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錄影真的很辛苦,感謝 公視 - 一字千金 團隊每一位的努力,真的辛苦。
謝謝 曾國城 城城哥,第二次照顧我了~
這次賽制是 #影評人 vs #演員
我們這隊有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膝關節 黃以曦 奶媽 Naima
隊友辛苦了~
也謝謝小武哥 謝祖武 喜歡我的創意答案🤣🤣🤣 也是很努力想的。
祝新劇開播大紅! 婚姻結業式
想知道我到底講了什麼外星人的答案,就記得收看囉! 不會讓你失望的🤣
小武 影評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還花了點時間,看了黑澤明的代表作「七武士」。
這部電影是1954年上映的,片長超過三個小時,許多影評譽為日本電影史上最好的一部電影,參與演出的還有三船敏郎,原來他是在青島出生的,當時的青島是日本的租借地。
整個故事的架構很簡單,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一個小農村,農村裡的農民不僅連年災荒,還要上繳稅貢,除此之外,村外的山裡還來了一批山賊,每年會在收成之時,跑到村裡,搶走農民唯一的收成,以及農村裡的年輕女子。
村中的年輕人利吉跟長老商量後決定,要到外地尋求武士的幫助,來保護村莊,但武士雖然落魄,卻還是有自己的尊嚴,於是村中的長老說,只能看看有沒有機會找到吃不飽的武士,並且用米飯作為交換的條件。
於是利吉就跟幾個村民跑到街上,看到武士就向前詢問是否願意到村子裡來幫忙,但是,幾天過去了,利吉還是沒有辦法找到願意幫忙的武士。
直到有一天,他們在寄宿的房子附近,有一戶人家遭了小偷,這個小偷被發現後,便拿著刀抓走屋主的小孩,僵持著脅迫周遭的人。
突然來了一個武士,他請旁人幫他把頭髮剃光,假扮成僧人接近那間屋子,趁小偷失去防備的時候,快速地奪下他的刀,把他殺死,救了屋主的小孩。
這一幕被利吉等人看見,於是,利吉就去請求他的協助。這個足智多謀,武藝高強的武士叫做島田勘兵衛,勘兵衛同意幫助利吉等人,並且告訴他,要防禦村莊,至少必須要有七個武士的協助,他也願意幫忙他們招募另外剩餘的武士加入。
於是勘兵衛帶著自己的徒弟年輕的武士勝四郎,召募了一群義士,這些武士都沒有藩屬,也不在意報酬,自願捨身幫助農民抵禦山賊。
他們分別是充滿智慧的片山五郎兵衛,非常重視忠誠的七郎次,整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角色久藏,他是一個面無表情的矮小武士,但是劍術非常高超,每次都非常快速冷靜地完成任務,毫不居功,也不多話。
另外還有完全不在意出身的樂觀武士林田平八,當大家見到他的時候,他正以俐落的身手拿著斧頭砍柴,對一般的落魄武士來說,是死都不願意做這種事的,但對他來說,他認為任何的境遇他都應該樂觀的面對接受。
最後是農民出身的假武士菊千代,這個角色就是三船敏郎所飾演的,如果看過三池崇史的「十三刺客」,我覺得裡面的從山上跑出來的野人,由伊勢谷友介所飾演的這個角色,在設定上,有著菊千代的影子。
菊千代是一個身材高大動作誇張的武士,但他真實的身分其實是農民,小時候因為山賊入侵他的村莊,父母親都被殺死,他也非常看不起武士跟農民,他認為武士都是裝模作樣,而農民就是貪生怕死。
這七個正義凜然的武士跟著利吉回到了村莊裡,帶領農民構築防禦設施,學習武藝,最終協助村民守住了村莊,還殺死了四十個山賊,但七個武士,也只剩下三個。
離開村莊的那一刻,倖存的堪兵衛看著忙著插秧慶祝,卻沒有一絲感謝武士之情的農民們說了一段話:
他說,這場戰役誰都沒有獲勝,勝利的是這些農民。
顯然面對這些農民,勘兵衛發現,人的本質就是如此,或許黑澤明想說,在那樣一個動亂的時代,人的本性就是貪生怕死且自私,但因此對比出七武士的高潔與正義凜然。
這部電影非常的長,片長超過兩百分鐘,但卻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不僅史蒂芬史匹柏認為這是可以在低潮時想起,可以使他回歸初衷的電影;喬治盧卡斯也公開說過,星際大戰受到七武士的影響很深。
這部電影的版權還被好萊塢買下,翻拍成了西部電影豪勇七蛟龍,許多好萊塢當時的巨星都有參與演出,比方尤勃連納。
這部電影很忠實地呈現了一個時代,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應該就是三船敏郎所飾演的菊千代,菊千代這個角色有著農民與武士的雙重身分,但他也洞悉出,這個時代的混亂就是起源於農民的短視與軟弱,以及武士上層的政治階級橫徵暴斂,而他自己身為農民,家人死於盜匪,自此之後,他總是以武士自稱,把武士當成自己的保護色,但他除了蠻力以外,什麼都沒有,唯一擁有比任何人都要坦率的性格,做任何事都是直接了當,有話直說。
卻也因為如此,菊千代每每都能揭開事實的不堪。我認為黑澤明是刻意安排這個狂傲的角色在電影之中,去試圖點出他心中的未竟之音。
整部電影雖然長,但是劇情非常緊湊,花了很多時間去刻劃每一個角色,我覺得這是這個時代的電影比較難做到的一個部分。
總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小武 影評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台北電影節】《十年》(2015):順序的邏輯
http://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19102501 (圖文版)
.
