24小時內,就會出現抽搐的症狀,且 #沒有復發。
3️⃣發作時間 #少於15分鐘,會自行停止,然後寶寶可能會昏睡過去,但清醒後又完全正常。
4️⃣#全身四肢且對稱性的痙攣症狀,包含眼睛上吊、嘴唇發紫、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等。
‼️除上述以外都可能是複雜性熱痙攣,建議盡快就醫給兒科醫師評估!
⚠️一般如果小孩熱痙攣發作的時候家長該做什麼呢?
1️⃣#保持冷靜‼️癲癇的種類很多,原因跟症狀都不同,如果可以錄下發作的情形,就醫時可以提供給醫師做更正確的判斷。
2️⃣#千萬不要塞手指或木棒等異物在小孩的嘴巴預防咬舌,癲癇很少會咬到舌頭👅,反而有可能讓孩子的牙齒斷裂 #增加窒息的風險。
3️⃣#讓寶寶側臥,口水或異物可自然流出,讓寶寶的口鼻暢通,也可將衣領解開。
4️⃣遠離堅硬或尖銳物,可以衣服或被單保護頭頸。
5️⃣建議就醫,尤其是第一次發作或抽搐超過五分鐘,讓小兒科醫師判斷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檢查。
🙋🏻♂️:熱痙攣完會有後遺症嗎?會傷到腦袋嗎?
👩🏻⚕️:一般簡單型熱痙攣是 #不會有後遺症,也不會影響小孩智商的。
🙋🏻♂️:長大容易變成真的癲癇嗎?
👩🏻⚕️:機率跟沒有熱痙攣體質的小孩差不了太多。
🙋🏻♂️:熱痙攣會不會復發?
👩🏻⚕️:有可能喔。#若1歲前發生熱痙攣、有家族史、發燒度數不高、複雜性熱痙攣的寶寶復發機率較高。大部分的寶寶,5️⃣歲後就不會再發生熱痙攣的狀況。
🙋🏻♂️:是否每次發燒🤒️,都要趕快用退燒藥預防復發?
👩🏻⚕️:使用退燒藥是 #無法防止熱痙攣的發生機率喔~
#佳鴻診所
同場加映 金磚的商業午餐蠻推薦的耶☺️
NT880 有麵包🥖、濃湯、沙拉、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