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 How Women Rise 女生在職場真的比較 容易吃悶虧❓
#po一本你最近買的書challenge
📘How Women Rise這本書,重塑了我的職涯後續的規劃想法
台北國際書展的書展實體取消,大家改為線上曬書,我來分享最近讀完,恍然打通職涯規劃任督二脈之感的書
2020疫情讓就業環境很震盪,公司每次的裁員、改組、人事異動,整個震盪線,真的不是容易可以釐清說清的
我也歷經心情跟現實的很多不確定性,工作喪失動力跟信心。然後也遇到轉機的出現。
在渾屯不確定的時期,我嘗試找尋一位我可信任的高一級的大頭,建立Mentor關係。
我會想去對話,是因為我想要找出我職涯下半場(下個20年)的方向,推去下個階段
👍他推薦了我一本書How Women Rise by Sally Helgesen and Marshall Goldsmith
我一讀,整個大驚,被迫開竅之感🥰
書是由兩位專業且資深的Executive Coach合寫,綜合他們就職場晉升之道 v.s.女性成長跟角色期待而養成的行為,來解構該怎麼跳脫已習慣的行為,在這個被早期男性建構出的商業框架中爬升
老實說,我之前不覺得男生跟女生成長、教育的方式有差這麼多嗎? 當然男女性的很多自我認知跟思考方式是不太一樣
常常在學校的學術表現,可能男生成績還不如女生。但是怎麼一到職場環境,就變不同❓
書中列舉了12個女性在職場常會有的習慣,如果你有中一個,就值得好好將本書讀一下
例如
❌你等待別人來發現你的苦勞或貢獻、不好意思去肯定你的成果
❌過度依賴專業,覺得升遷的辦法就是靠專業
❌你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優先於未來的職涯規劃
❌工作中一個小插枝發生,內心上演著內心戲,覺得別人是不是在背後議論紛紛你
✳️Habit 1: Reluctance to claim your achievements
✳️Habit 2: Expecting others to spontaneously notice and reward your contributions
✳️Habit 3: Overvaluing expertise
✳️Habit 4: Building rather than leveraging relationships
✳️Habit 5: Failing to enlist allies from day one
✳️Habit 6: Putting your job before your career
✳️Habit 7: The perfection trap
✳️Habit 8: The disease to Please 不小心就當爛好人
✳️Habit 9: Minimizing 壓抑、安靜、太乖
✳️Habit 10: Too much 太優柔善感、講太多贅字
✳️Habit 11: Ruminating 深刻反省
✳️Habit 12: Letting your radar distract you 內心戲想太多,導致忘記大局
公司的制度,早期是由男性建立起來的,現在普遍C級職位,還都是男性居多。很多職場裡的型態或組成,不諱言地都是有一種「無形的制度規章」既然如此,當然就要知道這些無形的職場江湖規則
😱「 默默」在職場真的不是一個好美德,每聽到「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的同事行為,可能會覺得吃味或不平,那為啥麼會給糖?看似一時的吵,可能其實已經暗盤佈局一陣子,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司馬昭之心的野心」在商業的職場環境中,也真的不是負面,相反地,可能會吸引到你要的資源幫助你
我真的很認真地邊畫線邊讀書,順便做做自我的分析
有人有覺得自己中了以上12點中的哪一項習慣嗎❓留言一下,有機會的話,我也可再說明細項☺️
書的官網 http://www.howwomenrise.com
補充一下,本書作者Marshall前一本書what got you here will not get u there 也是講類似的內容,只是當時他尚未發現女性跟男性有些的差異。我沒有閱讀所以無法置評
😆提到閱讀,我中文閱讀的樂趣是讀小說,尤其日文翻譯小說。我一向覺得讀英文翻譯的小說或商業書很彆扭不順
這次再讀英文的商業書,才發現自己是商業書要讀英文才覺得流暢。真的是很久沒讀書了,所以也一口氣買了相近的書
📕The Making of A Manager by Julie Zhuo:
超級推薦給新手主管、剛帶人的manager, 從一個manager的意義、招聘撇步、反饋技巧,都寫的很好,如果我當年有這本書,可能就比較清楚我到底該做什麼了. 這本並沒有是針對女性,就是一般manager的情況.
