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第14天,孩子和我都恢復的差不多了,沒有症狀了,我也能打呵欠和深呼吸而不會胸痛和咳嗽了,體內的病毒需要時間消失,但不會有傳染力了,明天會帶著孩子再去讓醫生檢查,然後就能拿released letter了。
雖然網路資料很多,我還是整理一下自己整個確診和康復過程以及居家隔離需要注意的事項與大家分享。
我月11號檢驗,12號被通知確診,只有傷風症狀而已,我急call先生帶著大兒子回家並戴上口罩,我把自己關進獨立房間,有獨立衛浴,準備好幾箱minano飲用水在房間,開始隔離。12號晚上冠病症狀開始明顯:
*1–3天,體溫37.5-38度,大量出汗的同時也全身發冷,並且開始頭痛、咳嗽、拉肚子,沒有胃口。
「我的對應措施」:
1.開窗戶讓空氣對流,不開冷氣,因為冷氣會 讓病毒在同一空間循環。
2.喝大量的水,儘量休息,蓋被子讓手腳不冰冷,真的全身太濕黏就沖澡,能降低體溫也讓身體清爽。
3.每天吃Vitamin C, D3和Zinc。
4.晚上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睡好,胸悶就把枕頭墊高,發燒就吃退燒藥,咳嗽太嚴重就含喉糖。
5.因為拉肚子也沒胃口,這三天我幾乎只吃水果和水煮蛋。
6.家人拿食物給我時是放我門口,敲門然後離開,我拿了物品之後關門,家人會消毒我的房門口。
7.每天家人都要打掃家裡並早晚全環境消毒。
*第4-8天,開始失去嗅覺,咳嗽時會胸痛的比較明顯,反覆的低燒,體溫在37.3-37.8之間,因為開始吃 Ren Yi Acupuncture & TCM Setapak-KL Medical Clinic 劉醫生替我診斷開的中藥,症狀慢慢在控制中,也沒拉肚子了,不過這一段期間是關鍵期,如果症狀有變嚴重,一定要聯絡醫院。
「我的對應措施」:
1.還是大量喝水和補充維他命,吃藥,也在身體比較不累的時候做簡單的踏步或拉筋運動。
2.開始有胃口了就吃點簡單的湯湯水水,因為實在流太多汗,口味放鹹一些不要緊。
3.記得不要慌,雖然症狀可能去到很糟,但自己要讓情緒穩定,騙自己就是小感冒而已,會好的。
4.像第1-3天一樣持續晚上想辦法讓自己好睡一些。
*第9-14天,小兒子因為確診而和我一起隔離了,可是因為他很早就開始吃中藥,已經處於康復狀態。大兒子和老公持續在家也戴口罩,家裡窗戶一樣打開,開風扇不開冷氣,全家靠視訊聯絡,並且互相叮嚀吃維他命和水果還有營養品。
這個時候其實一直都在吃中藥的我和小兒子都不發燒了,症狀到第9天開始都逐漸消失了,第10天我和小兒子去衛生部讓醫生確定我們的症狀都消失了,只是需要等小兒子也隔離滿10天再到衛生部檢查一次就能完成過程,也不會再傳染給其他人,就可以拿released letter了。
「我的對應措施」:
1.保持自己和孩子情緒穩定,持續觀察孩子和自己的身體狀態,一樣,吃喝睡都要充足。
2.開始計劃結束隔離之後全家還是先戴口罩,把全家環境及衣物打掃消毒之後才能拿下口罩重新正常生活。
在這段期間,謝謝高媽媽 Zhioono Yeong 和我的貴人老闆 Manns Goh 送來薑湯和 #Minano飲用水、軟膏,CobyDad Dy , @The Methane Lab, Bio-Life Malaysia 送來口罩、果汁、益生菌,還有 No5Bakery 送來好多麵包、麵條、和好多朋友持續送來營養品、食物和你們的禱告、祈福,謝謝大家送來暖暖的愛。
我們居住的大樓定時來我們單位門口消毒,也放了我們單位專用的垃圾桶在門口,另外處理我們的垃圾。
病毒在我們再怎麼小心還是可能會入侵我們的健康,抵抗力一定不能弱,以防萬一,家裡要準備獨立的房間和衛浴給不幸確診的家人隔離用。
