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天下父母和老師們共勉之)
話說在多年前,我們一起去拜訪老胡,老胡就問李子:「你喜歡chocolate嗎?」
李子當時是喜歡吃chocolate的。
現在因為李子看到很多同學喜歡吃chocolate,所以他就不喜歡吃了。他説,當他知道很多人喜歡吃chocolate,他就開始不喜歡吃,這個不成理由的理由,我是任由其發展的,我也沒給什麼勸告的,或者再鼓勵回他熱愛巧克力。
在當時,李子説很喜歡,老胡聽到了李子説很喜歡後,就帶李子去看chocolate,結果……原來是一隻非常可愛的小狗,李子和李小玩得很開心。
老胡就説:「你想不想領養chocolate呢?帶chocolate回家好嗎?」
李子説:「我的家人會反對的!」
老胡:「你有你的要求,你可以進行說服,這個說服方法不成功,你可以換成另一個方法去說服,爸爸媽媽所有拒絕的原因拒絕的心,你都可以用說服來改變的,對任何拒絕都要沒有感覺,你才不會有情緒下降的感覺(原話:你才不會有不開心的感覺)……」
我看了老胡一眼,我們都發出會心的微笑,我當然明白老胡的用意所在。
多年後,我讀《中庸》,讀到《中庸》的三知,我其實是很想透過一個故事告訴李子困而之知的概念。
理由很簡單,拒絕反對,阻礙,你腦袋應該專注,還有什麼方法,還有什麼出路,不是要靠鼓勵或激勵支撐的。
前幾天,李子從遺傳的問題,衍生到孩子會不會遺傳到父母的優缺點,李子列出一個表,希望探索到缺點從哪裡來?優點從哪裡學?
針對此事,我發佈了Facebook記錄了這個案例,臨睡前我就思考著:
我在李子這個年紀時,我會不會思考這些問題呢?
在學校裡面,是不是每一個聽到遺傳問題的學生,都會思考這些問題?
到底怎樣才算是《中庸》説的生知?
當然中庸所講的是修養上至善的知行。
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我選戴震這個故事來講,其中一個理由是戴震十歲講很多話,這個是有政治目的的,我想引李子對號入座,發揮移情作用,因為李子是十歲,戴震開口說很多話也是十歲。
結果在拍錄過程,我刻意強調十歲,但李子沒有對號入座,李子反而問我,十歲講很多話到底是真是假的?
我只是告訴李子,我是依書直說。
我不知道其他的父母,老師遇到學生問是真是假,會不會進行打壓?
但,我衹能老實告知,我是跟著書本這樣講,然後我才聯想到戴震跟王陽明不同,戴震可能衹是少話,不喜歡說話,開竅了才不斷說話,而且還很喜歡問很多刁鑽的問題。
李子聽了戴震的很喜歡問問題後,他是説其實小孩子真的有很多問題要問的,小孩子真的有很多不明白,小孩子也很想開玩笑。
還有,老師也叫我們不懂就要問。
但是我們一問問題,就變成亂問問題,然後就會被老師駡,所以當老師問我們有什麼問題時,我們還敢問問題嗎?
李子還帶情緒講,我們小孩子就是什麼都不會,才會亂亂問問題。
然後學校的老師會警告我們不要亂講廢話,補習班的老師就不會駡我們亂講廢話。
李子舉出的案例是説,一個小孩名字叫Bosco,他在補習班聽到Apple老師教分類的植物,Bosco,同學就馬上將自己的名字念成pokok(馬來話,是樹的意思),然後Bosco就舉手問老師:「老師,我叫做Pokok(全班笑),Pokok會生出Apple,所以叫做Pokok Apple,那麼Apple就是我女兒……」
Apple老師的反應是説:「哦,理解的很好啊……」
李子説,如果Bosco在學校這樣開玩笑,他就會被警告,你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講廢話,然後Bosco就會被駡。
我問李子,你為什麼這麼肯定?
李子馬上引述上個星期的一個案例,那時老師派了捐款的紙條給學生,老師説一定要交給爸爸媽媽看。
學校捐款當然要給爸爸媽媽看。
可是,有一個同學舉手問,老師要捐多少錢?
老師説,當然最少二十令吉。
有了第一個問題之後,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衍生了,另一個同學就問:「老師,可以不可以不捐款?」
據李子的說,老師説:「不捐款的話,你就不要在這裡讀書了。」
於是乎這個問題就被打壓下來。
李子説,不要相信大人和老師説的話,大人和老師説,不明白就要問,好奇就要問,可是小孩子一問就會被駡,所以最好是什麼都不要問。
老師,父母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學校的書都説那些很厲害的科學家,都是喜歡問問題的,可是我們一問問題,就會被老師和大人駡,所以大人和老師都只會講罷了。
回到一開始時,我説老胡的訓練,他要李子面對拒絕沒有感覺,生生不息想著還有多少種說服的方法,可是先要有這個訓練的平台,才能將孩子的習慣磨練出來。
你可以想像一下的,如果做父母的,很喜歡用強權壓勢來駡:我講了不可以就不可以!