📕Women In Tech by Tara Wheeler:
本書一半是8位女生的故事,一半是如果想進入科技圈,求職該注意的事,跟一些職場基本須知跟概念。我覺得是適合準備或剛踏入職場的人
📕She Speaks by Yvette Cooper:
本書收入40篇知名女性的公開講稿,例如伊莉莎白一世、現任女王二世的lockdown演說、德國總理Merkel、蜜雪兒歐巴馬、妙麗Emma Watson.我當睡前讀物,隨意翻讀
📘📘一個巧合,四本書都是藍色封面📘📘
👉🏼👉🏼👉🏼我的書【大英國小職員職場奮鬥記:拒絕壓榨!大膽出走海外就業去】👈🏼👈🏼👈🏼
博客來購書網址:https://goo.gl/V5Vm7y
誠品購書網址:https://goo.gl/fEFNDP
樂天電子書:https://goo.gl/KStfuT
👉🏼香港:三聯、中華、商務書局
👉🏼英國郵寄購書請私訊
就業型態意思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外資大舉回補之後
周五美股大漲七百點,但是台股期貨竟然出現下跌38點,因為台股周五大漲的時候,美股期貨最高有漲到800點,所以已經領先預期,另外一個有趣地要分享給大家,外資的確開始回補台積電(2330)、鴻海(2317)等權值股,以他們的位階跟獲利來看,我認為也有機會持續攻高,但大家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週四大盤跌71點,但上櫃指數卻上漲0.51點,周五大盤大漲221點,上櫃指數卻只有上漲0.08點,甚至一度翻黑,其實股市有句老話,叫雙電漲停日月無光,甚麼意思呢?就是當台積電與聯電都漲甚至漲停,短線上表示股市過熱,有可能在短線就出現日月無光的現象,當然週五都沒有漲停,但短線上的確過熱,所以小型股出現回檔,是在自然也不過,而美股期貨今天也出現下滑,台股可能在今天會比較出現整理的味道。
而且周五美股大漲奠定在兩個基礎上,第一是美國部分州即將復工,老實說以美國確診人數不斷增加,此時宣布復工的確就是賭,但為什麼川普一定要賭,第一因為再不就業我跟大家說過,美國30%的家庭是毫無積蓄以負債度日,光憑政府的救濟金根本無法維持生活,第二川普也必須選舉,如果再封城,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問題,他也不用再選了,所以看到川普想積極復工,但是以目前檢測與美國口罩或是保護措施的不足,真的讓人捏把冷汗。雖然大家都有危機意識了,但就算在台灣,一個小小的破口,海軍都有23人中獎,高速的傳染真的讓人防不勝防。
第二是瑞德西韋可能有效,但我們都知道雖然他是老藥新用,已經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但是要能正式上市,還有一段路要走,所以週五連吉列藥廠漲幅都比想像收斂,所以這兩個利多不能說不好,只能說未來的路還很遠。
蘋概最強支撐
雖然國際不確定性還是蠻大的,國內自己也要面對海軍這次防疫破口的影響,但是台股明確的利多卻不少,第一是SE2低價銷售,果然獲得滿堂彩,網路預購數字漂亮,蘋果還限購一人兩隻,而且我提出很多次,即使賣的不如預期,對蘋概股來說都是錦上添花,因為下半年的5G手機才是決戰重點,但如果連SE2都熱銷,那國內最大族群的蘋概股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何況不少蘋概股的本益比仍偏低,甚至在十倍以下,包括瑞儀(6176)、華通(2313)、GIS(6456)、臻鼎(4958)、台郡(6269),甚至連組裝的鴻海(2317)、和碩(4938)本益比都不高,所以蘋概股有機會擔任這次的中流砥柱。而今天媒體針對IPHONE12的天線模組,帶動日月光控股(3711)與景碩(3189)的商機,其實我認為再度證明因為5G新手機就會有新規格,包括最近大漲的石英元件,也是新規格的影響。也包括外資調高瑞昱(2379)的投資評等,也是WIFI6新規格的影響,而5G手機帶動的新規格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到的未來。也是週六我們演講的重點,大家可以複習一下。
新型態經濟概念股