從試片室離開,心裡喊了三聲「終於」,終於看了《十年》(2015),終於可以跟其他人討論這部現象級的香港電影,一解心頭悶。
.
兩個月前,香港電影金像獎破天荒地將最佳電影授予給這部僅僅入圍一項的短片合輯電影。最具爭議處,還是在於該片的主題,它通篇直述對香港未來的憂懼,並極其露骨的表明了對中共政權的批判。
.
該片獲獎後,爭議聲浪不斷。該片普遍被認為是議題先行,在電影技法和敘事等未能達到水準。然而這類批評確有其道理,以周冠威導演的《自焚者》為例,銜接角色回憶的處理,不免使人窺出一絲生澀感,其他影片亦皆有類似問題(但也不成問題)。
.
若整體將五部片看下來,筆者卻也對這項得獎結果心服口服。作為一部五位不同導演分別創作而出的合輯作品,即便批判力道和角度各有不同(相信多少也反映了編、導演的個性和信念),卻也構成了本片的多元性,供觀者得以多面切入,體認港人對未來的不安。
.
再,如果「勇敢程度」也能列為評比,《十年》的獲獎當之無愧,不得不說這五位導演幾乎等於是自斷米路。同時,本片的出現也為這個時代做下了一個註解,無疑是年度或近年香港最具時代代表性的電影。
.
.
若以創作的生猛程度來談,還是得提到《自焚者》。周冠威導演以仿紀錄片、劇情片(重演)和靜態影像進行混合,讓本片的形式在五部短片中明顯獨樹一格。
.
自焚者究竟是誰?這個懸念直到最後一刻才揭曉,但卻有多少人假其行為來妄自解讀,就這個角度而言,它也有點《保全員之死》(2015)的趣味。此外,該片也是最直率提出預言的作品,諸如「港獨」這般禁忌詞彙,在本片中從未被避諱。受訪者隔空的唇槍舌戰,使本片的辯證火花四射。
.
.
與《自焚者》的直白一般,郭臻導演的《浮瓜》講述共黨為求通過安保法案,授意槍手槍擊兩黨代表。《小武》(1998)的王宏偉在片中飾演中共高官,在一間教室裡指揮演出;兩位槍手則在休息室裡焦慮不堪,但囿於景氣不佳(開什麼,倒什麼),為了錢,還是得行動。
.
製造假槍擊案來換取政治目的這樣的故事題材,歷來所在多有,現實生活中也是流行的陰謀論題材。《浮瓜》確實無論在場面調度和戲劇張力(輔以配樂)皆屬上乘,但不得不說,本片並沒有展現出中共政權的獨有特色。
.
類似的「政府陰謀」,絕非中共的特權,也非專制政體的特權。即便是以民主、自由自詡的國家,同樣也存在這般政府不擇手段操控輿論或製造動亂的可能性。《浮瓜》的確呈現了一種可能性,但中共的特性及其本質,在片中卻不足以被彰顯,稍微可惜。
.
.
歐文傑導演的《方言》相較前兩部作品的肅殺氣氛,則多了一種令觀者苦中帶笑的魅力。本片以幾個關鍵詞進行章節般的穿插,講述一位不諳普通話的計程車司機,在政府全面抑壓粵語地位的社會背景之下,該如何自處的故事。
.