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還會繼續呢?
我也見過孩子真的對課本有疑問,問父母功課,如果真的是很簡單,父母的回答是這樣的:「這麼簡單都不會,到底你有沒有專心聽課。」
諸君看看,如果這麼簡單的問題他真的不會,在學校不敢問,現在你是他父母,你暫時來講,你是他最信任的人,可是一個問題變成了給這個父母來數孩子到的罪狀,他一個簡單的問題變成罄竹難書的罪狀,請問孩子日後還敢問嗎?
我讀過一位叫唐彪的古人所告誡父母的話:「嚴父,你千萬不要嚴到孩子跟你沒有話題,不敢跟你説話,如果孩子越來越大,可是跟你越來越少話題,做父母的就知道自己嚴的不對了!」(大意)
簡單來說,跟孩子沒有話題,孩子不敢說話,就是錯!
所以有時候,我就會想:戴震其實也很好命,理由很簡單,他竟然也是遇到這種開明的老師,當他問到老師沒話説時,老師只説了一句,這個孩子真特別。
很多老師在教書,很多父母在伴讀,理論上孩子的好奇一問,大家都知道很重要,問題是孩子真的一問問題,你又馬上打壓,這就是做父母和老師的「不知」或者「無知」。
在儒家的角度「知」,不僅僅限於資訊知識,其實更接近佛家説的覺知(借用佛家概念疏通),就好像上次説的齊景公,齊景公雖然不是最好的皇帝,但是他容得下晏嬰的奇怪勸諫,讓晏嬰有發揮的空間,所以,齊景公還是有「覺知」的能力。
雖然這是後知後覺,但總比不知不覺高明的多。
説的直接一點,老師或父母常説,不懂就要問,孩子一問,就被駡和打壓,做老師和父母反過來指責孩子在浪費時間,講那麼多廢話,這種老師和父母連齊景公都不如,簡單來說就是不知不覺的昏君!
同樣的,戴震的老師被詰問到衹能説,這個孩子很特別。
雖然沒有直接提高戴震的見地,但是确暗喻暗示著戴震:你這個方向是對的,你這個方向很特殊。
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喜歡打壓孩子的問題,也歡迎分享這篇文章。
後記:
我和李子背誦過中庸,所以,有時候我講一些中國古典的學習故事,我會系統化分類,因為離不開中庸的這三知:
我發現很多人寫這些故事衹是放大困知,但是我是三知交替講的。而且傾向於講生知。
(1)人生下來就很自動自發去醒悟學習,乃至聽了一句話馬上去尋師訪道,如禪宗的慧能大師。
(2)需要勤奮窮究,終於成就一番大事業,如曾國藩,背完又背,記不起來還是拼命背。
(3)在困苦的環境下學習。如借月光閱讀,或者被困中情緒不是下降的,反而更專注做一些事情,如子思被困做中庸等故事。
從故事演化作用來說,我的說法是模擬三個不同的情景,注入中庸這三知而説故事的,但我關注的重點不是背景,而是窮究到窮理盡性。
再到發酵到覺知三種境界:
先知先覺,
后知先覺,
後知後覺。
你試一試換了身份職業,你是一個銷售員,你被拒絕了,你需要的不是安慰藥,你需要的不是精神鴉片,你不是需要激勵,如果你有需要激勵等等的欲求,那麼你其實是不知不覺。
如果你在被拒絕,你像老胡教李子,你集中思考,還有多少種方法,你即便是後知後覺,但你是擁有了窮究的精神,你是有機會upgrade到後知先覺的,如果窮究到很好,你是有機會再晉升到先知先覺的——意思是情況有變,你依然可以馬上變招應對。
小狗 變成 暗喻 句 在 Re: [閒聊] 沒辟邪劍法的話,岳不群會是真君子嗎? - PTT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xbit05/23 19:34岳不群學徒時代可是說你那句話就會被殺知道嗎 ... tim111205/23 20:01但這麼作的盲點就變成類似歐陽鋒想出破解打狗棒的新杖法. ... <看更多>
小狗 變成 暗喻 句 在 天培文化- 【222貓之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拾級而上前往犬之宮,只見拜殿正面貼了好多小狗的照片。從裝框照片到彩色列印應有盡有,排滿 ... 大狸暗喻大和朝廷或天台宗(比叡山延曆寺)的某個敵人,這點錯不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