而疫情帶動新型態的經濟模式,我在週六演講已經說明過,就不在此贅述,今天媒體也大篇幅報導富邦媒(8454)本月漲幅驚人,但股價已經漲高,不過新型態的概念持續發燒,伺服器以及NB相關成為短線重點,今天媒體也說金像電(2368)、瀚宇博德(5469)、志超(8213),被訂單追著跑,金像電雖然公佈獲利,短線看似利多出盡,但趨勢仍向上高出低進,瀚宇博德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均低,就是看公布的現增價位,志超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更低,今年又有業外的處分獲利挹注,不過就看外資甚麼時候停止賣超。
此外今天國巨GDR正是在盧森堡掛牌,要套利的人這幾天都套的差不多了,會不會今天掛牌把最後套利的賣壓宣洩出來,大家可以長期關注。畢竟基美的獲利下半年就會挹注,長期競爭力看俏。最後提醒大家,針對更多個股的投資,大家可以看萬寶龍的TELGERM,如果不知道怎麼加入的投資朋友,再跟我們聯絡,謝謝大家。
就業型態意思 在 新竹市議員 施乃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民眾討論對於疫情下餐飲業出路的看法】
前陣子有跟民眾在粉絲專業討論對於疫情當下,餐飲業面臨嚴重打擊,民眾給予建議,我們也提出一些討論,分享出來一起討論,也想聽聽看大家有甚麼建議。
民眾🙋🏻♂️:你好,我覺得現在新竹需要的不是平台。而是安全的模式。行動餐車或許可以解決一些要倒閉的企業。並且屬於自己的資產。不要助長網路抽成的制度
我們🙋🏻♀️:不好意思晚點給您回覆,這個問題我們想了很久,也有去詢問目前正在使用外送平台店家的意見,我想由於目前所謂的「宅經濟」是一個普遍趨勢,而外送平台也日益興盛,加入的店家與食客也逐漸成長。關於店家的意見,他們提到,外送雖然會被抽成,抽成約在30%左右,但是同時也節省了多請一個外送員工的成本,在平台上曝光也是他們考量的重點,省下行銷買廣告的費用。如果客人點餐後喜歡,也可能會親自來店裡用餐,所以對於外送平台不完全是持反對看法。關於行動餐車的建議我們也有討論,行動餐車除了本身購置需要一筆資金,再來是行動餐車停靠的地點是否有足夠人潮,由於目前正值防疫期間,也不能舉辦大型活動,政府也呼籲不要群聚活動。疫情導致了民眾不願意出門,形成一股沒事就待在家氛圍,我想行動餐車可能無法及時提供餐飲業最大的幫助。
民眾🙋🏻♂️:你好,我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如果是外送的話。不可以每個社區設置固定時間餐點配送嗎?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第二外送員的崛起及無法把握性。請問就沒有感染風險嗎?請問機車外送的騎車連保險都沒有界線。請問對騎車的那些有什麼幫助呢?第三。請問你如果做生意。當您的金流被放在不不知道會不會倒掉的金流裡面。你願意嗎?外送合作的店家每天出餐量雖然大幅增加,但扣掉給付平台的抽成,實質獲利卻沒有相對成長。當平台紛紛祭出免運費大戰,催化出更多外送客群,即使近在對街的顧客也可能選擇外送;「外帶自取功能」更無疑讓被剝一層皮的店家多做工、又無法賺大錢。共享模式的問題與隱憂
外送平台其實只是穿著媒合平台的衣裳,骨子裡做的是實質物流的生意。雖然我們不該限制新的營業模式,也不該扼殺人力共享經濟存在空間,但創新目的應該是促進民眾福祉,以及活絡經濟發展為前提,不應讓店家與外送員成為血汗的結局,也不應讓資本消耗過激風潮,造成朝向「宅經濟」傾斜的負面效應,埋下實體商機衰落的伏筆,進而也引發其他問題,例如就業人口流向非正規雇用、外送物流常在尖峰時刻造成交通壅塞、道路安全面臨考驗等。
我們🙋🏻♀️:您好,我想面對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不管是經濟與民生的層面都是相當複雜的,沒有萬靈丹,但只要能夠做的我們一定會去建議會去做,我們也願意接受多方的意見反映給政府單位參考。以下針對您的問題與您討論。
第一個如果是外送的話。不可以每個社區設置固定時間餐點配送嗎?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邊不知道您說的「社區設置固定時間餐點配送」,是指每個社區各家餐廳同時段外送過來,還是指社區或是企業統一訂購同餐廳的餐點呢?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與喜好,當然如果今天強制只能訂一家,那就別無選擇,但是如果有選擇不是更好嗎?就業機會方面,我想如果只有一家餐廳做餐點與配送,那就只有一家餐廳的就業機會,若是民眾選擇多家餐廳,包括不同的外送員,這樣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不是嗎?