一切安排還是要聽從衛生部的安排,如果是年老及有慢性病的確診者,家裡沒有獨立房間和衛浴的確診者,容易恐慌嚇自己的確診者,都還是到醫院隔離比較好,在醫生指示下進行隔離和治療,千萬不要亂用偏方。
再次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和孩子都康復了,我雖然感覺到自己確實是傷到肺部了,但會努力補充營養和運動,之後照常拍攝、顧家,沒事了❤️
#陳諭 #mandychen #結束隔離前一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小兒退燒冰枕 在 樂媽咪健康育兒 正向教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家裡兩個小孩,最近都出現感冒症狀了,又把這本「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拿出來讀,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的觀念✅
👶🏻小孩感冒與流感的常見誤解
不管是輕微感冒😷或是流感
孩子多少會出現咳嗽、流鼻水的症狀。
下列有一些常見的誤解⬇️
🙅🏻♂️誤解一:感冒早點吃藥才會好💊
🙆♂️事實:感冒不管吃不吃藥,都會好。吃藥只是緩解症狀,讓感冒那幾天身體舒服一些,並無法縮短生病的天數。
🙅♀️誤解二:感冒咳嗽要抽鼻涕或是拍痰才會好
🙆♀️事實:抽鼻涕或是拍痰,都不會讓感冒早點痊癒,也不能「預防感冒變成肺炎」。抽鼻涕可以讓病童鼻子比較舒服,但也只是暫時的。
(建議在家抽鼻涕就好,不必跑到診所抽)
🙅🏻♂️誤解三:鼻涕要常常擤出來,不可以吸回去
🙆♂️事實:鼻涕擤出來,跟吸回去,結果是一樣的。吸回去的鼻涕,就算裡面有病毒,經過食道,就被胃酸殺死了。
🙅♀️誤解四:黃鼻涕就要吃抗生素
🙆♀️事實:抗生素只能殺細菌,不能殺病毒。感冒是病毒感染,因此大部分的抗生素,都是錯誤使用的。黃鼻涕絕不等於細菌感染,也不等於鼻竇炎。
🤷♀️那小孩感冒該怎麼處理呢?
⭐️答案是:多喝水(餵母奶的寶寶讓他多喝母奶,少量多餐也沒關係)、多休息。如果肯吃點藥就吃,不肯吃也無妨。
觀察孩子的精神活動力、食欲,以及咳嗽、鼻涕的頻率。如果有下列症狀,可能是有第二波的細菌感染,才需要看醫生:
1.發燒超過三天。
2.精神突然變差。
3.呼吸開始變喘➡️可能已經變成肺炎。
4.黃鼻涕超過十天,或是感冒快好了突然又開始濃鼻涕➡️可能變成鼻竇炎。
5.耳朵疼痛➡️可能變成中耳炎。
🙍🏻不管發生肺炎、鼻竇炎,或是中耳炎,都無法事先預防,所以也不用自責「是否太慢就醫」,或是「如果提早吃藥會不會比較好」。如果發生細菌感染,好好治療就會痊癒,面對他就可以了。
黃醫師說,現代的家長實在太緊張,小孩稍微感冒就會一直跑醫院。
跑醫院本身是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有些家長會希望醫生幫孩子抽痰、開退燒藥、開抗生素。這些抽痰、拍痰、睡冰枕、強迫餵藥的行為,無形中讓孩子多受了不少苦,本來感冒還沒這麼痛苦的,我看了很心疼。但有時苦口婆心勸導,還反遭白眼,無奈呀🤷🏻
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買來看,蠻多實用的健康育兒知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7007
#小兒科醫師 黃瑽寧
#輕鬆當爸媽 孩子更健康
小兒退燒冰枕 在 沈富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院士並無「如是說」,媒體何苦危言聳聽