司機的苦,在於他對普通話的一竅不通,造成與乘客、家人溝通的失能;觀者的笑,則在於這個極其荒謬的設定。這個設定,導致司機必須勉強自己,以不標準的普通話來發言,那自然惹人發笑。透過計程車司機這個職業的特性,編導聰明的引出其他乘客來與司機大哥進行對照(例如同樣不諳普通話而失業的女人)。
.
在片末,司機的孩子與其同學,以過分誇大的嘴型和刻意的口音來說普通話,不具自覺地掩飾了自己的根(即母語),這場面固然滑稽可笑,卻也悲酸極了。雖故事截然不同,但本片的調性和後續帶給觀眾的力道,令人聯想到萬仁的《蘋果的滋味》(1983)。
.
.
伍嘉良導演的《本地蛋》則是另一部調性溫和的作品。賣「本地蛋」的雜貨店老闆被「少年軍」指為違規,老闆循循善誘地跟眼前的小學生團長講道理,但穿著制服的小朋友卻稱自己只是依法行事。
.
掐指一算,片中這群2025年到處打小報告、砸雞蛋的小童,現在都還沒出生。你我大概難以相信這種小小紅衛兵的景象會在香港發生,但導演其實也只是用了更激進的策略,指涉中共對香港下一代兒童教育的洗腦,將使得他們更不分是非黑白、無腦挺中。
.
而為達到這般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針對「有毒書籍」的查禁,如《哆啦A夢》漫畫。雖前頭說它敘事的調性溫和,但它在本質上卻也是最激進的。中共政權真的會在香港訓練少年軍嗎?真的會查禁《哆啦A夢》?這可能是本片最超現實的設定,但忽略掉可能性與否,視之為喻,便豁然開朗了。
.
.
如果說前四部作品是為行星,那黃飛鵬導演的《冬蟬》便能視作冥王星般的存在了。比起其他作品的坦率以及對香港脈動的貼合,《冬蟬》卻講述兩個標本製作者在房間內的哲學思考,攝影、剪輯風格皆屬強烈,忽然飆到宇宙和物種起源,也有一點泰倫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味道。
.
一男一女起初打算將被拆毀的物件製作成標本,直到最後,他們卻索性將自己化為標本,是放棄了,似也是看破世俗了。這種自毀式的結局,似乎述說了港人對未來的無力感,而這相信也會是不少港人(乃至台人)的心情寫照。
.
.
筆者並未依播放順序來講述上述五部片,若依照影片播放序,那就會是《浮瓜》、《冬蟬》、《方言》、《自焚者》和《本地蛋》。觀賞後不久,一位影評人跟我提到,這番順序的安排不佳,應將《冬蟬》安排至最後。
.
但經過幾日長考,我逐漸能明白這般編排的邏輯。若將《冬蟬》安排至最後,視作結論來定調,則不免瀰漫一種「到頭來你對現狀也無力抵抗」的詭譎氛圍。然而,以《本地蛋》的書店作收尾,一種別有洞天的意象,卻更展現出了一種濃厚的生機,以及對中共政權的不屈。
.
.
資深香港影人黃百鳴曾批評,《十年》如果夠好,就不應該只提名最佳電影,應該連劇本也一併提名,沒有入圍,代表它水準不到。不過其實《十年》是一部短片合輯,就影片型態上本就吃虧,以演員為例,每個人僅演出五分之一,出場時數過少,本就不可能被提名,劇本亦然。
.
至於其他拿來批評《十年》的言論,則無知探底,諸如該片預算太低廉這種說法都有,便略過不提。不過眾人之怒皆有其道理,《十年》的獲獎固然令人驚、令人喜,但是否會造成香港金像獎的評獎標準從此轉移,以議題為主,也值得觀察,但筆者並不認為這會成為常態。其後,即便真有新銳導演有意複製該片的成功,也未必會達成如此效果。
.
.
今年金馬獎,《十年》想必也躍躍欲試。據悉該片可分為兩種方式報名,一為分為五部短片來報名最佳創作短片獎,但不能報名最佳劇情片等獎項;二為直接報名最佳劇情片等獎項,諸如演員、劇本、剪輯獎都有機會入圍。
.
想必《十年》肯定志向更大,會直接選擇問鼎最大獎(不過單項除了最佳新導演還有機會一拼,其他大概全數無望)。金馬獎評審的考量為何,將成為今年金馬獎開跑前的最大懸念,相當值得期待。
十年 Ten Years 佳映娛樂 Joint Entertainment 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