第二外送員的崛起及無法把握性。請問就沒有感染風險嗎?請問機車外送的騎車連保險都沒有界線。請問對騎車的那些有什麼幫助呢?
就我所知,目前台灣兩家最大的外送平台,Foodpanda Ubereats 都有針對外送員進行保險,包括外送員外送途中的意外險等等…,而foodpanda外送員是排班制度,ubereats則是自由上線接案,個人資料也都在平台內部掌握之中。是否有感染風險嗎?因為我們也不是專業人員,所以無法精確回答是否有感染風險,但目前防疫期間需要避免的就是群聚行為,所以衍生出建議社交距離或是外食改為外帶等等。據了解各平台也有推出「放在門口」的功能來減少接觸,而如今如果外送員真的不幸確診,也可能可以藉由行程記錄來回溯追蹤接觸過的店家與食客,也能算有些幫助吧?
第三。請問你如果做生意。當您的金流被放在不不知道會不會倒掉的金流裡面。你願意嗎?
做生意就跟投資一樣,一定會有風險,我們只能透過不斷的評估來分析其中利弊,但現實可能不一定跟我們想像的一樣。過去誠實蜜蜂的案件我也有了解,很多店家是初期被欠貨款就自行停用,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受大很大的損失,也正在訴訟中。據我了解,目前Ubereats平台貨款是當周貨款隔週入帳,店家也降低不少被積欠貨款風險。
對於「宅經濟」的想法,我以為同時O2O的行銷模式,透過線上消費,顧客在自家體驗網路與物流服務帶來的實體店家的商品,藉此拉近商家與顧客的距離,提升平台黏稠度。降低店家過去一直以來對於黃金店面的依賴,省下租金成本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平台也能銷售線下服務,例如現在的EZTABLE,FUNNOW等等…。
我想其實「零工經濟」的興起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結構與制度面上一直以來累積所發生的現象,當然現代人崇尚自由主義,不希望被綁住的心態也有可能影響,對於新創產業政府可能無法一夕之間解決所有問題,但在制度與規範是可以逐漸更新修正來符合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濟型態。
而這次的疫情帶來了很多危機,包括醫療、生命、人權、經濟等等,但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我想這次疫情的影響也讓我們重新檢視過去制度上的問題,還有人類一直以來與未來需要面臨的情況,經濟上當然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同時提供了轉型的機會。勞工失業與全球產業問題是各國政府都正在面臨的難題,在防疫作為與經濟方面也時時面臨兩難與考驗。真的很感謝您對我們提出您的想法,與我們討論,對於行動餐車還有BeiBOT我也抱持正面態度,當然是否導入補助來幫助餐廳營運,我們會建議給行政單位去做評估。謝謝!
#大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來跟我們交流
👍🏻乃如的粉專也要記得按一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9.so.good
👉🏻乃如的IG麻煩大家追起來
https://www.instagram.com/9.so.good