今天(12日)中國時報的頭版頭條:「新冠肺炎史上最強病毒」,語氣非常震撼,副標則為:「無症狀會感染,傳染力難捉摸」。正、副標題在邏輯上兜不攏,再細讀內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中時有誤導讀者之嫌,試說明如下:
(一)賴明詔院士以RO值代表傳染力,SARS為0.5,新冠病毒為2~3,是已知冠狀病毒中最強的,但史上傳染力最強的病毒是麻疹,RO值介於10~15。
(二)說到麻疹,小時如某戶人家小baby得麻疹,不數日,家中沒得過的兄弟姊妹全部中鏢,發燒哭鬧,全家雞犬不寧,累壞媽媽,但大人們及鄰居都處變不驚,因為他們都得過了,有免疫力。媽媽頂多抱小孩到診所打退燒針,在家額頭敷冰枕,不隔離,不住院,一週雨過天晴。
(三)後來念醫,在小兒科當實習醫師,親眼看到麻疹的重症,回天乏術者死亡診斷書上都寫著「麻疹肺炎」,極似目前的2019-nCo的狀況。後來,新生兒一律打「四合一」疫苗,麻疹肺炎從此絶跡。
(四)這個新病毒所引起的疫病開始叫「武漢肺炎」,北京不爽,故今改稱「新冠肺炎」,但大部份的麻疹患者叫「麻疹」而不叫「麻疹肺炎」,稱「新」亦有不妥,未來如有更新的冠狀病毒引起新的瘟疫難道要叫「最新」或「新新」?合適的名稱也許應該是「冠毒呼吸道症候群I、II、III…」。最新世衛給的名字叫COVID-19,是不倫不類,相當沒有學問。
(五)造物仁慈,病毒的傳染力、致病力、重症率、死亡率之間有很巧妙的搭配,傳染力強、死亡率高者,人毒俱亡,或者人有辦法把毒阻絶於人的世界之外。傳染力雖強,但重症率不高,尤其是死亡率低,再加上潛伏期亦可傳人者,最後一定是人毒共生,不足為患。
(六)2019-nCoV初現,公衛及防疫人士分外眼紅,摩拳擦掌,戰鬥力十足,誓必完全滅毒而後甘心,其動機、用心及努力均令人佩服,但半年後再回頭看,恐怕這境界會陳義過高,尤其疫情過後,兩岸恢復大三通,社會上一定會有很多身上帶抗體,得過此病而不自覺者。
(七)疫苗遲早會問世,但誰該打疫苗將是一門大學問。
(八)最讓我感到樂觀的是:武漢1月23日封城,釋出500萬人,分北、中、南三路流竄,但迄今已三週,早過潛伏期的中位數,但全中國除湖北(尤其是武漢)一省外,新增確診數不增反減,死亡數亦不多,是病毒離湖北後,毒性減低了?RO值下降了?我想兩者都有可能,天無絶人之路,但願如此。
小兒退燒冰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不少家長在發現小孩發燒時、馬上就急著使用退燒藥,還有人因為間隔太短、導致體溫降得太快、太低。而今天有醫生指出、退燒藥並不是非用不可,因為葯物只是讓小孩感覺舒服一點、對改善病情並沒有幫助;該不該吃葯還是交給醫生來決定。
小朋友發燒該不該立刻吃退燒藥?一項調查顯示有六成家長,會在小朋友發燒超過38.5度時使用退燒藥,不過對於劑量的使用,還有小朋友服藥的間隔時間,卻沒有掌握好。
如果劑量控制不好,就算使用的是小兒專用的退燒藥,也可能會產生後遺症,對肝腎造成傷害!
小兒科醫師說,使用退燒藥,只是紓緩小朋友不舒服的狀況,但如果小朋友發燒但是活動力依然很好,就不一定要吃退燒藥,應該觀察小朋友有沒有其他的併發症。
醫師表示,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細菌病毒,產生的反應。目前醫學上認為物理退燒,像是退熱貼,或是睡冰枕的方式,對退燒並沒有幫助,建議小朋友一旦發燒,家長應該多?予補充水份,如果要使用退燒藥最好還是就診,詢問專業醫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kDYt-LE5L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